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四 (6)
卷四 (6)
1. 鼻病原由症治
聖惠方曰。肺氣通於鼻。若肺為風冷所傷。冷隨氣乘於鼻。故流清涕。宜聖惠菊花散。蓋津液涕唾。得熱則乾燥。得冷則流溢也。
張兼善曰。小兒肺臟雍滯。有積熱上攻於腦。則全腦熱。犀角升麻散。肺臟有熱。津液乾燥。亦令無涕。木通散。其鼻中瘜肉。宜千金方。
張渙曰。肺氣通於鼻。氣為陽。若氣受風寒。停滯鼻間。則成鼻塞。氣寒。津液不收。則多涕。若冷氣久不散。膿涕結聚。使鼻不聞香臭。則成齆鼻。清肺膏。若挾熱。則鼻乾。皆能妨害乳食。
薛己曰。風邪客肺。鼻塞不利。宜消風散、辛夷膏。因驚。僕氣散。血無所羈而鼻衄。異功散。楊氏地黃散加柴、梔。鼻色赤。脾胃實熱也。瀉黃散。微赤。脾經虛熱也。異功散加升、柴。
白話文:
《聖惠方》說,肺的氣息是通往鼻子的。如果肺被風寒侵襲,寒氣會隨著氣息進入鼻子,因此會流清鼻涕。應該用《聖惠菊花散》來治療。津液、鼻涕、口水這些東西,遇到熱就會乾燥,遇到冷就會流出來。
張兼善說,小兒肺部阻塞不通,有積熱向上侵襲到腦部,就會整個腦部發熱,可以用《犀角升麻散》治療。如果肺部有熱,津液乾燥,也會沒有鼻涕,可以用《木通散》治療。鼻腔裡的息肉,應該用《千金方》來治療。
張渙說,肺的氣息是通往鼻子的。氣是屬於陽性的,如果氣受到風寒侵襲,停留在鼻腔,就會造成鼻塞。氣寒冷,津液無法收斂,就會有很多鼻涕。如果寒氣久久不散,膿鼻涕就會凝結堆積,導致鼻子聞不到氣味,就會變成鼻齆。可以用《清肺膏》治療。如果兼有熱,就會鼻子乾燥,這些都會影響到嬰兒的哺乳和進食。
薛己說,風邪侵襲肺部,會導致鼻塞不通,可以用《消風散》、《辛夷膏》來治療。因為受到驚嚇,導致氣機紊亂,可以用《僕氣散》治療。血失去控制而流鼻血,可以用《異功散》治療。鼻色發紅,是因為脾胃有實熱,可以用《瀉黃散》治療。鼻色微紅,是因為脾經有虛熱,可以用《異功散》加上升麻、柴胡來治療。
2. 口病原由症治
史演山曰。小兒口內白爛於舌上。口外糜潰於唇弦。瘡少而大。不甚痛。常流清水。此脾胃虛熱上蒸。內已先發而後形於外也。百解散以疏表。當歸散以和胃氣。理虛熱。次投牛蒡湯或天竺黃散、地黃膏。外塗黃金散。有無故口鼻糜潰而不成瘡。或服涼劑。或塗末藥而不效者。
此名元焦。故脈訣云。陰數脾熱並口臭。是脾有虛熱。上攻於口也。回陽散。兒大者。黑錫丹、參苓白朮散、調元散。外以黃金散乾摻潰處。先用蒸蜜水調點舌上。令自嚥下。忌毒物。若瘡生口角。是脾有積熱。再有外風吹著。便覺折裂。微有清血。名燕窩瘡。治法同前。總之口瘡一症。
形與名不同。故治法亦異。有發於未病前。有發於已病後。有不病而自發。大抵此疾。不拘肥瘦。血氣盛。又將養過溫。或心脾有熱。或客熱在胃。熏逼上焦而成。此為實症。宜宣熱拔毒。使無炎熾。則自愈也。
小兒偏風口噤。總由肝膽二經之症居多。蓋噤者。筋急也。由風木太甚。乘脾以勝水逆。故筋燥而收斂勁切。或左或右。其因一也。若胃氣虛。風邪所乘。其筋脈偏急者。屬外因。若肝經風熱乘脾。筋脈偏急者。屬內因。若脾肺虛。外邪乘於腠理。或服金石藥。耗損肝血。或吐瀉液亡。
不能養肝。致口眼歪斜。或半身不遂。諸症皆屬肝血不足。肝火生風。宜滋腎水。六味丸。養肝血。六味丸。壯脾土。異功散加柴胡、鉤藤。
白話文:
史演山說,小兒口內舌頭上出現白色潰爛,口外嘴唇邊緣糜爛潰潰,瘡口少但比較大,不太疼痛,常常流出清澈液體,這是因為脾胃虛熱向上蒸發,體內先發病然後才在體外顯現出來。用百解散來疏散體表,當歸散來調和胃氣,調理虛熱。接著使用牛蒡湯或天竺黃散、地黃膏。外塗黃金散。如果無緣無故口鼻糜爛潰潰且不成瘡,或服用涼性藥物,或塗抹藥粉都沒有效果。
