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4)

1. 諸病應用方

四君子湯,

人參,白朮,茯苓,炙草,等分。每二錢。加薑棗煎。

治小兒脾胃虛損。吐瀉少食。

六君子湯,

人參,茯苓,白朮,炙草,半夏,陳皮

治脾胃虛。吐瀉不食。羸瘦。或肺虛痰嗽喘促。或肝虛驚搐。目眩自汗。

觀音散,

石蓮肉,人參,神麯(各三錢),茯苓(二錢),炙草,木香,黃耆,扁豆,白朮(各一錢),每粗末二錢。加棗一枚。藿香三葉煎。

治小兒外感內傷。嘔逆吐瀉。漸羸瘦。

和中散,

人參,茯苓,白朮,炙草,葛根,白扁豆,黃耆,藿香,每末三錢。加薑棗煎。

此方和胃。止吐瀉。定煩渴。治腹痛。

胃苓湯,

白朮,茯苓,澤瀉,豬苓,厚朴,陳皮,甘草(等分),桂(少許),每二錢。加薑、燈心。

治腸胃受濕。嘔吐泄瀉。若停食吐瀉。小便短少。腹脹作痛。以此分利。再用六君調補脾胃。

消積丸,

丁香(九粒),砂仁(十二粒),巴霜(二錢),烏梅肉(二個),糊丸溫水下。

此方治小兒吐瀉。大便醋臭。

肉豆蔻散,

肉豆蔻,桂心(各一分),人參,炙草(各五錢),每粗末一錢。加姜少許。煎。隨大小加減。

此方治小兒霍亂。吐瀉腹痛。

白朮散,

白朮,人參,半夏,(各二錢),茯苓,炙甘草,乾薑(各一錢),每末二錢。加薑棗煎。

此方治小兒嘔吐。脈遲細有寒。

參香飲,

人參(一兩),沉香,丁香,藿香,南木香(各二錢五分),每二錢。煎。入薑汁少許。三次服。

此方治胃虛作吐。投諸藥不止。

香薷散,

香薷,茯苓,扁豆,厚朴(各五錢),每二三錢煎。入酒半杯。冷服立效。

治外傷風寒暑。內傷飲食。致吐利。心腹痛。霍亂氣逆。發熱頭痛。或轉筋拘急。嘔噦肢冷。

竹茹湯,

葛根(七錢),半夏(五錢),炙草(三錢),每二三錢。入竹茹三分。煎。微冷服。加茯苓三錢妙。

治胃受邪熱。心煩喜冷。嘔吐不止。

玉露飲,

寒水石(五錢),生甘草(一錢),石膏(六錢),每末。三五分至一錢。食後溫湯調服。

此非腎熱相火大盛者。不宜服。

大順飲,

細面(二十兩),生薑(十六兩),赤苓,甘草(各五錢),先搗成餅。曬乾為末。每二錢。水調。

治冒暑毒。煩渴吐瀉。發熱。腹痛。神昏吐衄血。便血。溺黃少。口乾汗多。

綠豆飲,

綠豆粉(一兩),黃連,葛根,甘草(各五錢),每五分至一錢。豉湯調服。

主誤服熱藥毒。煩躁悶亂。或吐或渴。

益元散,

滑石(六錢),甘草(一錢),每一錢至二錢。水服。

治熱吐。面赤氣粗。小水少。傷暑吐神昏尤妙。

烏犀丸,

皂莢(三寸炙存性),硫黃,白姜(各三錢半),陳皮,川烏(各五錢),巴霜(七十七粒)

白話文:

諸病應用方

四君子湯
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,各取等量,每次用二錢。加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。 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,導致的嘔吐、腹瀉、食慾不振。

六君子湯

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、半夏、陳皮。 用於治療脾胃虛弱,導致的嘔吐、腹瀉、不思飲食、身體消瘦。或者肺虛引起的咳嗽、氣喘。也可用於治療肝虛引起的驚厥、抽搐、頭暈、自汗。

