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五 (1)
卷五 (1)
1. 諸病應用方
導赤散,
生地,木通,甘草,等分。加竹葉。一方不用甘草。用黃芩。
此方瀉內小腸火。
錢氏生犀散,
犀角(二錢),地骨皮,赤芍,柴胡根,葛根(各一兩),炙草(五錢),每末一錢。煎服。
白話文:
導赤散,由生地、木通、甘草等量組成,另外可加入竹葉。也有不加甘草的版本,改用黃芩。
此方能瀉去內小腸的熱氣。
錢氏生犀散,由犀角(二錢)、地骨皮、赤芍、柴胡根、葛根(各一兩)、炙草(五錢)組成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煎水服用。
此方治心經虛熱。
四聖散,
燈心,黃連,秦皮,木賊,棗子(各半兩),每㕮咀二錢。煎服。
治嬰孩胎受熱毒。或生下兩目不開。
地黃膏,
鬱金,皂莢(水煮乾切焙),豆粉(各五錢),炙草(一分),馬牙硝(一錢),生地汁、蜜對煎成膏。和丸。水含化。嬰兒磨濃汁。以鵝翎掃入口內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心經虛熱。
四聖散:燈心、黃連、秦皮、木賊、棗子(各半兩),每次用兩錢,研碎後煎服。
這個方子也用於治療嬰兒胎熱毒,或出生後兩眼無法睜開。
地黃膏:鬱金、皂莢(用水煮乾後切片再烘烤)、豆粉(各五錢)、炙草(一分)、馬牙硝(一錢),用生地汁和蜂蜜一起煎成膏狀,再做成丸劑。成人含服,嬰兒研磨成汁,用鵝毛筆刷進口中。
張渙保命散,
白礬,硃砂(各二錢半),馬牙硝(五錢),研極細。每服一字。水調塗舌上。先拭淨兒舌。
治嬰兒胎毒。致生鵝口。
龍膽湯,
龍膽草,鉤藤,柴胡,黃芩,桔梗,赤芍,茯苓,炙草(各五錢),蜣螂(二個去翅足炙),大黃(一分紙裹煨)為細末。食前調服。或加防風、麥冬。以去心熱亦可。
白話文:
方劑
白礬、硃砂(各二錢半),馬牙硝(五錢),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。
用法
每次服用一字(約0.125克),以清水調和後塗於舌頭上。服用前先將孩子舌頭清潔乾淨。
主治
治療嬰兒胎毒,導致鵝口瘡。
方劑
龍膽草、鉤藤、柴胡、黃芩、桔梗、赤芍、茯苓、炙草(各五錢),蜣螂(兩個去翅足後烘烤),大黃(一分用紙包好煨烤)研磨成細末。
用法
飯前服用。可以根據情況加入防風、麥冬,以去除心火。
註釋
- 以上方劑中,藥材的劑量單位為「錢」,一錢約等於3.75克。
- 「鵝口瘡」是指嬰兒口腔黏膜感染,出現白色乳酪狀斑點。
- 「心火」是指中醫概念中,由於心氣過盛導致的熱症。
治胎驚月內氣盛發熱。臍風撮口壯熱。
辰砂膏,
辰砂(三錢),硼砂,牙硝(各錢半),元明粉(二錢)全蠍,真珠末(各一錢),麝(一字),為末。和棗肉。好絹包起。自然成膏。每一豆許。治諸驚。金銀薄荷湯下。潮熱。甘草湯下。月內嬰兒乳汁調塗奶上。令吮下。
宣風散,
全蠍(二十一個。去頭尾酒塗炙),麝香(少許。另研)每細末半字。金銀或麥冬湯調服。
白話文:
治療胎兒驚嚇、月內氣盛發熱、臍風撮口壯熱
辰砂膏
辰砂三錢,硼砂、牙硝各一錢半,元明粉二錢,全蠍、真珠末各一錢,麝香一字,研成細末。將藥末與棗肉混合,用好絹布包起,自然成膏。每次取如黃豆大小一粒,治療各種驚嚇。可搭配金銀薄荷湯服用,治療潮熱。也可搭配甘草湯服用。月內嬰兒可將藥膏調入乳汁塗抹在乳頭上,讓嬰兒吮吸服用。
宣風散
全蠍二十一個,去頭尾用酒塗抹後炙烤,麝香少許,另行研磨。將全蠍和麝香各取半字,研成細末,用金銀湯或麥冬湯調服。
治斷臍後外傷風濕。冰片口撮。多啼不乳。口出白沫。
黑白飲,
黑牽牛,白牽牛(俱半生半炒),生大黃,陳皮(去白),檳榔(各五錢),炙草(三錢),元明粉(二錢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空心溫蜜湯調服。此藥新合最妙。久則效遲。
治臍風氣實者。及急驚壯熱發搐。
錢氏柏墨散,
黃柏,釜下墨,亂髮灰,等分。每末少許敷之。
白話文:
治療斷臍後外傷風濕
- 使用冰片口服。
- 適用於多啼哭、不哺乳、口出白沫的症狀。
[黑白飲]方劑
- 黑牽牛、白牽牛(各半生半炒)、生大黃、陳皮(去白)、檳榔(各五錢)、炙草(三錢)、元明粉(二錢)。
- 每服五分至一錢,研末,空腹溫蜜湯調服。
- 此方新合效果最佳,時間久了效果則會減慢。
[錢氏柏墨散]方劑
- 黃柏、釜下墨、亂髮灰,等分。
- 取少許藥末敷患處。
錢氏瀉心湯,
黃連(一兩),每末二分五分至一錢。臨臥溫水調服。
此方瀉丁心實邪。實則瀉其子。
張渙金黃散,
黃連(二錢半),胡粉,煅龍骨(各一錢),各另研。再合研。每少許。敷臍中。時時用。
治臍瘡不瘥。風氣傳於經絡。變為癇疾。
樸消散,
大黃,牡蠣(各五錢),朴硝(二錢),每末(一錢或二錢)。用田螺一枚。洗淨浸一宿。水調塗。
白話文:
錢氏瀉心湯
黃連一兩,每次服用二分五分到一錢。睡前用溫水調服。
這個方子用來瀉去心裡的實邪。實則瀉其子,意思是實證就應該瀉其子。
張渙金黃散
黃連二錢半,胡粉、煅龍骨(各一錢),分別研磨成粉,再混合研磨。每次取少許,敷於肚臍中,經常使用。
治療肚臍瘡久治不愈。風氣傳入經絡,轉化為癲癇病。
樸消散
大黃、牡蠣(各五錢),朴硝(二錢),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。取田螺一枚,洗淨浸泡一夜,用其水調藥粉塗抹患處。
治臍突。或痛或不痛。及感濕熱。陰及囊腫。
木通散,
木通,萹蓄(各五錢),大黃,甘草梢,赤苓(各三錢),瞿麥,滑石,山梔,黃芩,車前子(各二錢半),加燈心(三莖。)或薄荷少許。
錢氏瀉青丸,
當歸(焙),龍膽(焙),川芎,山梔,羌活,煨大黃,防風,等分。蜜丸。竹葉湯下。
白話文:
治療臍突症狀
若出現臍突,疼痛或不痛,以及感到濕熱,陰部出現囊腫等情況,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治療:
木通散
- 木通、萹蓄(各五錢)、大黃、甘草梢、赤苓(各三錢)、瞿麥、滑石、山梔、黃芩、車前子(各二錢半)、燈心(三莖)、薄荷(少許)
錢氏瀉青丸
- 當歸(焙)、龍膽(焙)、川芎、山梔、羌活、煨大黃、防風(等分),製成蜜丸,用竹葉湯送服。
丹溪金烏散,
蜈蚣(半條酒浸炙),川烏尖(三個),麝(少許),每末半字。金銀湯下。
治臍風。一名定命散。一名麝香散。
五通膏,
生地,生薑,蔥白,萊菔子,田螺肉,搗爛塗臍四圍。一指厚。抱住泄屁而愈。
白話文:
丹溪《金烏散》方劑:蜈蚣半條,酒浸炙後研末;川烏尖三個,研末;麝香少許,研末。三味藥各取半字重,用金銀湯送服。此方可治臍風,又名定命散、麝香散。
《五通膏》方劑:生地、生薑、蔥白、萊菔子、田螺肉,搗爛敷於臍周圍,厚約一指。以布包裹,使之固定,待排出屁後即愈。
治臍風撮口。
六神散,
茯苓,扁豆(各二兩),人參,白朮,山藥(各一兩),炙草(七錢),每末一錢。薑棗煎。
治腹冷痛夜啼。
湯氏鉤藤散,
人參,犀角(各五分),全蠍,天麻(各二分),甘草(一分),鉤藤(一錢),一名鉤藤飲。
千金龍膽湯,
煨大黃(二錢),龍膽草,赤苓,甘草,黃芩(各錢半。)
白話文:
治療臍風導致的口撮,可以用六神散:茯苓、扁豆各二兩,人參、白朮、山藥各一兩,炙草七錢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薑棗煎水服用。
治療腹冷痛、夜啼,可以用湯氏鉤藤散:人參、犀角各五分,全蠍、天麻各二分,甘草一分,鉤藤一錢,也稱鉤藤飲。
另外,千金龍膽湯可用於治療相關症狀,包含煨大黃二錢,龍膽草、赤苓、甘草、黃芩各錢半。
調氣益黃散,
蜈蚣(一條酒炙),蠍梢(四個),殭蠶(七個),瞿麥(五分),每末一字。吹鼻中取嚏。啼哭可治。仍用薄荷湯調一字服之。
治噤口撮口臍風。
大青膏,
天麻末(一分),生白附子(錢半),蠍尾(去毒生末),烏梢蛇肉(酒浸焙研各五分),青黛(一錢),硃砂末天竺黃末(各三分),蜜和成膏。每半皂子許至一皂子許。月中兒粳米大。同牛黃膏用薄荷湯化一處服之。五歲上同甘露散服之。
白話文:
調氣益黃散:
用一條酒炙過的蜈蚣、四個蠍梢、七個殭蠶、五分瞿麥,每樣磨成細末,一字的分量,吹入鼻孔中,讓病人打噴嚏。如果孩子啼哭,可以用此方治療。同時,用薄荷湯調和一字的藥粉服下。
此方可治療嘴巴緊閉、牙關緊閉、肚臍風。
大青膏:
用一分天麻末、半錢生白附子、去毒的蠍尾研磨成粉末、酒浸焙研的烏梢蛇肉各五分、一錢青黛、三分硃砂末、三分天竺黃末,用蜂蜜調和成膏狀。每次服用半皂子到一皂子大小,月齡大的孩子可服用粳米大小。和牛黃膏一起,用薄荷湯化開服下。五歲以上的兒童,可服用甘露散。
惺惺散,
茯苓,細辛,桔梗,花粉,人參,炙甘草,白朮,川芎,等分。每末一錢。加姜一片、薄荷三葉。同煎。湯氏方。細辛減半。余俱等分。
此方除風熱。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。
獨活湯,
獨活,羌活(各二錢),檳榔,天麻,麻黃(去節),炙甘草(各一錢),共為細末。每半錢。水煎。
於內加南星末。蜜調可貼囟門。
治胎驚。發散風邪。
白話文:
惺惺散由茯苓、細辛、桔梗、花粉、人參、炙甘草、白朮、川芎等分,每份一錢,再加入薑片一片、薄荷三葉,一同煎煮。這個方子是湯氏方,其中細辛減半,其他藥材等分。此方能除風熱,並可用於傷寒時氣瘡疹發熱。
獨活湯由獨活、羌活(各二錢)、檳榔、天麻、麻黃(去節)、炙甘草(各一錢)組成,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錢,水煎。可以加南星末,蜜調後貼在囟門上。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胎驚,散發風邪。
奪命散,
銅青,硃砂(各二錢),膩粉(半錢),麝香(少許),蠍尾(十四個去針),每末五分。薄荷湯調下。
此方治天吊。臍風。客忤卒死。撮口鵝口。木舌喉痹。胙腮風壅吐涎。後依症調理。
錢氏涼驚丸,
龍膽草,防風,青黛(各三錢),鉤藤鉤(二錢),黃連(五錢),牛黃,麝香,龍腦(各一字),麵糊丸粟米大。每三五丸。金銀湯下。
演山截風丹,
全蠍(去毒炒),殭蠶(炒),白附子(炮)南星(炮),天麻(各二錢半),硃砂(一錢),蜈蚣(一條酒炙),麝香(一字),蜜丸。每三丸。金銀薄荷湯化下。
白話文:
奪命散由銅青、硃砂、膩粉、麝香、蠍尾等藥材組成,用薄荷湯調服,主治天吊、臍風、客忤卒死、撮口鵝口、木舌喉痹、胙腮風壅吐涎等症,服藥後依症狀調理。
錢氏涼驚丸則以龍膽草、防風、青黛、鉤藤鉤、黃連、牛黃、麝香、龍腦等藥材製成麵糊丸,用金銀湯送服,用於治療相關症狀。
演山截風丹則以全蠍、殭蠶、白附子、南星、天麻、硃砂、蜈蚣、麝香等藥材製成蜜丸,用金銀薄荷湯化服。
利驚丸,
輕粉,青黛(各一錢),牽牛末(五錢),天竺黃(二錢),蜜丸小豆大。薄荷湯化下。
此方治急驚。痰熱潮搐。
全蠍散,
全蠍(二十四個,薄荷葉包炙),殭蠶(五錢,炒去絲嘴薄荷葉包炙),南星(一兩),用姜一兩。鮮薄荷二兩。同搗作餅。曬乾。如急驚不用南星。加煨大黃一兩。若慢驚不用大黃。加制南星、炮白附子各三錢。防風、天麻、炙甘草、水飛硃砂、川芎各五錢。共為末。一歲兒服一字。
二歲兒服半錢。薄荷湯下。量大小歲數加減。身熱發搐。煎火府散調。慢驚吐瀉發搐。生薑湯。急驚搐。煎火府散加大黃湯。
白話文:
利驚丸用輕粉、青黛、牽牛末、天竺黃製成蜜丸,薄荷湯送服,主治急驚、痰熱潮搐。全蠍散用全蠍、殭蠶、南星等藥材,依病情加減用藥,薄荷湯送服,主治急驚、慢驚、身熱發搐、吐瀉發搐等症。
火府散,
生地,木通(各一兩),黃芩,炙甘草(各半兩),每㕮咀二錢。不拘時。水煎溫服。
治面赤咬牙。唇口乾燥。小便赤澀。一切虛實邪熱。
直指銀白散,
蓮肉,扁豆,茯苓(各一分),人參,白附子,天麻,全蠍,木香,藿香,炙草(各半分),炒陳米(三錢),每末一錢。加姜一薄片。冬瓜子七粒同煎。一方加白朮一分。助胃驅風。嘔吐作慢驚候者通用。
地黃丸,
白話文:
火府散,用生地、木通各一兩,黃芩、炙甘草各半兩,每次取兩錢,不分時間,水煎溫服,可以治療面赤咬牙、唇口乾燥、小便赤澀等一切虛實邪熱。
