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12)
卷五 (12)
1. 諸病應用方
香瓜丸,
大黃瓜(一枚),胡黃連,煨大黃,柴胡,鱉甲,黃柏,黃連,蘆薈,青皮,等分。諸藥為末。將黃瓜去頂。納入至滿。蓋口。竹釘釘住。煨熟。將瓜藥同研糊丸。每二三丸。食後新水下。大者五七丸。不及十丸。
十全大補湯,
白朮,茯苓,當歸,人參,川芎,黃耆,白芍,肉桂,熟地,炒甘草各等分。
治諸虛不足。自汗不食。時發潮熱。
當歸六黃湯,
當歸,熟地,生地,黃芩,黃柏,黃連,黃耆
此方治血虛盜汗。內熱晡熱者。
升麻湯,
升麻,黃耆,人參(各一兩),熟地(五錢),天竺黃,牡蠣(各五錢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竹葉湯調下。大治小兒肌熱盜汗。
涼膈散,
大黃,朴硝,炙草(各一兩),連翹(二兩),山梔,黃芩,薄荷(各半兩),每末二錢。加竹葉七片。蜜少許。煎溫服。大小加減。
治小兒一切臟腑積熱症。
仙方活命飲,
金銀花,橘皮(各三錢),穿山甲,角刺,防風,沒藥,乳香,白芷,當歸(各一錢),貝母,花粉,甘草節(各八分),每粗末五錢。酒煎。嬰兒一兩。母子同服。或為細末。酒調服亦可。毒在表者。加麻黃散。毒在內者。加大黃下之。臨時制宜。此解毒回生起死妙劑。
化丹湯,
獨活,射干,麻黃,甘草,青木香,黃芩,薄桂(各五錢),石膏末,每二錢煎。
此方解利丹毒。遍身燥癢。發熱煩啼。
升麻散,
升麻,黃芩,大黃,朴硝(各一分),麥冬,葛根(各三分),每粗末一錢。煎。
治小兒一切丹。遍身壯熱煩渴。
升麻膏,
升麻,大黃,護火草,蛇銜草,山梔,寒水石,芒硝,藍葉,生地,芭蕉根,羚羊角,梧桐皮(各半兩),臘豬油(一斤),慢火熬一食久。乘熱濾去渣。入竹瀝候冷成膏。每以棗大。竹瀝化服。並塗毒處。
戎鹽散,
戎鹽(一兩),附子(一枚),雄黃(半兩),每末少許。雄雞血調塗。
嬰孺方,
麻黃,升麻(各三分),硝石(四分),每末方寸匕。井花水服。日三。一方加大黃。
主丹毒入腹。及下至卵者不治方。
天竺黃散,
天竺黃,鬱金,茯神,甘草(各五錢),硼砂,牙硝,白芷,川芎,殭蠶,枳殼(各二錢半),硃砂(二錢),麝香(一字),蟬殼(十五個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薄荷湯下。
治上焦風熱。口鼻生瘡。目赤腫。咽膈不利。涎壅氣滯。驚搐煩悶。神思昏迷。
清胃散,
升麻(五分),生地(四分),黃連,丹皮(各三分),歸梢(四分),嬰兒母亦服。
治胃熱牙疼。飲冷作渴。口舌瘡。唇口腫痛連頭面。吐舌流涎。若服克伐藥。有此等症者。五味異功散。
人參平肺散,
人參,陳皮,甘草,地骨皮,茯苓(各一錢),知母(七分),五味子,青皮,天冬(各四分),桑皮(一錢半),每粗末二三錢煎。
白話文:
香瓜丸
將大黃瓜一個,去除頂部,將胡黃連、煨過的大黃、柴胡、鱉甲、黃柏、黃連、蘆薈、青皮等分量的藥材磨成粉末,塞入黃瓜內部至滿,蓋上頂部,用竹釘固定,然後煨熟。將黃瓜和藥材一起搗成糊狀,製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到三丸,飯後用新開水送服。病情較重者可服用五到七丸,但不應超過十丸。
十全大補湯
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人參、川芎、黃耆、白芍、肉桂、熟地、炒甘草各取等量。
此方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,表現為自汗、食慾不振、時有潮熱等症狀。
當歸六黃湯
當歸、熟地、生地、黃芩、黃柏、黃連、黃耆。
此方用於治療血虛盜汗,以及體內有熱、午後發熱的症狀。
升麻湯
升麻、黃耆、人參各一兩,熟地五錢,天竺黃、牡蠣各五錢。將藥材磨成粉,每次服用五分到一錢,用竹葉湯送服。主要治療小兒肌膚發熱、盜汗等症狀。
涼膈散
大黃、朴硝、炙甘草各一兩,連翹二兩,山梔、黃芩、薄荷各半兩。將藥材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竹葉七片,少許蜂蜜,煎煮後溫服。用量可根據病情大小調整。
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各種臟腑積熱的症狀。
仙方活命飲
金銀花、橘皮各三錢,穿山甲、皂角刺、防風、沒藥、乳香、白芷、當歸各一錢,貝母、花粉、甘草節各八分。將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酒煎煮。嬰兒服用一兩,可與母親一同服用。也可磨成細末,用酒調服。如果毒在體表,可加麻黃散;如果毒在體內,可加大黃以瀉下。具體用藥需根據病情臨時調整。此方為解毒回生的靈丹妙藥。
化丹湯
獨活、射干、麻黃、甘草、青木香、黃芩、薄桂各五錢,石膏磨成粉末。每次用二錢煎煮。
此方用於解毒、緩解丹毒,症狀表現為全身皮膚乾燥發癢、發熱、煩躁啼哭等。
升麻散
升麻、黃芩、大黃、朴硝各一分,麥冬、葛根各三分。將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一錢,煎煮後服用。
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各種丹毒,症狀表現為全身發熱、煩躁口渴等。
升麻膏
升麻、大黃、護火草、蛇銜草、山梔、寒水石、芒硝、藍葉、生地、芭蕉根、羚羊角、梧桐皮各半兩,臘豬油一斤。用慢火熬煮一個時辰,趁熱濾去藥渣,加入竹瀝,冷卻後製成膏狀。每次取棗子大小的一塊,用竹瀝化開後服用,同時塗抹在患處。
戎鹽散
戎鹽一兩,附子一枚,雄黃半兩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取少量,用雄雞血調和後塗抹患處。
嬰孺方
麻黃、升麻各三分,硝石四分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方寸匕的量,用井水送服,每日三次。另一種配方可加入大黃。
此方主要治療丹毒入腹,以及丹毒下行至陰囊等難以治癒的病症。
天竺黃散
天竺黃、鬱金、茯神、甘草各五錢,硼砂、牙硝、白芷、川芎、殭蠶、枳殼各二錢半,硃砂二錢,麝香一字,蟬殼十五個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分到一錢,用薄荷湯送服。
此方用於治療上焦風熱,症狀表現為口鼻生瘡、眼睛紅腫、咽喉不適、痰涎壅塞、氣滯、驚搐煩悶、神志不清等。
清胃散
升麻五分,生地四分,黃連、丹皮各三分,當歸梢四分,嬰兒的母親也可服用此藥。
此方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牙痛、口渴喜冷飲、口舌生瘡、嘴唇腫痛連帶頭面部等症狀,以及吐舌流涎等。如果服用過於寒涼的藥物,導致出現上述症狀,可改用五味異功散。
人參平肺散
人參、陳皮、甘草、地骨皮、茯苓各一錢,知母七分,五味子、青皮、天冬各四分,桑白皮一錢半。將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二三錢,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