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23)
卷五 (23)
1. 諸病應用方
琥珀散
辰砂(一錢半),琥珀,牛黃,殭蠶,膽星,白附子,全蠍,代赭石,天麻,枳殼,乳香(各一錢),每末一二分。白湯調下。此方兼治癇症。
治急慢驚涎潮昏冒。目瞪驚搐。內釣腹痛。
聖惠射干散
射干,麻黃,紫菀,桂心(各五錢),半夏(一錢),炙草(二錢),每末一錢煎。入蜜半匙。
此方治小兒咳嗽。心胸痰壅。攻咽。作呀呷聲。
桔梗湯
桔梗,半夏,蘇葉,石膏,炙草(各半兩),皂莢(一分,燒存性),每末一錢。加姜三片煎。
此方治小兒咳嗽呀呷。咽膈不利。
知母湯
知母,甘草(各半兩),貝母,羌活,滑石,大黃,小麥(各三錢),麻黃,苦葶藶,訶子肉(各一錢半),薄荷(二錢),每㕮咀二錢。加姜二片煎。
治齁䶎氣喘。痰鳴發熱。咳嗽惡風。
坎離湯
蓽澄茄,石菖蒲(各一錢),白朮,茯苓,木香(各二錢),炙草,半夏,紫蘇子(各四錢),每㕮咀二錢煎。不拘時服。
此方治虛喘。日輕夜重。食減神昏。
化痰定喘丸
雄黃,硃砂(各一錢),蟬蛻,全蠍,殭蠶,地龍,南星,白附子(各二錢半),輕粉(五分),糊丸麻子大。每三十丸。薄荷茶清下。
治因驚發喘。逆觸心肺。暴急張口。虛煩神困。
二聖散
訶子肉(十枚大者半生半炙),大腹皮(五錢洗淨焙),每粗末二錢煎。
治風痰壅閉。語音不出。氣促喘悶。似搐非搐。
定喘飲
人參,麻黃,防己,訶子肉,半夏,甘草(各五錢),每二錢。加姜二片煎。
治夾風痰喘氣促。不拘冷熱二症。
牛黃奪命散
白牽牛,黑牽牛(各一兩半生半炒),川大黃,檳榔(各一兩),三歲兒每末二錢。冷漿水調下。涎多加膩粉少許。
治肺脹喘滿。胸膈起急。兩脅扇動。陷下作坑。兩鼻竅張。悶亂嗽渴。聲啞而不鳴。痰涎潮塞。俗云馬脾風。若不治。死在旦夕。
瀉白散
桑皮,地骨皮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,炒),每末一二錢。加米百粒煎。一名瀉肺散。
治肺熱骨蒸自汗。
小柴胡湯
柴胡(半斤),人參,黃芩,炙草(各三兩),半夏(二兩半),每粗末三錢。加姜三棗一煎。小兒分二服。更量大小加減。
治傷寒溫熱病。瘧疾。一切寒熱往來。能和解。
荊芥散
荊芥穗,人參,白朮,黃耆,當歸,白芍,桂(各一兩),柴胡(二兩),炙草(五錢),每粗末五錢煎。
備急丸
煨大黃,巴霜,葛根,各等分。煉蜜丸。每綠豆大一丸。米飲下。壯盛小兒。或用一丸半。以大便快利為度。
清脾湯
厚朴(一兩),烏梅,半夏,良薑,青皮(各五錢),炙草(三錢),草果仁(二錢半),每㕮咀二錢。加姜二錢煎。未發瘧前並三服。
白話文:
琥珀散
將辰砂(約5.6克)、琥珀、牛黃、殭蠶、膽星、白附子、全蠍、代赭石、天麻、枳殼、乳香(各約3.7克)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約0.6至1.2克,用溫開水送服。這個方子也可以用來治療癲癇。
主要治療急性或慢性的驚風,症狀包括口水多、神智不清、昏厥、眼睛瞪大、驚嚇抽搐、腹部內釣疼痛等。
聖惠射干散
將射干、麻黃、紫菀、桂心(各約18.7克)、半夏(約3.7克)、炙甘草(約7.5克)磨成粉末,每次用約3.7克,加水煎煮,並加入半匙蜂蜜。
主要治療小兒咳嗽,胸口痰多阻塞,影響咽喉,發出類似喘息的聲音。
桔梗湯
將桔梗、半夏、蘇葉、石膏、炙甘草(各約18.7克)、皂莢(約0.7克,燒成灰)磨成粉末,每次用約3.7克,加三片生薑煎煮。