觀音散

石蓮肉、人參、神麯(各三錢)、茯苓(二錢)、炙甘草、木香、黃耆、扁豆、白朮(各一錢),將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用二錢。加紅棗一顆、藿香三片一起煎煮。 用於治療小兒外感風邪,又因飲食不當導致的嘔吐、腹瀉,身體逐漸消瘦。

和中散

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、葛根、白扁豆、黃耆、藿香,每種藥材都磨成末,每次用三錢。加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。 這個方子可以調和脾胃,止嘔止瀉,緩解煩躁口渴,治療腹痛。

胃苓湯

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(等分),再加少許桂,每次用二錢。加生薑和燈心草一起煎煮。 用於治療腸胃受濕邪侵擾,引起的嘔吐、腹瀉。如果因停食導致嘔吐、腹瀉、小便量少、腹脹疼痛,可以用此方來利水滲濕。之後再用六君子湯來調理脾胃。

消積丸

丁香(九粒)、砂仁(十二粒)、巴豆霜(二錢)、烏梅肉(二個),將藥材和成糊狀,做成藥丸,用溫水送服。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小兒嘔吐、腹瀉,大便有酸臭味。

肉豆蔻散

肉豆蔻、桂心(各一分)、人參、炙甘草(各五錢),將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用一錢。加少許生薑煎煮。用量可根據病人的體型大小酌情增減。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小兒霍亂,引起的嘔吐、腹瀉、腹痛。

白朮散

白朮、人參、半夏(各二錢)、茯苓、炙甘草、乾薑(各一錢),將藥材磨成末,每次用二錢。加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。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小兒嘔吐,症見脈搏遲緩細弱,有寒象。

參香飲

人參(一兩)、沉香、丁香、藿香、南木香(各二錢五分),每次用二錢煎煮,加入少許薑汁。分三次服用。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胃虛引起的嘔吐,使用其他藥物無法止吐時可用。

香薷散

香薷、茯苓、扁豆、厚朴(各五錢),每次用二到三錢煎煮,加入半杯酒,放涼後服用,效果顯著。 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暑邪,或者內傷飲食,導致的嘔吐、腹瀉、心腹疼痛、霍亂、氣逆、發熱頭痛。或出現腿腳抽筋、肢體冰冷等症狀。

竹茹湯

葛根(七錢)、半夏(五錢)、炙甘草(三錢),每次用二到三錢煎煮,加入竹茹三分,稍微放涼後服用。加入茯苓三錢效果更好。 用於治療胃受邪熱,引起的煩躁喜冷,嘔吐不止。

玉露飲

寒水石(五錢)、生甘草(一錢)、石膏(六錢),將藥材磨成末,每次用三到五分至一錢,飯後用溫水沖服。 如果不是腎熱陰虛,相火旺盛的情況,不宜服用。

大順飲

細麵粉(二十兩)、生薑(十六兩)、赤茯苓、甘草(各五錢),先將藥材搗成餅,曬乾後磨成粉末,每次用二錢,用水調開服用。 用於治療中暑毒邪,引起的煩躁口渴、嘔吐腹瀉、發熱、腹痛、神志不清、吐血、便血、小便黃少、口乾汗多。

綠豆飲

綠豆粉(一兩)、黃連、葛根、甘草(各五錢),每次用五分到一錢,用豆豉湯調服。 用於治療誤服熱性藥物中毒,引起的煩躁不安、心悶、或者嘔吐口渴。

益元散

滑石(六錢)、甘草(一錢),每次用一到二錢,用水沖服。 用於治療熱病引起的嘔吐、面色潮紅、呼吸粗重、小便量少。特別適用於中暑引起的嘔吐、神志不清。

烏犀丸 皂莢(三寸,炙過留性)、硫黃、白薑(各三錢半)、陳皮、川烏(各五錢)、巴豆霜(七十七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