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四 (5)
卷四 (5)
1. 百日內嗽
曾氏曰:百日內嬰兒,咳嗽痰壅,睡中不寧,亦因產後感風而得,不可過用表散,宜惺惺散、貝母湯。
王肯堂曰:此名乳嗽,實難調理,亦惡症也!當審虛實,實者散之,虛者補之。其症氣粗痰盛,口瘡眼熱,發散後,可微利之,比金丸等主之,散其實也;其症嘔吐驚悸,困倦自汗者,宜補肺散、益黃散、天麻散,補其虛也。大抵治驚嗽,琥珀散、天麻丸,乃要藥也。用天麻、蟬蛻、殭蠶、人參、川芎、甘草、硼砂、膽星、天竺黃、白附子、雄黃、金箔末之,蜜丸芡子大。
金箔為衣,薄荷湯下,此治百日內嗽不止,遠勝諸藥。
白話文:
曾氏說:出生一百天內的嬰兒,咳嗽有痰,睡不安穩,也是因為產後感受風寒引起的。不能過度使用發散風寒的藥物,應該用惺惺散、貝母湯。
王肯堂說:這種病叫做乳嗽,實在很難調理,也是一種嚴重的疾病。應該仔細分辨是虛證還是實證,實證就用發散的方法,虛證就用補益的方法。如果症狀是呼吸粗重、痰多、口瘡、眼睛發熱,發散後,可以稍微用通利小便的藥物,比如比金丸等來治療,這是用來散實證的。如果症狀是嘔吐、驚悸、困倦、自汗,應該用補肺散、益黃散、天麻散來補虛。總之,治療驚嚇引起的咳嗽,琥珀散、天麻丸是重要的藥物。可以用天麻、蟬蛻、殭蠶、人參、川芎、甘草、硼砂、膽星、天竺黃、白附子、雄黃、金箔末等藥材,做成蜜丸,大小像芡實。
外面包上一層金箔,用薄荷湯送服。這樣治療出生一百天內咳嗽不止,效果遠勝其他藥物。
2. 哮喘原由症治
張兼善曰:哮喘遇冬則發者,有二症:一由內外皆寒,須用東垣參蘇溫肺湯;一由寒包熱,用越婢湯加半夏。
虞摶曰:喘促喉中如水雞聲者,曰哮;氣促而連續不能以息者,謂之喘。
李梴曰:哮以聲響言,喘以氣息言。
鰲按:哮症,古人專主痰;後人謂寒包熱,治須表散。竊思之,大都幼稚多吃鹹酸,滲透氣脘,一遇風寒,便窒塞道路,氣息喘促,故多發於冬初。必須淡飲食,行氣化痰為主。禁涼劑,恐風邪難解也;禁熱劑,恐痰火易升也。蘇子、枳殼、青皮、桑皮、桔梗、半夏、前胡、杏仁、山梔,皆治哮必用之藥。李士材謂:先於八九月未寒時,用大承氣下其熱,至冬寒無熱可包。此法頗好。
曾試之,亦效。而又有食哮,宜清金丹;有水哮,宜水哮方;有風痰哮,宜千緡導痰湯;有年久哮,宜皂角丸或青皮散。
錢乙曰:喘症有由肺盛,復有風冷者,胸滿短氣,氣急喘嗽,上氣。當先散肺,後發散風冷;散肺,瀉白散;風冷,大青膏。有由肺臟怯弱者,其唇白色,當補肺,阿膠散。若悶亂氣粗,喘促哽氣者,難治,肺虛損故也。脾肺病久,則虛而唇白。脾者肺之母也;母子皆虛,不能相營,故曰怯。肺主唇;唇白而澤者吉;白如枯骨者死。
閻孝忠曰:小兒喘病,甚於咳嗽。然有虛實冷熱之分。實熱者,清肺飲加五和湯加薑、蔥,及瀉肺湯。經云:「喘息皆因氣有餘。」蓋肺主氣也。虛冷者,補肺散,坎離湯。此肺虛感風,氣不升降,致有是症。及用定喘飲常驗,不拘冷熱皆可服。痰涎失音,二聖散。