這種情況叫做元焦,所以脈訣說:「陰數脾熱並口臭」,表示脾有虛熱,向上侵犯到口。使用回陽散。年紀較大的孩子,使用黑錫丹、參苓白朮散、調元散。外用黃金散乾敷在潰爛處,先用蒸蜜水調和點在舌頭上,讓孩子自己吞嚥下去,禁忌食用有毒的食物。如果瘡口長在嘴角,這是因為脾有積熱,再加上外風吹到,就會覺得裂開,微微有清血流出,這種稱為燕窩瘡。治療方法和之前一樣。總之,口瘡這種病症,
外形和病名可能不同,所以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。有的在還沒生病前就發作,有的在生病後才發作,有的沒生病自己就發作了。大概這種病,不論胖瘦,血氣旺盛,又過度保養,或是心脾有熱,或是外來的熱氣積在胃裡,向上熏蒸所導致。這屬於實症,應該宣散熱氣、拔除毒素,使熱邪不再熾熱,自然就會痊癒。
小兒偏癱口噤,大多是因為肝膽二經的病症。所謂「噤」指的是筋脈攣急。因為風木太過旺盛,侵犯脾土並使水液逆流,導致筋脈乾燥而收縮緊繃,可能發生在左側或右側,原因都是一樣的。如果是因為胃氣虛弱,受到風邪侵襲而使筋脈偏向一側,屬於外因。如果是因為肝經風熱侵犯脾土,導致筋脈偏向一側,屬於內因。如果是因為脾肺虛弱,外邪侵入皮膚,或服用金石藥物,耗損肝血,或吐瀉造成津液喪失,
不能滋養肝臟,導致口眼歪斜,或半身不遂,這些症狀都屬於肝血不足,肝火產生風邪。應該滋養腎水,使用六味丸。養肝血,使用六味丸。強健脾土,使用異功散,並加入柴胡、鉤藤。
3. 舌病原由症治
初虞世曰。脾家微熱。冷舌。絡微緊。時時舒舌。微露即收。名弄舌。宜瀉黃散。其欲飲水。脾胃液少也。勿用冷藥。反下舌腫硬。漸粗大滿口。名木舌。由風熱盛也。不急治。即塞殺人。宜當歸散、瀉黃散、玉露飲。以消黃散擦舌上。有小舌附舌下近舌根處。名重舌。用苦竹瀝浸黃柏末點舌上。
不效。真蒲黃敷之。不過三次愈。內服當歸連翹湯。外點綠袍散亦可。蓋舌者心之苗。心熱則生瘡破裂。肝壅則血出如湧。脾閉則白苔如雪。總宜涼散上焦及心肝脾三經邪熱。疏風化痰為主。
白話文:
起初虞世說,脾胃有點發熱,舌頭會感到冰冷,舌頭的脈絡會稍微緊繃,有時候會伸出舌頭,稍微露出來又立刻收回去,這種情況叫做「弄舌」。適合服用瀉黃散。如果想要喝水,代表脾胃的津液不足,不要使用寒涼的藥物,反而會讓舌頭腫脹變硬,漸漸變得粗大充滿整個口腔,這種情況叫做「木舌」,是由於風熱過盛引起的。如果不趕快治療,會因為堵塞而死亡。適合服用當歸散、瀉黃散、玉露飲,可以用消黃散擦在舌頭上。
如果舌頭底下靠近舌根的地方,長出一個像小舌頭的東西,叫做「重舌」,可以用苦竹瀝浸泡黃柏末,點在舌頭上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用真蒲黃敷在上面,通常三次就會痊癒。內部可以服用當歸連翹湯,外部也可以點綠袍散。
因為舌頭是心臟的苗,心臟有熱就會產生瘡或破裂,肝臟鬱積就會像湧泉一樣出血,脾臟閉塞就會出現像雪一樣的白苔。總之,應該以清涼散熱的方式來處理上焦及心、肝、脾三經的邪熱,主要以疏散風邪、化解痰濕為主。
4. 齒病原由症治
王漢東曰。腎主骨。齒者。骨之餘也。小兒初生。腎氣不足。則齒生遲緩。若腎經有熱。上蒸於齒。亦能令齒腫。以腎為胃關。故腎熱易移於胃也。其由脾胃實火。作渴。口舌生瘡。齒齦潰爛。焮痛連頭面。或惡寒發熱。宜清胃散。若因脾胃氣虛。寒涼克伐。或虛熱上行。口舌生瘡。弄舌發熱。或嘔吐困倦。大便不實。流涎齦爛者。五味異功散。
