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7)
卷五 (7)
1. 諸病應用方
此方大能醒風。爽精神。
牛黃散,
牛黃(五錢),天竺黃,硃砂,麝香,鉤藤鉤,蠍梢(去毒,各一錢),每末一字。水下。
此方清心截風。大有奇效。
密陀僧散,
密陀僧,研細末。茶清調服一錢。
治驚氣入心絡不能語者。昔有為大蛇及狼所驚者。皆以此安。
三白散,
炒白牽牛(一兩),白朮,桑白皮,陳皮,木通(各三錢),每末五分。薑湯下。
治小兒盤腸氣釣。先服此藥。後服鉤藤膏。
薏苡丹,
苡仁(湯浸去皮),當歸,秦艽,防風,棗仁,羌活,等分。蜜丸芡子大。每服一丸至二丸。麝香荊芥湯下。不拘時。
此方主小兒所受肝氣怯弱。致筋脈攣縮。兩手伸展無力。
聖惠當歸散,
當歸,麻黃(各五錢),羌活,棗仁,杜仲(炒),人參,桂心(各二錢半),每末一錢。水一小盞。加姜少許。煎五分。量兒大小。乳前分減服。
主兒在母胞。母臟腑有積冷。為風邪所束。生後腎氣不足。氣血未榮。故腳指拳縮不展。
大防風湯,
炮附子,牛膝(各一錢),白朮,羌活,人參,防風(各二錢),杜仲,川芎,肉桂,黃耆,熟地白芍(各錢半),甘草(九分),每粗末三五錢煎。量兒大小用之。
治驚癱鶴膝。腫痛不消。或潰而不斂。
防己湯,
防己,麻黃,薄桂(各半兩),赤芍,赤茯苓,蒼朮(各一兩),炙草(七錢半),每㕮咀二錢。加姜二片。蔥一根。或入薑、薤白煎。空心熱服。
此方治感冒風濕之氣。失於解表。流注兩足疼痛。至兩膝浮腫。不能屈伸。傳成癱瘓。
黑虎丹,
生草烏(一兩),生川烏,甘草(各七錢半),麻黃,甘松,熟地,藿香葉,白芷,油煙墨(燒存性)牙皂,川芎,當歸,生南星,首烏,殭蠶,赤小豆,羌活,白膠香,木鱉子(去油各半兩),糯米糊丸麻子大。每三十丸至五七丸。淡薑湯下。
此方治諸般風症。
八正散,
車前子,煨大黃,瞿麥,山梔,滑石,萹蓄,木通,炙草,等分。每末二三錢煎。
治蘊熱。咽乾口燥。大渴引飲。心忡面熱。煩躁不寧。目赤睛疼。小便赤閉。熱淋血淋。咽舌瘡。
梔子仁散,
山梔(五枚),茅根,冬葵子(各五錢),炙草(二錢),每末一錢。水煎。
治小便不通。臍腹脹悶。心神煩熱。
局方五淋散,
山梔(去殼),赤苓,赤芍,當歸,黃芩,生甘草,車前子,燈心,木通,滑石,冬葵子淡竹葉,葶藶,加蔥白。水煎。入車前草汁調五苓散。食前服。
五淋散,
赤苓(六錢),當歸,生草(各五錢),赤芍,山梔(各二錢),每㕮咀二錢煎。
治膀胱有熱。水道不通。淋瀝不出。熱怫便血。
木通散,
羌活,山梔(各二錢),煨大黃,木通,赤苓,甘草(各一錢),紫蘇葉(二分)
白話文:
諸病應用方
這個方劑有很強的醒腦作用,能使人精神爽快。
牛黃散
牛黃(18.75克),天竺黃,硃砂,麝香,鉤藤(帶鉤的部份),蠍子尾(去除毒性,各3.75克),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約0.3克,用溫水送服。
此方能清心火、截斷風邪,效果非常好。
密陀僧散
將密陀僧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約3.75克,用清淡的茶水調服。
治療因驚嚇導致氣血進入心脈,以致無法說話的情況。過去有人被大蛇或狼驚嚇,用此方都能安定下來。
三白散
炒過的白牽牛子(37.5克),白朮,桑白皮,陳皮,木通(各11.25克),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約1.5克,用薑湯送服。