銀白散,用蓮肉、扁豆、茯苓各一分,人參、白附子、天麻、全蠍、木香、藿香、炙草各半分,炒陳米三錢,每次取一錢,加薑片一片、冬瓜子七粒同煎。亦可加白朮一分,具有助胃驅風之功效,可用于治療嘔吐、作慢驚等症候。
地黃丸,……
生地(八兩),山萸,山藥(四兩),丹皮,澤瀉,茯苓(各三兩),蜜丸。本方加防風、羌活各二兩。名加味地黃丸。
安神丸,
麥冬,牙硝,茯苓,山藥,寒水石(各五錢),硃砂(一兩),甘草(六錢),冰片(一字),煉蜜丸如雞頭大。每半丸砂糖調。以上二方。甘寒瀉火之劑。血氣虛而急驚者宜之。
治小兒驚悸。熱渴心悶。脈實。面紅頰赤口燥。
白話文:
生地八兩、山萸肉、山藥四兩、丹皮、澤瀉、茯苓各三兩,製成蜜丸。這個方子再加防風、羌活各二兩,叫做加味地黃丸。
麥冬、牙硝、茯苓、山藥、寒水石各五錢,硃砂一兩,甘草六錢,冰片一字,煉蜜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食半丸,用砂糖調服。這兩種方子都是甘寒瀉火藥,適合血氣虛弱而驚悸的人服用。
主治小兒驚悸、口渴心悶、脈象實、面紅頰赤、口乾等症狀。
曾氏百解散,
葛根(二兩半),升麻,赤芍(各二兩),黃芩(一兩),麻黃(七錢半),薄桂(二錢半),甘草(一兩半),每粗末二錢。加薑蔥煎。不拘時溫服。風熱盛加薄荷。
此方主和解百病。虛慢陰症不宜。
牛蒡湯,
炒牛蒡子(三兩),大黃(兩半),防風,薄荷(各一兩),荊芥(四兩),甘草(一兩一錢半),每㕮咀二錢。不拘時煎服。
主傷風。發熱煩躁。鼻塞氣喘。痰嗽驚啼。及諸瘡。赤紫丹毒。咽喉腫痛。
白話文:
曾氏百解散,以葛根、升麻、赤芍、黃芩、麻黃、薄桂、甘草等藥材煎服,可解百病,但虛弱慢性的陰症不適合。牛蒡湯則以炒牛蒡子、大黃、防風、薄荷、荊芥、甘草等藥材煎服,主治傷風、發熱煩躁、鼻塞氣喘、痰嗽驚啼、瘡瘍、赤紫丹毒、咽喉腫痛等症。
半夏丸,
生半夏(二兩),赤苓,枳殼(各一兩),風化朴硝(二錢半),薑汁糊丸。每三十丸。食後薑湯下。量兒大小加至五十丸。
治痰症神效。若驚搦後風涎潮作。服之神效。
寬氣飲,
枳殼,枳實(各一兩),人參,炙甘草(各五錢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湯調下。驚風作搐。薑汁調。熱甚者。入寬熱飲。薄荷蜜湯調下。或麥冬湯。
白話文:
半夏丸由生半夏二兩、赤苓、枳殼各一兩、風化朴硝二錢半製成,用薑汁糊成丸子,每服三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,兒童可根據大小增加至五十丸。此方主治痰症,效果顯著。若因驚癇後出現風涎湧出,服用此方亦有奇效。
寬氣飲由枳殼、枳實各一兩、人參、炙甘草各五錢組成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,用湯送服。若因驚風抽搐,可用薑汁調服。若症狀嚴重,可加入寬熱飲,並用薄荷蜜湯或麥冬湯送服。
主通利關節。胸膈痞結。消痰逐水。進食。及治蓄氣而成搐。傳變急慢驚風。氣逆。精神昏倦。
五和湯,
當歸,赤苓(各半兩),炙甘草,大黃,枳殼(各七錢半),每粗末二錢煎。不拘時服。
此方主宣利臟腑積滯。調利榮衛。
茯神湯,
茯神(一兩),人參,當歸(各半兩),炙草(二錢),每㕮咀二錢煎。有熱微煩躁加麥冬。
此方治心氣不足。虛而驚悸。日常頻哭。及生下羸瘦多驚。宜子母同服。
鄭氏比金丸,
白話文:
此方主要用來疏通關節,緩解胸膈痞結,消痰利水,促進食慾,並治療因氣機鬱積導致的抽搐、驚風、氣逆、精神昏沉等症狀。
五和湯由當歸、赤苓、炙甘草、大黃、枳殼組成,每次取二錢煎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此方能宣利臟腑積滯,調和營衛。
茯神湯由茯神、人參、當歸、炙草組成,每次取二錢煎服。若患者有熱症或煩躁不安,可加入麥冬。此方主治心氣不足、虛驚、頻哭、產後體弱多驚等症狀,適合產婦和嬰兒一同服用。
鄭氏比金丸…
輕粉,滑石(各錢半),南星(一錢二分),青黛(五分),糊丸小豆大。一歲二丸。薄荷湯下。急驚頭熱。足冷麵青。口噤痰瘈加一丸。如瘧下。名桃符丸。去青黛。加蠍梢五分。名小青丸。
治急驚。壯熱喘粗痰嗽。二便不利。
曾氏五苓散,
澤瀉(二兩半),茯苓,豬苓,白朮(各一兩半),肉桂(七錢半),每一錢湯下。
解傷寒溫濕暑毒霍亂。分陰陽。理煩渴。
白話文:
輕粉、滑石各取半錢,南星取一錢二分,青黛取五分,混合後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。一歲的兒童服用兩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適用於急驚、頭熱、足冷、面青、口噤、痰瘈等症狀。如果出現瘧疾症狀,可以加服一丸。將此藥方稱為桃符丸。如果要去掉青黛,再加入五分蠍梢,則稱為小青丸。
此藥方用於治療急驚、壯熱、喘粗、痰嗽、二便不利等症狀。
另外,曾氏五苓散由澤瀉二兩半、茯苓、豬苓、白朮各一兩半、肉桂七錢半組成,每次取一錢用湯送服。
此藥方可解傷寒、溫濕暑毒、霍亂等症狀,並可分陰陽、理煩渴。
鎮心丸,
甜硝,人參(各一兩),炙草,寒水石(各一兩半),山藥,茯苓(各二兩),硃砂(一兩),冰片,麝香(各一錢),蜜丸。雞頭大。每半丸。溫水下。至一二丸。
此方涼心經。治驚熱痰盛。及癇病。
和解,
天竺黃,人參,茯神,南星(各五錢),棗仁,麥冬,當歸,生地,赤芍(各三錢),黃連,薄荷,木通,山梔,硃砂,西牛黃,煅龍骨(各二錢),青黛(一錢),蜜丸綠豆大。每三五丸。量兒大小加減。薑湯下。
驚退後。安心神。養氣血。和平預防之劑也。
白話文:
鎮心丸
組成:
- 甜硝、人參(各一兩)
- 炙草、寒水石(各一兩半)
- 山藥、茯苓(各二兩)
- 硃砂(一兩)
- 冰片、麝香(各一錢)
製法:
蜜丸,製成雞頭大小。
用法:
每次服半丸,溫水送服。可服一至二丸。
功效:
清心經,治驚熱痰盛,及癇病。
和解
組成:
- 天竺黃、人參、茯神、南星(各五錢)
- 棗仁、麥冬、當歸、生地、赤芍(各三錢)
- 黃連、薄荷、木通、山梔、硃砂、西牛黃、煅龍骨(各二錢)
- 青黛(一錢)
製法:
蜜丸,製成綠豆大小。
用法:
每次服三至五丸,薑湯送服。可依兒童大小加減用量。
功效:
驚退後,安心神,養氣血,和平預防之劑。
栝蔞湯,
栝蔞(二錢),白甘遂末(一錢)
慢驚。脈有力。濕痰聚於胸中。風火蘊結者服。
青州白丸子
半夏(七兩),南星(三兩),白附子(二兩),川烏(五錢去皮臍),四味皆用生者研細。以生絹袋盛。井水擺出。未出者。更以手揉。有渣再研。再擺令盡。瓷盆內連水日曬夜露。曉去舊水。另用井水攪。又曬露。如此法。春五日。夏三日。秋七日。冬十日。去水曬乾如玉片。研細。糯米粥丸。綠豆大每三五丸。薄荷湯下。癱風酒下。皆不拘時。
白話文:
栝蔞湯
組成:
- 栝蔞(二錢)
- 白甘遂末(一錢)
主治:
慢驚,脈有力,濕痰聚於胸中,風火蘊結者。
青州白丸子
組成:
- 半夏(七兩)
- 南星(三兩)
- 白附子(二兩)
- 川烏(五錢去皮臍)
製法:
- 四味皆用生者研細,以生絹袋盛。
- 井水擺出,未出者,更以手揉,有渣再研,再擺令盡。
- 瓷盆內連水日曬夜露,曉去舊水,另用井水攪,又曬露。
- 春五日,夏三日,秋七日,冬十日,如此法去水曬乾如玉片。
- 研細,糯米粥丸,綠豆大,每三五丸。
服用方法:
- 薄荷湯下。
- 癱風酒下。
- 皆不拘時。
此方治小兒驚風。大人諸風。
醒脾散,
白朮,人參,甘草,全蠍,橘紅,茯苓(各五錢),半夏,木香(各一分),白附子(四個炮),炮南星(二枚),蓮肉(一錢),每末一錢。加薑棗煎。漸服。若頓服。必吐。
此方昏困者宜之。
人參羌活散,
人參,羌活,獨活,柴胡,川芎,白茯苓,甘草(各一兩),前胡,桔梗,天麻,地骨皮(各五錢),枳殼(一兩二錢),每㕮咀一錢。加姜一片。薄荷三葉。棗半個煎。
白話文:
這方藥專門用於治療小孩的驚風和大人的各種風症。
- 醒脾散:
- 白朮、人參、甘草、全蠍、橘紅、茯苓(各取五錢)、半夏、木香(各取一分)、白附子(四個,炮製過)、炮南星(二枚)、蓮肉(一錢)。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。可以加入薑和棗一同煎煮,慢慢服用。如果一次性全部服用,可能會引起嘔吐。
- 人參羌活散:
- 人參、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川芎、白茯苓、甘草(各取一兩)、前胡、桔梗、天麻、地骨皮(各取五錢)、枳殼(取一兩二錢)。將以上藥物切碎,每次服用一錢。可以加入一片薑、三片薄荷和半個棗一同煎煮。
治初作急驚。散風邪。除風熱。疹痘未發亦可。
鄭氏驅風膏,
辰砂,蠍尾,當歸,山梔,川芎,龍膽草,羌活,防風,大黃,甘草(各一錢),麝香(一字)煉砂糖丸芡子大。三歲三丸。薄荷竹葉蜜湯化下。
治肝風筋脈拘急。面紅目青眼上。驚搐胎風。
沖和飲,
蒼朮(一兩),人參,前胡,桔梗(五錢),枳殼,麻黃,陳皮(各三錢),川芎,白芷,半夏,當歸薄桂,白芍藥,赤苓(各錢半),乾薑,厚朴(各二錢),炙草(七錢半),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二蔥一煎服。傷冷噁心嘔吐。加炮姜。寒疝加小茴、吳萸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剛開始發作的急驚風,散發風邪,去除風熱。即使是還沒長出疹子的麻疹也可以使用。
鄭氏驅風膏:辰砂、蠍尾、當歸、山梔、川芎、龍膽草、羌活、防風、大黃、甘草(各一錢),麝香(一字)製成砂糖丸,丸子大小如芡子。三歲兒童服用三丸,用薄荷、竹葉、蜂蜜水送服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肝風引起的筋脈拘急、面紅目青、眼球上翻、驚厥抽搐、胎風等症狀。
沖和飲:蒼朮(一兩),人參、前胡、桔梗(五錢),枳殼、麻黃、陳皮(各三錢),川芎、白芷、半夏、當歸、桂枝、白芍藥、赤苓(各錢半),乾薑、厚朴(各二錢),炙甘草(七錢半)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二錢,加生薑兩片、蔥一根煎服。如果患者因受寒而出現噁心嘔吐,則要加入炮薑。如果是寒疝,則要加入小茴香和吳茱萸。
此方治感冒風寒。頭痛發熱。肩背拘急。噁心嘔吐。腹痛膨脹。兼寒濕相搏。四肢拘急。冷氣侵襲。腰足疼痛。
七寶散,
紫蘇,香附(各三兩),甘草,陳皮,桔梗(各二錢半),川芎,白芷(各一兩),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二片煎。痰嗽加半夏。口腥氣。少加鹽。此方品味。不僣不燥。甚佳。
治風寒時氣。頭昏體熱。咳嗽及脾胃肺不和。口腥。牙縫鮮血。兼調理諸病。
固真湯,
人參,附子,茯苓,白朮(各二錢半),山藥,黃耆,肉桂,甘草(各二錢),每粗末三錢。加姜三棗一煎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用於治療感冒風寒,症狀包括頭痛發熱、肩背僵硬、噁心嘔吐、腹痛脹滿,以及寒濕交加引起的四肢僵硬、冷氣入侵導致的腰腿疼痛。
七寶散
配方:紫蘇、香附各三兩,甘草、陳皮、桔梗各二錢半,川芎、白芷各一兩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兩片生薑煎服。如果有痰咳,可以加半夏。如果有口臭,可以加少許鹽。此方藥性溫和,不寒不燥,非常適合治療上述症狀。
固真湯
這個方子用於治療風寒導致的頭昏發熱、咳嗽,以及脾胃肺不和、口臭、牙齦出血等症狀,同時可以調理其他相關疾病。
配方:人參、附子、茯苓、白朮各二錢半,山藥、黃耆、肉桂、甘草各二錢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三片生薑、一個紅棗煎服。
主吐瀉痢後。胃虛脾慢。四肢口鼻氣冷。沉困不省人事。
聚寶丹,
人參,茯苓,琥珀,天麻,全蠍,白附子,殭蠶,防風,膽星,烏蛇肉(酒炙各一錢),硃砂(五分),麝香(少許),蜜丸桐子大。每二丸菖蒲湯下。專治慢驚。
南星散,
南星(八九錢),重者一個。掘地坑深尺許。用炭五斤。燒通紅。醋一碗。灑坑中。即投南星。以火炭密蓋。又用盆復時許取出。研為末。入琥珀,全蠍(各一錢),每二字。生薑防風湯下。
