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疳病原由症治

錢乙曰。大抵疳病。當辨寒熱肥瘦。其初病者為肥熱疳。久病者為瘦冷疳。冷熱交作者為冷熱疳。當分治之。諸疳皆當補其母。假令日中發潮熱。是心虛熱也。肝為心母。法當先補肝母。肝實而後瀉心。心得母氣。則內平而潮熱自愈矣。

危亦林曰。疳者干也。瘦瘁少血也。皆由氣血虛憊。臟腑受傷。故有五臟疳。外有蛔疳、脊疳、腦疳、乾疳、疳渴、疳瀉、疳痢、疳腫、疳瘡、疳勞、無辜疳、丁奚、哺露。治之各有方。其病多因乳哺失常。肥甘不節。腸胃積滯而得之。惟腎疳害人最速。蓋腎虛受邪。疳奔上焦。

故以走馬為喻。初作口臭。次傳齒黑齦爛。熱血迸出。甚則齒脫。宜急治之。才得全活。然齒不復生矣。

張元素曰。疳者。小兒受癖。或久吐瀉。醫者妄投轉過之藥。小兒易為虛實。致令胃虛而亡津液。內發虛熱。外消肌肉。一臟虛則諸臟皆弱。其病目胞腫。腹脹利色無常。漸加瘦瘠。久不痊可。是腸胃有風。宜宣風散導之。後則各依本臟補其母。

聖惠方曰。凡小兒疳在內。眼澀腹脹。利色無常。或如泔澱。日漸羸瘦。此候可療。若鼻下赤爛。自揉鼻。頭上有瘡。生痂痛癢。漸漸流引。繞於兩耳。時時目赤。頭髮稀疏。腦皮光緊。頭大項細。肌體瘦羸。亦可治也。若唇口被蝕。齒齦五色。或盡峭黑。舌下有白瘡。上齶有竅子。

口中時有臭氣。齒齦漸染欲爛。亦可治也。若下部開張。有時赤爛。癢不可忍。下利無常。亦可治也。若疳蝕脊膂。十指皆癢。自咬指甲。頭髮作穗。脊骨如鋸。有時腹脹。有時下痢。若急治之。無不瘥也。惟五疳有絕候。皆不可治。一襯著腳中指底不覺疼。二抱著手足垂軃無力。

三病未退遍身不暖。四臟腑瀉青涎及沫不止。五項筋舒展無力。如此之候。皆不可治也。

初虞世曰。有熱疳。有冷疳。有冷熱疳。此其要也。熱疳者。病多在外。鼻下赤爛。頭癢濕癢。五心煩熱。掀衣氣粗。渴引冷水。煩躁臥地。肚熱腳冷。潮熱往來。皆熱疳也。冷疳者病多在內。利色無常。其沫青白。肢體軟弱。目腫面黧。又一症躁渴臥地。似有熱狀。惟飲食不進。

滑泄無已。亦冷疳也。其有瀉多膿血。日加瘦弱。此則謂之冷熱疳。大抵疳之受病。皆虛使然。熱者虛中之熱。冷者虛中之冷。治熱不可妄表過涼。治冷不可峻溫驟補。故曰小兒易為虛實。脾虛不受寒溫。服寒則生冷。服溫則生熱。當識此勿誤。

曾氏曰。大抵疳之為病。皆因過餐飲食。於脾家一臟。有積不治。傳之餘臟。而成五疳之疾。若脾家病去。則餘臟皆安。苟失其治。日久必有傳變。脾家病。宜沉香檳榔丸、烏犀丸。更察虛實療之。有蟲者。使君子丸。心腹痛。吐清水。蟲自下者。二聖丸。諸疳症。皆宜用五疳保童丸、萬應丸。

白話文:

[疳病原由症治]

錢乙說:大致上疳病,要分辨寒熱和肥瘦。剛開始得病的是屬於肥熱疳,久病的是屬於瘦冷疳,冷熱交替出現的是冷熱疳,應該分開治療。各種疳病都應該補養其「母臟」。例如,如果白天發潮熱,這是心虛熱,而肝是心的母親,應該先補肝,讓肝氣實了之後再瀉心火。心臟得到母親肝臟的滋養,體內就會平和,潮熱自然就會痊癒。

