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四 (7)
卷四 (7)
1. 大小二便
蓋聞二便。均司於腎。元陽上蒸。肺脾符吻。脾腐水穀。大腸導引。大便通調。登圊勿窘。肺主化原。膀胱氣醞。小便通調。無須堅忍。二便自利。惟腎無損。若夫閉澀。各有其本。傷暑傷寒。風熱相等。驚癇客忤。疳積可憫。類皆煩熱。燥渴引飲。二便秘結。乃其兼症。原其所由。
哺乳失準。酸鹹凝滯。甘甜食並。腸胃風壅。心胸癖梗。水穀不行。氣脈如捆。三焦熱焚。臟腑毒蘊。治之之法。疏導為穩。至於癃淋。陰莖諸疢。腸頭癢痛。癰毒高墳。尿血腸紅。一切宜審。二便病除。陰陽分畛。
白話文:
古人認為大小便都受腎臟控制,元陽上升,肺脾相互配合,脾臟消化食物,大腸排出,大小便通暢,排泄時不必勉強。肺臟負責化解食物精華,膀胱積聚氣,小便通暢,無需忍耐。大小便通暢,腎臟才不受損。
如果大小便不通暢,則各有原因。可能是中暑、受寒、風熱、驚癇、疳積等,這些都會導致煩熱、口渴、大小便不通,是疾病的併發症。
病因可能是哺乳失調、酸鹹食物積滯、甘甜食物過多、腸胃風寒、心胸堵塞、水穀不消化、氣脈不通、三焦發熱、臟腑積毒。治療方法以疏導為主。
至於癃淋、陰莖疾病、肛門瘙癢、癰瘡、尿血、腸道出血等,都應仔細診察,治好大小便病,才能陰陽調和。
2. 大便不通原由症治
王肯堂曰。百問云。小兒大便秘。乃是肺家有熱在裡。流入大腸。以致秘結不通。乃實熱也。當以四順清涼飲加柴胡。熱甚者。加山梔、黃芩流利之。其表裡俱熱者。面黃頰赤。唇燥口乾。小便赤澀。大便焦黃。無汗者。先解表。宜柴胡散汗之。解後大便秘。或肚疼者。以清涼飲、大柴胡湯、承氣湯皆可下之。積熱者。神芎丸尤妙。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百問中提到,小兒大便祕結,乃是肺部有熱氣鬱積在內,流入大腸,導致排便不通,屬於實熱證。應該使用「四順清涼飲」加「柴胡」治療。熱氣較重者,可以加「山梔」、「黃芩」幫助通利。
如果表裡俱熱,表現為面黃頰赤、唇燥口乾、小便赤澀、大便焦黃、無汗等症狀,應先解表,可以使用「柴胡散」發汗。
解表後若仍有大便祕結或肚子疼痛,則可用「清涼飲」、「大柴胡湯」、「承氣湯」等藥方瀉下。
如果屬於積熱證,則以「神芎丸」治療效果最佳。
3. 小便不通有陰閉陽閉癃閉
曾氏曰。小便不通。有陰陽二症。陰閉者。為冷濕乘虛入里。因而不通。以白芍藥湯加南木香。及用炒鹽熨臍四圍。陽閉者。因暴熱所逼。澀而不通。又有癃閉。乃內臟氣虛。受熱壅滯。宣化不行。非澀非痛。但閉不通。腹脹緊滿。宜木通散、玉露飲。
薛己曰。東垣云。小便不利。有在氣在血之分。在氣分者。病居上焦。必渴。肺中有伏熱。水不能生。絕小便之源也。法當淡滲。能泄肺中之熱。而滋水之化源。在血分者。病居下焦而不渴。熱蓄膀胱。是熱澀其流。而溺不泄也。須用氣味厚。陰中之陰藥治之。
白話文:
曾氏說,小便不通,有陰陽兩種病症。陰閉者,是寒濕趁虛侵入身體內部,導致不通。可以用白芍藥湯加南木香,以及用炒鹽熨臍周圍。陽閉者,是因暴熱逼迫,導致小便澀滯不通。還有一種癃閉,是內臟氣虛,受熱阻塞,氣機宣通不暢,不澀不痛,只是閉而不通,腹部脹滿緊繃。應該用木通散、玉露飲。