主要治療小兒咳嗽,發出喘息聲,咽喉不適。
知母湯
將知母、甘草(各約18.7克)、貝母、羌活、滑石、大黃、小麥(各約11.2克)、麻黃、苦葶藶、訶子肉(各約5.6克)、薄荷(約7.5克)磨成粗末,每次取約7.5克,加兩片生薑煎煮。
主要治療呼吸時喉嚨有痰鳴聲,氣喘,發熱,咳嗽怕風。
坎離湯
將蓽澄茄、石菖蒲(各約3.7克)、白朮、茯苓、木香(各約7.5克)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紫蘇子(各約15克)磨成粗末,每次取約7.5克煎煮,不限時服用。
主要治療虛弱導致的喘,白天症狀較輕,夜晚加重,食慾不佳,精神萎靡。
化痰定喘丸
將雄黃、硃砂(各約3.7克)、蟬蛻、全蠍、殭蠶、地龍、南星、白附子(各約9.3克)、輕粉(約1.8克)混合後,用糊做成約麻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薄荷茶送服。
主要治療因驚嚇引發的喘,氣喘逆行衝擊心肺,突然且急促的張口呼吸,虛煩,精神困倦。
二聖散
將訶子肉(約十枚較大的,一半生用一半炙用)、大腹皮(約18.7克,洗淨焙乾)磨成粗末,每次用約7.5克煎煮。
主要治療風痰阻滯,導致說不出話,呼吸急促喘悶,症狀像是抽搐但又不是。
定喘飲
將人參、麻黃、防己、訶子肉、半夏、甘草(各約18.7克)磨成粗末,每次用約7.5克,加兩片生薑煎煮。
主要治療夾雜風痰引起的喘氣急促,不論寒熱症狀都可使用。
牛黃奪命散
將白牽牛、黑牽牛(各約56克,一半生用一半炒用)、川大黃、檳榔(各約37.5克)磨成粉末,三歲的兒童每次服用約7.5克,用冷米湯水送服。如果口水很多,可以加入少許膩粉。
主要治療肺脹導致的喘滿,胸部急迫,兩側肋骨扇動,胸前凹陷,鼻孔張大,煩悶口渴,聲音嘶啞,痰液壅塞。俗稱「馬脾風」,如不治療,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死亡。
瀉白散
將桑白皮、地骨皮(各約37.5克)、甘草(約18.7克,炒用)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約3.7至7.5克,加入少量米粒煎煮。也稱為瀉肺散。
主要治療肺熱引起的骨蒸潮熱、自汗。
小柴胡湯
將柴胡(約250克)、人參、黃芩、炙甘草(各約112.5克)、半夏(約93.7克)磨成粗末,每次用約11.2克,加三片生薑、一顆棗煎煮。兒童分兩次服用,並根據體型大小調整用量。
主要治療傷寒、溫熱病、瘧疾等一切寒熱往來的疾病,可以調和身體。
荊芥散
將荊芥穗、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當歸、白芍、桂枝(各約37.5克)、柴胡(約75克)、炙甘草(約18.7克)磨成粗末,每次用約18.7克煎煮。
備急丸
將煨大黃、巴豆霜、葛根,各取等份,用蜂蜜煉製成藥丸,每丸約綠豆大小,用米湯送服。身體強壯的兒童可以服用一丸半,以大便順暢為度。
清脾湯
將厚朴(約37.5克)、烏梅、半夏、良薑、青皮(各約18.7克)、炙甘草(約11.2克)、草果仁(約9.3克)磨成粗末,每次取約7.5克,加兩片生薑煎煮,在瘧疾發作前服用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