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四 (12)
卷四 (12)
1. 大小二便
蓋聞二便。均司於腎。元陽上蒸。肺脾符吻。脾腐水穀。大腸導引。大便通調。登圊勿窘。肺主化原。膀胱氣醞。小便通調。無須堅忍。二便自利。惟腎無損。若夫閉澀。各有其本。傷暑傷寒。風熱相等。驚癇客忤。疳積可憫。類皆煩熱。燥渴引飲。二便秘結。乃其兼症。原其所由。
哺乳失準。酸鹹凝滯。甘甜食並。腸胃風壅。心胸癖梗。水穀不行。氣脈如捆。三焦熱焚。臟腑毒蘊。治之之法。疏導為穩。至於癃淋。陰莖諸疢。腸頭癢痛。癰毒高墳。尿血腸紅。一切宜審。二便病除。陰陽分畛。
白話文:
聽說大小便的排泄,都由腎臟主管。腎陽向上蒸騰,與肺脾的功能相符應。脾臟腐熟水穀,大腸負責導引,大便就能順暢通調,上廁所時不會感到困難。肺臟主導氣的化生,膀胱則儲存尿液,小便就能順暢通調,不需要強忍。大小便能順利排泄,腎臟就沒有損傷。
如果大小便閉塞不通,各有其原因。可能是因中暑、傷寒、風熱等外感所致,也可能是因為驚嚇、癲癇、受到外邪侵擾、或是疳積等因素,這些狀況都會導致身體煩躁發熱、口渴想喝水,而大小便秘結則是伴隨的症狀。追究其原因,可能是哺乳方式不當,導致酸鹹等食物凝滯,或是過食甘甜,導致腸胃脹氣阻塞,或因胸口有積聚的腫塊,導致水穀不能正常運行,氣脈不暢像被捆綁一樣,使得三焦氣機受阻、內臟累積毒素。治療的方法,應以疏通導滯為妥。
至於小便不暢、淋漓不盡,以及陰莖方面的疾病,或是肛門搔癢疼痛,甚至長了癰瘡腫毒,以及尿血、便血等情況,都應仔細診察。當大小便的問題解決後,身體的陰陽就會恢復平衡。
2. 大便不通原由症治
王肯堂曰。百問云。小兒大便秘。乃是肺家有熱在裡。流入大腸。以致秘結不通。乃實熱也。當以四順清涼飲加柴胡。熱甚者。加山梔、黃芩流利之。其表裡俱熱者。面黃頰赤。唇燥口乾。小便赤澀。大便焦黃。無汗者。先解表。宜柴胡散汗之。解後大便秘。或肚疼者。以清涼飲、大柴胡湯、承氣湯皆可下之。積熱者。神芎丸尤妙。
白話文:
王肯堂說,根據《百問》記載,小孩子大便不通,是因為肺部有熱,熱傳到大腸,導致大便乾結不通,這是屬於實熱的症狀。應該用四順清涼飲,再加上柴胡來治療。如果熱的症狀嚴重,可以加入山梔子、黃芩來幫助排便。如果體表和體內都有熱的症狀,會出現臉色發黃、臉頰發紅、嘴唇乾燥、口渴、小便顏色赤紅且排尿不暢、大便乾硬焦黃,並且沒有汗的情況,要先處理體表的熱,適合用柴胡散來發汗。發汗後如果大便依然不通,或者肚子疼痛,可以用清涼飲、大柴胡湯或承氣湯來幫助排便。如果體內積熱很嚴重,神芎丸的效果特別好。
3. 小便不通有陰閉陽閉癃閉
曾氏曰。小便不通。有陰陽二症。陰閉者。為冷濕乘虛入里。因而不通。以白芍藥湯加南木香。及用炒鹽熨臍四圍。陽閉者。因暴熱所逼。澀而不通。又有癃閉。乃內臟氣虛。受熱壅滯。宣化不行。非澀非痛。但閉不通。腹脹緊滿。宜木通散、玉露飲。
薛己曰。東垣云。小便不利。有在氣在血之分。在氣分者。病居上焦。必渴。肺中有伏熱。水不能生。絕小便之源也。法當淡滲。能泄肺中之熱。而滋水之化源。在血分者。病居下焦而不渴。熱蓄膀胱。是熱澀其流。而溺不泄也。須用氣味厚。陰中之陰藥治之。
白話文:
曾氏說,小便不通暢,有陰閉和陽閉兩種情況。陰閉是因為寒濕之氣趁虛進入體內,導致小便不通,可以用白芍藥湯加上南木香來治療,並用炒過的鹽在肚臍周圍熱敷。陽閉是因為突然的熱邪侵襲,使小便澀滯不通。還有一種情況叫做癃閉,是因為內臟氣虛,受到熱邪壅塞阻滯,導致宣洩化生的功能不行,這種情況不是小便澀痛,只是單純地閉塞不通,會感到腹脹緊滿。這種情況可以用木通散、玉露飲來治療。