薛己說,東垣(指李杲)說,小便不利,有在氣分和在血分兩種情況。在氣分者,病症在人體上焦,必然會口渴,肺中有伏熱,水液無法生成,斷絕了小便的源頭。應該用淡滲的藥物,能夠泄去肺中的熱,滋養水液生成的源泉。在血分者,病症在人體下焦,不會口渴,熱積聚在膀胱,熱氣使小便澀滯而無法排出。必須用氣味厚重,陰中之陰的藥物來治療。
4. 諸淋皆由腎虛
巢元方曰。諸淋症。皆腎虛所致。腎與膀胱為表裡。至水下入小腸。通於胞。行於陰。而為溲。腎氣通於陰。下流之道也。淋有五。曰膏淋。小便有肥脂似膏。浮在上。此腎虛不能制其肥液而下行也。曰冷淋。先戰慄而後小便。此亦腎虛而下焦受冷。冷氣入胞。與正氣交爭。
故小便澀而戰慄。曰熱淋。下焦有熱。熱氣傳於腎。流入於胞。其溺黃多而澀。間有鮮血。曰血淋。熱之極也。心主血。外行經絡。內行臟腑。熱盛則失其常道。心與小腸表裡。故下流入胞。為血淋。曰石淋。腎主水。水結則化為石。腎為熱所乘。遇小便則莖中痛。不得流利。
痛引小腹。則沙石從小便出。甚至寒痛。令人昏悶。遍身有汗而後醒也。並以局方五淋散。下龍腦雞蘇丸。自愈。
白話文:
巢元方曰:諸淋症,皆腎虛所致。腎與膀胱為表裡,至水下入小腸,通於胞,行於陰,而為溲。腎氣通於陰,下流之道也。淋有五:
- 膏淋: 小便有肥脂似膏,浮在上。此腎虛不能制其肥液而下行也。
- 冷淋: 先戰慄而後小便。此亦腎虛而下焦受冷,冷氣入胞,與正氣交爭,故小便澀而戰慄。
- 熱淋: 下焦有熱,熱氣傳於腎,流入於胞。其溺黃多而澀,間有鮮血。
- 血淋: 熱之極也。心主血,外行經絡,內行臟腑。熱盛則失其常道,心與小腸表裡,故下流入胞,為血淋。
- 石淋: 腎主水,水結則化為石。腎為熱所乘,遇小便則莖中痛,不得流利,痛引小腹,則沙石從小便出。甚至寒痛,令人昏悶,遍身有汗而後醒也。
並以局方[五淋散],下[龍腦雞蘇丸],自愈。
5. 遺尿有寒熱異因
劉完素曰。遺尿不禁者。為冷。腎主水。膀胱為津液之腑。腎與膀胱俱虛。而冷氣乘之。故不能拘制其水。出而不禁。謂之遺尿。睡中自出者。名尿床。此皆腎與膀胱俱虛。而挾冷所致也。以雞腸散主之。亦有熱客於腎部。干於足厥陰之經。廷孔鬱結極甚。而氣血不能宣通。則痿痹而神無所用。故液滲入膀胱。而旋溺遺失。不能收禁也。
白話文:
劉完素說:遺尿不禁,是因為寒邪所致。腎臟主水,膀胱是津液的腑臟。腎臟與膀胱同時虛弱,寒氣乘虛而入,因此無法控制水分,導致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,稱為遺尿。睡夢中不自覺地尿床,則稱為尿床。這些都是腎臟與膀胱同時虛弱,夾雜寒氣所造成的。可以用「雞腸散」來治療。
還有一些情況是熱邪客於腎部,侵犯足厥陰經脈,導致孔竅鬱結嚴重,氣血無法流通,就會出現痿痹症狀,精神渙散。此時,體液滲入膀胱,又無法正常排出,便會造成遺尿,無法收縮控制。
6. 尿白
薛己曰。小便如泔。或良久變白。亦有脾虛食積。濕熱下注者。先用茯苓散五七服。次用四味肥兒丸。
