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25)
卷五 (25)
1. 諸病應用方
此方治肝脾血虛等症。
三黃丸
黃連,黃芩,煨大黃,等分。煉蜜丸。每三十丸。湯下。量大小加減。
治三焦積熱。眼目赤腫。頭頂腫痛。心膈煩躁。口瘡。二便秘澀。五臟實熱。或下鮮血。或瘡癤。
大柴胡湯
柴胡(四兩),黃芩,白芍(各兩半),大黃,半夏(各七錢半),枳實(七錢),甘草(一兩)。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二片煎。
此方解利風熱。痰嗽腹脹。及里症末解。
橘皮(一兩半),炙草,竹茹(各五錢),人參(二錢半),每㕮咀五錢。加姜煎。
加味清涼飲
當歸,赤芍,炙草,大黃(各三分),牛蒡子,山梔(各四分)
治熱毒積毒在內。大便不通。而欲痛作渴。或患瘡瘍丹毒。
固脾和中散
人參,茯苓,白朮,葛根,炙草,扁豆,藿香,等分。每末三錢。加薑棗煎。
此方和胃。止吐瀉。定煩渴。治腹痛。
黃連香薷飲
黃連,香薷,厚朴
治中暑。熱盛。口渴心煩。或下鮮血。
黃耆六一湯
黃耆(六兩),甘草(一兩),每末五錢煎。溫服。亦可用湯調下三錢。
此方治諸虛不足。盜汗消渴。
茯苓半夏湯
半夏(二錢),陳皮,茯苓,黃芩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加姜煎。
此方專治熱痰壅盛為患。
四苓散
豬苓,茯苓,白朮,澤瀉,每末三錢煎服。
治風寒濕邪不解。煩渴欲飲者。
快膈湯
人參,青皮,砂仁,烏藥,良薑,炙甘草,香附(各一兩),每末一錢。加少鹽酒煎。主胸膈不快。飲食少。能順氣和中。消導宿滯。
萬靈丸
木香,黃連,莪朮(各一錢),橘皮,青皮(各二錢),檳榔(一錢半一枚)。用巴豆一粒。醋煮杏仁二枚。燈火上煅。研爛。和醋糊丸。小綠豆大。每五七丸薄荷湯下。
此方主小兒諸積。依形症用之。
東垣鼠黏子湯
鼠黏子(二錢),酒歸身,炙草,柴胡,黃芩,連翹,黃耆(各一錢),地骨皮(二錢半),每㕮咀三錢煎。服後慢與乳食。
治傷寒斑出。身表熱急。
小柴胡加梔子湯
柴胡,黃芩,人參,半夏,甘草,山梔,加薑棗。熱甚去半夏。
此方主解利風熱。
連翹飲
連翹,防風,山梔,甘草,等分水煎。
治一切熱。傷寒熱在外而不厥。少陽藥也。
解毒丸
寒水石(研),石膏(研各一兩),青黛(五錢),蒸餅丸芡子大。食後新汲水下。或細嚼薑湯下亦可。三歲兒半丸。隨大小加減。
參附湯
人參,炮附子等分
治陽氣虛寒。咬牙寒戰。手足並冷。或吐瀉不食。
桔梗枳殼湯
枳殼,桔梗(各二兩),甘草(五錢),每三錢。加姜三片煎。
治腹脹便秘。煩躁作渴。或譫妄不安。
五癇丸
白附子(五錢),烏蛇肉,全蠍,半夏,南星(各二兩),蜈蚣(半條),殭蠶(一兩半),硃砂,雄黃(各錢半),麝香(三分),皂角(二兩打碎用水半碗。浸透揉汁。入白礬二兩。同煎乾為度),薑汁糊丸小綠豆大。每二三十丸。白湯下。隨大小加減。
白話文:
諸病應用方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肝脾血虛等症狀的。
三黃丸
黃連、黃芩、煨過的大黃,這三味藥等量混合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用量可以根據病人的體型大小增減。
主要治療三焦積熱引起的各種症狀,如眼睛紅腫、頭頂腫痛、心胸煩躁、口瘡、大小便不暢、五臟實熱,或是出現便血、瘡癤等。
大柴胡湯
柴胡四兩,黃芩、白芍各二兩半,大黃、半夏各七錢半,枳實七錢,甘草一兩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取二錢,加入兩片生薑一起煎煮。
這個方子能解除風熱、治療咳嗽痰多、腹部脹氣,以及表症未解而出現裡症的情況。
橘皮一兩半,炙甘草、竹茹各五錢,人參二錢半。每次取五錢咀嚼後,加入生薑一起煎煮。
加味清涼飲
當歸、赤芍、炙甘草、大黃各三分,牛蒡子、山梔各四分。