薛己說,李東垣認為,小便不順暢,可以分為氣分和血分兩種情況。屬於氣分的問題,病在上焦(身體上半部),一定會口渴,這是因為肺裡面有潛伏的熱邪,導致水液不能生成,斷絕了小便的來源。治療方法應該用淡滲的藥物,可以宣洩肺中的熱邪,並滋養水液的生成來源。屬於血分的問題,病在下焦(身體下半部),不會口渴,這是因為熱邪積蓄在膀胱,使小便澀滯不通。需要用藥味厚重、屬於陰中之陰的藥物來治療。
4. 諸淋皆由腎虛
巢元方曰。諸淋症。皆腎虛所致。腎與膀胱為表裡。至水下入小腸。通於胞。行於陰。而為溲。腎氣通於陰。下流之道也。淋有五。曰膏淋。小便有肥脂似膏。浮在上。此腎虛不能制其肥液而下行也。曰冷淋。先戰慄而後小便。此亦腎虛而下焦受冷。冷氣入胞。與正氣交爭。
故小便澀而戰慄。曰熱淋。下焦有熱。熱氣傳於腎。流入於胞。其溺黃多而澀。間有鮮血。曰血淋。熱之極也。心主血。外行經絡。內行臟腑。熱盛則失其常道。心與小腸表裡。故下流入胞。為血淋。曰石淋。腎主水。水結則化為石。腎為熱所乘。遇小便則莖中痛。不得流利。
痛引小腹。則沙石從小便出。甚至寒痛。令人昏悶。遍身有汗而後醒也。並以局方五淋散。下龍腦雞蘇丸。自愈。
白話文:
各種淋症,都是因為腎虛引起的。巢元方說,各種淋症,都是因為腎虛導致的。腎和膀胱是互為表裡的關係,水液往下進入小腸,再通到膀胱,然後經過陰部排出,形成小便。腎的氣通於陰部,是水液向下流動的通道。淋症有五種,分別是:
膏淋:小便中有像油脂一樣的肥膩物質,漂浮在上面,這是因為腎虛,無法控制體內的肥膩液體,使其下流排出。
冷淋:先感到寒顫,然後才開始小便,這也是因為腎虛,導致下焦受到寒冷侵襲。寒氣進入膀胱,與體內的正氣互相爭鬥,所以小便會感到澀痛,並且出現寒顫。
熱淋:下焦有熱,熱氣傳到腎,再流入膀胱。小便會呈現黃色,量多而且澀痛,有時還會帶有鮮血。
血淋:這是熱淋發展到極端的表現。心主管血液,血液在體外運行於經絡,在體內則運行於臟腑。當熱邪過盛時,血液就會失去正常的運行軌跡。心和小腸互為表裡,因此熱邪會向下流入膀胱,形成血淋。
石淋:腎主導水液的運行,當水液凝結時就會形成結石。腎受到熱邪侵襲,遇到小便時,就會感到陰莖疼痛,無法順利排出。疼痛會牽引到小腹,然後砂石會從小便排出,甚至會出現寒冷疼痛,令人昏迷、全身冒汗,之後才會清醒。
這些病症可以用「局方五淋散」和「下龍腦雞蘇丸」來治療,通常可以自行痊癒。
5. 遺尿有寒熱異因
劉完素曰。遺尿不禁者。為冷。腎主水。膀胱為津液之腑。腎與膀胱俱虛。而冷氣乘之。故不能拘制其水。出而不禁。謂之遺尿。睡中自出者。名尿床。此皆腎與膀胱俱虛。而挾冷所致也。以雞腸散主之。亦有熱客於腎部。干於足厥陰之經。廷孔鬱結極甚。而氣血不能宣通。則痿痹而神無所用。故液滲入膀胱。而旋溺遺失。不能收禁也。
白話文:
劉完素說,小便失禁,控制不住,是因為體內有寒冷。腎臟主管水分,膀胱是儲存體液的器官。當腎臟和膀胱都虛弱,又受到寒氣侵襲,就無法控制水分,導致小便不由自主地流出來,這就叫做遺尿。睡覺時自己尿出來,叫做尿床。這些都是因為腎臟和膀胱虛弱,又夾雜著寒冷所導致的。可以用雞腸散來治療。
另外,也有可能是熱邪侵入腎臟部位,干擾足厥陰肝經,導致排尿的孔道堵塞非常嚴重,氣血無法順暢運行,於是造成痿軟麻痺,精神也無法正常運作。這樣就會導致體液滲入膀胱,然後小便失禁,無法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