白話文:
治療嘔吐、腹瀉、痢疾後,胃氣虛弱,脾氣遲緩,四肢、口鼻冰冷,昏睡不醒的情況。可用聚寶丹,藥方為:人參、茯苓、琥珀、天麻、全蠍、白附子、僵蠶、防風、膽星、烏蛇肉(酒炙各一錢)、硃砂(五分)、麝香(少許),蜜丸,桐子大小,每兩丸用菖蒲湯送服。專治慢驚。
此外,可用南星散治療,藥方為:南星(八九錢,重者一個),將南星放入深一尺的坑中,用炭五斤燒紅,倒入醋一碗,再將南星放入坑中,用火炭蓋住,用盆覆蓋一段時間後取出,研磨成粉,加入琥珀、全蠍(各一錢),每次服用兩錢,用生薑防風湯送服。
治慢驚。驅風豁痰。
參蘇飲,
人參,紫蘇,前胡,葛根,半夏,赤苓(各七錢半),枳殼,陳皮,桔梗,甘草(各五錢),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一片煎。一方去人參。加川芎。
解驚風煩悶。痰熱作搐。咳嗽氣逆。脾胃不和。
金液丹,
舶上硫黃十兩。研細。盛瓷器八分。水和赤石脂封縫。鹽泥固臍。曬乾。地上埋一小罐。盛水滿。安瓷盒在上。又以鹽泥固臍。以炭火煅三日三夜。候冷取出。用柳木捶。乳缽內研極細。
每用一錢至二餞。量兒大小。加增薑湯送下。
白話文:
[參蘇飲]
人參、紫蘇、前胡、葛根、半夏、赤苓(各七錢半)、枳殼、陳皮、桔梗、甘草(各五錢),每味藥材取二錢,粗略研磨。加入一片薑,用清水煎煮。另一種方法是去除人參,加入川芎。
功效
解除驚風引起的煩悶,痰熱導致的抽搐、咳嗽氣逆,以及脾胃不和。
[金液丹]
舶上硫黃十兩。研磨成細粉,裝入八分滿的瓷器中。用赤石脂和水封住縫隙,再用鹽泥封住瓷器底部。將瓷器埋在地下,並在上面放置一個盛滿水的瓷盒子,用鹽泥封住盒子底部。用炭火煅燒三日三夜,待其冷卻後取出。用柳木錘子在乳缽中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
用法
每次取一錢到二錢,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,用薑湯送服。
異功散,
人參,茯苓,白朮,甘草,橘紅,木香(各等分),每末三字。加薑棗煎。一方無木香。
本事保命丹,
虎睛(一對瓦上炙乾),硃砂(五錢),全蠍,麝香(各五分),蜈蚣(二條去頭尾),天麻(一分),蜜丸豆大。瓷罐貯之。又入冰麝窨定。急驚。薄荷蜜湯下。慢驚。薄荷湯下。各三丸。
治急慢驚風。四肢逆冷。眼直口噤。涎流不止。
溫驚丸,
膽星(四兩),硃砂(一錢半),天竺黃(一兩),坯子胭脂(五分),冰片(五分),牛膽汁丸芡子大。每服一丸。小者半丸。沙糖水下。
白話文:
【異功散】 成分包括: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橘紅、木香(各等量分量)。將所有成分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份。可以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。另外有一種配方則不包含木香。
【本事保命丹】 成分包括:虎睛一對(在瓦上烤乾)、硃砂(五錢)、全蠍、麝香(各五分)、蜈蚣(兩條,去掉頭尾)、天麻(一分),製成蜜丸,大小如豆。儲存在瓷罐中。又可加入冰麝進行密封。急性驚嚇時,用薄荷蜜水送服;慢性驚嚇時,用薄荷湯送服。每次各服三粒。
此藥用於治療急性和慢性驚風,表現爲四肢反常寒冷、眼睛直視、嘴巴緊閉、不斷流口水等症狀。
【溫驚丸】 成分包括:膽星(四兩)、硃砂(一錢半)、天竺黃(一兩)、坯子胭脂(五分)、冰片(五分),以牛膽汁製成丸子,大小如芡實。每次服用一丸,小孩則服用半丸,用水溶有沙糖的水送服。
抱龍丸,
膽星(四兩),天竺黃(一兩),雄黃(水飛),硃砂(研,各半兩),麝香(一錢),甘草膏丸。皂莢子大。溫水化下。百日兒一丸。分三四服。五歲兒一二丸。大人三五丸。
此治傷寒瘟疫。身熱昏睡。氣粗。風熱痰實壅嗽。驚風潮搦。及蠱毒中暑壯熱。兒宜常服。
黃耆益黃散,
黃耆(二錢),人參,甘草(半生半炙),陳皮(各一錢),白芍(七分),茯苓(四分),黃連(少許),水二盞。煎五六沸。
白話文:
抱龍丸由膽星、天竺黃、雄黃、硃砂、麝香、甘草膏等藥材製成,以皂莢子為引子,溫水送服。百日兒服用一丸,分三次服用;五歲兒服用一至兩丸;成人服用三至五丸。此方主治傷寒瘟疫、身熱昏睡、氣粗、風熱痰實壅嗽、驚風潮搦、蠱毒中暑壯熱等症狀,小孩可常服用。
益黃散則由黃耆、人參、甘草、陳皮、白芍、茯苓、黃連等藥材组成,水煎服。
此方治胃中風熱。
天麻散,
半夏(七錢),天麻(二錢半),炙草,茯苓,白朮(各三錢),用水一盞。入姜三錢。同煮乾。焙為細末。每錢半。薑棗湯下。
治急慢驚風。及大人中風涎盛。半身不遂。
本事褊銀丸,
青黛(三錢),水銀(一皂角子大),黑鉛(錫炒砂子),寒食麵,黃明膠(炒焦為末,各二錢),輕粉(豆許大炒),雄黃,粉霜,硃砂(各一兩),巴霜(二十粒),麝香(少許),水丸麻子大。捏褊曬乾。瓷器盛。一歲一丸。隨意加減。棗湯送下。不得化破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治療胃中積熱。
半夏七錢,天麻二錢半,炙草、茯苓、白朮各三錢,用水一盞,加入薑三錢,一起煮乾,焙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半,用薑棗湯送服。
用來治療急慢驚風,以及大人中風涎盛、半身不遂。
青黛三錢,水銀一皂角子大小,黑鉛(錫炒成砂子大小),寒食麵、黃明膠(炒焦成末,各二錢),輕粉(豆許大小炒),雄黃、粉霜、硃砂各一兩,巴霜二十粒,麝香少許,用水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子,捏成形狀曬乾,裝在瓷器裡保存。一歲服用一丸,可以根據情況增減用量,用棗湯送服,不可化破。
此方治小兒急慢驚風積痼。
神芎丸,
生大黃,黃芩(各二兩),生牽牛(末一兩),滑石(四兩),黃連,薄荷葉,川芎(各五錢),水糊丸。梧子大。每三四丸溫水下。
治風熱壅滯。頭目昏眩。口舌生瘡。牙齒疳蝕。或瘡疥咬牙驚惕。煩躁作渴。或大便澀滯。或積熱腹滿。驚風潮搐等症。
雄黃散,
雄黃(二錢半),白藥(去黑皮),川烏頭(炮去皮臍),草烏頭(炮去皮臍),天麻,川芎(各五錢)
白話文:
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小兒急慢驚風以及積久未愈的驚風。
神芎丸:
生大黃、黃芩各二兩,生牽牛末一兩,滑石四兩,黃連、薄荷葉、川芎各五錢,用水糊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到四丸,溫水送服。
此方主治風熱壅滯、頭目昏眩、口舌生瘡、牙齒疳蝕,或瘡疥咬牙驚惕、煩躁作渴,或大便秘結,或積熱腹滿、驚風抽搐等症狀。
雄黃散:
雄黃二錢半,白藥(去黑皮) 川烏頭(炮去皮臍)、草烏頭(炮去皮臍)、天麻、川芎各五錢。
為末。驚風痰壅。每服三分。加至一錢。薑汁調茶清下。欲汗。薑蔥薄荷湯下。
治暴中急慢驚風。齁䶎。痰涎滿口。及雨侵汗閉不通。或涼或熱。坐臥生煩。
茯苓補心湯,
茯苓(四錢),桂心,甘草(各三錢),人參,麥冬,紫石英,(各一錢),棗(二枚)
此方治心氣不足。喜悲愁怒衄血面黃。五心煩熱。咽喉間痛。舌本作強。
錢氏五色丸,
硃砂(五錢),水銀(一分),雄黃(一兩炒),黑鉛(三兩同水銀炒),真珠末(一兩),蜜丸麻子大。每三四丸。金銀薄荷湯下。
白話文:
最後,驚風痰壅時,每次服用三分,逐漸加至一錢,用薑汁調茶清下。若要發汗,則用薑蔥薄荷湯送服。
此方用於治療暴發性急慢驚風,呼吸急促、喉嚨有痰鳴聲,口中有痰涎,以及因雨淋或汗閉不通,導致寒熱交替、坐臥不安等症狀。
茯苓補心湯:茯苓四錢,桂心、甘草各三錢,人參、麥冬、紫石英各一錢,大棗兩枚。
此方用於治療心氣不足,容易悲愁怒,容易鼻出血,面色發黃,五心煩熱,咽喉疼痛,舌頭強硬等症狀。
錢氏五色丸:硃砂五錢,水銀一分,雄黃一兩炒,黑鉛三兩與水銀一同炒,真珠末一兩,製成蜜丸,如麻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到四丸,用金銀薄荷湯送服。
牛黃丸,
膽星,全蠍,蟬殼(各二錢半),防風,牛黃,白附子(生),殭蠶,天麻(各錢半),麝香(五分),棗肉丸綠豆大。每三五丸。荊芥薑湯下。
此方治小兒驚癇迷悶。抽掣涎潮。
寬氣飲,
枳殼(一兩),人參(五錢),天麻,殭蠶,羌活,炙草(各三錢),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三煎。
治小兒風痰壅滿。風傷於氣。不能言語。
鉤藤飲,
鉤藤,人參,犀角(各五錢),全蠍(去毒),天麻(各二分),甘草(半分),每末一錢煎。
白話文:
牛黃丸由膽星、全蠍、蟬殼、防風、牛黃、白附子、殭蠶、天麻和麝香組成,用棗肉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到五丸,用荊芥薑湯送服。此方主治小兒驚癇、迷悶、抽搐、流口水等症狀。
寬氣飲由枳殼、人參、天麻、殭蠶、羌活和炙草組成,每次取二錢,加薑三煎服用。此方主治小兒風痰壅滿、風傷於氣、不能言語等症狀。
鉤藤飲由鉤藤、人參、犀角、全蠍、天麻和甘草組成,每次取一錢煎服。
此方治天釣潮熱。
天麻丸,
南星(二錢),天麻,白附子,牙硝,五靈脂,全蠍(各一錢),輕粉(五分),巴霜(二錢半),稀糊丸如麻子大。每十丸。薄荷湯或薑湯下。
治小兒食癇有痰。
羅氏牛黃丸,
白花蛇肉,全蠍,白附子,生川烏(一枚半兩者),天麻,薄荷(各五錢),以上六味。先為細末。
另入雄黃(五兩),硃砂(三錢),腦子(五錢),牛黃(三錢),麝香(一錢),以上諸藥共合和勻。另用麻黃(二兩去根),酒(一升),煎至一盞。渣去盡。將酒熬藥得所。勿至焦赤。眾手疾丸芡子大。密器藏之。每丸作五服。金銀薄荷湯下。大能發散驚邪。
白話文:
這方藥治療天熱潮熱症狀。
【天麻丸】,南星(二錢),天麻,白附子,牙硝,五靈脂(各一錢),全蠍(各一錢),輕粉(五分),巴霜(二錢半),稀糊做成丸狀,大小如麻子。每次服用十丸,用薄荷湯或薑湯送服。
這方藥用於治療小孩因飲食不當導致的癲癇和痰多症狀。
【羅氏牛黃丸】,白花蛇肉,全蠍,白附子,生川烏(一枚半兩),天麻,薄荷(各五錢),以上六種材料先磨成細粉。
再加入雄黃(五兩),硃砂(三錢),腦子(五錢),牛黃(三錢),麝香(一錢),所有藥物混合均勻。另外用麻黃(二兩去除根部),酒(一升)煮沸至剩下一盞。過濾掉殘渣。將酒與藥物一起熬煮至所需的濃度,但不要讓它燒焦。多人快速將藥物磨成芡子大小的丸子。存放在密閉容器中。每次服用一丸,以金銀薄荷湯送服。這種方法能有效發散驚邪。
治因驚中風五癇。天釣客忤。潮涎灌壅。治一切驚風。
斷癇丹,
黃耆(蜜炙),鉤藤,細辛,炙草(各五錢),蛇殼(三寸酒炙),蟬殼(四個),牛黃(一錢),棗肉丸麻子大。每數丸。參湯下。量兒大小加減。
治癇後復作。連綿不除。服之有驗。
一字散,
南星(五錢微炮),蟬殼(微炒),全蠍,殭蠶(各一分),為細末。入蕎麥麵一分。用醋石榴殼一枚。內諸藥。鹽泥封固於灶中。慢火上燒之。泥燥為度。取研。每服一字。酒下。
白話文:
治療因驚嚇而引起的中風、五癇、天吊、客忤、潮涎灌壅,以及一切驚風。
斷癇丹:
黃耆(用蜜炙過),鉤藤、細辛、炙草(各五錢),蛇殼(三寸長,用酒炙過),蟬殼(四個),牛黃(一錢),用棗肉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幾丸,用參湯送服。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。
治療癇症發作後反覆出現,連綿不斷的情況,服用此藥效果顯著。
一字散:
南星(五錢,微炒),蟬殼(微炒),全蠍、殭蠶(各一分),研磨成細末。加入蕎麥麵一分。用醋石榴殼一個,把藥粉放進去,用鹽泥封好,放在灶中,用慢火慢慢燒,泥土乾燥即可。取出研磨,每次服用一字,用酒送服。
此方大能醒風。爽精神。
牛黃散,
牛黃(五錢),天竺黃,硃砂,麝香,鉤藤鉤,蠍梢(去毒,各一錢),每末一字。水下。
此方清心截風。大有奇效。
密陀僧散,
