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9)

1. 諸病應用方

此治三焦。及足少陽經風熱。發熱。耳內癢。或出水。疼痛生瘡。或胸脅間痛。往來寒熱。

柴胡清肝散,

柴胡(一錢半),黃芩,人參,川芎(各一錢),山梔(二錢),連翹,甘草(各五分),桔梗(八分)

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。乍寒乍熱。往來寒熱。發熱。或頭髮瘡熱等症。

柴胡飲子,

黃芩(七分),甘草(四分),大黃(八分),白芍(六分),柴胡,人參(各五分),當歸(一錢)

此方主解肌熱。蒸熱。積熱。汗後餘熱。脈洪實弦數。大便堅實。

龍腦飲子,

炙草(四兩),山梔(三兩),藿香葉(五錢),石膏(一兩),砂仁,栝蔞(各七錢半),每末一錢。蜜水調服。

傷寒餘毒潮熱虛汗。加竹葉。

此瀉脾經熱。可代瀉黃散。治小兒蘊熱。咽喉腫痛。眼赤口瘡。心煩鼻衄。咽乾多渴。睡不寧。及除痰熱咳嗽。中暑煩躁。一切風壅。

三解牛黃散,

殭蠶,全蠍,防風,白附子,桔梗,大黃,炙草,茯苓,黃芩,人參,鬱金,等分。每細末五分至一錢。量兒大小加減。薄荷蜜湯調下。

此方治實熱。潮熱。

滋腎丸,

酒黃柏(三錢),知母(二錢),肉桂(五分),熟水丸梧子大。每二十至三十丸。百沸湯下。

此方專治腎熱。

當歸補血湯,

黃耆(三錢),當歸(一錢)

治肌熱躁熱。目赤面紅。煩渴。晝夜不息。脈洪大而虛。重按全無。此血虛也。服白虎湯必死。

羌活散,

人參,羌活,赤苓,柴胡,前胡,川芎,獨活,桔梗,枳殼,蒼朮,甘草(各等分),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二片。薄荷三葉。煎。發散風邪加蔥白。痢症加薑、倉米。

治傷風時氣。頭痛發熱。身體煩疼。痰壅咳嗽。失音。鼻塞聲重。及解時行下痢赤白。

四順清涼飲,

赤芍,當歸,大黃,甘草(各等分),三歲用二錢。末加薄荷二葉。煎八九沸。

治小兒血脈壅實。臟腑蓄熱。頰赤口渴。五心煩熱。睡不安。驚搐。及因乳哺不時。寒溫失度。令兒氣血不順。腸胃不調。大小便澀。欲發驚癇。或風熱結核。頭面生瘡。目赤咽痛。瘡疹餘毒,一切壅滯。挾熱。泄瀉不止。加煨木香、大黃。小便不通。加燈心、木通。

補中益氣湯,

人參,黃耆(各八分),白朮,甘草,陳皮(各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二分),當歸(三分)

治中氣虛。體疲食少。或發熱煩渴。

寬熱飲,

枳殼(一兩。同巴豆去心膜十五粒。同炒。去巴豆。),大黃(一兩),甘草(七錢半),元明粉(二錢半),每細末五分至一錢。兒小者。用一字。姜蜜湯或薄荷湯調下。

白虎湯,

知母(三兩),炙草(一兩),石膏(八兩),糯米(三合),每粗末二三錢煎。米熟為度。

白話文:

諸病應用方

以下是一些針對不同病症的藥方:

柴胡清肝散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三焦(上、中、下三部分)以及足少陽經(膽經)的風熱。症狀包括發熱、耳朵癢、耳內流膿或疼痛生瘡、胸脅(胸部兩側)疼痛、忽冷忽熱等。

藥方組成:柴胡(一錢半)、黃芩、人參、川芎(各一錢)、山梔(二錢)、連翹、甘草(各五分)、桔梗(八分)。

這個藥方能治療肝膽、三焦的風熱和怒火,症狀包括時而發冷時而發熱、發熱、或頭上長瘡等。

柴胡飲子

這個藥方能解肌熱、蒸熱(像從身體內部蒸發出來的熱)、積熱、出汗後殘留的熱,以及脈象呈現洪大、堅實且急促(弦數)的症狀,以及大便乾燥。

藥方組成:黃芩(七分)、甘草(四分)、大黃(八分)、白芍(六分)、柴胡、人參(各五分)、當歸(一錢)。

龍腦飲子

這個藥方主要瀉脾經(足太陰脾經)的熱,可以替代瀉黃散。適用於治療小兒內熱、咽喉腫痛、眼睛紅腫、口瘡、心煩、流鼻血、口乾、多喝水、睡不安穩,以及去除痰熱引起的咳嗽、中暑煩躁、各種風邪引起的阻塞。

藥方組成:炙甘草(四兩)、山梔(三兩)、藿香葉(五錢)、石膏(一兩)、砂仁、栝蔞(各七錢半)。使用時將藥材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蜂蜜水調服。

若傷寒後有殘毒,引起潮熱虛汗,可加入竹葉。

三解牛黃散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實熱和潮熱。

藥方組成:殭蠶、全蠍、防風、白附子、桔梗、大黃、炙甘草、茯苓、黃芩、人參、鬱金,等量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,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,用薄荷蜜水調服。

滋腎丸

這個藥方專門治療腎熱。

藥方組成:酒黃柏(三錢)、知母(二錢)、肉桂(五分),將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熟水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,用開水送服。

當歸補血湯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血虛引起的肌膚發熱、煩躁、眼睛紅腫、臉色紅潤、口渴、白天夜晚都感到不適,脈象呈現洪大且虛弱,用力按壓幾乎感覺不到脈搏。這種情況如果服用白虎湯,可能會致命。

藥方組成:黃耆(三錢)、當歸(一錢)。

羌活散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外感風邪引起的頭痛、發熱、身體煩痛、痰多咳嗽、聲音沙啞、鼻塞等症狀,也能解除流行性腹瀉(痢疾)的赤白下痢。

藥方組成:人參、羌活、赤茯苓、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獨活、桔梗、枳殼、蒼朮、甘草,等量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生薑兩片、薄荷三葉一同煎煮。若要發散風邪,可加入蔥白。若治療痢疾,則加入生薑和倉米。

四順清涼飲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小兒因血脈不暢、臟腑積熱引起的臉頰發紅、口渴、手心腳心發熱、睡眠不安、驚厥,以及因餵奶不當、寒溫失調引起的氣血不順、腸胃不適、大小便不暢、可能引起驚癇、風熱結核、頭面生瘡、眼睛紅腫、咽喉腫痛、瘡疹後殘留的毒素、各種阻塞挾熱、腹瀉不止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赤芍、當歸、大黃、甘草,等量磨成粉。三歲兒童用二錢。加入薄荷葉兩片一同煎煮。若腹瀉不止,可加入煨木香和大黃。若小便不通,則加入燈心草和木通。

補中益氣湯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中氣虛弱引起的疲勞、食慾不振,或發熱煩渴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人參、黃耆(各八分)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(各五分)、升麻、柴胡(各二分)、當歸(三分)。

寬熱飲

這個藥方主要用於清熱。

藥方組成:枳殼(一兩,與巴豆去心膜十五粒一同炒,去巴豆)、大黃(一兩)、甘草(七錢半)、元明粉(二錢半)。將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。兒童用一字(極少)。用薑蜜湯或薄荷湯調服。

白虎湯

這個藥方主要用於清熱。

藥方組成:知母(三兩)、炙甘草(一兩)、石膏(八兩)、糯米(三合),將藥材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二三錢煎煮,待米煮熟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