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二 (14)
卷二 (14)
1. 麻疹
麻疹浮小,而有頭粒,非如發斑,成片一色。方其初起,必先發熱,都似傷寒,而有分別。鼻流清涕,咳嗽嚏泄,眼胞微腫,淚汪盈睫,或嘔或利,紅及腮頰。此麻疹候,汗下不必。按此諸症,乃為肺疾,亦屬天行,傳染而得。身熱之後,其出最捷,一擁而來,六時漸沒。其沒貴遲,期兩三日,熱清毒退,乃為上吉。亦有出遲,三日始滅,亦有沒早,頃刻無跡,皆由熱毒,膚厚而合,恐生他變,至不可測。及其既退,調護宜密,切須忌口,風寒莫及。疹後變生,最易咳逆,毒流肺竅,氣喘吸吸,或成癆瘵,骨蒸羸怯,毒淫脾腎,漸至骨立,或頻瀉利,青黃夾雜,毒流腸胃,氣虛難接,或口生瘡,牙齦爛黑,毒深入肝,奄奄命絕。此四大症,疹後易涉,慎勿輕視,致令危急。按症尋求,治之以法。
白話文:
麻疹剛開始的時候,疹子是浮在皮膚表面的小顆粒,而且會長出像頭皮屑一樣的小點點,跟一般的紅疹不一樣,不會整個皮膚都紅成一片。麻疹初期一定會先發燒,看起來很像感冒,但是還是有差別的。會流鼻涕、咳嗽、打噴嚏,眼皮微微腫脹,眼淚汪汪的,有時候會想吐或拉肚子,臉頰也會發紅。這些都是麻疹的症狀,不需要特別發汗或瀉藥。
按照這些症狀來看,麻疹是肺部的疾病,也是一種會傳染的流行病。發燒之後,疹子會很快長出來,一下子就佈滿全身,大概六個時辰就會開始消退。疹子消退得慢一點比較好。
如果疹子兩三天就消退,發燒也退了,體內的毒素也清除了,這是最好的情況。也有疹子比較晚才消退,三天才退,也有些很快就沒了,一下子就看不見了。這些都是因為體內的熱毒太強,讓皮膚的毛孔閉合的關係。這樣的情況可能會產生其他的變化,很難預測。
疹子消退之後,要特別注意照顧身體,一定要忌口,不要吹到風受寒。麻疹之後很容易出現咳嗽的症狀,因為毒素流到肺部,造成呼吸困難。有時會變成肺癆,身體變得虛弱無力。毒素如果侵入脾腎,身體會越來越消瘦,或是常常拉肚子,拉出來的糞便顏色青黃混雜。
如果毒素流到腸胃,身體會變得虛弱,難以承受,可能會口瘡、牙齦腐爛變黑。如果毒素侵入肝臟,性命可能就危在旦夕。這四種併發症是麻疹之後容易發生的,千萬不要輕忽,以免病情危急。要仔細觀察症狀,然後用正確的方法治療。
2. 麻疹原由症治
錢乙曰。麻疹形症亦同。有如發風𤺋疙瘩。擁起如雲頭。色赤成斑。隨見隨沒者。有如粟米頭粇。三番俱見而不沒。至三日後方收漸沒者。然皆謂麻疹。其於欲出未出之際。當用發表藥發之。則易出易愈也。有發熱至十餘日始見者。大抵主在發散肺經之熱毒。始事也。調理補養病後之元氣。終事也。其或兼風兼痰兼食。隨宜加對症藥。
萬全曰。疹小而碎。少陰心火也。心肺位乎上。心火旺則肺受之。治疹專以肺為主。觀咳嗽者。火炎則肺葉焦舉也。鼻流清涕者。鼻為肺竅。以火爍金而液自流也。目中淚出者。肺熱則移於肝。肝之竅在目也。或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。肺熱症也。疹子只怕不能得出。若出盡則毒便解。