白話文:
王漢東說,腎臟主管骨骼,牙齒是骨骼的餘端。小孩子剛出生時,腎氣不足,牙齒就會長得比較慢。如果腎經有熱,熱氣往上蒸騰到牙齒,也會導致牙齒腫痛。因為腎臟是胃的關口,所以腎臟的熱容易傳到胃。
牙齒疾病的原因如果是因為脾胃的實火,會導致口渴、口舌生瘡、牙齦潰爛,紅腫疼痛連帶到頭面部,或者出現怕冷發熱的症狀,應該用清胃散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,受到寒涼藥物的損傷,或者虛熱往上走,導致口舌生瘡、舌頭不停地動而且發熱,或者嘔吐、困倦、大便不成形、流口水、牙齦潰爛等症狀,應該用五味異功散來治療。
5. 咽喉病原由症治
譚殊聖曰。咽喉者。一身之總要。與胃氣相接。呼吸之所從出也。凡小兒熱毒蘊積於胸膈之間。壅滯不散。發為咽喉之病。如單蛾、雙蛾、重舌、木舌、痄腮、懸癰。皆其屬也。(宜參雜病源流中咽喉症法治之)大法先洗去口中舌上白苔。其次掃去風痰。然後依所見症治之。
薛己曰。小兒喉痹。因膏粱積熱。或稟賦有熱。或乳母七情之火。飲食之毒。當分其邪蓄表裡。與症之輕重經之所主而治之。若左腮色青赤。肝膽風熱也。柴胡梔子散。右腮色赤。肺經熱也。瀉白散。額間色赤。心小腸熱也。導赤散。兼青色。風熱相搏也。加味逍遙散。鼻間色黃。
脾胃熱也。瀉黃散。兼青。木乘土位也。加味逍遙散。兼赤。心傳土位也。柴胡梔子散。頦間色赤。腎熱也。地黃丸。凡此積熱內蘊。二便不通。疏利之。風邪外客而發寒熱。發散之。乳食膏粱積熱。清胃散。陰虛。地黃丸。大概當用輕和之劑。以治其本。切不可用峻利之藥。
以傷真氣。其或感風熱。但腫痛咳嗽者。為輕症。宜甘桔湯、牛蒡湯、化毒湯、牛蒡子湯、拔萃桔梗湯。若至氣塞不通。則非吹喉散、立效散不可。
白話文:
譚殊聖說:咽喉是人體的重要部位,與胃氣相連,也是呼吸的通道。小孩子如果熱毒積聚在胸膈之間,阻塞不散,就會引發咽喉疾病,像是單蛾(扁桃腺炎)、雙蛾(兩側扁桃腺炎)、重舌(舌下囊腫)、木舌(舌腫脹)、痄腮(腮腺炎)、懸癰(咽喉膿腫)等等,都屬於這類疾病。(可以參考《雜病源流》中關於咽喉疾病的治療方法)治療的大原則是,先清除口中和舌頭上的白苔,接著清除風痰,然後根據所見的症狀來治療。
薛己說:小兒咽喉腫痛,是因為吃了太多肥膩的食物導致積熱,或是天生體質就燥熱,或是因為乳母情緒不佳而產生的火氣,以及飲食中毒素所造成。應該區分邪氣是積聚在體表還是體內,並根據病情的輕重,以及病邪所在的經絡來治療。如果左邊臉頰呈現青紅色,是肝膽有風熱,可用柴胡梔子散。如果右邊臉頰呈現紅色,是肺經有熱,可用瀉白散。如果額頭呈現紅色,是心和小腸有熱,可用導赤散。如果同時呈現青色,是風熱相互搏擊,可用加味逍遙散。如果鼻樑呈現黃色,是脾胃有熱,可用瀉黃散。如果同時呈現青色,是木氣侵犯到土位(脾胃),可用加味逍遙散。如果同時呈現紅色,是心熱傳到土位,可用柴胡梔子散。如果下巴呈現紅色,是腎有熱,可用地黃丸。凡是這種因為積熱內蘊造成的疾病,如果大小便不通暢,就應該疏通利便。如果因為風邪外侵而發寒熱,就應該用發散的方法治療。如果是因為吃太多乳品、肥膩食物導致積熱,可以用清胃散。如果是陰虛,可以用地黃丸。治療的大概原則是使用性質溫和的藥物來治療根本原因,千萬不能使用猛烈的藥物,以免傷害正氣。如果只是因為感受風熱,出現腫痛咳嗽等輕微症狀,可以用甘桔湯、牛蒡湯、化毒湯、牛蒡子湯、拔萃桔梗湯等藥方。如果嚴重到氣塞不通,就必須使用吹喉散、立效散等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