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驚風
小兒之病,最重惟驚。驚必發搐,驚必竄睛,驚必牙緊,驚必面青,驚必魚口,驚必弓形。心經熱積,肝部風生,肝風心火,二臟交爭,血亂氣壅,痰涎與並,百脈凝滯,關竅不靈,或急或慢,隨其所攖。急由陽盛,慢屬陰凝,急緣實病,慢自虛成。急驚之症,暴疾難名,種種惡候,一一併呈。迨其發定,了了神清。揆厥所原,調護失情,晝抱當風,夜臥厚衾,多食辛辣,偶觸鼓鉦,跌撲嚷叫,人物雷霆,凡諸驚恐,動魄亂經,一旦疾作,詎比尋恆。慢驚之症,睡臥靡寧,乍發乍靜,神思昏瞑。大抵久病,逐漸熱增,吐瀉瘧痢,消耗匪輕,脾虛胃弱,陽常不升,虛邪火旺,肝木來乘,淹延困頓,遂致命傾。有慢脾風,症更堪憎。慢驚之後,虛極難勝,病全歸脾,故慢脾稱。脾家痰飲,凝聚胸膺,脾家虛熱,來往相仍,脾困氣乏,肢冷目瞪,頻嘔腥臭,微搐焦聲,無風可逐,無驚可平,十不救一,魂魄歸冥。又有天吊,狀若祟憑,頭目仰視,身熱不停,爪青肢瘲,是真病情。邪熱毒氣,壅遏心精,頗難調治,醫藥速營。諸驚疾發,診視察聽,表裡虛實,尤貴詳明。驚風之屬,癇痙易醒,更多兼症,一一細評,毋輕心掉,毋躐等行,方治無誤,醫始稱能。
白話文:
小兒的疾病中,最嚴重的就是驚風。驚風發作時一定會抽搐,眼睛會向上翻,牙齒會咬緊,臉色會發青,嘴巴會像魚嘴一樣開合,身體會彎成弓形。這是因為心經積熱,肝部生風,肝風和心火互相搏鬥。導致血氣紊亂,痰涎阻塞,全身經脈凝滯不通,關竅也不靈活。發作的快慢不一,根據所受的影響而定。急性驚風是因為陽氣過盛,慢性驚風則屬於陰氣凝結。急性驚風多為實證,慢性驚風多為虛證。急性驚風發作突然,難以預料,各種不好的症狀會一起出現。等到病情穩定下來,意識清醒後,要追溯病因,大多是照顧不周造成的。例如白天抱著孩子吹風,晚上睡太厚的被子,吃太多辛辣食物,或是偶爾接觸到鑼鼓等聲響,跌倒碰撞、大聲喧鬧,看到可怕的人事物等,這些驚嚇都會擾亂心神。一旦發病,就不是平常的狀況了。
慢性驚風的病症是睡不安穩,時發時停,精神昏沉。大多是久病導致,病情逐漸加重,伴隨吐瀉、瘧疾、痢疾等,身體大量消耗。導致脾虛胃弱,陽氣無法上升,虛火旺盛,肝木趁虛而入。長時間拖延,就會導致死亡。還有一種慢脾風,症狀更加可怕。慢性驚風之後,身體非常虛弱難以恢復,病根完全在脾,所以才叫做慢脾風。脾虛會導致痰飲聚集在胸口,脾虛發熱會反覆出現。脾虛氣弱,四肢冰冷,眼睛發直。頻繁嘔吐腥臭的液體,稍微抽搐,發出焦啞的聲音。這種情況沒有風可以驅散,沒有驚可以平息,十個有九個救不活,魂魄都會離散。
還有一種叫天吊的病,症狀像是被鬼附身。頭和眼睛向上看,身體發熱不止,指甲發青,四肢抽搐,這才是真正的病情。邪熱毒氣阻塞心臟,很難調治,要趕快請醫生治療。各種驚風發作時,要仔細觀察診斷,了解病情的虛實表裡,尤其要詳細。驚風這類病症,容易與癲癇混淆,還會出現更多兼併症,要仔細評估。不要輕心大意,也不要跳過步驟隨意用藥。只有診斷正確、用藥無誤,才能稱得上是好醫生。