密陀僧,研細末。茶清調服一錢。
治驚氣入心絡不能語者。昔有為大蛇及狼所驚者。皆以此安。
三白散,
炒白牽牛(一兩),白朮,桑白皮,陳皮,木通(各三錢),每末五分。薑湯下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能有效醒腦開竅,使人精神爽利。
牛黃散:將牛黃五錢,天竺黃、硃砂、麝香、鉤藤鉤、蠍梢(去毒,各一錢)研磨成細末,用水服用。
這個方子能清心降火、截斷風邪,效果顯著。
密陀僧散:將密陀僧研磨成細末,用茶水調服,每次一錢。
此方專治驚氣入心絡導致不能言語者。以前有人被大蛇和狼嚇到,都用此方治癒。
三白散:將炒白牽牛一兩、白朮、桑白皮、陳皮、木通(各三錢)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分,用薑湯送服。
治小兒盤腸氣釣。先服此藥。後服鉤藤膏。
薏苡丹,
苡仁(湯浸去皮),當歸,秦艽,防風,棗仁,羌活,等分。蜜丸芡子大。每服一丸至二丸。麝香荊芥湯下。不拘時。
此方主小兒所受肝氣怯弱。致筋脈攣縮。兩手伸展無力。
聖惠當歸散,
當歸,麻黃(各五錢),羌活,棗仁,杜仲(炒),人參,桂心(各二錢半),每末一錢。水一小盞。加姜少許。煎五分。量兒大小。乳前分減服。
白話文:
治療小兒盤腸氣釣,先服用薏苡丹,之後再服用鉤藤膏。薏苡丹是由薏苡仁、當歸、秦艽、防風、棗仁、羌活等分組成,製成蜜丸,每服一至兩丸,以麝香和荊芥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此方主要針對小兒因肝氣怯弱導致筋脈攣縮、兩手伸展無力的情況。另外,可以服用聖惠當歸散,其成分包括當歸、麻黃、羌活、棗仁、杜仲、人參、桂心,用水煎服,劑量依小兒年齡而定。
主兒在母胞。母臟腑有積冷。為風邪所束。生後腎氣不足。氣血未榮。故腳指拳縮不展。
大防風湯,
炮附子,牛膝(各一錢),白朮,羌活,人參,防風(各二錢),杜仲,川芎,肉桂,黃耆,熟地白芍(各錢半),甘草(九分),每粗末三五錢煎。量兒大小用之。
治驚癱鶴膝。腫痛不消。或潰而不斂。
防己湯,
防己,麻黃,薄桂(各半兩),赤芍,赤茯苓,蒼朮(各一兩),炙草(七錢半),每㕮咀二錢。加姜二片。蔥一根。或入薑、薤白煎。空心熱服。
白話文:
嬰兒在母親子宮裡時,母親臟腑積寒,受到風寒束縛,導致嬰兒出生後腎氣不足,氣血不暢,因此腳趾蜷縮無法伸展。可以用大防風湯治療,藥方包括炮附子、牛膝、白朮、羌活、人參、防風、杜仲、川芎、肉桂、黃耆、熟地、白芍、甘草,根據嬰兒體重調整藥量。此方還可以治療驚癇、癱瘓、膝蓋腫痛不消或潰爛不癒合。此外,也可以用防己湯治療,藥方包括防己、麻黃、薄桂、赤芍、赤茯苓、蒼朮、炙草,每次服用二錢,加薑片和蔥煎服,空腹服用效果最佳。
此方治感冒風濕之氣。失於解表。流注兩足疼痛。至兩膝浮腫。不能屈伸。傳成癱瘓。
黑虎丹,
生草烏(一兩),生川烏,甘草(各七錢半),麻黃,甘松,熟地,藿香葉,白芷,油煙墨(燒存性)牙皂,川芎,當歸,生南星,首烏,殭蠶,赤小豆,羌活,白膠香,木鱉子(去油各半兩),糯米糊丸麻子大。每三十丸至五七丸。淡薑湯下。
白話文:
此方專治感冒風濕所引起的病症,若未能正確發汗解表,導致病邪深入,引起雙腳疼痛,並上行至膝蓋部位出現浮腫,導致無法正常彎曲伸展的情況,進而發展為癱瘓。
【黑虎丹】
- 生草烏(一兩)
- 生川烏
- 甘草(各七錢半)
- 麻黃
- 甘松
- 熟地
- 藿香葉
- 白芷
- 油煙墨(燒後保留活性)
- 牙皁
- 川芎
- 當歸
- 生南星
- 首烏
- 僞蠶
- 赤小豆
- 羌活
- 白膠香
- 木鱉子(去油各半兩)
- 糯米糊製成丸狀,大小如麻子
每次服用三十至五七顆,請以淡薑湯送服。
此方治諸般風症。
八正散,
車前子,煨大黃,瞿麥,山梔,滑石,萹蓄,木通,炙草,等分。每末二三錢煎。
治蘊熱。咽乾口燥。大渴引飲。心忡面熱。煩躁不寧。目赤睛疼。小便赤閉。熱淋血淋。咽舌瘡。
梔子仁散,
山梔(五枚),茅根,冬葵子(各五錢),炙草(二錢),每末一錢。水煎。
治小便不通。臍腹脹悶。心神煩熱。
局方五淋散,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風症。八正散,車前子、煨大黃、瞿麥、山梔、滑石、萹蓄、木通、炙草等分,每次取二三錢煎服。
梔子仁散可以治療蘊熱、咽乾口燥、大渴引飲、心忡面熱、煩躁不寧、目赤睛疼、小便赤閉、熱淋血淋、咽舌瘡等症狀。山梔五枚,茅根、冬葵子各五錢,炙草二錢,每次取一錢水煎服。
五淋散則可以治療小便不通、臍腹脹悶、心神煩熱。
山梔(去殼),赤苓,赤芍,當歸,黃芩,生甘草,車前子,燈心,木通,滑石,冬葵子竹葉,葶藶,加蔥白。水煎。入車前草汁調五苓散。食前服。
五淋散,
赤苓(六錢),當歸,生草(各五錢),赤芍,山梔(各二錢),每㕮咀二錢煎。
治膀胱有熱。水道不通。淋瀝不出。熱怫便血。
木通散,
羌活,山梔(各二錢),煨大黃,木通,赤苓,甘草(各一錢),紫蘇葉(二分)
治肝心熱。驚悸。能瀉肝風。降心火。利驚熱。
清心蓮子飲,
白話文:
山梔去掉外殼,與赤苓、赤芍、當歸、黃芩、生甘草、車前子、燈心、木通、滑石、冬葵子、葶藶,加上蔥白,水煎服。再加入車前草汁,調和五苓散,飯前服用。
五淋散:赤苓六錢,當歸、生草各五錢,赤芍、山梔各二錢,每次取二錢煎服。
適用於膀胱有熱,水道不通,小便淋漓不暢,熱盛導致便血等症狀。
木通散:羌活、山梔各二錢,煨大黃、木通、赤苓、甘草各一錢,紫蘇葉二分。
適用於肝心熱,驚悸,能瀉肝風,降心火,治療驚熱。
黃芩,車前子,炙甘草,麥冬,地骨皮(各五錢),蜜炙黃耆,茯苓,石蓮子,人參(各七錢半),每粗末五錢。食前煎服。發熱加柴胡、薄荷。
治小兒上盛下虛。心火炎上。口苦咽乾煩渴。微熱。小便赤澀。或欲成淋。
雞腸散,
雞腸(一具,燒存性。男用雌。女用雄),牡蠣,茯苓,桑螵蛸(炙各五錢),肉桂,龍骨(各二錢半),每用末一錢。仍以雞肫一具。燒存性。研末和酒調。食前服。
君樸丸,
白話文:
【黃芩,車前子,炙甘草,麥冬,地骨皮(各五錢),蜜炙黃耆,茯苓,石蓮子,人參(各七錢半),每粗末五錢。食前煎服。發熱加柴胡、薄荷。】
此方為治療小兒上盛下虛,心火上炎,出現口苦、咽喉乾燥、煩渴、微熱、小便赤澀,甚至可能發展為尿路感染的病症。藥物包括黃芩、車前子、炙甘草、麥冬、地骨皮、蜜炙黃耆、茯苓、石蓮子、人參等,每次取五錢粗磨後煎煮服用。若出現發熱現象,則可加入柴胡和薄荷一同煎煮。
【雞腸散,】
使用一具雞腸,經過燒烤保留其性質,男性使用雌性的雞腸,女性則使用雄性的雞腸。牡蠣、茯苓、桑螵蛸(炙)各五錢,肉桂和龍骨(各二錢半)。每次使用一錢粉末,並加入燒烤後保留性質的一具雞肫研磨成粉,與酒調合後在飯前服用。
【君樸丸,】
詳細的配方和用法未提供,請根據醫生指示使用。
使君子肉(去殼),厚朴,黃連(各一兩),木香(三錢),蒸餅糊丸。每一二十丸米湯下。
此治小兒小便白濁。久則黃瘦。不長肌肉。
茯苓散,
三稜(煨),莪朮(煨),砂仁,赤苓(各半兩),青皮,陳皮,滑石,甘草(各錢半),每末一錢。燈心湯下。
此方治乳食傷脾。或心經伏熱。小便白濁。
白話文:
取使君子肉(去殼)、厚朴、黃連各一兩,木香三錢,用蒸餅糊製成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米湯送服。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小便白濁,久病則面色發黃、體形消瘦、肌肉不長。
另取三稜(煨)、莪朮(煨)、砂仁、赤苓各半兩,青皮、陳皮、滑石、甘草各錢半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燈心湯送服。此方用於治療因乳食傷脾或心經伏熱導致的小便白濁。
三稜散,
三稜,莪朮(各一兩),益智仁,甘草,神麯,麥芽,橘皮(各五錢),每末一錢。湯下。
治小兒尿白。久則成疳。宜補脾消食化積。
當歸散,
牽牛(微炒取仁),辣桂(各半兩),當歸,大黃(各二錢半),全蠍(一錢半),桃仁(二錢半),每粗末三錢。入蜜一匙。煎。食前服。以利為度。
此方治小兒㿗疝。
哺露,
白芍(一兩半),澤瀉(七錢半),炙草(二錢),薄桂(一錢半),每㕮咀二錢。煎空心服。誤汗誤下。加人參、南木香各二錢。臍下痛。加姜三片。鹽少許。或加鉤藤亦可。
白話文:
三稜散
組成:
- 三稜:一兩
- 莪朮:一兩
- 益智仁:五錢
- 甘草:五錢
- 神麯:五錢
- 麥芽:五錢
- 橘皮:五錢
用法:
- 以上各藥研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湯藥送服。
主治:
- 小兒尿白,久則成疳。適合補脾消食化積。
當歸散
組成:
- 牽牛(微炒取仁):半兩
- 辣桂:半兩
- 當歸:二錢半
- 大黃:二錢半
- 全蠍:一錢半
- 桃仁:二錢半
用法:
- 以上各藥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蜂蜜一匙,煎煮後,於飯前服用,以利為度。
主治:
- 小兒疝氣。
哺露
組成:
- 白芍:一兩半
- 澤瀉:七錢半
- 炙草:二錢
- 薄桂:一錢半
用法:
- 以上各藥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二錢,煎煮後,空腹服用。
主治:
- 誤汗、誤下。
加減:
- 若誤汗誤下,可加入人參、南木香各二錢。
- 若臍下痛,可加入薑三片、鹽少許,或加鉤藤亦可。
此方治冷疝腹痛。及誤汗誤下。即傷寒壞症是也。並宜先服。次投對症之劑。
金鈴散,
金鈴子肉(六錢),三稜,莪朮,青皮,陳皮(各二錢半),赤苓,茴香(各五錢),南木香(二錢),炙甘草(四錢),檳榔,枳殼,鉤藤(各三錢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茴香湯下。
治疝氣腹痛。服諸藥愈而復作。宜此。
烏梅散,
烏梅肉,粉草,延胡索(各五錢),乳香,沒藥,鉤藤(各二錢五分),每㕮咀二錢煎。
白話文:
金鈴散
金鈴子肉(六錢)、三稜、莪朮、青皮、陳皮(各二錢半)、赤苓、茴香(各五錢)、南木香(二錢)、炙甘草(四錢)、檳榔、枳殼、鉤藤(各三錢),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,用茴香湯送服。
烏梅散
烏梅肉、粉草、延胡索(各五錢)、乳香、沒藥、鉤藤(各二錢五分),每次取二錢煎服。
治腹痛。及初生嬰孩臍下冷痛疝氣等疾。
勻氣散,
桔梗(二兩),陳皮(一兩),砂仁,茴香(各五錢),炮姜(二錢半),炙草(四錢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沸湯下。諸疝腹痛燒鹽湯下。
主調補通利後。及冷疝腹痛。氣滯不和。
桃仁丸,
桃仁(三錢),桂枝,牽牛頭末,蒺藜,丹皮(各二錢),蜜丸黍米大。青皮木香蔥湯下。
黑散,
黃連,黃芩,大黃,黃柏(各二錢),同燒存性研細。雄豬膽汁蜜調敷。
白話文:
治療肚子痛,以及新生嬰兒臍下冰冷疼痛、疝氣等疾病。可以使用勻氣散,由桔梗、陳皮、砂仁、茴香、炮姜、炙草等藥材組成,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,用沸水沖服。如果是疝氣導致的腹痛,可以用燒鹽水送服。這個方子主要作用是調補脾胃,通利氣血,適合治療因氣滯不和導致的腹部冷痛。此外,也可以使用桃仁丸,由桃仁、桂枝、牽牛頭、蒺藜、丹皮等藥材組成,做成蜜丸,用青皮、木香、蔥湯送服。最後,還可以外敷黑散,由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黃柏等藥材燒存性研磨成細粉,用豬膽汁和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治小兒狐疝。氣偏有大小。時時上下者。即偏墜。
梔子清肝散,
柴胡,梔子,丹皮(各一錢),茯苓,牛蒡子,川芎,白芍,當歸(各七分),甘草(三分)
此治三焦。及足少陽經風熱。發熱。耳內癢。或出水。疼痛生瘡。或胸脅間痛。往來寒熱。
柴胡清肝散,
柴胡(一錢半),黃芩,人參,川芎(各一錢),山梔(二錢),連翹,甘草(各五分),桔梗(八分)
白話文:
治療小兒狐疝,氣偏有大小,時時上下移動,即偏墜。可以用梔子清肝散,藥方為柴胡、梔子、丹皮各一錢,茯苓、牛蒡子、川芎、白芍、當歸各七分,甘草三分。此方可治三焦,以及足少陽經風熱,引起發熱、耳內癢、流出水、疼痛生瘡、胸脅間痛、往來寒熱等症狀。此外,也可以用柴胡清肝散,藥方為柴胡一錢半,黃芩、人參、川芎各一錢,山梔二錢,連翹、甘草各五分,桔梗八分。
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。乍寒乍熱。往來寒熱。發熱。或頭髮瘡熱等症。
柴胡飲子,
黃芩(七分),甘草(四分),大黃(八分),白芍(六分),柴胡,人參(各五分),當歸(一錢)
此方主解肌熱。蒸熱。積熱。汗後餘熱。脈洪實弦數。大便堅實。
龍腦飲子,
炙草(四兩),山梔(三兩),藿香葉(五錢),石膏(一兩),砂仁,栝蔞(各七錢半),每末一錢。蜜水調服。
傷寒餘毒潮熱虛汗。加竹葉。
此瀉脾經熱。可代瀉黃散。治小兒蘊熱。咽喉腫痛。眼赤口瘡。心煩鼻衄。咽乾多渴。睡不寧。及除痰熱咳嗽。中暑煩躁。一切風壅。
白話文:
治療肝膽三焦風熱怒火,時冷時熱,反覆寒熱,發燒,或頭髮瘡熱等症狀。
柴胡飲子,由黃芩、甘草、大黃、白芍、柴胡、人參、當歸組成。此方主要解表散熱,治療發熱、積熱、汗後餘熱等症,適用於脈洪實弦數、大便堅實者。
龍腦飲子,由炙草、山梔、藿香葉、石膏、砂仁、栝蔞組成,蜜水調服。此方治療傷寒餘毒引起的潮熱虛汗,可加竹葉。亦可瀉脾經熱,替代瀉黃散,治療小兒蘊熱、咽喉腫痛、眼赤口瘡、心煩鼻衄、咽乾多渴、睡不寧,以及除痰熱咳嗽、中暑煩躁、一切風壅等症。
三解牛黃散,
殭蠶,全蠍,防風,白附子,桔梗,大黃,炙草,茯苓,黃芩,人參,鬱金,等分。每細末五分至一錢。量兒大小加減。薄荷蜜湯調下。
此方治實熱。潮熱。
滋腎丸,
酒黃柏(三錢),知母(二錢),肉桂(五分),熟水丸梧子大。每二十至三十丸。百沸湯下。
此方專治腎熱。
當歸補血湯,
黃耆(三錢),當歸(一錢)
白話文:
三解牛黃散由殭蠶、全蠍、防風、白附子、桔梗、大黃、炙草、茯苓、黃芩、人參、鬱金等藥材等分組成,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,依孩童大小加減用量,用薄荷蜜湯調服。此方主治實熱、潮熱等症狀。
滋腎丸由酒黃柏三錢、知母二錢、肉桂五分組成,製成梧子大小的熟水丸,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,用百沸湯送服。此方專治腎熱。
當歸補血湯由黃耆三錢、當歸一錢組成。
治肌熱躁熱。目赤面紅。煩渴。晝夜不息。脈洪大而虛。重按全無。此血虛也。服白虎湯必死。
羌活散,
人參,羌活,赤苓,柴胡,前胡,川芎,獨活,桔梗,枳殼,蒼朮,甘草(各等分),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二片。薄荷三葉。煎。發散風邪加蔥白。痢症加薑、倉米。
治傷風時氣。頭痛發熱。身體煩疼。痰壅咳嗽。失音。鼻塞聲重。及解時行下痢赤白。
四順清涼飲,
赤芍,當歸,大黃,甘草(各等分),三歲用二錢。末加薄荷二葉。煎八九沸。
白話文:
治療皮膚發熱、躁熱,眼睛紅腫、面容發紅,口渴難耐,晝夜不停,脈搏洪大而虛弱,重按則無脈,這是血虛的症狀。服用白虎湯必死。
羌活散:人參、羌活、赤苓、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獨活、桔梗、枳殼、蒼朮、甘草(各等分),每次取二錢。加入生薑二片、薄荷三葉,煎服。若要散發風寒,可加入蔥白。若患痢疾,可加入生薑、米飯。
治療傷風時氣,頭痛發熱,身體痠痛,痰多咳嗽,失聲,鼻塞聲音沉重,以及治療時行下痢赤白。
四順清涼飲:赤芍、當歸、大黃、甘草(各等分),三歲孩童每次取二錢。研磨成粉末後,加入薄荷二葉,煎煮八九沸。
治小兒血脈壅實。臟腑蓄熱。頰赤口渴。五心煩熱。睡不安。驚搐。及因乳哺不時。寒溫失度。令兒氣血不順。腸胃不調。大小便澀。欲發驚癇。或風熱結核。頭面生瘡。目赤咽痛。瘡疹餘毒,一切壅滯。挾熱。泄瀉不止。加煨木香、大黃。小便不通。加燈心、木通。
補中益氣湯,
人參,黃耆(各八分),白朮,甘草,陳皮(各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二分),當歸(三分)
治中氣虛。體疲食少。或發熱煩渴。
寬熱飲,
枳殼(一兩。同巴豆去心膜十五粒。同炒。去巴豆。),大黃(一兩),甘草(七錢半),元明粉(二錢半),每細末五分至一錢。兒小者。用一字。姜蜜湯或薄荷湯調下。
白話文:
這段古文描述了針對小兒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案。
-
第一部分: 針對小兒血脈壅實、臟腑蓄熱等症狀,例如臉紅、口渴、煩躁、驚厥等,描述了不同的病因,如哺乳不規律、寒溫失度、風熱結核等,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,例如根据症状加减不同的药材,比如腹泻加木香、大黄,小便不通加灯心、木通。
-
第二部分: 介绍了补中益气汤的药方和功效。此方主要用于治疗中气虚弱、体虚乏力、食少、发热烦渴等症状。
-
第三部分: 介绍了宽热饮的药方和用法。此方主要用于治疗发热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只是对古文内容的概括性翻译,实际使用时,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。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,进行辨证论治,才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
白虎湯,
知母(三兩),炙草(一兩),石膏(八兩),糯米(三合),每粗末二三錢煎。米熟為度。
治傷寒吐下後。邪熱不解。熱結在裡。表裡俱熱。惡風渴燥而煩。及中暑汗出。惡寒熱渴。
參苓白朮散,
人參,茯苓,甘草,白朮,扁豆子,山藥,砂仁,苡仁,桔梗,蓮肉(各一兩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米湯或棗湯調下。
主脾胃虛不進食。少氣多困。中滿痞噫。嘔吐氣逆。此藥不寒不熱。性味和平。並可常服。
安神散,
白話文:
白虎湯由知母、炙草、石膏、糯米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二三錢煎煮,以米煮熟為度。適用於傷寒吐瀉後,邪熱不退,熱結於內,表裡俱熱,伴隨惡風、口渴、燥熱煩躁等症狀,以及中暑後汗出、惡寒、口渴等症狀。
參苓白朮散由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白朮、扁豆子、山藥、砂仁、苡仁、桔梗、蓮肉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五分至一錢,以米湯或棗湯調服。主治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,氣短乏力,腹脹痞悶,噯氣嘔吐,氣逆等症狀。此藥性溫和,不寒不熱,可長期服用。
安神散…
人參,茯苓,半夏,陳皮,枳實,炙草(各五錢),每銼二錢。加薑棗竹茹煎。
治吐瀉後。心虛煩悶。觸物易驚。氣鬱生涎。涎與氣搏。睡不得寧。如熱渴。加麥冬。
火府丹,
生地,木通,黃芩,甘草
治小兒壯熱。
金蓮飲子,
防風,炙甘草,連翹,柴胡,山梔(各半兩),每末二錢。煎服。
治小兒蘊積壯熱。眼赤口瘡。心煩躁悶。咽乾多渴。潮熱不止。
牛黃膏,
白話文:
人參、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枳實、炙草各五錢,每樣切成二錢份。加上薑棗和竹茹一起煎煮。
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嘔吐腹瀉後,出現心虛煩悶、容易受驚、氣鬱生涎、涎液與氣體相互搏擊、睡不好、有口渴等症狀。如果患者有熱渴症狀,可以加入麥冬。
火府丹方:生地、木通、黃芩、甘草,用於治療小兒壯熱。
金蓮飲子方:防風、炙甘草、連翹、柴胡、山梔各半兩,每樣研磨成粉,每次取二錢煎服。
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小兒因積食導致的壯熱、眼紅口瘡、心煩躁悶、咽喉乾渴、潮熱不止等症狀。
牛黃膏方:用於治療…
蠍尾(四十九枚),巴霜(一錢半),冰片(半匙),硃砂(二錢),鬱金(三錢),牛黃(少許),麝香一匙,每末一匙。蜜水調下。量兒虛實用之。
此方治壯熱。咽喉涎響。不省人事。或左右手偏搐。或唇口眼鼻顫動。此熱涎內蓄。風邪外感也。宜急服之。
梔子仁湯,
梔子,赤芍,大青,知母(各一兩),酒黃芩,升麻,石膏(各二兩),柴胡(一兩半),甘草(五錢),杏仁(二兩炒),每三錢。加姜三片煎。
治陽毒壯熱。百節疼痛。下後熱不退者。
白話文:
蠍尾四十九枚,巴霜一錢半,冰片半匙,硃砂二錢,鬱金三錢,牛黃少許,麝香一匙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匙,用蜂蜜水調服。劑量需根據孩子的虛實情況調整。
此方用於治療壯熱,咽喉有痰聲,昏迷不醒,或手腳抽搐,或嘴唇、眼、鼻顫動。這是因為熱痰積聚在體內,同時又受風寒侵襲所致。應盡快服用此方。
另一方是梔子仁湯,由梔子、赤芍、大青、知母各一兩,酒黃芩、升麻、石膏各二兩,柴胡一兩半,甘草五錢,杏仁(炒)二兩組成,每次服用三錢,加薑三片煎服。
此方用於治療陽毒引起的壯熱,全身關節疼痛,發熱退後仍持續不退者。
人參生犀散,
犀角,地骨皮,秦艽,麥冬,枳殼,大黃,柴胡,桑皮,赤芍,赤苓,黃耆,人參,鱉甲,每粗末二錢。加烏梅半個。煎。不拘時服。
此方治小兒骨蒸肌瘦。頰赤口乾。日晡潮熱盜汗。五心煩躁。四肢困倦。及大病後餘毒不解。或傷寒後食羊肉體熱。不思食。
調胃承氣湯,
大黃,芒硝(各一兩),炙草(五錢),每末一錢。煎。少少溫服。
治傷寒陽明症。不惡寒。反惡熱。口渴便閉。譫語。腹滿。中焦燥實。及傷寒吐後腹脹滿者。
白話文:
人參生犀散:
藥方:
- 犀角、地骨皮、秦艽、麥冬、枳殼、大黃、柴胡、桑皮、赤芍、赤苓、黃耆、人參、鱉甲,每味藥各取二錢。
- 加入烏梅半個。
-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粗末,煎煮後,不拘時間服用。
主治:
- 小兒骨瘦如柴,面頰紅赤,口乾舌燥,午后潮熱盜汗,五心煩躁,四肢無力,以及大病後餘毒未清。
- 或傷寒病後食用羊肉導致體熱,食慾不振。
調胃承氣湯:
藥方:
- 大黃、芒硝各一兩。
- 炙甘草五錢。
-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末,每次取一錢煎煮,溫服。
主治:
- 傷寒陽明症,不畏寒,反畏熱,口渴便秘,神志不清,腹脹,中焦燥熱,以及傷寒病吐後腹脹者。
桂枝,
桂枝,白芍,生薑,甘草,大棗,熱服。溫覆微汗。
治太陽中風。陽浮陰弱。發熱頭痛。自汗。鼻鳴乾嘔。惡風惡寒。及陽明脈遲。汗出多。微惡寒。
麻黃,
麻黃,桂枝,杏仁,甘草
治太陽邪在表。發熱。頭身腰骨節痛。項背強。惡寒惡風。無汗而喘。脈浮而緊。亦治哮症。
三拗湯,
麻黃,杏仁,甘草
治感冒風寒。咳嗽鼻塞。
桂枝麻黃各半湯,
白話文:
桂枝、白芍、生薑、甘草、大棗,熱水服用。發汗,使身體溫暖,微微出汗。
用於治療太陽中風,陽氣浮散,陰氣虛弱,發熱頭痛,自汗,鼻鳴,乾嘔,怕風怕冷,以及陽明經脈遲緩,出汗多,輕微怕冷。
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。
用於治療太陽經絡受邪氣侵襲,發熱,頭身腰骨節疼痛,頸項和背部僵硬,怕風怕冷,沒有汗出卻喘不過氣,脈象浮緊。也可用於治療哮喘。
麻黃、杏仁、甘草。
用於治療風寒感冒,咳嗽鼻塞。
桂枝、麻黃各半。
桂枝,白芍,生薑,甘草,大棗,麻黃,杏仁
治太陽症如瘧狀。熱多寒少。
小建中湯,
桂枝,白芍(焙),生薑,甘草,大棗,飴糖