婁全善曰:喘急之症,有因暴驚觸心者;有因寒邪壅盛者;有因風邪外客者;有因多食鹹酸痰滯者;有因膏粱積熱,熏灼清道者。然喘與氣急,有輕重之別。喘則欲言不能,隘於胸臆;氣急,但息短,心神迷悶耳。治法:因驚者,化痰定喘丸;寒傷肺氣者,小青龍湯;風邪傷肺者,三拗湯加減;鹹酸傷肺者,食生豆腐;熱傷肺者,清肺飲;喉聲如鋸者,半夏丸。前症多因脾肺氣虛,腠理不密,外邪所乘。真氣虛而邪氣實者為多。若已發,則散邪為主;未發,則補脾為主。設概攻其邪,則損真氣;逕補其肺,則益其邪。
白話文:
張兼善說,哮喘在冬天發作,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內外都寒冷,要用東垣的參蘇溫肺湯;另一種是寒氣包著熱氣,要用越婢湯加上半夏。
虞摶說,呼吸急促,喉嚨裡像水雞叫的聲音,叫做哮;氣息急促,連續不斷無法順暢呼吸,叫做喘。
李梴說,哮是以聲音來區分,喘是以氣息來區分。
(作者)我認為,哮喘這種病,古人主要認為是痰引起的,後人則認為是寒氣包著熱氣,治療要用發散的方法。我仔細思考,大多是小孩吃了太多鹹酸食物,滲透到氣管,一旦遇到風寒,就阻塞氣道,造成呼吸急促,所以多在初冬發作。必須飲食清淡,以疏通氣機、化痰為主,禁止使用寒涼藥物,以免風邪難以解除;也禁止使用燥熱藥物,以免痰火容易上升。蘇子、枳殼、青皮、桑皮、桔梗、半夏、前胡、杏仁、山梔等,都是治療哮喘常用的藥。李士材說,可以在八、九月天氣還沒變冷時,用大承氣湯來瀉熱,等到冬天寒冷時就沒有熱可以包覆,這個方法很好,我曾經試過,也有效。另外還有因飲食引起的哮喘,適合用清金丹;有因水引起的哮喘,適合用水哮方;有因風痰引起的哮喘,適合用千緡導痰湯;有長年哮喘,適合用皂角丸或青皮散。
錢乙說,喘症有的因為肺氣過盛,有的因為感受風寒,會胸悶、氣短、呼吸急促、上氣,應該先疏散肺氣,再發散風寒。疏散肺氣用瀉白散,發散風寒用大青膏。有的喘症是因為肺臟虛弱,嘴唇會呈現白色,應該補肺,用阿膠散。如果出現胸悶、氣亂、呼吸粗重、喘促哽氣,就比較難治療,因為是肺虛損的緣故。脾肺生病久了,就會虛弱而嘴唇蒼白。脾是肺的母親,母子都虛弱,無法互相滋養,所以說是虛弱。肺主管嘴唇,嘴唇白潤有光澤是好現象,如果白得像枯骨一樣,就代表情況危急。
閻孝忠說,小兒的喘病比咳嗽更嚴重,但有虛實、寒熱之分。屬於實熱的,用清肺飲加上五和湯,再加薑、蔥,以及瀉肺湯。醫書說:「喘息都是因為氣有餘」,因為肺是主管氣的。屬於虛寒的,用補肺散、坎離湯。這是因為肺虛感受風邪,導致氣機升降失常而引起的症狀。可以用定喘飲,通常很有效,不論寒熱都可以服用。如果出現痰涎、聲音嘶啞,可以用二聖散。
婁全善說,喘急的症狀,有的因為突然受到驚嚇,有的因為寒邪過盛,有的因為外感風邪,有的因為吃了太多鹹酸食物導致痰滯,有的因為經常吃豐盛油膩的食物,積熱熏灼呼吸道。喘與氣急,有輕重之分,喘是想說話卻說不出來,胸口感到壓迫;氣急則是呼吸短促、心神迷悶。治療方法,因驚嚇引起的,用化痰定喘丸;寒邪傷肺的,用小青龍湯;風邪傷肺的,用三拗湯加減;鹹酸傷肺的,吃生豆腐;熱傷肺的,用清肺飲;喉嚨像鋸子一樣發出聲音的,用半夏丸。前面提到的情況,大多是因為脾肺氣虛,身體腠理不緊密,讓外邪入侵,多數是真氣虛弱而邪氣強盛。如果已經發作,就以發散邪氣為主;如果還沒發作,就以補脾為主。如果一味攻擊邪氣,會損傷真氣;如果直接補肺,會助長邪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