2. 驚搐由臟腑
錢乙曰。因潮熱發搐在寅卯辰時者。此脾用事之時也。身體壯熱。目上視。手足動搖。口內生熱涎。項頸強急。此肝旺也。當補腎治肝。補腎地黃丸。治肝瀉青丸。因潮熱發搐在巳午未時者。此心用事之時也。心惕。目上視。白睛赤色。牙關緊急。口內涎生。手足動搖。此心旺也。
當補肝治心。補肝地黃丸。治心導赤散、涼驚丸。因潮熱發搐在申酉戌時者。此肺用事之時也。不甚搐而喘。目微斜視。身熱如火。睡露睛。手足冷。大便淡黃水。此肺旺也。當補脾治肝治心。補脾益黃散。治肝瀉青丸。治心導赤散。因潮熱發搐在亥子丑時者。此腎用事之時也。
不甚搐而臥不穩。身體溫。目睛緊。斜視。喉中有痰。大便銀褐色。乳食不消。多睡不省。此腎旺也。當補脾治心。補脾益黃散。治心導赤散、涼驚丸。
白話文:
錢乙說:如果因為潮熱而抽搐,發作時間在寅時(凌晨3-5點)、卯時(早上5-7點)、辰時(早上7-9點),這是脾臟在主導的時候。身體發高燒,眼睛向上翻,手腳抖動,口內產生熱痰涎,脖子僵硬。這是肝火旺盛的表現。應該補腎氣,治療肝火。使用補腎的地黃丸和瀉肝火的瀉青丸。
如果因為潮熱而抽搐,發作時間在巳時(早上9-11點)、午時(中午11-1點)、未時(下午1-3點),這是心臟在主導的時候。心悸不安,眼睛向上翻,眼白發紅,牙關緊閉,口內產生痰涎,手腳抖動。這是心火旺盛的表現。應該補肝氣,治療心火。使用補肝的地黃丸,治療心火的導赤散和涼驚丸。
如果因為潮熱而抽搐,發作時間在申時(下午3-5點)、酉時(傍晚5-7點)、戌時(晚上7-9點),這是肺臟在主導的時候。抽搐不嚴重但會喘氣,眼睛微微斜視,身體發熱像火燒,睡覺時眼皮半開,手腳冰冷,大便呈淡黃色水狀。這是肺氣過旺的表現。應該補脾氣,治療肝火和心火。使用補脾的益黃散,治療肝火的瀉青丸,以及治療心火的導赤散。
如果因為潮熱而抽搐,發作時間在亥時(晚上9-11點)、子時(半夜11-1點)、丑時(凌晨1-3點),這是腎臟在主導的時候。抽搐不嚴重但睡不安穩,身體微熱,眼睛緊閉斜視,喉嚨有痰,大便呈銀褐色,消化不良,嗜睡不醒。這是腎氣過旺的表現。應該補脾氣,治療心火。使用補脾的益黃散,以及治療心火的導赤散和涼驚丸。
3. 驚搐癇痙不同
婁全善曰。驚搐一也。而有晨夕之分。表裡之異。身熱力大者為急驚。身冷力小者為慢驚。仆地作聲。醒時吐沫者。為癇。頭目仰視者為天吊。角弓反張者為痙。各不同也。
白話文:
婁全善說,驚和搐其實是一回事,但有早晚發作的區別,以及病症在體表或內部的不同。身體發熱且抽搐力道大的,稱為急驚;身體發冷且抽搐力道小的,稱為慢驚。突然倒地、發出聲響、醒來時吐白沫的,稱為癲癇。頭和眼睛向上看的,稱為天吊。身體弓起來向後彎的,稱為痙病。這些症狀各有不同。
4. 傷風傷食發搐
錢乙曰。傷風搐者。因傷風得之。口中熱氣出。呵欠頓悶。手足動搖。當發散。大青膏。小兒生來怯弱者。多此病也。傷食搐者。因傷食後得之。身溫。多唾多睡。或吐不思乳食而發搐。當先定搐。如羌活防風煎湯下瀉青丸。搐退。白餅子下之。後服安神丸。
白話文:
錢乙說,因為感受風邪而引起的抽搐,會出現口中呼出熱氣、打呵欠、精神不佳、手腳抖動的症狀,應該用發散風邪的方法治療,可以使用大青膏。體質虛弱的小孩容易得這種病。因為飲食過量而引起的抽搐,會在飲食過量後發生,身體發熱、多口水、嗜睡,或者會嘔吐、不想吃奶和食物,然後才出現抽搐。應該先止住抽搐,可以使用羌活防風煎湯,搭配下瀉青丸。抽搐停止後,再用白餅子來調理,之後服用安神丸。
5. 驚風先見之症
危亦林曰。驚者,虛惕怔忡,氣怯神散,痰涎來去,其瀉必青,積漸而生風也。
楊士瀛曰。驚邪入心,則面紅臉赤,惕惕夜啼;入肝則面目俱青,眼睛竄視;入腎則面黑惡叫,咬乳咬牙;入肺則面淡白,喘息氣乏;入脾則面淡黃,嘔吐不食。凡乳兒欲發驚風者,先神志不定,恍惚懼人,扎眼上視,左顧右盼,伸手握拳,悶郁努氣,情態不如尋常,皆驚風先症也。
錢乙曰。咬牙甚者發驚,目直視,面色青,身反折者生驚;呵欠面青者驚風,呵欠面黃者脾虛驚;目赤兼青者發搐,肝臟實熱,手尋衣領,亂捻物,目直視者,必發驚。肝有風,目連札,不搐;有熱則目直視,亦不搐;得心熱者則搐。肝主風,風動而上行頭目,目屬肝,風入於目,
上下左右,如風吹不定,兒不任,故目連札也。若熱入於目,牽其筋脈,兩眥皆系,不能轉動,故目直視也。若得心熱則搐,其子母俱有實熱,風火相搏故也。
虞摶曰。王氏云,木能勝土,熱動心忡而生驚也。
白話文:
危亦林說:所謂「驚」,是指身體虛弱、心神不定、容易受驚、氣虛神散,以及有痰液來來去去,而且大便一定是青色的。這些症狀累積久了,就會產生「風」的病症。
楊士瀛說:邪氣侵入心臟,會導致臉色潮紅,晚上驚恐啼哭;邪氣侵入肝臟,會導致臉色青紫,眼睛亂轉;邪氣侵入腎臟,會導致臉色發黑,大聲哭叫,咬乳頭或牙齒;邪氣侵入肺臟,會導致臉色蒼白,呼吸急促無力;邪氣侵入脾臟,會導致臉色發黃,嘔吐不吃東西。凡是嬰幼兒即將發作驚風之前,會先出現精神恍惚、害怕陌生人、眼睛頻繁眨動並向上看、左顧右盼、伸手握拳、情緒煩悶、呼吸不順等異常情況,這些都是驚風的先兆。
錢乙說:頻繁咬牙表示即將發作驚風;眼睛直視、臉色發青、身體向後彎曲,都是驚風的徵兆;打呵欠且臉色發青也是驚風;打呵欠且臉色發黃是脾虛引起的驚;眼睛發紅且帶青色表示會抽搐,這是肝臟有實熱的表現;手會去抓衣領,胡亂搓揉東西;眼睛直視必定會發作驚風。肝臟有風邪會導致眼睛頻繁眨動,但不會抽搐;有熱邪則會眼睛直視,也不會抽搐;如果加上心臟有熱邪,就會導致抽搐。肝主導風邪,風邪會向上侵犯頭部和眼睛。眼睛屬於肝,當風邪侵入眼睛,就會導致眼睛上下左右亂轉,像被風吹動一樣無法固定,因為小孩子無法承受這種情況,所以眼睛會頻繁眨動。如果熱邪侵入眼睛,會牽引眼睛周圍的筋脈,使眼角肌肉緊繃,無法轉動,因此眼睛會直視。如果加上心臟有熱邪就會抽搐,這是因為母親和小孩都有實熱,導致風邪和火邪互相搏鬥所致。
虞摶說:王氏認為「木能剋土」,意思是肝的病邪會影響脾胃,導致心慌和驚恐而產生驚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