大承氣湯,
大黃,芒硝,厚朴,枳實
治陽邪入里。胃實。不大便。發熱譫語自汗。不惡寒。痞滿燥實。雜病三焦大熱。脈沉實者。
大青龍湯,
麻黃,桂枝,甘草,杏仁,石膏,生薑,大棗
治太陽中風。脈浮緊。身疼發熱。惡寒。無汗煩躁。又脈浮數。身重不痛。乍有輕時。無少陰症者。
白話文:
桂枝、白芍、生薑、甘草、大棗、麻黃、杏仁,用來治療太陽症,症狀像瘧疾一樣,發熱多而畏寒少。
桂枝、白芍(焙)、生薑、甘草、大棗、飴糖,組成小建中湯。
大黃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實,組成大承氣湯,用來治療陽邪侵入內里,胃積實,沒有大便,發熱神志不清自汗,不畏寒,胸腹脹滿乾燥堅實,各種疾病導致三焦大熱,脈沉而有力。
麻黃、桂枝、甘草、杏仁、石膏、生薑、大棗,組成大青龍湯,用來治療太陽中風,脈浮而緊,身體疼痛發熱,畏寒,沒有汗出煩躁,或者脈浮而數,身體沉重不痛,有時感覺輕快,沒有少陰症。
小青龍湯,
麻黃,桂枝,白芍,細辛,甘草,五味子,乾薑,半夏
治傷寒不解。心下有水氣。發熱。乾嘔而咳。噎。喘。渴。利。小便不利少腹滿。短氣不得臥。
麻黃附子細辛湯,
麻黃,附子,細辛
此治少陰症始得之。反發熱。脈沉者。
四逆湯,
附子,乾薑,甘草,冷服。
治三陰傷寒。裡寒外熱。四肢逆冷。脈微細。
升麻葛根湯,
白話文:
小青龍湯,由麻黃、桂枝、白芍、細辛、甘草、五味子、乾薑、半夏組成。
用於治療傷寒不癒,胸腹積水,發燒,乾嘔咳嗽、吞嚥困難、呼吸急促、口渴、腹瀉、小便不暢、下腹脹滿、呼吸短促無法平躺等症狀。
麻黃附子細辛湯,由麻黃、附子、細辛組成。
用於治療少陰症初期,反覆發燒,脈象沉弱的症狀。
四逆湯,由附子、乾薑、甘草組成,冷服。
用於治療三陰傷寒,內寒外熱,四肢冰冷,脈象微弱的症狀。
升麻葛根湯,由升麻、葛根組成。
升麻(三錢),葛根,白芍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加姜。
治陽明傷寒中風。頭痛發熱。惡寒無汗。口渴目痛。鼻乾不臥。及陽明發斑欲出不出。
解肌湯,
葛根,麻黃,黃芩,大棗,芍藥,甘草
此方治傷寒溫病。
地骨皮飲,
地骨皮,柴胡(各二兩),知母,炙草,鱉甲,黃芩,人參(各二錢半),赤芩(五錢)
治小兒骨蒸。潮熱往來。心膈煩悸。及傷寒後氣未解。每歲用末二錢。加姜梅各一片煎。
地骨皮散,
白話文:
升麻三錢,葛根、白芍各二錢,甘草一錢,加姜。用於治療陽明傷寒中風,症狀包括頭痛發熱、惡寒無汗、口渴目痛、鼻乾不臥,以及陽明發斑欲出不出。
解肌湯由葛根、麻黃、黃芩、大棗、芍藥、甘草組成,用於治療傷寒溫病。
地骨皮飲由地骨皮、柴胡各二兩,知母、炙草、鱉甲、黃芩、人參各二錢半,赤芩五錢組成,用於治療小兒骨蒸,症狀包括潮熱往來、心膈煩悸,以及傷寒後氣未解。
地骨皮散則由地骨皮組成,用於治療同上症狀。每次用末二錢,加姜梅各一片煎服。
知母,炙草,半夏,銀柴胡,人參,地骨皮,赤苓(各等分),每末二錢。加姜三片。煎。量兒大小加減。驚熱加蟬蛻、天麻、黃芩。若加秦艽。名秦艽飲子。
治虛熱潮作。亦治傷寒壯熱。及餘熱。
玉露飲,
寒水石,石膏(各一兩),甘草(三錢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溫水下。
治煩躁頰赤。咽乾不臥。身熱頭痛。兼中暑發渴昏悶。小便秘。驚氣入腎。夢中咬牙。
萬安飲,
白話文:
知母、炙草、半夏、銀柴胡、人參、地骨皮、赤苓各等份,每味二錢,加薑三片,煎服。劑量可根據孩子大小調整。若孩子出現驚熱,可加入蟬蛻、天麻、黃芩。若加入秦艽,則稱為秦艽飲子。
此方可治虛熱潮熱,也可治傷寒壯熱及餘熱。
玉露飲:寒水石、石膏各一兩,甘草三錢,每服五分至一錢,溫水送服。
此方可治煩躁頰赤、咽乾不臥、身熱頭痛,兼有中暑發渴昏悶、小便不利、驚氣入腎、夢中咬牙等症。
萬安飲:
人參,當歸,生大黃,柴胡,枳殼,半夏,白芍,防風,黃芩,甘草(各一兩),滑石末(六兩),每末二錢。加姜煎。此方藥品之外。惟可加枳殼、半夏。
主不拘表裡症。能宣通氣血。疏解風寒。寧心化痰去煩理熱。並可常服。
黃連解毒湯,
黃連(三錢炒),黃柏(五錢炒),梔子(四枚),黃芩(二錢炒),每二三錢煎。亦治熱痢。治時疾。三日汗已解。煩悶口嘔口燥發熱。
至寶丹,
生犀角,生玳瑁,琥珀,硃砂,雄黃(各一兩),金箔(五十片半為衣),銀箔(五十片),冰片(一匙)麝香(一錢),牛黃(五錢),安息香(一兩半為末。酒淘去砂取一兩)酒煎成膏。上各研。再和研勻。入安息膏。如干。量入熟蜜。丸桐子大。每一二丸。參湯下。量大小加減。
白話文:
藥材
人參、當歸、生大黃、柴胡、枳殼、半夏、白芍、防風、黃芩、甘草(各一兩),滑石末(六兩)。
用法
每服二錢,加生薑煎服。此方藥品之外,可依需要加枳殼、半夏。
主治
不拘表裡症狀。能宣通氣血,疏解風寒,寧心化痰,去煩理熱。並可常服。
方劑二
黃連解毒湯
藥材
黃連(三錢,炒)、黃柏(五錢,炒)、梔子(四枚)、黃芩(二錢,炒)。
用法
每服二至三錢,煎服。
主治
熱痢,時疾。三日內汗已解,煩悶、口嘔、口燥、發熱。
方劑三
至寶丹
藥材
生犀角、生玳瑁、琥珀、硃砂、雄黃(各一兩)、金箔(五十片半,為衣)、銀箔(五十片)、冰片(一匙)、麝香(一錢)、牛黃(五錢)、安息香(一兩半,研末,酒淘去砂取一兩)。
用法
以上各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混合研勻,加入安息膏,待乾燥後,加入適量熟蜜,丸成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一至二丸,參湯送服。服用劑量可根據病情調整。
註解
-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,請勿自行服用。
- 古代藥方中所記載的劑量單位與現代有所不同,需換算成現代單位使用。
- [ ] 中的文字為現代中醫常用的藥材名稱,方便理解。
此方治驚癇心熱。卒中客忤。煩躁。風涎搐溺。及傷寒狂語。伏熱嘔吐。
酸棗仁湯,
棗仁,甘草,生地,山梔,麥冬,當歸身,人參,等分。加燈心。不拘時服。
四物湯,
當歸,熟地(各二錢),白芍,川芎(各一錢)
治血虛。發熱煩躁。或晡熱作渴。頭目不清。
香瓜丸,
喘促(一枚),胡黃連,煨大黃,柴胡,鱉甲,黃柏,黃連,蘆薈,青皮,等分。諸藥為末。將黃瓜去頂。納入至滿。蓋口。竹釘釘住。煨熟。將瓜藥同研糊丸。每二三丸。食後新水下。大者五七丸。不及十丸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用於治療驚癇心熱、中風昏迷、煩躁不安、風涎搐溺以及傷寒發狂、伏熱嘔吐等症狀。
酸棗仁湯:
棗仁、甘草、生地、山梔、麥冬、當歸身、人參各等份,再加上燈心草。不限時間服用。
四物湯:
當歸、熟地(各兩錢)、白芍、川芎(各一錢)。
治療血虛、發熱煩躁、或午後發熱口渴、頭昏眼花等症狀。
香瓜丸:
喘促(一枚)、胡黃連、煨大黃、柴胡、鱉甲、黃柏、黃連、蘆薈、青皮各等份。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,然後將黃瓜去頂,填入藥粉至滿,蓋上瓜頂,用竹釘固定,煨熟。將瓜和藥一起研磨成糊狀,做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二到三丸,飯後用新水送服。體型較大者可服五到七丸,體型較小者可服用不到十丸。
十全大補湯,
白朮,茯苓,當歸,人參,川芎,黃耆,白芍,肉桂,熟地,炒甘草各等分。
治諸虛不足。自汗不食。時發潮熱。
便秘,
當歸,熟地,生地,黃芩,黃柏,黃連,黃耆
此方治血虛盜汗。內熱晡熱者。
升麻湯,
升麻,黃耆,人參(各一兩),熟地(五錢),天竺黃,牡蠣(各五錢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竹葉湯調下。大治小兒肌熱盜汗。
涼膈散,
大黃,朴硝,炙草(各一兩),連翹(二兩),山梔,黃芩,薄荷(各半兩),每末二錢。加竹葉七片。蜜少許。煎溫服。大小加減。
白話文:
十全大補湯
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人參、川芎、黃耆、白芍、肉桂、熟地、炒甘草,各取相同份量。
此方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,例如自汗、食慾不振、時常發熱等症狀。
便秘
當歸、熟地、生地、黃芩、黃柏、黃連、黃耆。
此方用於治療血虛盜汗、內熱、午後發熱的症狀。
升麻湯
升麻、黃耆、人參各一兩,熟地五錢,天竺黃、牡蠣各五錢。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,用竹葉水調服。主治小兒肌熱盜汗。
涼膈散
大黃、朴硝、炙草各一兩,連翹二兩,山梔、黃芩、薄荷各半兩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竹葉七片,蜜少許,煎煮溫服,可根據年齡調整用量。
治小兒一切臟腑積熱症。
仙方活命飲,
金銀花,橘皮(各三錢),穿山甲,角刺,防風,沒藥,乳香,白芷,當歸(各一錢),貝母,花粉,甘草節(各八分),每粗末五錢。酒煎。嬰兒一兩。母子同服。或為細末。酒調服亦可。毒在表者。加麻黃散。毒在內者。加大黃下之。臨時制宜。此解毒回生起死妙劑。
化丹湯,
獨活,射干,麻黃,甘草,青木香,黃芩,薄桂(各五錢),石膏末,每二錢煎。
白話文:
仙方活命飲
金銀花、橘皮(各三錢)、穿山甲、角刺、防風、沒藥、乳香、白芷、當歸(各一錢)、貝母、花粉、甘草節(各八分),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取五錢,用酒煎煮。嬰兒服用一兩,母子可共同服用。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和服用。若毒素表淺,可以加入麻黃散;若毒素深入,可以加入大黃瀉下。臨症時需根據病情靈活調整用藥。此方解毒回生、起死回生的妙方。
化丹湯
獨活、射干、麻黃、甘草、青木香、黃芩、薄桂(各五錢),石膏末(每二錢),用藥材煎煮。
此方解利丹毒。遍身燥癢。發熱煩啼。
升麻散,
升麻,黃芩,大黃,朴硝(各一分),麥冬,葛根(各三分),每粗末一錢。煎。
治小兒一切丹。遍身壯熱煩渴。
升麻膏,
升麻,大黃,護火草,蛇銜草,山梔,寒水石,芒硝,藍葉,生地,芭蕉根,羚羊角,梧桐皮(各半兩),臘豬油(一斤),慢火熬一食久。乘熱濾去渣。入竹瀝候冷成膏。每以棗大。竹瀝化服。並塗毒處。
白話文:
升麻散
此方能治療丹毒,症狀包括全身燥癢、發熱、煩躁不安、哭鬧不止。
藥方
升麻、黃芩、大黃、朴硝(各一分),麥冬、葛根(各三分)。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取一錢煎服。
升麻膏
此方能治療小兒各種丹毒,症狀包括全身發熱、口渴。
藥方
升麻、大黃、護火草、蛇銜草、山梔、寒水石、芒硝、藍葉、生地、芭蕉根、羚羊角、梧桐皮(各半兩),臘豬油(一斤)。將藥材與豬油一起以小火慢熬,熬至一定時間後,趁熱過濾掉藥渣。加入竹瀝,待其冷卻凝結成膏狀。每次服用以棗子大小為宜,用竹瀝化開服用。同時也可以將藥膏塗抹在患處。
戎鹽散,
戎鹽(一兩),附子(一枚),雄黃(半兩),每末少許。雄雞血調塗。
嬰孺方,
麻黃,升麻(各三分),硝石(四分),每末方寸匕。井花水服。日三。一方加大黃。
主丹毒入腹。及下至卵者不治方。
天竺黃散,
天竺黃,鬱金,茯神,甘草(各五錢),硼砂,牙硝,白芷,川芎,殭蠶,枳殼(各二錢半),硃砂(二錢),麝香(一字),蟬殼(十五個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薄荷湯下。
治上焦風熱。口鼻生瘡。目赤腫。咽膈不利。涎壅氣滯。驚搐煩悶。神思昏迷。
白話文:
戎鹽散:
戎鹽一兩,附子一枚,雄黃半兩,將它們研磨成細末。用雄雞血調和塗抹患處。
嬰孺方:
麻黃、升麻各三分,硝石四分,將它們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方寸匕,用井花水送服。每天服三次。有一種方子會加用大黃。
