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5)
卷五 (5)
1. 諸病應用方
固真湯,
人參,附子,茯苓,白朮(各二錢半),山藥,黃耆,肉桂,甘草(各二錢),每粗末三錢。加姜三棗一煎。
主吐瀉痢後。胃虛脾慢。四肢口鼻氣冷。沉困不省人事。
聚寶丹,
人參,茯苓,琥珀,天麻,全蠍,白附子,殭蠶,防風,膽星,烏蛇肉(酒炙各一錢),硃砂(五分),麝香(少許),蜜丸桐子大。每二丸菖蒲湯下。專治慢驚。
南星散,
南星(八九錢),重者一個。掘地坑深尺許。用炭五斤。燒通紅。醋一碗。灑坑中。即投南星。以火炭密蓋。又用盆復時許取出。研為末。入琥珀,全蠍(各一錢),每二字。生薑防風湯下。
治慢驚。驅風豁痰。
參蘇飲,
人參,紫蘇,前胡,葛根,半夏,赤苓(各七錢半),枳殼,陳皮,桔梗,甘草(各五錢),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一片煎。一方去人參。加川芎。
解驚風煩悶。痰熱作搐。咳嗽氣逆。脾胃不和。
金液丹,
舶上硫黃十兩。研細。盛瓷器八分。水和赤石脂封縫。鹽泥固臍。曬乾。地上埋一小罐。盛水滿。安瓷盒在上。又以鹽泥固臍。以炭火煅三日三夜。候冷取出。用柳木捶。乳缽內研極細。
每用一錢至二餞。量兒大小。加增薑湯送下。
異功散,
人參,茯苓,白朮,甘草,橘紅,木香(各等分),每末三字。加薑棗煎。一方無木香。
本事保命丹,
虎睛(一對瓦上炙乾),硃砂(五錢),全蠍,麝香(各五分),蜈蚣(二條去頭尾),天麻(一分),蜜丸豆大。瓷罐貯之。又入冰麝窨定。急驚。薄荷蜜湯下。慢驚。薄荷湯下。各三丸。
治急慢驚風。四肢逆冷。眼直口噤。涎流不止。
溫驚丸,
膽星(四兩),硃砂(一錢半),天竺黃(一兩),坯子胭脂(五分),冰片(五分),牛膽汁丸芡子大。每服一丸。小者半丸。沙糖水下。
抱龍丸,
膽星(四兩),天竺黃(一兩),雄黃(水飛),硃砂(研,各半兩),麝香(一錢),甘草膏丸。皂莢子大。溫水化下。百日兒一丸。分三四服。五歲兒一二丸。大人三五丸。
此治傷寒瘟疫。身熱昏睡。氣粗。風熱痰實壅嗽。驚風潮搦。及蠱毒中暑壯熱。兒宜常服。
黃耆益黃散,
黃耆(二錢),人參,甘草(半生半炙),陳皮(各一錢),白芍(七分),茯苓(四分),黃連(少許),水二盞。煎五六沸。
此方治胃中風熱。
天麻散,
半夏(七錢),天麻(二錢半),炙草,茯苓,白朮(各三錢),用水一盞。入姜三錢。同煮乾。焙為細末。每錢半。薑棗湯下。
治急慢驚風。及大人中風涎盛。半身不遂。
本事褊銀丸,
青黛(三錢),水銀(一皂角子大),黑鉛(錫炒砂子),寒食麵,黃明膠(炒焦為末,各二錢),輕粉(豆許大炒),雄黃,粉霜,硃砂(各一兩),巴霜(二十粒),麝香(少許),水丸麻子大。捏褊曬乾。瓷器盛。一歲一丸。隨意加減。棗湯送下。不得化破。
白話文:
諸病應用方
固真湯
人參、製附子、茯苓、白朮(各十克),山藥、黃耆、肉桂、甘草(各八克),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取十五克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三顆,用水煎服。
主要用於治療嘔吐、腹瀉、痢疾之後,或因胃虛脾弱,導致四肢、口鼻發冷,精神困頓、意識不清等症狀。
聚寶丹
人參、茯苓、琥珀、天麻、全蠍、白附子、殭蠶、防風、膽星、酒炙烏蛇肉(各四克),硃砂(二克),麝香(少許)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丸,用菖蒲湯送服。
專門治療慢性驚風。
南星散
