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三 (9)
卷三 (9)
1. 積痛
錢乙曰。積痛。口中氣溫。面色黃白。目無睛光。或白睛多。及多睡畏食。或大便酸臭者。當磨積而痛自除。宜下積丸。甚者白餅子下之。後和胃氣。用白朮散。又有食積肚痛。有熱者。芍藥甘草湯。加葛根。吐者。加生薑、半夏。或加枳實。亦效。其有積而潮熱寒熱。心腹脹滿疼痛者。良方妙香丸。
李杲曰。凡小兒失乳。以食餉之。未有食腸。不能克化。致成食積。腹脹而痛。利色無常。日久瘦弱。
鰲按。有寒積腹痛者。由日漸受寒。兼吃冷物涼飲。寒邪結於脾經。遂致作痛。始猶數日一發。繼則一二日發。或日日發。發則面青白。吐清水。喜人手按。或將物抵住。方得稍可。宜用棉子仁八兩炒令煙盡。加入枳殼炒、鳥藥炒各一兩。木香生研五錢。神麯糊丸。空心淡薑湯下。數日當下白物。漸愈。
白話文:
錢乙說:所謂的積痛,症狀是口中感覺溫熱、面色黃白、眼睛沒有神采,甚至眼白過多,而且嗜睡、害怕進食,或是大便酸臭。這種情況應該是磨除積滯,疼痛自然會消除。適合服用下積丸,情況嚴重的話,可以用白餅子(一種中藥丸劑)來治療。之後再調理脾胃之氣,可以用白朮散。另外,還有因為食物積滯造成的肚子痛,如果有發熱的症狀,可以用芍藥甘草湯,再加葛根。如果還有嘔吐,可以加生薑、半夏,或者加枳實,也有效。如果是有積滯又出現潮熱、忽冷忽熱、心腹脹滿疼痛的症狀,可以用良方妙香丸。
李杲說:小孩子因為沒有喝母奶,直接餵食其他食物,因為腸胃還沒發育好,無法消化吸收,就會造成食物積滯,引起肚子脹痛,大便顏色不正常,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瘦弱。
鰲按:還有一種是因為寒氣積聚造成的肚子痛,是因為逐漸受寒,又吃了冰冷的食物或飲料,寒邪結在脾經,才會導致疼痛。剛開始可能是幾天才發作一次,後來變成一兩天發作一次,甚至每天都發作。發作的時候,臉色青白、嘔吐清水,喜歡別人用手按壓,或是用東西抵住肚子,才會感覺稍微舒服一點。這種情況適合用棉子仁八兩炒到冒煙,再加入炒過的枳殼、炒過的烏藥各一兩,以及生研的木香五錢,用神麯做成藥丸,空腹時用淡薑湯送服。服用幾天後應該會排出白色分泌物,慢慢就會好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