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20)
卷五 (20)
1. 諸病應用方
補肺散
阿膠(一兩半),茯苓,馬兜鈴,糯米(各五錢),杏仁(二十一粒),炙草(四錢),每末二錢煎。
此方治久嗽。肺虛氣促。有痰噁心。
調元散
山藥(五錢),人參,茯苓,茯神,白朮,白芍,熟地,當歸,黃耆(各二錢半),川芎,炙草(各三錢),石膏(六錢),每粗末二錢。入姜二棗一煎。
主元虛囟開。羸瘦腹大。並語遲行遲齒遲。
萬應丸
五倍子,胡黃連,青皮,陳皮,黃柏,神麯,麥芽,三稜,蓬朮,蕪荑,龍膽草,檳榔,川楝子肉,使君子,等分。糊丸麻仁大。每三五七十丸。米湯下。
治諸疳症。胃熱。發作穗。痿黃。飲食不進。
聖惠乾蟾丸
乾蟾(一枚),蛇蛻(一錢),穀精草(二兩),胡黃連,瓜蒂,母丁香,牛黃,冰片,硃砂,雄黃,天竺黃,蘆薈,麝香(各一分),青黛(五錢),糊丸。一二歲。以米泔化下五丸。服後桃柳枝湯浴兒。著青衣。疳蟲當出衣上。及眉鬢邊。如細麩。或如塵。毒黑者不治。黃白色易治。仍宜米飲下二丸。日三服。甚者半月內瘥。
此方治五疳。及驚風。出蟲。定死生。
聖惠金蟾散
乾蟾(一枚),夜明砂,桃白皮,樗白皮,地榆,黃柏,訶子肉,蕪荑,百合,人參,大黃,黃連(各三分),胡粉(三錢),丁香(三粒),檳榔(一分),每五分飲下。日三服。
治積疳蟲蟲蝕脊膂。煩渴下利。拍背如鼓鳴。
紫金散
蛇床子(炒黑),黃丹,地龍(炒黑,各五錢),青礬(一分煅),每一字。揩牙齦。日三次。
此方治小兒走馬疳。
秋霜散
好砒半兩。白礬四分。水一盞。煮砒干。入礬同煅為末。入麝坯子各少許研勻。每一字。用鵝毛點拭牙齦上。日三四次。
此方治小兒崩砂。
錢氏金華散
黃柏,黃連(各半兩),黃丹(一兩,水飛),輕粉(一錢),麝香(一字),先研勻。水洗貼之。
此方治小兒一切濕瘡癬疳。
化䘌丸
蕪荑,蘆薈,青黛,川芎,白芷梢,胡黃連,黃連,蝦蟆灰(等分)。豬膽汁浸糕糊丸。麻子大。每一二十丸。食後臨臥杏仁湯下。其鼻常用熊膽煎湯筆蘸洗。俟煎藥進數服。卻用青黛、當歸、赤小豆、瓜蒂、地榆、黃連、蘆薈、雄黃為末。入鼻斂瘡。
治諸疳生蟲。不能啼哭。嘔吐清水。肚腹脹痛。唇口紫黑。腸頭濕䘌。
集聖丸
蘆薈,五靈脂,夜明砂,砂仁,橘紅,木香,莪朮,使君子肉(各二錢),川芎,黃連,乾蟾(各三線),當歸,青皮(各一錢半),雄豬膽汁和麵糊丸。隨大小米飲下。虛去莪朮、青皮加人參二錢。白朮三錢。熱去莪朮、砂仁加龍膽三錢。吐瀉下痢。去莪朮、青皮。加白朮二錢。
肉果、訶子各一錢。積痛去芎歸。加三稜、小茴、川楝肉各二錢。瘧加鱉甲三錢。渴去莪朮、砂仁加參朮各二錢。蟲去芎歸。加蕪荑錢半。川楝肉二錢。
白話文:
補肺散
阿膠(約45克),茯苓、馬兜鈴、糯米(各約15克),杏仁(21粒),炙甘草(約12克)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取約6克煎煮服用。
此方用於治療久咳、肺虛氣短、有痰噁心等症狀。
調元散
山藥(約15克),人參、茯苓、茯神、白朮、白芍、熟地、當歸、黃耆(各約7.5克),川芎、炙甘草(各約9克),石膏(約18克),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取約6克,加入生薑兩片、紅棗一顆煎煮服用。
主要用於治療先天不足,囟門未閉合、身體瘦弱、腹部腫大、說話晚、走路晚、長牙晚等症狀。
萬應丸