故治疹者。發熱時。當察時令寒暄。以藥發之。如時大寒。以桂枝葛根湯發之。大熱。以升麻葛根湯合人參白虎湯發之。不寒不熱。以荊防敗毒散發之。如兼疫癘時行之氣。則以人參敗毒散發之。
聞人槻曰。麻疹初出。全類傷寒。發熱咳嗽。鼻塞面腫。涕唾稠黏。全是肺經之症。有末傳泄利者。有一起即兼泄利者。肺與大腸相表裡。表裡俱病也。惟不可觸冒風寒。及於正蒸熱時啖食。能變輕為重。不可不慎。
朱震亨曰。斑駁疹毒之病。是肺胃熱毒。熏發於皮膚。狀如蚊蚤所咬也。
李梴曰。疹者。如粟米。微紅。隱隱皮膚不出。作癢。全無痛處。麻子最小。隱隱如麻子。頂平軟不礙指。即有清水。痘多挾疹同出。麻亦多挾疹同出。故曰痘疹麻疹。麻疹以升麻葛根湯加蔥白、紫蘇。乃麻疹初起之神方。或蘇葛湯亦佳。或以加味敗毒散表之。汗後身涼。紅痕自滅。
麻不出而喘者死。變成黑斑者死。麻疹後。餘毒內攻。循衣摸床。譫語神昏者死。
史演山曰。疹喜清涼。痘喜溫暖。人皆知之。然疹子初出。亦須和暖。則易出。所以發苗之初。只要發出得盡。則其毒便解。大抵疹欲出已出之際。雖寒。勿用桂枝。雖虛。勿用參朮。雖嘔而有痰。勿用半夏、南星。
王肯堂曰。發熱六七日。知是疹子。卻不見出。此皮膚堅厚。腠理閉密。又或為風寒襲之。曾有吐利。乃伏也。急用托裡發表之劑。麻黃湯調柏墨散發之。外用胡荽酒麻蘸遍身刮之。疹子發熱。或自汗。或鼻衄者。不須止之。亦發散之義。疹子發熱吐利。乃火邪內逼。純是熱症。
不可作寒論。上焦多吐。黃芩湯加茅根、蘆根、枇杷葉。下焦多利。黃芩湯送香連丸。中焦吐利俱多。黃芩湯多加茅根。蘆根。調六一散。滯下。加味黃芩湯調六一散。疹出之時。咽喉腫痛。乃毒火上熏。勿作喉痹治。甘桔湯加元參、牛蒡、連翹。或射干鼠黏子湯。疹色喜通紅。
若淡白者。心血不足。養血化斑湯。色太紅。或紫殷者。血熱也。或出太暴者。並宜大青湯。黑者死。疹既出。熱盛不減。此毒壅遏。大青湯解其表。便澀者。黃連解毒湯合白虎湯解其里。大便不通。四順清涼飲。疹後熱不除。忽發搐。不可與急驚同論。用導赤散加人參、麥冬、送安神丸。
白話文:
麻疹的起因與治療
錢乙說:麻疹的症狀表現都差不多,像發風疹那樣,皮膚上會隆起像雲朵一樣的疙瘩,顏色是紅色的,會形成斑塊,而且會隨時出現又隨時消失。也可能像小米粒一樣的疹子,會反覆出現三次,但不會消失,要到三天才會慢慢消退。這些都叫麻疹。在麻疹將要發出但還沒發出來的時候,應該用發表的藥物來幫助它發出來,這樣麻疹就容易發出,也容易痊癒。有的麻疹會發燒十多天才出現,主要原因是在於要散發肺經的熱毒。治療的開始,是要疏散熱毒,治療的最後,是要調理和補養病後虛弱的元氣。如果還合併有風邪、痰或者飲食積滯等情況,就要根據情況增加對症的藥物。
萬全說:麻疹的疹子小而碎,這是少陰心火旺盛的表現。心和肺的位置都在上方,心火旺盛就會影響到肺。治療麻疹要以肺為主。觀察咳嗽的情況,火熱旺盛就會導致肺葉焦躁。如果流清鼻涕,是因為鼻子是肺的通道,火熱灼燒肺,導致液體流出。眼睛流淚,是因為肺熱會傳到肝,而肝的孔竅在眼睛。如果用手掐眉毛、眼睛、嘴唇、鼻子或臉,也是肺熱的症狀。麻疹最怕的就是疹子發不出來,如果能順利發出來,毒素就會解除。
