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22)
卷五 (22)
1. 諸病應用方
錢氏白朮散
人參,白朮,木香,茯苓,炒甘草,藿香葉(各一兩),葛根(二兩),粗末一二錢煎。
此方助脾和胃。調中益氣。良聖藥也。
梔子柏皮湯
梔子(八枚),黃柏(一兩),炙草(五錢),每㕮咀二錢煎。
此方治傷寒身黃髮熱。
化癖丸
巴霜(半兩),膩粉,硃砂(各一錢),黃鷹糞(二兩半),雄雀糞,硇砂(各一字),糯米飯丸黍米大。一歲兒二丸。空心皂莢子湯服。取下惡物為度。
治乳癖結塊。久不消化。諸藥罔效。
大茵陳湯
茵陳(一兩),大黃(三錢半),梔子(三枚大者),煎分三服。日三。當利下惡汁。黃從小便出。
治陽明瘀熱在裡發黃。小便秘。腹微滿。
加減瀉黃散
黃連,茵陳(各五分),黃柏,黃芩,山梔,茯苓(各三分),澤瀉(二分),食後一服減半。待五日再服而良愈。
此方主退脾土。復腎水。降火心。
阿膠散
阿膠(一兩半),牛蒡子,炙草(各二錢半),馬兜鈴(五錢),杏仁(七個),糯米(一兩),每末一二錢煎。杏仁本瀉肺。非若人參天麥冬之補也。當以意消息之。又名補肺散。
清肺飲
柴胡(二兩),人參(半兩),杏仁,桔梗,赤芍,荊芥,枳殼,桑皮,五味子,熟半夏,麻黃(各一兩),旋覆花(五錢),甘草(兩半),每末二錢。入姜二蔥一。或薄荷亦可。
治肺受風邪客熱。嗽聲不斷。氣促喘悶。痰壅。鼻塞流涕。失音。及疹毒痘瘡。涎嗽咽痛煩渴。
解表散
麻黃,杏仁,赤苓(各一兩),川芎,防風,枳殼(各一兩五錢),甘草(七錢半,半生半炙),每末二錢。加姜二蔥白一煎。有熱加薄荷葉。
主傷風感冷。喘嗽痰多。嘔吐瀉利驚悸。
錢氏葶藶丸
甜葶藶(隔紙炒),黑牽牛(炒),杏仁(研),漢防己(各一兩),棗肉丸麻子大。每三五七丸。淡薑湯下。量兒大小加減。
治乳食沖脾。傷風咳嗽。面赤痰盛。身熱喘促。
瀉肺湯
桑皮,地骨皮(各一兩),炙甘草(三錢),每㕮咀二錢。加粳米一百粒煎。日二。
治傷風后五心煩熱。咳嗽喘促。唇紅頰赤。
黃芩半夏生薑湯
黃芩,生薑(各一錢),炙草,白芍(各六分),棗(二枚),半夏(一錢五分)
此方治膽腑咳。嘔苦水若膽汁。
甘桔湯
甘草,桔梗(各一錢)
治心臟咳。喉中如梗。甚則喉腫喉痹。
烏梅丸
烏梅(三十個),細辛,附子,桂枝,人參,黃柏(各六錢),乾薑,黃連(各一兩),蜀椒,當歸(各四兩),即用烏梅肉酒浸一宿。和飯粒搗丸。每十丸湯下。
治胃腑咳而嘔。嘔甚。長蟲出。
茯苓甘草湯
茯苓(二錢),桂枝(二錢半),生薑(五片),甘草(一錢)
治膀胱咳而遺溺。
白話文:
錢氏白朮散
人參、白朮、木香、茯苓、炒甘草、藿香葉各約37.5克,葛根約75克,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,每次取約3.75到7.5克煎煮服用。
這個方子可以幫助脾胃功能恢復正常,調理身體,增強體力,是很好的藥方。
梔子柏皮湯
梔子八枚,黃柏約37.5克,炙甘草約18.75克,每次取約7.5克嚼碎後煎煮服用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傷寒而引起的身體發黃、發熱的症狀。
化癖丸
巴豆霜約18.75克,膩粉、朱砂各約3.75克,黃鷹糞約93.75克,雄雀糞、硇砂各約一字(古時用量單位,量少),將以上藥材與糯米飯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。一歲的小孩服用兩顆,空腹用皂莢子煮的湯送服,以排出體內不好的東西為止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乳房腫塊,長期消化不良,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。
大茵陳湯
茵陳約37.5克,大黃約13克,梔子三枚(選大的),煎煮後分三次服用,每天三次。可以使體內不好的液體排出,黃疸的顏色會從小便排出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陽明經絡的瘀熱引起的黃疸,小便不順暢,肚子稍微脹滿的情況。