主要治療體內積聚熱毒,導致大便不通、腹痛口渴,或是出現瘡瘍、丹毒等症狀。
固脾和中散
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葛根、炙甘草、扁豆、藿香,這幾味藥等量混合。每次取藥末三錢,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。
這個方子能調和脾胃、止吐止瀉、平息煩渴、治療腹痛。
黃連香薷飲
黃連、香薷、厚朴。
主要治療中暑、熱邪過盛引起的口渴心煩,或是有便血的症狀。
黃耆六一湯
黃耆六兩,甘草一兩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取五錢煎煮後溫服,也可以用開水沖服三錢的藥粉。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各種虛弱不足、盜汗、消渴等症狀。
茯苓半夏湯
半夏二錢,陳皮、茯苓、黃芩各一錢,甘草五分。加入生薑一起煎煮。
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熱痰壅盛引起的疾病。
四苓散
豬苓、茯苓、白朮、澤瀉。每次取藥末三錢煎煮服用。
主要治療風寒濕邪未解,導致煩渴想喝水的情況。
快膈湯
人參、青皮、砂仁、烏藥、良薑、炙甘草、香附各一兩。每次取藥末一錢,加入少量鹽和酒一起煎煮。主要治療胸膈不適、食慾不振,能夠理氣和中、消除積滯。
萬靈丸
木香、黃連、莪朮各一錢,橘皮、青皮各二錢,檳榔一錢半,以及巴豆一粒、醋煮過的杏仁二枚(需在燈火上燒過,研成粉末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小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小兒各種積滯,可以根據不同的症狀來使用。
東垣鼠黏子湯
鼠黏子二錢,酒當歸身、炙甘草、柴胡、黃芩、連翹、黃耆各一錢,地骨皮二錢半。將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取三錢煎煮,服藥後慢慢給予乳食。
主要治療傷寒出現斑疹、身體發熱等急症。
小柴胡加梔子湯
柴胡、黃芩、人參、半夏、甘草、山梔,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。如果熱邪較重,可以去除半夏。
這個方子主要能解除風熱。
連翹飲
連翹、防風、山梔、甘草,等量混合,用水煎煮。
主要治療各種熱症,傷寒的熱邪在表而沒有出現厥逆的狀況,是治療少陽經的藥方。
解毒丸
寒水石(研磨)、石膏(研磨)各一兩,青黛五錢。將藥材蒸熟後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,飯後用新打上的井水送服,也可以細嚼後用生薑湯送服。三歲的小孩服用半丸,用量可以根據體型大小增減。
參附湯
人參、炮附子等量混合。
主要治療陽氣虛寒引起的牙關緊咬、寒戰、手腳冰冷,或是出現嘔吐、腹瀉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桔梗枳殼湯
枳殼、桔梗各二兩,甘草五錢。每次取三錢,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。
主要治療腹部脹氣、便秘、煩躁口渴,或是出現胡言亂語、坐立不安等症狀。
五癇丸
白附子五錢,烏蛇肉、全蠍、半夏、南星各二兩,蜈蚣半條,殭蠶一兩半,硃砂、雄黃各錢半,麝香三分,皂角二兩(打碎後用水浸泡,揉汁,加入白礬二兩,一同煎乾)。用薑汁做成糊狀,製成小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,用量可以根據體型大小增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