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幼科釋謎》~ 卷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6)

1. 天吊(內吊附內)

李梴曰。小兒瘛瘲不定。翻眼戴睛。狀若神祟。頭目仰視。手足抽掣。如魚之上釣。故曰天釣。甚者爪甲亦青。此由乳母過食熱毒。心肺生熱。加以外感風邪所致。宜用九龍控涎散鉤藤散。熱勝則保命丹。痰盛則抱龍丸。又有驚風內釣之症。腹痛多啼。面青唇黑。傴僂反張。外腎腫。尿如米泔。眼有紅筋血點。乃寒氣壅結也。宜鉤藤膏

閻孝忠曰。天吊。亦驚風症也。但天吊發時。頭目必仰視。驚風則無此症狀。

張渙曰。小兒心膈壅滯邪熱。痰涎蘊積。不得宣通。或乳母飲酒食肉。煩毒之氣。流入乳中。令兒宿滯不消。邪熱毒氣。乘於心神。致使驚悸。眼目翻騰。壯熱不休。瘛瘲。病名天釣。甚者爪甲皆青。狀如神祟。宜一字散牛黃散

薛己曰。內釣者。腹痛多喘。唇墨囊腫。傴僂反張。眼尾赤。此胎中受風及外驚所致。若內臟抽掣作痛。狂叫。或泄瀉縮腳。內症一作。外症亦然。極難調理。內症服聚寶丹。外症服鉤藤飲。進乳食者可治。若因乳母厚味。宜加味清胃湯。若因乳母鬱怒積熱。加味逍遙散漏蘆

2. 急慢驚諸惡候

曾氏曰。急驚天吊之後。有變作潮熱似瘧者。手足逆冷。蓋因病愈時。不善將護。風邪乘虛而入經絡所致。此症所用藥品。可間使苦寒之味。務在消陽盛之火。肺金得勝。肝木自平。而風邪亦散。斯為良法。

閻孝忠曰。驚風或泄瀉等症。有煩渴者。皆津液內耗也。不問陰陽。宜錢氏白朮散。使滿意取足飲之。愈多愈好。

薛己曰。諸驚有目睛瞤動者。蓋目者。肝之竅。肝膽屬風木。二經兼為相火。肝藏血。血不足則風火內生。故目瞤動。宜用四物湯益其血。柴胡、山梔清其肝。陰血內榮。則虛風自息矣。有唇口蠕動者。唇為脾之華。口乃脾之竅。又陽明之脈。環唇口而交人中。是以脾胃虛者。

多有此症。不獨病後而已。夫脾主涎。脾虛不能收攝。多兼流涎。或誤認為痰而祛逐之。則津液益枯。不能滋養筋脈。遂致四肢抽搐。病勢愈甚。原其治法。與慢脾風相同。當大補脾胃。加升柴。切勿用青皮、龍膽之類。有忽然驚搐目直者。皆肝之風熱也。若肝虛生風。則目連札而不搐。

及多欠咬牙。若肝經風實。則目直大叫。呵欠項急頓悶。若肝經有熱。則目直視不搐。得心熱則搐。氣熱則外生。氣溫則內生。其症手尋衣領。及亂捻物。宜瀉青丸。壯熱喘悶。宜瀉白散。有睡中驚動者。由心腎不足也。蓋心主血與神。肝藏血與魂。肺主氣與魄。腎主精與恐。

小兒臟腑脆弱。易於驚恐。恐則氣下。驚則心無所依。神無所歸。且人之神氣。寤則行於目。寐則棲於腎。今心腎既虛。則不能寧攝精神。故睡中驚動。治宜清心安神。用茯苓補心湯茯神、棗仁、五味。亦有驚嚇而作者。因擊動其肝。故魂不安也。治宜鎮驚定魄。用安神鎮驚丸

有驚後目微動咬牙者。皆病後亡津液。不能榮其筋脈也。亦有肝經虛熱而生風者。當審其氣血有餘不足而治之。有驚泄者。肝屬木。盛則必傳克於脾。脾土既衰。則乳食不化。水道不調。故泄瀉色青。或兼發搐者。蓋青乃肝之色。搐乃肝之症也。亦有因乳母脾虛受驚。及怒動肝火而致者。

法當平肝補脾。若用峻攻之藥。脾氣益虛。肝邪彌甚。甚至抽搐反張者。亦肝火熾盛。中州虧損之變症也。凡見驚症。即宜用四君、六君、異功等方。加白附子定風。柴胡平肝引經以杜漸。則必不至瀉搐而自安矣。今已見瀉吐驚搐。尚不知補脾平肝。以保命丹抱龍丸鎮驚丸等治之。

其亦去生遠矣。

3. 驚風諸變症(驚癱鶴膝搖頭)

曾氏曰。肝屬木。其動則應風。病則主驚駭。諸熱引肝風。風生痰。痰作搐。小兒驚風之際。手足動掣。當聽其自定。然後療之。免生異症。或父母見病勢可畏。從而按伏之。豈知筋者肝之合也。臨發病時。若按束其手足。則筋不舒伸。遂至經絡為風所閉。致成驚癱鶴膝。變為廢人。

凡小兒心悸不常。及遍身腫痛。或手足不隨。此為驚癱候也。若治之稍遲。至臂腕膝脛骨節之間。流結頑核。或膝大而脛肉消。脛骨露。如鶴膝之狀。或為癰為癤。此名鶴膝候也。並宜發汗為先。使腠理開通。則風熱可除。有濕亦去。用百解散五苓散料。倍加麻黃加薑蔥煎服。

微汗為度。次用防己湯獨活湯桑寄生。或黑虎丹作少丸子間服。使風不生而痰不作。則易愈。若為癰為癤疼重者。用黑牽牛半生半炒研煎無灰酒調下五苓散。以除流注之寒濕。則腫毒自消。如入腑閉而不通。是風熱內蘊。其右腮紅緊。及右手三部脈浮而滑實。宜五和湯當歸散

其加減尤在臨機。若泥一方。非良醫也。前症更宜間服排風湯

薛己曰。鶴膝風者。其腿漸細。其膝愈粗。狀如鶴之膝。是以名之。此因腎經不足。外邪乘之。初則膝內作痛。外色不變。伸屈艱難。若一二月間。焮腫色赤而作膿者。可治。腫硬色白而不作膿者。難治。初起以大防風湯為主。而佐以益氣養榮湯。乃為正治。

婁全善曰。肝風搖頭者。乃肝血液盛。外有風熱乘之。故相引動搖而不定也。

王肯堂曰。猶憶少時聞友人孫彭山云。嘗見一小兒患驚搐。延醫治之。諸症悉退。獨頭搖不止。後一老醫。於常服藥中。加入紫河車草。即時愈。按此草。神農本經名早休。唐本名金線重樓。錢氏方名白甘遂。主治驚癇搖頭弄舌。乃本經正文。古人謂遵白文療病多效。不虛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