治療小兒腹痛如盤腸絞痛,先服用此藥,再服用鉤藤膏。
薏苡丹
薏苡仁(用熱水浸泡後去皮),當歸,秦艽,防風,酸棗仁,羌活,各等份。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到兩丸,用麝香荊芥湯送服,不拘泥於時間。
此方主要治療小兒肝氣虛弱,導致筋脈攣縮,兩手伸展無力。
聖惠當歸散
當歸,麻黃(各18.75克),羌活,酸棗仁,杜仲(炒過),人參,桂心(各9.375克),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約3.75克,用水一小杯,加入少量薑片煎煮五分鐘,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,在餵奶前酌量減少服用。
主要治療嬰兒在母親肚子裡時,因為母親的臟腑有積寒,被風邪所侵擾,出生後腎氣不足,氣血不旺盛,導致腳趾蜷曲無法伸展。
大防風湯
炮附子,牛膝(各3.75克),白朮,羌活,人參,防風(各7.5克),杜仲,川芎,肉桂,黃耆,熟地,白芍(各約5.6克),甘草(約3.4克),將藥材略微搗碎,每次取11.25~18.75克煎煮,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量使用。
治療因驚嚇導致的癱瘓、鶴膝風(膝關節腫痛),腫脹不消退,或者潰爛卻無法癒合。
防己湯
防己,麻黃,薄桂(各18.75克),赤芍,赤茯苓,蒼朮(各37.5克),炙甘草(約26.25克),每次取約7.5克,加入兩片薑、一根蔥,或加入薑、薤白一起煎煮,空腹時熱服。
此方治療感冒風濕之氣,沒有及時解除表證,導致風邪侵入兩足,引起疼痛,直至兩膝浮腫,不能彎曲伸展,進而發展成癱瘓。
黑虎丹
生草烏(37.5克),生川烏,甘草(各26.25克),麻黃,甘松,熟地,藿香葉,白芷,油煙墨(燒成炭後留用),皂角,川芎,當歸,生南星,何首烏,殭蠶,赤小豆,羌活,白膠香,木鱉子(去油,各18.75克),用糯米糊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30至70丸,用淡薑湯送服。
此方治療各種風症。
八正散
車前子,煨大黃,瞿麥,山梔子,滑石,萹蓄,木通,炙甘草,各等份。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7.5~11.25克煎煮。
治療體內蘊積熱邪,導致咽喉乾燥,口渴想喝水,心悸、面部發熱,煩躁不安,眼睛紅腫疼痛,小便赤澀不通,熱淋、血淋,咽喉、舌頭生瘡。
梔子仁散
山梔子(五枚),茅根,冬葵子(各18.75克),炙甘草(7.5克),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3.75克,用水煎煮。
治療小便不通,肚臍腹部脹悶,心神煩躁發熱。
局方五淋散
山梔子(去殼),赤茯苓,赤芍,當歸,黃芩,生甘草,車前子,燈心草,木通,滑石,冬葵子,淡竹葉,葶藶子,加入蔥白。用水煎煮,然後加入車前草汁,與五苓散混合後服用,在飯前服用。
五淋散
赤茯苓(22.5克),當歸,生甘草(各18.75克),赤芍,山梔子(各7.5克),每次取約7.5克煎煮。
治療膀胱有熱,水道不通,小便淋漓不暢,發熱或小便帶血。
木通散
羌活,山梔子(各7.5克),煨大黃,木通,赤茯苓,甘草(各3.75克),紫蘇葉(約0.75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