天南星(約三十至三十五克),病情嚴重者可用一個。先挖一個約三十公分深的土坑,放入約二點五公斤的木炭,燒至通紅,倒入一碗醋,立刻將天南星放入坑中,用火炭蓋住,再用盆子覆蓋約一小時後取出,研磨成粉末,加入琥珀、全蠍(各四克),每次服用八克,用生薑防風湯送服。
主要治療慢性驚風,能祛風、化痰。
參蘇飲
人參、紫蘇、前胡、葛根、半夏、赤茯苓(各二十八克),枳殼、陳皮、桔梗、甘草(各二十克),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取八克,加生薑一片,用水煎服。另一個配方是去掉人參,加入川芎。
主要用於治療驚風導致的煩悶、痰熱引起的抽搐、咳嗽氣逆,以及脾胃不和等症狀。
金液丹
將五百克進口硫磺研磨成細粉,放入陶瓷容器中,約八分滿,用水與赤石脂混合封住瓶口,再用鹽泥將瓶口周圍封牢,曬乾後,在地上挖一個小坑,放入裝滿水的小罐,將裝有硫磺的瓷盒放在水罐上面,再用鹽泥封住瓷盒周圍,用木炭火燒三日三夜,待冷卻後取出,用柳木槌搗碎,在乳缽中研磨成極細粉末。
每次服用四到八克,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,用生薑湯送服。
異功散
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橘紅、木香(各等量)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十二克,加生薑、紅棗煎服。另一個配方是去掉木香。
本事保命丹
虎睛(一對,瓦上烤乾)、硃砂(二十克)、全蠍、麝香(各二克)、蜈蚣(二條,去頭尾)、天麻(零點四克)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豆子大小的藥丸,放入瓷罐中,再放入少許冰片、麝香密封保存,急驚風用薄荷蜜湯送服,慢驚風用薄荷湯送服,每次服用三丸。
主要治療急慢驚風,四肢冰冷、眼睛直視、口噤、流口水等症狀。
溫驚丸
膽星(二百克)、硃砂(六克)、天竺黃(五十克)、坯子胭脂(二克)、冰片(二克),用牛膽汁將以上藥材製成芡實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小孩減半,用砂糖水送服。
抱龍丸
膽星(二百克)、天竺黃(五十克)、雄黃(水飛)、硃砂(研磨,各二十五克)、麝香(五克),用甘草膏將以上藥材製成皂莢子大小的藥丸,用溫水化開服用,百日嬰兒每次服用一丸,分三四次服用,五歲兒童每次服用一到二丸,成人每次服用三到五丸。
主要治療傷寒、瘟疫,身體發熱、昏睡、呼吸粗重、風熱痰盛引起的咳嗽、驚風抽搐,以及蠱毒、中暑等導致的高熱,兒童宜常服。
黃耆益黃散
黃耆(八克)、人參、甘草(半生半炙)、陳皮(各四克)、白芍(二點八克)、茯苓(一點六克)、黃連(少許),加兩碗水,煎煮五六次沸騰。
主要治療胃中風熱。
天麻散
半夏(二十八克)、天麻(十克)、炙甘草、茯苓、白朮(各十二克),加一碗水,放入生薑十二克,一起煮至水乾,烘乾後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六克,用薑棗湯送服。
主要治療急慢驚風,以及成人中風導致的流涎、半身不遂等症狀。
本事褊銀丸
青黛(十二克)、水銀(約一皂角大小)、黑鉛(用錫炒成砂子)、寒食麵、黃明膠(炒焦成粉末,各八克)、輕粉(約豆子大小炒過)、雄黃、粉霜、硃砂(各五十克)、巴豆霜(二十粒)、麝香(少許),用水將以上藥材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,壓扁後曬乾,放入瓷器中保存,一歲兒童每次服用一丸,可隨意增減劑量,用紅棗湯送服,不可咬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