王肯堂曰。小便初出微赤。良久白濁者。乃熱疳之邪也。初出黃白。久白濁者。乃冷疳之候也。冷者益黃散。熱者牛黃丸。冷熱兼者蘆薈丸。純下白濁者。厚朴丸。
白話文:
薛己說
尿液像淘米水一樣,過一陣子又變白,有可能是脾虛食積,濕熱下注。先用茯苓散服用五到七劑,接著再用四味肥兒丸。
王肯堂說
尿液一開始略帶紅色,過一陣子變得白濁,這是熱疳之邪。一開始是黃白色,久而久之變白濁,這是冷疳的徵兆。冷者用益黃散,熱者用牛黃丸,冷熱兼者用蘆薈丸,純粹下白濁者用厚朴丸。
7. 陰腫㿗疝
巢元方曰。諸筋會於陰器。邪客於厥陰、少陰之經。與冷氣相搏。則陰囊腫痛而引縮。經中雖分四症。曰腸㿗、氣㿗、水㿗、卵㿗。然小兒患此。若治之不早。則成痼疾。如腰曲腹痛。冷汗自出。而陰囊二子吊縮入腹。痛止方出。名曰內吊。用勻氣散及金鈴散。
曾氏曰。有陰莖全縮不見。有陰囊光腫不痛。此因肝腎氣虛也。宜金鈴散、勻氣散。蓋筋遇寒則引縮。遇熱則弛張。故三因用法。以寬小腸氣疏風為治。然小兒此症。多因坐陰冷之處。及感風濕而得。用當歸散加檳榔、蒼朮。水姜煎服。有外腎無故而膚囊腫大。不燥不痛。光亮如吹。
白話文:
巢元方說,各類筋脈的聚會地點在陰器部位。邪氣侵擾於厥陰和少陰經絡,與寒氣交纏,導致陰囊腫脹疼痛並收縮。雖然經文列出了四種症狀:腸痹、氣閂、水閂、卵閂,但若小孩出現這種病症,若治療不及時,可能形成難以根治的痼疾。例如腰背彎曲、腹痛、冷汗自行排出,並出現陰囊內的睪丸收縮到腹內的情況,痛感減退後才會出現,這被稱為「內吊」。治療上可使用「均氣散」及「金鈴散」。
曾氏認為,有些情況是陰莖完全收縮不見,或陰囊腫脹但不痛,這是由於肝腎氣血不足所致。適合使用「金鈴散」、「均氣散」進行治療。因為筋遇到寒冷就會收縮,遇到熱則會鬆弛,所以三因的治療原則是放寬小腸氣息,疏風通絡。然而,小孩出現這種症狀,大多數是因為坐在冷涼的地方,或是受到風濕侵襲所引起。治療時可以使用「當歸散」加上檳榔、蒼朮,用水和薑煎煮後服用。
另外,有些情況是外生殖器無故腫大,皮膚囊腫大,不乾燥也不疼痛,表面光亮如吹氣所致。
此氣虛所致。宜三因家韭子丸、勻氣散。一症外腎膚囊赤腫通明。及女兒陰戶腫脹。乃心熱之所傳。皆以木通散、導赤散為治。間有啼叫怒氣閉繫於下。結聚不散。加以水竇不行。以致陰腫核腫者。宜桃仁丸。小兒狐疝。氣偏有大小。時時上下者。此名偏墜。以蜘蛛十四個炒焦。
桂枝五錢。共為末。每服八分。日再。酒調下。蜜丸亦可。外敷黑散。
白話文:
這些症狀是由於氣虛所引起。適合使用「三因家韭子丸」和「勻氣散」進行治療。
其中一種症狀是外生殖器(男性)的膚囊紅腫透明,以及女性陰戶腫脹,這是由於心火過旺所導致的。可以使用「木通散」和「導赤散」來治療。
偶爾會有哭泣的情況,是因為怒氣阻塞在下部,形成積聚不能散去,再加上水分流通不暢,導致陰部腫脹的現象。這種情況適合使用「桃仁丸」進行治療。
對於小兒的狐疝,其症狀表現為氣有大有小,不斷地上下移動,這種情況稱為「偏墜」。可以使用炒焦的「蜘蛛」十四個配合「桂枝」五錢,一起研磨為粉末,每次服用八分量,每日兩次,可用酒調服或做成蜜丸。
此外,還可以使用「黑散」進行外敷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