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19)
卷五 (19)
1. 諸病應用方
丹腹脹方
葛根,蘇梗,萊菔子,陳皮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食減加白朮。
升陽滋血湯
蠍梢(二分),神麯(三分),厚朴,當歸(各一錢),桃仁(十粒),升麻(三分)
治嬰兒腹脹。不大便。羸弱。
南星腹皮湯
南星(一兩),大腹皮,姜皮,陳皮,扁豆子,青皮,桑皮,甘草(各五錢)
主腫疾欲愈未愈之間。脾胃虛慢。氣促痰喘。腹脹胸滿。神困面色痿黃。小水不利。
香陸胃苓丸
丁香,商陸,赤小豆,陳皮,炙草(各二兩),製蒼朮,澤瀉(各二兩半),赤苓,豬苓(去皮)白朮(各兩半),肉桂(一兩),厚朴(二兩),糊丸每三十丸至七十丸。溫湯下。
治腫疾久不愈。大能實脾導水。多服取愈。
浚川丸
大戟,芫花(醋炒),沉香,檀香,木香,檳榔,莪朮,大腹皮,桑皮(各五錢),黑白牽牛(生末各一兩),巴霜(十五粒),糊丸麻子大。每十七丸。濃蔥湯五更初空心下。去水未盡。停一日。減用十三丸。次減作九丸。再至七丸。症退即止。仍投南星腹皮散。如單腹脹甚。能飲食氣壯者。加甘遂末。同丸。忌甘草。以相反也。
治水腫。單腹脹。氣促氣減。遍身面浮。
營衛飲子
當歸,熟地,人參,茯苓,川芎,白朮,炙草,白芍,枳殼,炙黃耆,陳皮
治氣血俱虛。營衛不順。頭面手足浮腫。喘急。
分氣飲子
五味子,桔梗,茯苓,炙草,陳皮,桑皮,草果,大腹皮,白朮,枳殼,當歸(全),紫蘇,半夏曲,蘇子,生薑,宜兼服八味理中丸。以上宜救生丹通利。
大效神功救生丹
雄黃,硃砂(各一分),巴霜(二十一粒),乾薑(二錢),醋一盞。煮巴姜干。去姜。將巴出油。和雄朱研勻。雪糕丸麻子大。一歲二丸。酒浸赤芍少許送下。
治氣虛喘急。四肢腫。腹脹急。沖滿脅肋。乍熱乍寒。或瀉或秘。由久停虛積。營衛不順也。宜推去其惡毒之氣。
耆歸湯
蜜炙黃耆(一兩),酒當歸,白芍,川芎(各五錢),炙草(三錢),每㕮咀二錢煎。
治兒稟賦弱。痘瘡出不快。及肝虛目視不明。
莊氏蘆薈丸
蘆薈(研一錢),龍膽草(炒研一兩),皂角(三錢),以水二升。挼汁去渣熬膏。入二末和丸。每三丸至五丸。薄荷湯下。
此方治小兒風疳。順肝氣。進飲食。
硃砂安神丸
硃砂(四匙),黃連,生地(各五錢),生甘草(二錢半),蘭香葉(二錢,燒灰),銅青,輕粉(各五分),共為末干敷上。
治心疳怔忡。心中痞悶。
四味肥兒丸
黃連(炒),蕪荑,神麯,麥芽,等分。水糊丸。每一二十丸。開水下。
治嘔吐不食。腹脹成疳作瀉。或食積脾疳。目翳口瘡斷爛。發熱瘦怯。小便澄白。腹大筋青。
白話文:
丹腹脹方
葛根、紫蘇梗、萊菔子、陳皮(各八克),甘草(四克)。如果食慾不振,可以加白朮。
升陽滋血湯
全蠍尾部(少量)、神曲(少量)、厚朴、當歸(各四克)、桃仁(十粒)、升麻(少量)。
治療嬰兒腹脹,便秘,身體虛弱。
南星腹皮湯
天南星(四十克),大腹皮、生薑皮、陳皮、扁豆子、青皮、桑白皮、甘草(各二十克)。
主要治療腫脹疾病在快要痊癒又沒痊癒的時候,脾胃虛弱、功能遲緩,呼吸急促、有痰喘,腹脹胸悶,精神困倦、面色萎黃,小便不順暢。
香陸胃苓丸
