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5)

1. 諸病應用方

主諸積滯夾驚夾風。吐逆醋酸氣。面黃肌瘦。

茯苓厚朴湯,

茯苓,半夏(各七錢半),炙草(三錢),厚朴(五錢),每㕮咀二錢。加姜煎或加棗亦可。

此方主傷寒傷風。夾痰嘔逆。並吐瀉後。喉涎牽響。飲食減少。脾胃氣虛。

防風溫膽湯,

半夏,枳殼,赤苓(各五分),陳皮,防風(各二分半),人參(二分),甘草(一分半),姜(一片),紫蘇(二葉),煎水送大驚丸、小驚丸。

此方治驚風。消痰疏風順氣。

大驚丸,

棗仁(蚌粉炒),炙草(各五錢),人參,赤苓,白朮,硃砂,麥冬,木香,代赭石(醋煮各二錢半),殭蠶,桔梗(各一錢二分半),全蠍(三個),金銀箔(各三片),蜜丸。薄荷湯下一二丸。

此方定驚安神。又治心熱夜啼。一名大安神丸。

小驚丸,

鬱金(皂角水浸煮),黃連,牙硝,木香,藿香,龍膽草(各二錢半),全蠍(三個),糊丸。以雄黃、硃砂、麝香、金銀箔為衣。薄荷湯化下一二丸。

此方亦治驚風。

溫白丸,

殭蠶,白附子(生),炒南星(各一兩),生天麻(五錢),全蠍(一錢),糊丸。綠豆皮、生薑、米飲下五七丸。至二三十丸。

此方治慢驚風。

加味朮附湯,

炮附子,白朮(各一兩),煨肉蔻(二個),木香,炙草(各五錢),每粗末二錢。加薑棗。

此方治吐瀉後便成慢驚。或因臟寒洞泄得者。

八仙散,

天麻,白附子,白花蛇肉,防風,半夏曲,南星,全蠍,冬瓜仁(各二分半),川烏(一分),姜(二片),棗(一枚),薄荷(二葉)

此方治慢驚虛風。

烏蠍散,

白朮,人參,茯苓,炙草,川烏,全蠍,南星,姜(三片),棗(二枚)

此方治慢驚純陰症。吐瀉不止。

蟬蠍散,

全蠍(七個),蟬蛻(二十一個),南星(一個),甘草(分半),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三棗二煎。

此方治慢驚風陽症。

黑附湯,

炮附(三錢),木香(錢半),白附子(一錢),炙草(五分),分二帖。加姜三片。煎。以匙灌下。

此方治慢脾風危急者。灌下藥。如手足暖而蘇。即止勿灌。

生附四君子湯,

人參,茯苓,白朮,炙草,生附子(各等分),每末二錢。加姜五片煎。以匙灌下。

此方治慢脾風。灌藥。手足暖即止。助胃回陽。

蠍附散,

炮附子(二錢),炮南星,炮白附子,木香(各一錢),全蠍(七個),㕮咀一錢。加姜五片煎。

此方治慢脾風。回陽豁痰。

補脾益真湯,

丁香,木香,訶子皮,陳皮,厚朴,肉豆蔻,草果,茯苓,人參,白朮,桂枝,半夏炮附子,炙草(各二分),全蠍(一枚),姜(二片)。棗一枚。灌服後。輕揉心下。以助藥令。

此方治慢脾風。

白話文:

這些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積滯、驚風等症狀,具體如下:

茯苓厚朴湯: 主要治療因飲食積滯、夾雜驚嚇或風邪引起的疾病,症狀包含嘔吐酸水、面色蠟黃、身體消瘦。

防風溫膽湯: 主要治療因傷寒、傷風引起的夾痰嘔吐,以及吐瀉後出現喉嚨痰涎聲響、食慾不振、脾胃虛弱等症狀。

大驚丸: 主要治療驚風,能消除痰液、疏散風邪、調理氣機。 此丸藥具有定驚安神的作用,也能治療心熱引起的夜間啼哭。

小驚丸: 也用於治療驚風。

溫白丸: 主要治療慢性驚風。

加味朮附湯: 主要治療吐瀉後引起的慢性驚風,或是因體內虛寒、腹瀉不止而引發的驚風。

八仙散: 主要治療慢性驚風,屬於虛風症狀。

烏蠍散: 主要治療慢性驚風,屬於純陰證,症狀為吐瀉不止。

蟬蠍散: 主要治療慢性驚風,屬於陽症。

黑附湯: 主要治療慢脾風的危急情況,灌服後若手足轉溫則停止用藥。

生附四君子湯: 主要治療慢脾風,灌服後若手足轉溫則停止用藥,具有幫助恢復陽氣的作用。

蠍附散: 主要治療慢脾風,能恢復陽氣、化解痰液。

補脾益真湯: 主要治療慢脾風,服用後輕輕按摩心下部位,有助於藥效發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