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三 (6)
卷三 (6)
1. 食積痢
聞人槻曰。有食飽傷脾。脾氣稍虛。物難消化。留而成積。積敗為痢。肚腹微痛。先調胃氣。次理積。卻止痢。則病根自除。和中散理虛養胃。三稜散、烏犀丸助脾化積。沉香檳榔丸、守中湯進食止痢。
白話文:
有人問我說:「吃飽了傷脾胃,脾胃稍微虛弱,食物就難以消化,積累在體內形成積食。積食久了就會導致痢疾,肚子會微微疼痛。首先要調養胃氣,其次要消積,然後再止痢,這樣病根自然就會消除。」
治療這個病症,可以用和中散來調理虛弱的脾胃,用三稜散和烏犀丸來幫助脾胃消化積食,用沉香檳榔丸和守中湯來止痢,並且在進食的時候服用,以避免再次出現痢疾。
2. 食積吐瀉
張渙曰。吐乳瀉黃。是傷熱乳。吐乳瀉青。是傷冷乳。皆當下之。此迎而奪之之法也。不若傷熱者。用五苓散以導其逆。傷冷者。用理中湯以溫其中。自然平復也。脾經積滯未除。再為飲食所傷。不吐則瀉。不瀉則吐。宜以三稜散化積。守胃散和中。
鰲按。痢與吐瀉各有耑門。二條列於此者。以耑由食積也。
白話文:
張渙說:吐乳瀉黃,是傷熱乳;吐乳瀉青,是傷冷乳。這兩種情況都應該立即處理。這叫做迎而奪之的法則。
不像傷熱者,可以用五苓散導其逆;傷冷者,用理中湯溫其中,自然就會平復。脾經積滯未除,再受到飲食的傷害,就會不吐則瀉,不瀉則吐。宜用三稜散化積,守胃散和中。
鰲按:痢疾與吐瀉各有專門的治療方法。這兩條列在這裡,是因為其病因都是因為食積。
3. 吐瀉(單吐單瀉)
吐病傷胃。瀉病傷脾。吐上焦郁。瀉下焦衰。臟腑部分。各不相移。論吐之原。病非一機。或由胃虛。睡必露眥。或由胃冷。其脈沉微。或由胃熱。涼飲是怡。或胃虛熱。渴而溺稀。或胃有積。肚熱面黧。或胃有痰。嗽逆聲嘶。挾驚挾毒。吐亦相隨。和中助胃。止吐之基。論瀉之原。
五臟兼推。脾受木克。面黃神疲。脾為水侮。洞泄如篩。心脾氣虛。瀉黃多噫。肺脾氣拂。沫出多啼。脾氣虛寒。冷及四肢。脾家積熱。心煩口糜。脾為濕滯。浮腫脈遲。脾氣下陷。腹墜如遺。脾中虛痞。脹滿難支。清神益氣。止瀉應施。吐瀉交作。霍亂維危。或心先痛。吐難自持。
白話文:
吐病傷胃。瀉病傷脾。
嘔吐的病症會傷及胃,瀉痢的病症會傷及脾臟。
吐上焦郁。瀉下焦衰。
嘔吐是上焦(心、肺)氣機鬱結所致,瀉痢則是下焦(脾、腎)虛衰所致。
臟腑部分。各不相移。
臟腑之間各自獨立,不可相互替代。
論吐之原。病非一機。
探討嘔吐的根源,病因並非單一。
或由胃虛。睡必露眥。
可能是胃氣虛弱,睡覺時眼皮會張開。
或由胃冷。其脈沉微。
可能是胃寒,脈象沉細微弱。
或由胃熱。涼飲是怡。
可能是胃熱,喝涼飲會感到舒服。
或胃虛熱。渴而溺稀。
可能是胃氣虛弱又伴隨胃熱,口渴但小便稀少。
或胃有積。肚熱面黧。
可能是胃中有積食,腹部發熱,面色晦暗。
或胃有痰。嗽逆聲嘶。
可能是胃中有痰,咳嗽痰多,聲音嘶啞。
挾驚挾毒。吐亦相隨。
若伴隨驚恐或中毒,也會出現嘔吐。
和中助胃。止吐之基。
調和脾胃,幫助胃氣恢復,是止吐的根本方法。
論瀉之原。
探討瀉痢的根源。
五臟兼推。脾受木克。面黃神疲。
從五臟推論,脾臟受肝木克制,面色發黃,精神疲乏。
脾為水侮。洞泄如篩。
脾臟受腎水過度侵襲,腹瀉不止,如同篩子一般。
心脾氣虛。瀉黃多噫。
心脾氣虛,腹瀉伴隨黃色稀便,並常有噯氣。
肺脾氣拂。沫出多啼。
肺脾氣不和,腹瀉伴隨泡沫狀稀便,並常啼哭。
脾氣虛寒。冷及四肢。
脾氣虛寒,四肢冰冷。
脾家積熱。心煩口糜。
脾臟積熱,心煩意亂,口舌糜爛。
脾為濕滯。浮腫脈遲。