五倍子、胡黃連、青皮、陳皮、黃柏、神麴、麥芽、三稜、蓬朮、蕪荑、龍膽草、檳榔、川楝子肉、使君子,以上藥材等量混合,用糊狀物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30、50或70丸,用米湯送服。
用於治療各種疳症(小兒營養不良症)、胃熱、發作時如穗狀、皮膚萎黃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聖惠乾蟾丸
乾蟾蜍(一隻),蛇蛻(約3克),穀精草(約60克),胡黃連、瓜蒂、母丁香、牛黃、冰片、硃砂、雄黃、天竺黃、蘆薈、麝香(各約0.3克),青黛(約15克),用糊狀物做成藥丸。一兩歲的嬰兒,每次用米泔水化開服用5丸。服藥後用桃枝柳枝湯為嬰兒沐浴,並穿上青色衣服。疳蟲會從衣服上、眉毛或鬢角邊排出,呈現細小的麩皮狀或灰塵狀。排出的蟲體如果顏色是黑色的,則病情危重難以治癒;如果是黃白色,則容易治癒。之後再用米湯送服2丸,每日三次,病情嚴重的半個月內即可痊癒。
此方用於治療五疳(五種小兒疳症)及驚風、排出體內寄生蟲,可以判斷病情的生死。
聖惠金蟾散
乾蟾蜍(一隻),夜明砂、桃白皮、樗白皮、地榆、黃柏、訶子肉、蕪荑、百合、人參、大黃、黃連(各約1克),胡粉(約9克),丁香(3粒),檳榔(約0.3克),每次服用約1.5克,用溫水送服,每日三次。
用於治療因疳蟲侵蝕脊椎導致的煩渴、腹瀉、拍打背部如鼓鳴等症狀。
紫金散
炒黑的蛇床子、黃丹、炒黑的地龍(各約15克),煅燒過的青礬(約0.3克),每次取少量,擦拭牙齦,每日三次。
此方用於治療小兒走馬疳(急性壞死性口炎)。
秋霜散
好砒霜(約15克),白礬(約12克),用水一杯煮至砒霜溶解,加入白礬一起煅燒成粉末,加入少量麝香研磨均勻。每次取少量,用鵝毛沾取擦拭牙齦,每日三四次。
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崩砂(牙齦潰瘍)。
錢氏金華散
黃柏、黃連(各約15克),水飛過的黃丹(約30克),輕粉(約3克),麝香(少量),先研磨均勻,用水清洗患處後敷上。
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各種濕疹、癬和疳瘡。
化䘌丸
蕪荑、蘆薈、青黛、川芎、白芷梢、胡黃連、黃連、蛤蟆灰(等量),用豬膽汁浸泡後用糕糊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10-20丸,飯後臨睡前用杏仁湯送服。鼻腔內經常使用熊膽煎湯塗抹,等藥湯服用數次後,再用青黛、當歸、赤小豆、瓜蒂、地榆、黃連、蘆薈、雄黃磨成粉末,塗抹鼻腔收斂瘡口。
用於治療各種疳病引起的生蟲、不能啼哭、嘔吐清水、腹脹疼痛、嘴唇口周發紫發黑、腸道濕瘡等症狀。
集聖丸
蘆薈、五靈脂、夜明砂、砂仁、橘紅、木香、莪朮、使君子肉(各約6克),川芎、黃連、乾蟾蜍(各約1克),當歸、青皮(各約4.5克),用雄豬膽汁和麵糊做成藥丸。根據病情大小用米湯送服。體虛者去掉莪朮、青皮,加入人參(約6克)、白朮(約9克);體熱者去掉莪朮、砂仁,加入龍膽草(約9克);吐瀉者去掉莪朮、青皮,加入白朮(約6克)、肉豆蔻、訶子各約3克;腹痛者去掉川芎、當歸,加入三稜、小茴香、川楝子肉各約6克;瘧疾者加入鱉甲(約9克);口渴者去掉莪朮、砂仁,加入人參、白朮各約6克;有蟲者去掉川芎、當歸,加入蕪荑(約4.5克)、川楝子肉(約6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