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3)
卷五 (3)
1. 諸病應用方
火府散,
生地,木通(各一兩),黃芩,炙甘草(各半兩),每㕮咀二錢。不拘時。水煎溫服。
治面赤咬牙。唇口乾燥。小便赤澀。一切虛實邪熱。
直指銀白散,
蓮肉,扁豆,茯苓(各一分),人參,白附子,天麻,全蠍,木香,藿香,炙草(各半分),炒陳米(三錢),每末一錢。加姜一薄片。冬瓜子七粒同煎。一方加白朮一分。助胃驅風。嘔吐作慢驚候者通用。
地黃丸,
生地(八兩),山萸,山藥(四兩),丹皮,澤瀉,茯苓(各三兩),蜜丸。本方加防風、羌活各二兩。名加味地黃丸。
安神丸,
麥冬,牙硝,茯苓,山藥,寒水石(各五錢),硃砂(一兩),甘草(六錢),冰片(一字),煉蜜丸如雞頭大。每半丸砂糖調。以上二方。甘寒瀉火之劑。血氣虛而急驚者宜之。
治小兒驚悸。熱渴心悶。脈實。面紅頰赤口燥。
曾氏百解散,
葛根(二兩半),升麻,赤芍(各二兩),黃芩(一兩),麻黃(七錢半),薄桂(二錢半),甘草(一兩半),每粗末二錢。加薑蔥煎。不拘時溫服。風熱盛加薄荷。
此方主和解百病。虛慢陰症不宜。
牛蒡湯,
炒牛蒡子(三兩),大黃(兩半),防風,薄荷(各一兩),荊芥(四兩),甘草(一兩一錢半),每㕮咀二錢。不拘時煎服。
主傷風。發熱煩躁。鼻塞氣喘。痰嗽驚啼。及諸瘡。赤紫丹毒。咽喉腫痛。
半夏丸,
生半夏(二兩),赤苓,枳殼(各一兩),風化朴硝(二錢半),薑汁糊丸。每三十丸。食後薑湯下。量兒大小加至五十丸。
治痰症神效。若驚搦後風涎潮作。服之神效。
寬氣飲,
枳殼,枳實(各一兩),人參,炙甘草(各五錢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湯調下。驚風作搐。薑汁調。熱甚者。入寬熱飲。薄荷蜜湯調下。或麥冬湯。
主通利關節。胸膈痞結。消痰逐水。進食。及治蓄氣而成搐。傳變急慢驚風。氣逆。精神昏倦。
五和湯,
當歸,赤苓(各半兩),炙甘草,大黃,枳殼(各七錢半),每粗末二錢煎。不拘時服。
此方主宣利臟腑積滯。調利榮衛。
茯神湯,
茯神(一兩),人參,當歸(各半兩),炙草(二錢),每㕮咀二錢煎。有熱微煩躁加麥冬。
此方治心氣不足。虛而驚悸。日常頻哭。及生下羸瘦多驚。宜子母同服。
鄭氏比金丸,
輕粉,滑石(各錢半),南星(一錢二分),青黛(五分),糊丸小豆大。一歲二丸。薄荷湯下。急驚頭熱。足冷麵青。口噤痰瘈加一丸。桃皮湯下。名桃符丸。去青黛。加蠍梢五分。名小青丸。
治急驚。壯熱喘粗痰嗽。二便不利。
曾氏五苓散,
澤瀉(二兩半),茯苓,豬苓,白朮(各一兩半),肉桂(七錢半),每一錢湯下。
白話文:
火府散
生地、木通各一兩,黃芩、炙甘草各半兩,每次取二錢搗碎,不拘時間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主治臉色發紅,咬牙切齒,嘴唇乾燥,小便赤黃澀痛,各種虛實的邪熱症狀。
直指銀白散
蓮子肉、扁豆、茯苓各一份,人參、白附子、天麻、全蠍、木香、藿香、炙甘草各半份,炒過的陳米三錢,每次取一錢磨成的粉末。加入一片薄薄的生薑,再加七粒冬瓜子一起煎煮。另一個方子加白朮一份,可以幫助消化,驅散風邪。對於嘔吐且有慢驚風症狀的人可以使用。
地黃丸