脾臟濕氣停滯,身體浮腫,脈象遲緩。
脾氣下陷。腹墜如遺。
脾氣下陷,腹部下墜,有下墜感。
脾中虛痞。脹滿難支。
脾臟虛弱,腹部脹滿,難以忍受。
清神益氣。止瀉應施。
清熱益氣,是治療瀉痢的關鍵。
吐瀉交作。霍亂維危。
嘔吐和腹瀉同時出現,屬於霍亂,病情危重。
或心先痛。吐難自持。
有時心痛先於嘔吐,難以控制嘔吐。
或腹先痛。瀉必淋漓。中焦閉隔。上下氣暌。揮霍撩亂。方書慎之。曰攪腸痧。俗名甚奇。開通疏利。乃是正治。吐瀉之故。調護多非。兒生幼稚。六氣尚虧。乳食不節。外感侵欺。清濁相干。蘊作瘡痍。先瀉後吐。由虛冷兮。先吐後瀉。其實熱治。詳其輕重。審厥參差。維吐之屬。
嘔則類齊。維瀉之屬。痢則同歸。其分別處。未可或迷。再參歲氣。更辨四時。勿輕心掉。才可言醫。
白話文:
有時候肚子會先痛,拉肚子就會拉得很厲害,這是中焦氣機不通,上下氣機不暢,表現為身體混亂無序。醫書上要謹慎對待這種情況,稱為攪腸痧,民間俗稱五花八門。開通疏利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吐瀉的原因很多,調護方法也不盡相同。孩子年幼,六氣尚未健全,飲食不規律,容易受到外邪侵襲,清濁混雜,導致身體出現病變。先拉肚子後嘔吐,是虛寒造成的;先嘔吐後拉肚子,其實是熱證。要仔細觀察病情的輕重,辨別病情發展的不同階段。
嘔吐的類型很多,拉肚子的類型也很多,但最終都會歸於痢疾。要區別不同情況,不可混淆。還要參考當年的天氣情況,根據四季的不同特點進行辨證論治。不可輕視病情,才能稱為真正的醫生。
4. 吐瀉原由症治
虞摶曰。小兒吐瀉泄黃。傷熱乳也。吐瀉泄青。傷冷乳也。皆用白餅子。下後傷熱乳者。玉露散。傷冷乳者。益黃散。
王汝言曰。小兒吐瀉並作。即名霍亂。有心痛而先吐者。有腹痛而先瀉者。莫不由中焦而作。上焦主納而不出。中焦主腐化水穀而生榮衛。灌溉百骸。下焦分別水穀。主出而不納。脾居中州。胃為水穀之海。乳哺入胃。脾能克化。然後水穀傳變得宜。豈有吐瀉之患。凡小兒吐瀉。
皆因六氣未完。六淫易侵。兼以調護失宜。乳食不節。遂使脾胃虛弱。清濁相干。蘊作而然。有先瀉而後吐者。乃脾胃虛冷。其候先瀉白水。吐亦不多。且氣緩而神色慢。額前有汗。六脈沉濡。此為冷也。有先吐而後瀉者。乃脾胃有熱。氣促唇紅。吐來面赤。脈洪而數。渴飲水漿。
白話文:
虞摶曰:
小兒若出現嘔吐、腹瀉、大便發黃,這是因為吃奶時受熱所致。如果嘔吐、腹瀉、大便發青,則是吃奶時受寒所致。這兩種情況都可以使用白餅子來治療。
如果小兒在排泄後出現因吃奶受熱的症狀,則可使用玉露散來治療。如果小兒在排泄後出現因吃奶受寒的症狀,則可使用益黃散來治療。
王汝言曰:
小兒如果出現嘔吐和腹瀉同時發作,就叫做霍亂。有先心痛後嘔吐的,也有先腹痛後腹瀉的,這些都是由於中焦不和所致。上焦負責接收食物,但不會排出。中焦負責消化水穀,產生營養物質滋養身體,灌溉四肢百骸。下焦負責分離水穀,主導排出而不接收。脾臟位於中焦,胃是水穀的倉庫。乳汁進入胃中,脾臟負責消化吸收,然後水穀才能正常消化吸收,才能避免嘔吐和腹瀉。
凡是小兒出現嘔吐和腹瀉,都是因為六氣(指風寒暑濕燥寒)尚未完全成熟,容易受到六淫(指風寒暑濕燥火)的侵襲,加上照顧不當,奶水和食物不節制,導致脾胃虛弱,清濁不分,積聚而發病。
有先腹瀉後嘔吐的,這是因為脾胃虛寒。其症狀是先排泄白色稀便,嘔吐也較少,而且氣息緩慢,面色蒼白,額頭有汗,脈象沉緩濡弱,這就屬於寒症。有先嘔吐後腹瀉的,這是因為脾胃有熱。其症狀是氣促,嘴唇紅,嘔吐時臉色發紅,脈象洪數,口渴想喝水。
此為熱也。冷熱宜辨。
