《本草撮要》~ 卷一 草部 (14)
卷一 草部 (14)
1. 【黃連】
味苦大寒。入手少陰經。性燥。功專勝熱。得枳實瀉痞滿。得烏梅、川椒安蛔。得木香治滯下。得吳茱名左金丸。治肝膽鬱火左脅作痛。得豬藏名藏連丸。治便血血痢。得羊肝名羊肝丸。治目疾。得大蒜治下血。得肉桂能交心腎於片刻。腹大四肢瘦細如柴無力。大小便閉。名火鼓。
得之燒火。為火所逼而成。以黃連、大黃、黃芩加木通、車前子神效。治心火生用。虛火醋炒。肝膽火豬膽汁炒。上焦火酒炒。中焦火薑汁炒。下焦火鹽水或童便炒。食火黃土炒。濕熱在氣分吳茱湯炒。在血分乾漆水炒。點赤眼乳浸。去胎毒合甘草末蜜塗乳頭。令小兒吮之。
黃芩、龍骨為使。惡菊花、元參、蠶、白蘚皮。畏款冬、牛膝。忌豬肉。殺烏頭、巴豆毒。熱鬱欲吐。服黃連數分神效。
白話文:
黃連,味道苦,藥性大寒,主要歸入手少陰經。藥性乾燥,功效專長於清熱。與枳實同用,能瀉除胸腹痞滿。與烏梅、川椒同用,能安蛔蟲。與木香同用,能治療滯下(痢疾或腸炎)。與吳茱萸同用,稱為左金丸,能治療肝膽鬱火引起的左脅疼痛。與豬大腸同用,稱為藏連丸,能治療便血和血痢。與羊肝同用,稱為羊肝丸,能治療眼睛疾病。與大蒜同用,能治療下血。與肉桂同用,能在短時間內使心腎相交,治療腹部脹大、四肢消瘦無力、大小便不通的病症,這被稱為「火鼓」病,是由於體內火氣被逼迫所造成的。
治療此病,可以用黃連、大黃、黃芩,加上木通、車前子,效果顯著。治療心火,宜生用黃連;治療虛火,用醋炒黃連;治療肝膽火,用豬膽汁炒黃連;治療上焦火,用酒炒黃連;治療中焦火,用薑汁炒黃連;治療下焦火,用鹽水或童子尿炒黃連;治療食積化火,用黃土炒黃連;治療濕熱在氣分,用吳茱萸湯炒黃連;治療濕熱在血分,用乾漆水炒黃連。用乳汁浸泡黃連後點眼,可以治療紅眼病。用黃連粉與甘草末混合,用蜂蜜塗抹於乳頭上,讓嬰兒吸吮,可以去除胎毒。
黃芩、龍骨可以作為黃連的輔助藥。黃連忌與菊花、元參、蠶、白蘚皮同用;畏懼款冬、牛膝;忌吃豬肉。能解烏頭、巴豆之毒。因熱氣鬱積而想嘔吐,服用少量黃連,效果極佳。
2. 【胡黃連】
味苦寒。入手少陽經。功專去心熱。益肝膽。厚腸胃。治骨蒸勞熱。五心煩熱。三消五痔。溫瘧渴痢。胎蒸果子積。小兒驚疳。初起可用。日久胃虛者均忌。合茶服之解吃煙毒。禁忌畏惡俱同黃連。
白話文:
【胡黃連】
味道苦,屬性寒涼。主要歸屬於手少陽經。它的功效專門在於去除心火,能夠幫助肝膽功能,也能夠增強腸胃的功能。可以用來治療骨蒸勞熱(身體像從骨頭裡發出的熱感)、五心煩熱(手心、腳心和心中發熱煩躁)、三消(指消渴、消中、消癉等症狀)、五痔(指多種痔瘡),以及溫瘧(發熱時冷熱交替的瘧疾)、渴痢(因口渴導致的腹瀉)。對於胎兒帶來的熱症、消化不良引起的積食,以及小兒的驚風、疳積等初期病症也有效。但是,如果病程較長導致胃虛弱的人則不宜使用。與茶一起服用可以解除吸食鴉片帶來的毒害。它的禁忌和畏惡(不能與之同用或避免同用的藥物)都與黃連相同。
3. 【苦參】
味苦氣沉。入足少陰經。功專去風濕。殺疳蟲。得枳殼治風癩熱毒。腎虛無熱者勿服。糯米泔浸蒸用。元參為使。惡貝母、菟絲子、漏蘆。反藜蘆。酒煎醋煎服之即吐。
白話文:
【苦參】
味道苦澀,藥性偏向沉降。主要歸入足少陰腎經。功效專長於去除風濕,並能殺滅疳蟲。與枳殼同用可治療風癩和熱毒。腎虛且無熱象的人不宜服用。通常用糯米泔水浸泡後蒸煮使用。以元參作為輔助藥。忌與貝母、菟絲子、漏蘆同用,並與藜蘆相剋。若以酒或醋煎煮服用,容易引起嘔吐。
4. 【知母】
味苦。入手太陰足陽明經。功專治消渴煩熱。得麥冬清肺止渴。得地黃滋腎潤燥。得人參治妊娠子煩。蓐勞骨蒸。久瘧下痢。然苦寒傷胃滑腸。多服令人瀉。得酒良。上行酒浸。下行鹽水拌。忌鐵。
白話文:
知母,味道苦。主要進入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。它的功效專長在於治療消渴病(糖尿病)引起的煩躁發熱。與麥冬同用,可以清肺止渴;與地黃同用,可以滋養腎陰,潤燥;與人參同用,可以治療孕婦煩躁不安、產後虛勞、骨蒸(一種發熱病症)和久病瘧疾導致的下痢。然而,知母性味苦寒,容易損傷脾胃,且有滑腸作用,多服會導致腹瀉。用酒浸泡後服用效果更好,想讓藥性上行就用酒浸泡,想讓藥性下行就用鹽水拌炒。服用知母時忌用鐵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