生地八兩,山茱萸、山藥各四兩,丹皮、澤瀉、茯苓各三兩,用蜂蜜做成藥丸。這個方子再加防風、羌活各二兩,就叫做加味地黃丸。
安神丸
麥冬、牙硝、茯苓、山藥、寒水石各五錢,硃砂一兩,甘草六錢,冰片少許(一字)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雞頭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半顆,用砂糖水調服。以上兩個方子,都是甘寒瀉火的藥劑,適合血氣虛弱而有急驚風症狀的人使用。
主治小兒驚悸,口渴心煩,脈象實盛,臉色發紅,臉頰發紅,口乾。
曾氏百解散
葛根二兩半,升麻、赤芍各二兩,黃芩一兩,麻黃七錢半,薄桂二錢半,甘草一兩半,每次取二錢粗末,加生薑和蔥一起煎煮。不拘時間,溫服。如果風熱症狀嚴重,可以加入薄荷。
這個方子主要調和各種疾病,不適合體質虛弱、病情慢性的陰虛症狀。
牛蒡湯
炒過的牛蒡子三兩,大黃二兩半,防風、薄荷各一兩,荊芥四兩,甘草一兩一錢半,每次取二錢搗碎,不拘時間煎服。
主治感冒、發熱煩躁、鼻塞氣喘、痰多咳嗽、驚嚇啼哭,以及各種瘡瘍、紅色或紫色的丹毒、咽喉腫痛。
半夏丸
生半夏二兩,赤茯苓、枳殼各一兩,風化樸硝二錢半,用生薑汁混合後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顆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根據孩子的大小,劑量可以增加到五十顆。
治療痰症效果顯著。如果驚嚇後出現抽搐、口吐風涎,服用此藥效果很好。
寬氣飲
枳殼、枳實各一兩,人參、炙甘草各五錢,每次取五分到一錢磨成的粉末,用湯水調服。如果出現驚風抽搐,可以用薑汁調服。如果熱象很嚴重,可以加入寬熱飲,用薄荷蜜湯調服,或者用麥冬湯調服。
主要作用是通利關節,緩解胸膈痞塞,消除痰液,排除體內積水,促進食慾,以及治療因積氣而引起的抽搐,傳變的急慢驚風,氣逆,精神昏沉等症狀。
五和湯
當歸、赤茯苓各半兩,炙甘草、大黃、枳殼各七錢半,每次取二錢粗末煎煮。不拘時間服用。
這個方子主要作用是宣通和疏利臟腑內的積滯,調理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。
茯神湯
茯神一兩,人參、當歸各半兩,炙甘草二錢,每次取二錢搗碎煎煮。如果出現發熱輕微煩躁的症狀,可以加入麥冬。
這個方子治療心氣不足,虛弱而出現驚悸,經常哭鬧,以及出生後體弱多病、容易驚嚇的嬰兒。適合母親和嬰兒一起服用。
鄭氏比金丸
輕粉、滑石各一錢半,南星一錢二分,青黛五分,用麵糊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。一歲的孩子服用兩顆,用薄荷湯送服。如果出現急驚風、頭部發熱、腳冷、臉色青紫、口噤、痰鳴抽搐等症狀,可以再加一顆,用桃皮湯送服,這個藥丸叫做桃符丸。去掉青黛,加入蠍梢五分,就叫做小青丸。
主治急驚風,高熱,喘息粗重,痰多咳嗽,大小便不暢。
曾氏五苓散
澤瀉二兩半,茯苓、豬苓、白朮各一兩半,肉桂七錢半,每次取一錢用湯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