婁全善曰。吐瀉昏睡露睛者。胃虛熱也。錢氏白朮散。吐瀉昏睡不露睛者。胃實熱也。錢氏玉露散。
張兼善曰。初生吐瀉。大便色白。停乳也。紫霜丸。下後用香橘餅。初生月內吐瀉。宜硃砂丸。如吐驟。或瀉完穀者。傷風甚也。凡傷風多作吐瀉者。風木好侵脾土故也。宜大青膏。
王履曰。嬰兒暑月吐瀉身熱。宜玉露散。或益元散。寒月吐瀉身冷。宜益黃散。
白話文:
这是热证。冷热要分辨清楚。
娄全善说:吐泻昏睡露睛的,是胃虚热。用钱氏白术散。吐泻昏睡不露睛的,是胃实热。用钱氏玉露散。
张兼善说:新生儿吐泻,大便色白,是停乳。用紫霜丸。泻后用香橘饼。新生儿月内吐泻,宜用硃砂丸。如果吐得厉害,或者泻完就吃东西,是伤风过重。凡是伤风容易引起吐泻的,是因为风木容易侵犯脾土。宜用大青膏。
王履说:婴儿夏季吐泻发热,宜用玉露散,或者益元散。冬季吐泻怕冷,宜用益黄散。
錢乙曰。吐瀉久。將成慢驚風。宜和胃丸、雙金丸。一五歲兒吐瀉。壯熱。不思乳飲。錢見曰。此見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。面色㿠白。必多病。夫面色㿠白者。神怯也。黑睛少者。腎虛也。黑睛屬水。本怯而虛。故多病也。縱長成。必肌膚不壯。不耐寒暑。易虛易實。脾胃亦弱。
更不可縱恣酒色。若不保養。不過壯年也。面上常無精神光澤者。如婦人之失血也。今吐利不食壯熱者。傷食也。又虛怯不可下。下之虛入肺則嗽。入心則驚。入脾則瀉不止。入腎則益虛。但以消積磨化之。為微有食積也。
白話文:
錢乙說:如果嘔吐腹瀉的時間很長,將會發展成慢驚風。這時應該服用和胃丸和雙金丸。
如果一到十五歲的孩童嘔吐腹瀉,伴隨發燒、不願意喝奶吃飯,錢乙看到這種情況就會說:這個孩子眼睛的黑眼珠少,白眼珠多,臉色蒼白,一定會多病。
臉色蒼白的人,精神怯弱;黑眼珠少的人,腎氣虛弱。黑眼珠屬水,本就怯弱,現在又虛弱,所以才會多病。即使長大成人,也會肌肉不強健,不耐寒暑,容易虛弱,也容易實證,脾胃也虛弱。
更不能縱情酒色。如果不保養身體,活不過壯年。臉上經常沒有精神光澤,就像婦女失血一樣。
現在這個孩子嘔吐腹瀉、不願意吃東西、發燒,這是傷食了。因為虛弱,不能用瀉藥,用瀉藥的話,虛氣入肺就會咳嗽,入心就會驚恐,入脾就會腹瀉不止,入腎就會更加虛弱。只可以用消積化食的藥物,因為他只是輕微的積食。
薛己曰。小兒吐瀉。手足指冷者。脾氣虛寒也。異功散加木香。瀉而腹中重墜者。脾氣下陷也。補中益氣湯。服克滯藥而腹中窄狹者。脾家虛痞也。六君子湯。面黃瀉青者。脾虛而肝乘之也。六君加升、柴、木香。多噫瀉黃者。六君加炮薑、升麻。生下半月內吐者。只調其母。兒不勝藥也。
白話文:
薛己說:小孩子嘔吐腹瀉,手腳指頭冰冷的,是脾氣虛寒。可以用異功散加木香來治療。
瀉肚子之後,肚子沉重下墜的,是脾氣下陷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
服用克制積滯的藥物之後,肚子仍然感覺狹窄的,是脾胃虛弱導致的痞症。可以用六君子湯來治療。
面色發黃,瀉出來的東西是青色的,是脾虛而肝氣乘脾。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升麻、柴胡、木香來治療。
經常打嗝、腹瀉,並且大便發黃的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炮薑、升麻來治療。
嬰兒出生後半個月內就嘔吐的,只要調理母親的體質即可,嬰兒太小,不能吃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