所以治療麻疹,在發燒的時候,要觀察當時的天氣是冷還是熱,然後用藥來發散。如果天氣很冷,就用桂枝葛根湯來發散;如果天氣很熱,就用升麻葛根湯合併人參白虎湯來發散;如果天氣不冷不熱,就用荊防敗毒散來發散。如果同時還感染了時行的瘟疫之氣,就用人參敗毒散來發散。
聞人槻說:麻疹剛開始出現時,很像傷寒,會有發燒、咳嗽、鼻塞、臉腫、鼻涕和唾液黏稠等症狀,這些都是肺經的病症。有的麻疹會出現腹瀉,有的是一開始就合併腹瀉,這是因為肺和大腸互為表裡,表裡同時生病了。最重要的是不能吹到風寒,也不能在正在發熱的時候吃東西,否則會使病情加重,不得不謹慎。
朱震亨說:麻疹的斑點和疹毒,是因為肺胃的熱毒,熏蒸發散到皮膚表面,看起來像蚊子或跳蚤咬過一樣。
李梴說:麻疹的疹子像小米粒,微微發紅,隱約地在皮膚下面,會癢,但不會痛。麻子的疹子最小,隱約像麻子一樣,頂端平坦柔軟,不會阻礙手指觸摸,有時會有清水。痘疹常常會和麻疹一起出現,麻疹也常常會和疹子一起出現,所以才說痘疹麻疹。治療麻疹,用升麻葛根湯加蔥白、紫蘇,是麻疹初起的神奇良方,或者用蘇葛湯也很好。也可以用加味敗毒散來發散。出汗後身體涼爽,紅色的痕跡自然就會消退。
麻疹發不出來又喘氣,會死。麻疹變成黑色的斑點,會死。麻疹痊癒後,如果還有殘餘的毒素在體內侵襲,出現摸索衣服、摸床、說胡話、神志不清的情況,也會死。
史演山說:疹子喜歡清涼,痘子喜歡溫暖,大家都知道。但是疹子剛開始發出來的時候,也需要和暖,這樣疹子才容易發出來。所以疹子剛開始發芽的時候,只要能讓它發出來,毒素就能解除。大致上說,在疹子將要發出但還沒發出,或剛剛發出來的時候,即使身體寒冷,也不要用桂枝;即使身體虛弱,也不要用人參、白朮;即使嘔吐而且有痰,也不要用半夏、南星。
王肯堂說:發燒六七天,知道是麻疹,卻沒有發出來,這是因為皮膚堅硬厚實,毛孔閉塞,或者因為受到風寒侵襲,或者曾經有過嘔吐或腹瀉,所以導致麻疹潛伏。這時要趕快用能托毒外出、發散表邪的藥劑,可以用麻黃湯調柏墨散來發散,外用胡荽酒沾麻布擦拭全身。麻疹發燒時,可能會自發出汗,或者流鼻血,不需要制止,這也是發散的含義。麻疹發燒又嘔吐或腹瀉,是因為火邪逼迫內臟,完全是熱症,不能當作寒症來治療。如果是上焦(胃以上)嘔吐多,可以用黃芩湯加茅根、蘆根、枇杷葉;如果是下焦(胃以下)腹瀉多,可以用黃芩湯送香連丸;如果是中焦(胃)嘔吐腹瀉都多,可以用黃芩湯多加茅根、蘆根,再調和六一散。如果腹瀉又伴有裡急後重(想拉但拉不出來),可以用加味黃芩湯調和六一散。麻疹發出來的時候,如果咽喉腫痛,是因為毒火向上熏蒸,不要當作喉痹來治療,可以用甘桔湯加元參、牛蒡、連翹,或射干鼠黏子湯。麻疹的顏色最好是通紅的。
如果疹子顏色淡白,表示心血不足,可以用養血化斑湯;如果顏色太紅,或紫紅色,表示血熱;如果疹子發得太快,都應該用大青湯。疹子顏色發黑,會死。麻疹發出來後,如果熱勢很盛不減退,是因為毒素壅塞,可以用大青湯來解除表邪,如果大便澀滯,可以用黃連解毒湯合併白虎湯來解除裡邪;如果大便不通暢,可以用四順清涼飲。麻疹後熱沒有退,忽然發生抽搐,不能當作急驚風來治療,可以用導赤散加人參、麥冬,再送服安神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