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三 (4)
卷三 (4)
1. 積痛
錢乙曰。積痛。口中氣溫。面色黃白。目無睛光。或白睛多。及多睡畏食。或大便酸臭者。當磨積而痛自除。宜下積丸。甚者白餅子下之。後和胃氣。用白朮散。又有食積肚痛。有熱者。芍藥甘草湯。加葛根。吐者。加生薑、半夏。或加枳實。亦效。其有積而潮熱寒熱。心腹脹滿疼痛者。良方妙香丸。
白話文:
錢乙說:積痛,口中有溫氣,面色黃白,目光無神,或眼白多,且嗜睡厭食,或大便酸臭,應當以磨積之法來解除疼痛。宜服下積丸,症狀嚴重者可用白餅子下之。之後要和胃氣,可用白朮散。
又有食積肚痛,伴有發熱者,用芍藥甘草湯,加入葛根。若嘔吐者,再加生薑、半夏。也可加枳實,同樣有效。
如果積聚伴隨潮熱寒熱,心腹脹滿疼痛,良方為妙香丸。
李杲曰。凡小兒失乳。以食餉之。未有食腸。不能克化。致成食積。腹脹而痛。利色無常。日久瘦弱。
鰲按。有寒積腹痛者。由日漸受寒。兼吃冷物涼飲。寒邪結於脾經。遂致作痛。始猶數日一發。繼則一二日發。或日日發。發則面青白。吐清水。喜人手按。或將物抵住。方得稍可。宜用棉子仁八兩炒令煙盡。加入枳殼炒、烏藥炒各一兩。木香生研五錢。神麯糊丸。空心淡薑湯下。數日當下白物。漸愈。
白話文:
李杲說
凡是嬰兒斷奶後,以食物餵養,由於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無法完全消化食物,就會積食在肚子裡,導致腹脹疼痛,大便顏色不正常,時間久了會變得瘦弱。
鰲按
有寒積腹痛的,是由於長期受寒,又加上吃冷的食物和冰涼的飲料,寒邪積聚在脾經,因此導致腹痛。起初可能幾天發作一次,接著變成一兩天發作一次,甚至每天都發作。發作時,臉色青白,吐出清水,喜歡被人用手按壓,或者用東西抵住肚子才能稍微緩解。應當使用棉子仁八兩,炒至煙盡,加入炒過的枳殼一兩、炒過的烏藥一兩,生研的木香五錢,用神麴糊成丸子。空腹時用淡薑湯送服。服用幾天後,會排出白色物體,逐漸康復。
2. 積病有治有不治
王漢東曰。小兒積病。可醫者九。面上虛腫是積。積者。脾之所繫。脾主身之肌肉。故應於面。故知是脾積。其脾系土。土無正形。故早晚浮腫不定。多則早浮。其睡則脾不磨。上面作腫。若病後此症。則是虛中積。宜用補脾消積行氣等藥。又面合地臥是積。何以合地。其受積在脾。
是冷積。何以知之。其脾好土。故知在脾。其冷者屬陰。故知傷冷硬物得之。宜下熱藥耳。又腹脹是積。其積在肺。何以知之。其肺主於氣。才受積。其氣便冷。腹脹滿。氣急。故知在肺。如腹脹。先宜調氣。後用轉。轉後更宜調氣。又小便如油是積。其積在小腸。何以知之。
白話文:
王漢東說,小兒積病可治的病症有九種。其中,面部浮腫就是積病,積病是因為脾臟出了問題。脾臟負責身體的肌肉,所以積病會反映在臉上,因此可以知道是脾積。脾臟屬土,土沒有固定的形狀,所以浮腫會在早晚不定時出現,積得多則早點浮腫。睡覺時脾臟不運作,所以面部會腫脹。如果是在生病之後出現這種症狀,就是虛中積,應該用補脾、消積、行氣的藥物。
另外,面朝地臥也是積病。為什麼會面朝地臥呢?因為積在脾臟,是寒積。怎麼知道是寒積呢?因為脾臟喜歡土,所以知道積在脾臟。寒屬陰,所以知道是吃冷硬食物造成的。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。
還有,腹部脹滿也是積病,積在肺臟。怎麼知道積在肺臟呢?因為肺臟主氣,一旦積了東西,氣就會變冷,腹部就會脹滿,呼吸急促,所以知道積在肺臟。如果出現腹部脹滿,首先要調氣,然後用轉法,轉法之後還要繼續調氣。
再者,小便像油一樣也是積病,積在小腸。怎麼知道積在小腸呢?