加減瀉黃散
黃連、茵陳各約1.9克,黃柏、黃芩、山梔、茯苓各約1.1克,澤瀉約0.8克,飯後服用,效果減半。等五天後再服用一次,就會痊癒。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退散脾臟的熱氣,恢復腎臟的機能,降低心火。
阿膠散
阿膠約56克,牛蒡子、炙甘草各約9克,馬兜鈴約18.75克,杏仁七個,糯米約37.5克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每次取約3.75到7.5克煎煮服用。杏仁本來是瀉肺的,不像人參、麥冬是補肺的。使用時要根據情況調整用量。這個方子又叫做補肺散。
清肺飲
柴胡約75克,人參約18.75克,杏仁、桔梗、赤芍、荊芥、枳殼、桑白皮、五味子、熟半夏、麻黃各約37.5克,旋覆花約18.75克,甘草約75克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每次取約7.5克,加入生薑兩片、蔥白一節煎煮服用,也可以加薄荷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肺部感受風邪客熱引起的咳嗽不止、呼吸急促、胸悶、痰多、鼻塞流涕、聲音沙啞,以及麻疹、痘瘡、咳嗽、咽喉疼痛、口渴等症狀。
解表散
麻黃、杏仁、赤茯苓各約37.5克,川芎、防風、枳殼各約56克,甘草約28克(一半生用,一半炙用)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每次取約7.5克,加入生薑兩片、蔥白一節煎煮服用。有發熱可以加入薄荷葉。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感受風寒引起的咳嗽、痰多、嘔吐、腹瀉、驚悸等症狀。
錢氏葶藶丸
甜葶藶(隔紙炒)、黑牽牛(炒)、杏仁(研磨)、漢防己各約37.5克,將以上藥材與棗肉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到七顆,用淡薑湯送服。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用量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吃太多食物傷到脾胃、感冒咳嗽、面色發紅、痰多、發熱、呼吸急促等症狀。
瀉肺湯
桑白皮、地骨皮各約37.5克,炙甘草約11克,每次取約7.5克嚼碎後,加入粳米一百粒煎煮,每天服用兩次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感冒後出現手心、腳心發熱、咳嗽、呼吸急促、嘴唇和臉頰發紅等症狀。
黃芩半夏生薑湯
黃芩、生薑各約3.75克,炙甘草、白芍各約2.25克,紅棗兩枚,半夏約5.6克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膽腑引起的咳嗽,嘔吐苦水像膽汁一樣。
甘桔湯
甘草、桔梗各約3.75克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心臟引起的咳嗽,喉嚨像被東西卡住一樣,嚴重時會喉嚨腫痛。
烏梅丸
烏梅三十個,細辛、附子、桂枝、人參、黃柏各約22.5克,乾薑、黃連各約37.5克,蜀椒、當歸各約150克,將烏梅肉用酒浸泡一晚,然後和米飯粒一起搗成丸,每次服用十顆,用湯藥送服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胃部引起的咳嗽和嘔吐,嘔吐嚴重時,會有寄生蟲排出。
茯苓甘草湯
茯苓約7.5克,桂枝約9.4克,生薑五片,甘草約3.75克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膀胱引起的咳嗽,會出現尿失禁的狀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