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二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3)

1. 傷寒原由症治

鰲按。小兒傷寒。雖云六經治例。與大人無異。然畢竟有別。小兒多一切雜症。如前輩所云。固當一一分辨施治。即真屬傷寒。而小兒必夾驚夾食之症為多。故即用六經分治之劑。其中必兼去驚消食之品。方可奏功。至小兒傷寒形症。亦屬有定。如頭痛。體重。鼻塞流涕。喘息。

頰赤眼澀。或眼赤黃。口乾。咳嗽。噴嚏。或口鼻出水。山根青色。身上寒毛起。或畏人。或惡寒。兩手脈必洪數。凡此等症。皆屬傷寒之候。必明辨之。方不與一切之症相混。而可以傷寒之治為治。而即此等症。亦不必悉具。隨見數症便是。如吳氏詳列諸症。本與傷寒無涉。

今特錄之者。所以別於傷寒。欲醫者知一切諸症之各有形症。便當各隨症治。而可不混於傷寒也。

白話文:

根據我所見,小兒的傷寒,雖然說治療原則和大人一樣,都是按照六經辨證來治療,但實際上還是有區別的。小兒常常會出現各種雜病,就像前輩說的,應該仔細分辨各種不同的病症來治療。即使真的是傷寒,小兒也常常會夾雜著驚嚇和消化不良的問題。所以,即使使用按照六經辨證的藥方,其中也必須要加上鎮驚和消食的藥材,才能有效。

小兒傷寒的症狀也有一定的規律,例如頭痛、身體沉重、鼻塞流鼻涕、喘氣、臉頰發紅、眼睛乾澀,或者眼睛發紅發黃、口乾、咳嗽、打噴嚏,或者口鼻流出水狀分泌物、山根(兩眼之間的鼻樑處)發青、身上起雞皮疙瘩,或者怕人、或者怕冷,兩手的脈象通常都是洪大而快速。凡是這些症狀,都屬於傷寒的表現,一定要仔細辨別,才不會和其它疾病混淆,才能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。但是這些症狀,也不一定要全部出現,只要出現幾個症狀就可以判斷是傷寒。像吳氏詳細列出的那些症狀,其實和傷寒沒有關係。

我特別把這些記錄下來,是為了區分傷寒和其他疾病,希望醫生了解各種疾病都有其各自的症狀,應該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治療,才不會把其他病症混淆成傷寒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