丁香、商陸、赤小豆、陳皮、炙甘草(各八十克),製蒼朮、澤瀉(各一百克),赤茯苓、豬苓(去皮)、白朮(各一百克),肉桂(四十克),厚朴(八十克)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糊狀物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到七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
治療腫脹疾病久治不癒,能強健脾胃、疏導水液,多服可以痊癒。
浚川丸
大戟、芫花(用醋炒過)、沉香、檀香、木香、檳榔、莪朮、大腹皮、桑白皮(各二十克),黑牽牛子和白牽牛子(生用,磨成粉末,各四十克),巴豆霜(少量)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糊狀物做成藥丸,如麻子大小。每次服用十七丸,用濃蔥湯在清晨空腹時服用。如果排水效果不佳,可以停一天,然後減少到十三丸。之後再減少到九丸,然後再減少到七丸。症狀減退就停止服用,繼續服用南星腹皮散。如果單純腹脹嚴重,但能吃東西、氣力強健的人,可以加入甘遂粉末一起做成藥丸,但要忌用甘草,因為兩者藥性相反。
治療水腫、單純腹脹、呼吸急促或氣短,全身或臉部浮腫。
營衛飲子
當歸、熟地黃、人參、茯苓、川芎、白朮、炙甘草、白芍、枳殼、炙黃耆、陳皮。
治療氣血兩虛、營衛不和,出現頭面手足浮腫、呼吸急促。
分氣飲子
五味子、桔梗、茯苓、炙甘草、陳皮、桑白皮、草果、大腹皮、白朮、枳殼、當歸(完整)、紫蘇、半夏曲、蘇子、生薑。建議同時服用八味理中丸。以上方劑可以配合救生丹來疏通。
大效神功救生丹
雄黃、硃砂(各少量),巴豆霜(少量),乾薑(八克),用一杯醋煮巴豆和乾薑,煮乾後去除乾薑。將巴豆取出油,和雄黃、硃砂研磨均勻,做成如雪糕般大小的丸子。一歲的小孩服用兩丸,用少量酒浸泡過的赤芍藥送服。
治療氣虛喘急,四肢腫脹,腹脹且急迫,脹滿脅肋,忽冷忽熱,或腹瀉或便秘,由長期虛弱積滯、營衛不和引起。宜清除體內的毒氣。
耆歸湯
蜜炙黃耆(四十克),用酒泡過的當歸、白芍、川芎(各二十克),炙甘草(十二克),每次將八克切碎的藥材煎煮服用。
治療兒童體質虛弱、出痘瘡不順利,以及肝虛導致視力模糊。
莊氏蘆薈丸
蘆薈(磨成粉末,少量),龍膽草(炒過後磨成粉末,四十克),皂角(十二克)。用水兩升,揉搓取汁,去除渣滓後熬成膏狀,加入粉末製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到五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這個藥方治療小兒風疳,疏理肝氣,增進食慾。
硃砂安神丸
硃砂(十六克),黃連、生地黃(各二十克),生甘草(十克),蘭香葉(八克,燒成灰),銅青、輕粉(各少量),將藥材磨成粉末後,乾敷在患處。
治療心疳導致的心悸、胸悶。
四味肥兒丸
黃連(炒過)、蕪荑、神曲、麥芽,等份量。用水調成糊狀製成藥丸。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,用開水送服。
治療嘔吐不食、腹脹導致的疳疾、腹瀉,或因食積導致的脾疳,眼睛出現翳膜、口瘡潰爛,發燒、身體瘦弱,小便清澈,腹部腫大、青筋暴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