主治丹毒侵入腹腔,以及蔓延到卵巢的,屬於無法治療的病症。
天竺黃散:
天竺黃、鬱金、茯神、甘草各五錢,硼砂、牙硝、白芷、川芎、殭蠶、枳殼各二錢半,硃砂二錢,麝香一字,蟬殼十五個,將它們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分到一錢。用薄荷湯送服。
主治上焦風熱,口鼻生瘡,目赤腫痛,咽喉不利,唾液壅塞,氣息滯塞,驚悸抽搐,煩悶不寧,神志昏迷。
清胃散,
升麻(五分),生地(四分),黃連,丹皮(各三分),歸梢(四分),嬰兒母亦服。
治胃熱牙疼。飲冷作渴。口舌瘡。唇口腫痛連頭面。吐舌流涎。若服克伐藥。有此等症者。五味異功散。
人參平肺散,
人參,陳皮,甘草,地骨皮,茯苓(各一錢),知母(七分),五味子,青皮,天冬(各四分),桑皮(一錢半),每粗末二三錢煎。
此方治心火克肺金。傳為肺癰。咳嗽喘嘔。痰涎壅盛。胸膈痞滿。咽嗌不利。
白話文:
清胃散,由升麻、生地、黃連、丹皮、歸梢組成。主要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牙痛、口渴、口舌生瘡、唇口腫痛伴隨頭面腫痛、吐舌流涎等症狀。若因服用克伐藥物而出現上述症狀,則可使用五味異功散。
人參平肺散,由人參、陳皮、甘草、地骨皮、茯苓、知母、五味子、青皮、天冬、桑皮組成。主要用於治療心火亢盛導致肺金受損,出現肺癰、咳嗽、氣喘、嘔吐、痰多、胸悶、咽喉不利等症狀。
錢氏益黃散,
陳皮(一兩),青皮,訶子肉,炙甘草(各五錢),丁香(二錢),每末二錢。食前煎服。
此方治脾胃虛寒。又名補脾散。
錢氏瀉黃散,
藿香葉(七錢),山梔,石膏(各五錢),甘草(三兩),防風(四兩),上銼。用蜜酒炒微黃為末。每一錢至二錢。煎溫服。又名瀉脾散。
治作渴飲冷。手足熱。身發黃。屬胃經實熱。
白話文:
錢氏益黃散
**藥材:**陳皮(一兩),青皮,訶子肉,炙甘草(各五錢),丁香(二錢)。
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二錢。
**用法:**飯前用煎藥的方式服用。
**功效:**治療脾胃虛寒。
**別名:**補脾散。
錢氏瀉黃散
**藥材:**藿香葉(七錢),山梔,石膏(各五錢),甘草(三兩),防風(四兩)。
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蜜酒炒至微黃色,再研磨成粉末。
**用法:**每次取一至二錢,用溫水沖服。
**功效:**治療口渴喜飲冷水,手足發熱,身體發黃等症狀,屬於胃經實熱。
**別名:**瀉脾散。
平胃散,
厚朴(五兩),陳皮,炙草(各一兩),蒼朮(五錢),每末二錢。薑棗湯調服。
治脾胃不和。不思飲食。心腹脹痛。口苦短氣噁心。噯氣吞酸。面黃體瘦嗜臥。霍亂吐瀉。
調中丸,
白朮,人參,甘草(各五分)
此方治脾胃虛寒。
健脾飲,
厚朴,人參(各一兩),茯苓,半夏,肉豆蔻,益智仁,香附,良薑(東壁土炒),訶子肉(各二錢半),炙草(五錢),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二片。棗一枚煎。
白話文:
平胃散,由厚朴五兩、陳皮、炙草各一兩、蒼朮五錢組成,每服二錢,用薑棗湯調服。主要用於治療脾胃不和、不思飲食、心腹脹痛、口苦短氣噁心、噯氣吞酸、面黃體瘦嗜臥、霍亂吐瀉等症狀。
調中丸,由白朮、人參、甘草各五分組成,用於治療脾胃虛寒。
健脾飲,由厚朴、人參各一兩、茯苓、半夏、肉豆蔻、益智仁、香附、良薑(東壁土炒)、訶子肉各二錢半、炙草五錢組成,每服二錢,加姜二片、棗一枚煎服。
主健脾胃。理嘔吐。治瀉利。及諸病後虛弱。有痰。噁心。腹微痛。飲食減。精神慢。並宜服。
藿香飲,
人參,半夏,赤苓,炙甘草(各一兩),蒼朮(二兩),陳皮,藿香(各七錢半),厚朴兩半,每㕮咀二錢。加姜二棗一煎。空心服。或加燒鹽少許。
主理虛化痰。及治脾胃不和。飲食少進。
健脾散,
茯苓,人參(各一兩),厚朴(二兩),蒼朮(四兩),陳皮(五兩),甘草(二兩半生半炙),草果(六錢),每末一錢。加薑棗煎。量大小加減。最能和養小兒胃氣。
白話文:
此方主要功效是健脾胃,治療嘔吐,止瀉,以及各種疾病後虛弱、痰多、噁心、腹部輕微疼痛、食慾減退、精神不振等症狀,都適合服用。
將人參、半夏、白茯苓、炙甘草(各一兩)、蒼朮(二兩)、陳皮、藿香(各七錢半)、厚朴(兩半)研磨成粉,每次取二錢服用。加入生薑兩片、紅棗一個煎煮,空腹服用。也可以加入少許燒鹽。
此方主要用於調理虛弱化痰,以及治療脾胃不和、飲食減少等症狀。
將茯苓、人參(各一兩)、厚朴(二兩)、蒼朮(四兩)、陳皮(五兩)、甘草(二兩半,一半生、一半炙)、草果(六錢)研磨成粉,每次取一錢服用。加入生薑、紅棗煎煮,根據身體狀況調整用量。此方最擅長和養小兒胃氣。
調中飲子,
肉豆蔻,白朮,人參,陳皮,訶子肉,茴香,炙草,砂仁(各五錢),藿香葉,檳榔,桂心(各三錢),每末五分至一錢。加薑棗煎。量大小加減。
此方治小兒諸疾。
香薷飲,
香薷(三兩),扁豆,厚朴(各一兩半),生草(二兩),每粗末二錢煎。
治夏秋臟腑冷熱不調。飲食不節。吐痢腹痛。發熱煩悶。
六和湯,
人參,砂仁,炙草,杏仁,半夏(各一兩),扁豆(一斤),藿香,赤苓,木瓜(各二兩),香薷,厚朴(各四兩),每二錢。加姜二片。棗一枚。煎。或加鹽半字。
白話文:
調中飲方劑以肉豆蔻、白朮、人參、陳皮、訶子肉、茴香、炙草、砂仁各五錢,藿香葉、檳榔、桂心各三錢,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,用薑棗煎服,劑量可根據年齡大小調整。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各種疾病。
香薷飲方劑以香薷三兩,扁豆、厚朴各一兩半,生草二兩,每次服用二錢,煎服。此方用於治療夏秋季節因臟腑寒熱失調,飲食不節引起的吐瀉腹痛、發熱煩悶等症狀。
六和湯方劑以人參、砂仁、炙草、杏仁、半夏各一兩,扁豆一斤,藿香、赤苓、木瓜各二兩,香薷、厚朴各四兩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薑片兩片、棗一枚煎服,可酌加少許鹽。
治心脾不和。氣不升降。霍亂吐瀉。胸滿咳嗽。冒暑伏熱。煩悶成痢。中酒作渴。心逆畏食。
守胃散,
人參,白朮,山藥,茯苓,南星,扁豆,甘草,葛根,藿香,防風,天麻(各五錢),每二錢。加姜二片。冬瓜子仁五十粒。打碎。煎。空心服。瀉不止。加沉香、白豆蔻。
治陰陽不和。吐瀉不止。預防風症。常調脾胃。
理中湯,
人參,白朮(各一兩),甘草,乾薑(各二錢半),每末半錢或一錢。溫湯。空心調服。
白話文:
用於治療心脾不和、氣機升降失調導致的霍亂嘔吐腹瀉、胸悶咳嗽、中暑熱氣、心煩意亂腹瀉、飲酒後口渴、心口反胃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配方:守胃散
人參、白朮、山藥、茯苓、南星、扁豆、甘草、葛根、藿香、防風、天麻(各五錢),每味藥材取二錢。另外加入生薑兩片,冬瓜子仁五十粒,打碎煎煮,空腹服用。如果腹瀉不止,則加入沉香、白豆蔻。
此方可治療陰陽失調導致的嘔吐腹瀉,預防風寒感冒,調理脾胃。
配方:理中湯
人參、白朮(各一兩),甘草、乾薑(各二錢半)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,用溫水調服,空腹服用。
主溫脾暖胃。冷吐冷瀉。及胎氣虛。中寒腹痛。
四君子湯,
人參,白朮,茯苓,炙草,等分。每二錢。加薑棗煎。
治小兒脾胃虛損。吐瀉少食。
六君子湯,
人參,茯苓,白朮,炙草,半夏,陳皮
治脾胃虛。吐瀉不食。羸瘦。或肺虛痰嗽喘促。或肝虛驚搐。目眩自汗。
觀音散,
石蓮肉,人參,神麯(各三錢),茯苓(二錢),炙草,木香,黃耆,扁豆,白朮(各一錢),每粗末二錢。加棗一枚。藿香三葉煎。
白話文:
四君子湯主要用於溫脾暖胃,適用於因脾胃虛寒導致的冷吐冷瀉、胎氣虛弱、腹痛等症狀。它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分組成,每次取二錢,加入薑棗煎服。
六君子湯針對脾胃虛弱、吐瀉不食、體形消瘦等情況,也能改善肺虛痰嗽喘促、肝虛驚搐、目眩自汗等症狀。其組成包括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半夏和陳皮。
觀音散則用於治療脾胃虛弱,配方包含石蓮肉、人參、神麴、茯苓、甘草、木香、黃芪、扁豆、白朮等,每次取二錢,加入棗一枚和藿香三葉煎服。
治小兒外感內傷。嘔逆吐瀉。漸羸瘦。
和中散,
人參,茯苓,白朮,炙草,葛根,白扁豆,黃耆,藿香,每末三錢。加薑棗煎。
此方和胃。止吐瀉。定煩渴。治腹痛。
胃苓湯,
白朮,茯苓,澤瀉,豬苓,厚朴,陳皮,甘草(等分),桂(少許),每二錢。加薑、燈心。
治腸胃受濕。嘔吐泄瀉。若停食吐瀉。小便短少。腹脹作痛。以此分利。再用六君調補脾胃。
消積丸,
白話文:
治療小孩外感內傷,出現嘔吐、反胃、腹瀉,逐漸消瘦的症狀。可以服用和中散,由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葛根、白扁豆、黃耆、藿香各三錢,加薑棗煎服。此方能和胃止吐瀉,緩解口渴,並治療腹痛。
若小孩因腸胃受濕,出現嘔吐、腹瀉,或因停食導致嘔吐腹瀉、小便減少、腹脹疼痛,則可用胃苓湯,由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各二錢,桂少許,加薑、燈心煎服。此方能利水消腫,再配合六君子湯補脾胃。
丁香(九粒),砂仁(十二粒),巴霜(二錢),烏梅肉(二個),糊丸溫水下。
此方治小兒吐瀉。大便醋臭。
肉豆蔻散,
肉豆蔻,桂心(各一分),人參,炙草(各五錢),每粗末一錢。加姜少許。煎。隨大小加減。
此方治小兒霍亂。吐瀉腹痛。
白朮散,
白朮,人參,半夏,(各二錢),茯苓,炙甘草,乾薑(各一錢),每末二錢。加薑棗煎。
此方治小兒嘔吐。脈遲細有寒。
參香飲,
人參(一兩),沉香,丁香,藿香,南木香(各二錢五分),每二錢。煎。入薑汁少許。三次服。
白話文:
丁香九粒,砂仁十二粒,巴霜二錢,烏梅肉兩個,混合成丸,溫水服用,可治小兒吐瀉,大便有酸臭味。
肉豆蔻、桂心各一分,人參、炙草各五錢,研磨成末,每服一錢,加少許薑煎服,可治小兒霍亂,吐瀉腹痛。
白朮、人參、半夏各二錢,茯苓、炙甘草、乾薑各一錢,研磨成末,每服二錢,加薑棗煎服,可治小兒嘔吐,脈象遲細,伴有寒症。
人參一兩,沉香、丁香、藿香、南木香各二錢五分,研磨成末,每服二錢,煎服,加入少許薑汁,一天服三次。
此方治胃虛作吐。投諸藥不止。
香薷散,
香薷,茯苓,扁豆,厚朴(各五錢),每二三錢煎。入酒半杯。冷服立效。
治外傷風寒暑。內傷飲食。致吐利。心腹痛。霍亂氣逆。發熱頭痛。或轉筋拘急。嘔噦肢冷。
竹茹湯,
葛根(七錢),半夏(五錢),炙草(三錢),每二三錢。入竹茹三分。煎。微冷服。加茯苓三錢妙。
治胃受邪熱。心煩喜冷。嘔吐不止。
玉露飲,
寒水石(五錢),生甘草(一錢),石膏(六錢),每末。三五分至一錢。食後溫湯調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胃虛引起的嘔吐,吃過很多藥都止不住。
用香薷散:香薷、茯苓、扁豆、厚朴各五錢,每次取二到三錢煎煮,加入半杯酒,冷卻後服用,效果很快。
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外感風寒暑邪,或內傷飲食,導致的嘔吐、腹瀉、心腹疼痛、霍亂氣逆、發熱頭痛,或者四肢抽筋、身體僵硬、嘔吐、四肢冰冷等症狀。
用竹茹湯:葛根七錢,半夏五錢,炙甘草三錢,每次取二到三錢,加入三分竹茹,煎煮後微冷服下。加茯苓三錢效果更佳。
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胃部受到邪熱侵襲,導致心煩、喜冷、嘔吐不止的症狀。
用玉露飲:寒水石五錢,生甘草一錢,石膏六錢,將它們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三到五分,或一錢,飯後用溫水調服。