積受於脾。脾當傳心。心不伏。故亦曰虛中積。若驚積取下。則屎青。食積。屎成塊子。凡疳中虛積者。因疳病轉瀉。虛而疳不退。故虛中爾。所取下糞里白色也。
龔信曰。癖塊者。僻於兩脅。痞結者。痞於中脘。皆乳哺失節。飲食停滯。邪氣相搏而成也。
白話文:
食物積滯在脾胃,脾胃應該將營養傳輸到心臟,但心臟卻無法正常接收,因此也稱為虛中積。如果驚嚇導致積滯,排泄的糞便會呈現青色;如果食物積滯,排泄的糞便會成塊狀。所有疳疾中虛中積者,都是因為疳病導致腹瀉,身體虛弱,疳病卻沒有消除,所以叫做虛中積。從排泄的糞便里白顏色就可以看出積滯的情況。
第二段
龔信曰。癖塊者。僻於兩脅。痞結者。痞於中脘。皆乳哺失節。飲食停滯。邪氣相搏而成也。
龔信說:癖塊是指積聚在兩側肋骨下方的硬塊;痞結是指積聚在胃脘部的硬塊。這些都是因為乳哺失調,飲食積滯,邪氣相互搏擊而形成的。
3. 諸積分辨
王肯堂曰。乳積者。其候但是吐下乳來。有酸臭氣。因啼叫未已。遽與乳吃。停滯不化而得。兼面青黃。發熱作渴。多睡口瘡。漸漸黃瘦。腹內結塊不散。茅先生用丁香散開胃後。用牛黃丸取下乳積。後用勻氣散。常服健脾散。即愈。食積者。肚硬而熱。或瀉或嘔。因飲食過飽。
飽後即睡而得。茅先生用牛黃丸取積。後用勻氣散調理。常服萬靈丸即愈。氣積者。面色黃白。不進食。腹痛啼叫。利如蟹渤。此因營衛不和。日久而得。茅先生用萬靈丸、勻氣散、醒脾散相夾調理。驚積者。時時泄清水如米泔。是受傷而復有積。煩悶啾唧。常以生嗔。先解散。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乳積的症狀,就是會吐下乳汁,並且帶有酸臭味。原因是嬰兒啼哭不止,急著餵奶,導致乳汁停滯不化而積聚。同時會伴隨面色青黃、發熱口渴、嗜睡、口瘡等症狀,逐漸變得黃瘦,腹部有結塊且久久不散。茅先生會先用丁香散開胃,然後用牛黃丸將乳積取下,之後再用勻氣散調理,並長期服用健脾散,就能痊癒。
食積的症狀是肚子硬且發熱,可能伴隨腹瀉或嘔吐。原因是飲食過飽,飽食後立刻睡覺而造成。茅先生會用牛黃丸取食積,之後用勻氣散調理,並長期服用萬靈丸,就能痊癒。
氣積的症狀是面色黃白、不願進食、腹痛啼哭、排泄物如蟹屎。這是因為營氣和衛氣不調和,久而久之而形成。茅先生會用萬靈丸、勻氣散、醒脾散三者配合,共同調理。
驚積的症狀是經常腹瀉,排出清水狀的糞便,如同米泔水。這是因為受到驚嚇,並且伴隨積滯。孩子會煩悶、哭鬧、經常發脾氣。治療上先用解散散,然後再依症狀用藥。
用百解散。後理積。烏犀丸、三稜散、醒脾散。寧驚化積。壯氣和胃。仍節冷乳。自愈。熱積者。大便不通。風毒瘡癤。喉閉痄腮。咽中涎響。茅先生用奪命散吐下熱涎。後用勻氣散、醒脾散調理。常服鎮心丸、天竺黃散、愈。
白話文:
患者服用百解散後,理順積食。接着用烏犀丸、三稜散、醒脾散,來寧定驚恐、化解積食,並增強體氣、和胃理脾。同時,也要減少冷乳的攝入。經過調理後,患者自愈。
若患者是熱積症,則會出現大便不通、風毒瘡癤、喉閉痄腮、咽中涎響等症狀。茅先生使用奪命散為患者吐出熱涎,之後用勻氣散、醒脾散調理脾胃。患者常服鎮心丸、天竺黃散,最終痊癒。
4. 積痛
錢乙曰。積痛。口中氣溫。面色黃白。目無睛光。或白睛多。及多睡畏食。或大便酸臭者。當磨積而痛自除。宜下積丸。甚者白餅子下之。後和胃氣。用白朮散。又有食積肚痛。有熱者。芍藥甘草湯。加葛根。吐者。加生薑、半夏。或加枳實。亦效。其有積而潮熱寒熱。心腹脹滿疼痛者。良方妙香丸。
白話文:
錢乙說:積痛,症狀是口中氣溫、面色發黃發白、目無神采,或眼白過多,並且嗜睡厭食,或大便酸臭。這些都是積滯在體內的表現,應該要透過磨積的方式來消除疼痛。可以服用[下積丸],症狀嚴重者可以服用[白餅子]來治療。之後要調和胃氣,可以用[白朮散]。
另外,還有食物積滯引起的肚子痛,伴有發熱者,可以用[芍藥甘草湯],並加入[葛根]。如果患者有嘔吐現象,可以加入[生薑]、[半夏],或[枳實],都有效。
如果患者有積滯導致的潮熱寒熱,心腹脹滿疼痛等症狀,可以用[妙香丸]治療。
李杲曰。凡小兒失乳。以食餉之。未有食腸。不能克化。致成食積。腹脹而痛。利色無常。日久瘦弱。
鰲按。有寒積腹痛者。由日漸受寒。兼吃冷物涼飲。寒邪結於脾經。遂致作痛。始猶數日一發。繼則一二日發。或日日發。發則面青白。吐清水。喜人手按。或將物抵住。方得稍可。宜用棉子仁八兩炒令煙盡。加入枳殼炒、鳥藥炒各一兩。木香生研五錢。神麯糊丸。空心淡薑湯下。數日當下白物。漸愈。
白話文:
李杲說,凡是嬰兒斷奶後,用食物餵食他們,由於他們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無法消化食物,就會造成積食,導致腹部脹痛,大便顏色不正常,時間久了就會變得瘦弱。
鰲按,有因寒積導致腹痛的,是因為長期受寒,又吃冰冷的食物和飲料,寒邪凝結在脾經,進而引起疼痛。起初可能幾天發作一次,接著一兩天發作一次,甚至每天發作。發作時面色青白,吐清水,喜歡有人用手按壓腹部,或者用東西抵住腹部才稍有好轉。應當用棉子仁八兩,炒至煙消,加入炒過的枳殼和炒過的鳥藥各一兩,生研木香五錢,用神麴糊成丸子,空腹用淡薑湯送服。服藥數日後,就會排出白色物質,病情逐漸好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