此非腎熱相火大盛者。不宜服。
大順飲,
細面(二十兩),生薑(十六兩),赤苓,甘草(各五錢),先搗成餅。曬乾為末。每二錢。水調。
治冒暑毒。煩渴吐瀉。發熱。腹痛。神昏吐衄血。便血。溺黃少。口乾汗多。
綠豆飲,
綠豆粉(一兩),黃連,葛根,甘草(各五錢),每五分至一錢。豉湯調服。
主誤服熱藥毒。煩躁悶亂。或吐或渴。
益元散,
白話文:
這不是腎臟熱氣旺盛的人適合服用的藥物,不應該服用。
大順飲:
細麵(二十兩)、生薑(十六兩)、赤苓、甘草(各五錢),先將它們搗成餅狀,曬乾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調和服用。
用於治療中暑引起的煩渴、嘔吐、腹瀉、發熱、腹痛、神志昏迷、吐血、便血、小便顏色黃少、口乾舌燥、汗多等症狀。
綠豆飲:
綠豆粉(一兩)、黃連、葛根、甘草(各五錢),每次服用五分到一錢,用豉湯調和服用。
主治誤服熱性藥物中毒引起的煩躁、胸悶、頭昏、嘔吐或口渴等症狀。
益元散:
滑石(六錢),甘草(一錢),每一錢至二錢。水服。
治熱吐。面赤氣粗。小水少。傷暑吐神昏尤妙。
烏犀丸,
皂莢(三寸炙存性),硫黃,白姜(各三錢半),陳皮,川烏(各五錢),巴霜(七十七粒)
主諸積滯夾驚夾風。吐逆醋酸氣。面黃肌瘦。
茯苓厚朴湯,
茯苓,半夏(各七錢半),炙草(三錢),厚朴(五錢),每㕮咀二錢。加姜煎或加棗亦可。
此方主傷寒傷風。夾痰嘔逆。並吐瀉後。喉涎牽響。飲食減少。脾胃氣虛。
防風溫膽湯,
白話文:
滑石六錢,甘草一錢,每次服用一到兩錢。用開水送服。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熱邪引起的嘔吐,症狀包括臉色發紅、呼吸粗重、小便量少。特別適合因中暑而嘔吐、神志昏迷的患者。
皂莢三寸,炙至存性,硫黃、白姜各三錢半,陳皮、川烏各五錢,巴霜七十七粒。
這個藥方主治各種積滯、驚恐、風邪引起的病症,例如嘔吐、胃酸、臉色發黃、身體消瘦等。
茯苓、半夏各七錢半,炙草三錢,厚朴五錢,每次服用兩錢。可以用薑煎服,也可以加棗煎服。
這個藥方主治傷寒、傷風、痰濕引起的嘔吐、腹瀉、以及嘔吐腹瀉後喉嚨有痰聲、食慾不振、脾胃虛弱等症狀。
半夏,枳殼,赤苓(各五分),陳皮,防風(各二分半),人參(二分),甘草(一分半),姜(一片),紫蘇(二葉),煎水送大驚丸、小驚丸。
此方治驚風。消痰疏風順氣。
大驚丸,
棗仁(蚌粉炒),炙草(各五錢),人參,赤苓,白朮,硃砂,麥冬,木香,代赭石(醋煮各二錢半),殭蠶,桔梗(各一錢二分半),全蠍(三個),金銀箔(各三片),蜜丸。薄荷湯下一二丸。
此方定驚安神。又治心熱夜啼。一名大安神丸。
白話文:
半夏、枳殼、赤苓各五分,陳皮、防風各二分半,人參二分,甘草一分半,姜一片,紫蘇二葉,煎水服用,配合大驚丸或小驚丸。此方治療驚風,功效是消痰疏風順氣。
大驚丸包含棗仁(用蚌粉炒過)、炙草各五錢,人參、赤苓、白朮、硃砂、麥冬、木香、代赭石(醋煮過)各二錢半,殭蠶、桔梗各一錢二分半,全蠍三個,金銀箔各三片,製成蜜丸。用薄荷湯送服,每次一至二丸。此方能定驚安神,還可治療心熱夜啼,又名大安神丸。
小驚丸,
鬱金(皂角水浸煮),黃連,牙硝,木香,藿香,龍膽草(各二錢半),全蠍(三個),糊丸。以雄黃、硃砂、麝香、金銀箔為衣。薄荷湯化下一二丸。
此方亦治驚風。
溫白丸,
殭蠶,白附子(生),炒南星(各一兩),生天麻(五錢),全蠍(一錢),糊丸。綠豆皮、生薑、米飲下五七丸。至二三十丸。
此方治慢驚風。
加味朮附湯,
炮附子,白朮(各一兩),煨肉蔻(二個),木香,炙草(各五錢),每粗末二錢。加薑棗。
白話文:
小驚丸用鬱金(用皂角水浸泡煮過)、黃連、牙硝、木香、藿香、龍膽草各二錢半,全蠍三個,混合成丸。外層用雄黃、硃砂、麝香、金銀箔包裹。用薄荷湯送服一至二丸。此方也能治療驚風。
溫白丸用殭蠶、白附子(生)、炒南星各一兩,生天麻五錢,全蠍一錢,混合成丸。用綠豆皮、生薑、米湯送服五至七丸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。此方治療慢驚風。
加味朮附湯用炮附子、白朮各一兩,煨肉蔻兩個,木香、炙草各五錢,每劑取藥材粗末二錢。加入生薑和紅棗煎服。
此方治吐瀉後便成慢驚。或因臟寒洞泄得者。
八仙散,
天麻,白附子,白花蛇肉,防風,半夏曲,南星,全蠍,冬瓜仁(各二分半),川烏(一分),姜(二片),棗(一枚),薄荷(二葉)
此方治慢驚虛風。
烏蠍散,
白朮,人參,茯苓,炙草,川烏,全蠍,南星,姜(三片),棗(二枚)
此方治慢驚純陰症。吐瀉不止。
蟬蠍散,
全蠍(七個),蟬蛻(二十一個),南星(一個),甘草(分半),每粗末二錢。加姜三棗二煎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吐瀉之後變成慢驚的病症,或者因為臟寒泄瀉而引起的慢驚。
藥方叫做八仙散,包括天麻、白附子、白花蛇肉、防風、半夏曲、南星、全蠍、冬瓜仁(各二分半)、川烏(一分)、姜(二片)、棗(一枚)、薄荷(二葉)。
這個藥方用來治療慢驚,屬於虛風症。
藥方叫做烏蠍散,包括白朮、人參、茯苓、炙草、川烏、全蠍、南星、姜(三片)、棗(二枚)。
這個藥方用來治療慢驚,屬於純陰症,症狀是吐瀉不止。
藥方叫做蟬蠍散,包括全蠍(七個)、蟬蛻(二十一個)、南星(一個)、甘草(分半),每味藥研成粗末取二錢,加入薑三片、棗兩個煎煮。
此方治慢驚風陽症。
黑附湯,
炮附(三錢),木香(錢半),白附子(一錢),炙草(五分),分二帖。加姜三片。煎。以匙灌下。
此方治慢脾風危急者。灌下藥。如手足暖而蘇。即止勿灌。
生附四君子湯,
人參,茯苓,白朮,炙草,生附子(各等分),每末二錢。加姜五片煎。以匙灌下。
此方治慢脾風。灌藥。手足暖即止。助胃回陽。
蠍附散,
炮附子(二錢),炮南星,炮白附子,木香(各一錢),全蠍(七個),㕮咀一錢。加姜五片煎。
白話文:
這幾種方劑都是針對慢驚風和慢脾風的,其中黑附湯用於陽症,生附四君子湯則用於脾風危急者,蠍附散則針對一般的慢脾風。使用方法都是以湯劑的方式灌服,觀察手足是否回暖,如果回暖即停止灌藥,有助於回陽補氣。
此方治慢脾風。回陽豁痰。
補脾益真湯,
丁香,木香,訶子皮,陳皮,厚朴,肉豆蔻,草果,茯苓,人參,白朮,桂枝,半夏炮附子,炙草(各二分),全蠍(一枚),姜(二片)。棗一枚。灌服後。輕揉心下。以助藥令。
此方治慢脾風。
全蠍觀音散,
人參(一錢),蓮肉,神麯(各三分),茯苓(分半),白朮,黃耆,木香,扁豆,甘草(各二分),羌活,防風,天麻,全蠍(各一分)
此方治吐瀉後成慢驚風。亦治慢脾風。
定魄丸,
白話文:
這方藥可以治療慢性脾風,溫陽化痰。
配方:丁香、木香、訶子皮、陳皮、厚朴、肉豆蔻、草果、茯苓、人參、白朮、桂枝、炮附子、炙甘草(各二分)、全蠍(一枚)、生薑(二片)、大棗一枚。服用後輕輕按摩心窩,幫助藥物發揮作用。
這方藥可以治療慢性脾風。
配方:人參(一錢)、蓮肉、神麴(各三分)、茯苓(分半)、白朮、黃芪、木香、扁豆、甘草(各二分)、羌活、防風、天麻、全蠍(各一分)。
這方藥可以治療吐瀉後引起的慢性驚風,也可以治療慢性脾風。
人參,琥珀,茯神,遠志,硃砂,天麻,赤氣,天冬,棗仁,甘草,等分。硃砂為衣。
此方治因驚發癇。
沉香天麻湯,
羌活(五分),獨活(四分),防風,天麻,半夏,炮附子(各三分),沉香,益智,炮川烏(各二分),姜梢,當歸,甘草(各一分半),姜三片煎。先灸兩蹺脈各七壯。
此方治因驚成癇發搐。痰涎壅塞。目多白睛。項背強急。喉中有聲。神思如癡。
三癇丹,
蜈蚣(一條),膽星(二錢),全蠍,防風,白附子,遠志,蘆薈,延胡索,硃砂(各一錢),麝香(一字),金銀箔(各三片),糊丸。薄荷湯下。梧子大一丸。
白話文:
人參、琥珀、茯苓、遠志、硃砂、天麻、赤芍、天冬、棗仁、甘草,這些藥材各取相同份量。硃砂當做藥丸的外衣。
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因受驚嚇而引起的癲癇。
羌活五分、獨活四分、防風、天麻、半夏、炮附子各三分、沉香、益智、炮川烏各二分、姜梢、當歸、甘草各一分半,薑三片,煎煮服用。先用艾灸針灸兩側的足厥陰肝經(即“蹺脈”)各七壯。
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因受驚嚇而引起的癲癇,伴隨抽搐、痰涎阻塞、眼白多、頸背僵硬、喉嚨有聲音、神志恍惚等症狀。
蜈蚣一條、膽星二錢、全蠍、防風、白附子、遠志、蘆薈、延胡索、硃砂各一錢、麝香一字、金銀箔各三片,混合在一起製成藥丸。用薄荷湯送服,每丸大小如梧桐子。
此方治急驚為癇。
十全丹,
陳皮,青皮,莪朮,川芎,白豆蔻,五靈脂,檳榔,蘆薈(各五錢),使君子,木香,蝦蟆,灰(各三錢),豬膽汁浸糕和丸。麻子大。米飲下二三十丸。
此方治丁奚哺露無辜壞症。
布袋丸,
夜明砂,使君子,蕪荑(各二兩),蘆薈,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各五錢),蒸餅丸彈子大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急性驚厥,也就是俗稱的癲癇。
十全丹,
藥方組成:陳皮、青皮、莪朮、川芎、白豆蔻、五靈脂、檳榔、蘆薈(各五錢),使君子、木香、蝦蟆、灰(各三錢),豬膽汁浸糕和成丸藥。藥丸大小如麻子,用米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三十粒。
第二部分
此方治丁奚哺露無辜壞症。
布袋丸,
夜明砂,使君子,蕪荑(各二兩),蘆薈,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各五錢),蒸餅丸彈子大。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丁奚哺露無辜壞症。
布袋丸,
藥方組成:夜明砂,使君子,蕪荑(各二兩),蘆薈,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各五錢),用蒸餅和成丸藥,大小如彈珠。
注
- “丁奚哺露無辜壞症” 可能是指一種兒童疾病,但具体病症需要进一步考证。
- “蝦蟆” 是指蟾蜍。
- “豬膽” 指豬的膽囊。
- “米飲” 指用米煮成的湯水。
每一丸。布袋盛。同精豬肉二兩煮。肉爛。提起藥掛風處陰乾。只用肉和汁與兒吃。次日又煮服。藥盡止。
此方治丁奚哺露無辜疳。
小兒清心丸,
人參,茯神,防風,硃砂,柴胡(各二錢),金箔(三十片),蜜丸。每一丸。竹瀝化下。
此方治諸熱。及驚熱煩躁。
牛黃奪命散,
白醜,黑醜(各取半生半熟頭末五錢),大黃(一兩),檳榔(二錢半),木香(錢半),輕粉(一字),每末一錢至二錢。蜜水調下。微利為度。一名一捻金。
白話文:
每一丸藥丸用布袋盛裝,與二兩豬肉一同煮,煮至肉爛後,將藥袋提起掛在通風陰涼處陰乾。只用煮過的肉和湯汁給孩子服用,隔天再煮一次,直到藥吃完为止。這個方子用來治療丁奚哺露無辜疳。
清心丸由人參、茯神、防風、硃砂、柴胡(各二錢)、金箔(三十片)组成,以蜜丸的形式製成。每一丸藥丸用竹瀝化开服用。此方用來治疗各种发热,以及惊热烦躁。
牛黃奪命散由白醜、黑醜(各取半生半熟頭末五錢)、大黃(一兩)、檳榔(二錢半)、木香(錢半)、輕粉(一字)组成。每服一錢至二錢,以蜜水調服,以微微腹泻为度。此方也叫一捻金。
此方治小兒肺脹胸滿。喘粗氣急。兩脅肩動。兩鼻竅張。痰涎潮塞。悶亂喘渴。死在旦夕者。
蔥豉湯,
蔥白,淡豆豉
此方主表散。
清燥救肺湯,
霜桑葉(三錢),炒杏仁(七分),麥冬(一錢二分),石膏(二錢五分),人參(七分),阿膠(八分),胡麻仁,甘草(各一錢),枇杷葉(一片)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蔥豉湯
蔥白,淡豆豉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散發外邪。
清燥救肺湯
霜桑葉(三錢),炒杏仁(七分),麥冬(一錢二分),石膏(二錢五分),人參(七分),阿膠(八分),胡麻仁,甘草(各一錢),枇杷葉(一片),飯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