危亦林說:疳的本意是「乾」,指的是身體瘦弱、血氣不足的狀況,都是因為氣血虛弱、臟腑受損導致的,所以有五臟疳。此外,還有蛔蟲引起的蛔疳、脊椎的脊疳、腦部的腦疳、皮膚乾燥的乾疳、口渴的疳渴、腹瀉的疳瀉、痢疾的疳痢、腫脹的疳腫、皮膚潰瘍的疳瘡、勞累的疳勞、無緣無故發生的無辜疳,以及丁奚、哺露等各種疳病,每種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這些病大多是因為餵養不當,吃太多肥膩甘甜的食物,導致腸胃積滯而引起的。其中,腎疳對人體的危害最快,因為腎虛容易感受邪氣,疳病會向上蔓延。

就像奔跑的馬一樣,一開始會出現口臭,接著牙齒變黑、牙齦潰爛、流血,嚴重的話牙齒會脫落,應該及早治療才能保住性命,但牙齒是沒辦法再長出來了。

張元素說:疳病是小孩子體內有積滯,或是長期嘔吐腹瀉,醫生又亂用藥物造成的。小孩子的身體容易出現虛實變化,導致胃虛、津液不足,體內產生虛熱,外在肌肉消瘦。一個臟器虛弱,其他臟器也會跟著衰弱。這種病會出現眼瞼腫脹、腹脹、大便顏色不正常、逐漸消瘦,久久不能痊癒。這是腸胃有風,應該用藥疏散風邪、導引氣機。之後再根據每個臟器的狀況,補養它們的「母臟」。

《聖惠方》說:小兒疳病在體內時,會出現眼睛乾澀、腹脹、大便顏色不正常,像米湯一樣,身體日漸消瘦,這種情況還可以治療。如果鼻下潰爛,小孩會自己揉鼻子,頭上長瘡,結痂後會痛癢,慢慢擴散到兩耳,常常眼睛發紅、頭髮稀疏、頭皮光滑緊繃、頭大脖子細、肌肉消瘦,這種情況也可以治療。如果嘴唇被侵蝕、牙齦出現五種顏色,或者全部變黑,舌頭底下有白色潰瘍,上顎有小孔,

口裡經常有臭味、牙齦逐漸潰爛,這種情況也可以治療。如果下體外露,有時會潰爛、癢到無法忍受、腹瀉不止,這種情況也可以治療。如果疳病侵蝕到背部脊椎、十個手指頭都癢、會自己咬指甲、頭髮像穗子一樣、脊椎骨像鋸齒一樣、有時腹脹、有時腹瀉,如果及早治療,沒有治不好的。但是,五疳有無法治療的「絕候」,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情況就沒救了:一是腳中指底沒有感覺疼痛;二是抱著手腳時四肢軟弱無力;

三是病沒有好轉,全身發冷;四是五臟腹瀉不停,拉出青色黏液和泡沫;五是脖子後面的筋鬆弛無力。出現這些情況就無法醫治了。

初虞世說:疳病有熱疳、冷疳、冷熱疳,這是重點。熱疳的病症多在體外,例如鼻下潰爛、頭部發癢潮濕、手心腳心發熱、容易煩躁、掀開衣服喘氣、口渴想喝冷水、煩躁不安躺在地上、肚子熱腳冷、潮熱往來,這些都是熱疳。冷疳的病症多在體內,例如大便顏色不正常,有青白色的泡沫,肢體軟弱無力、眼睛腫脹、臉色發黑。還有一種症狀是煩躁口渴,會躺在地上,看起來好像有熱象,但卻吃不下東西,不斷腹瀉,也是冷疳。如果腹瀉帶膿血,身體一天比一天瘦弱,這就是冷熱疳。總而言之,疳病都是虛弱導致的。熱疳是虛弱導致的熱,冷疳是虛弱導致的冷。治療熱疳不能過分使用寒涼藥,治療冷疳也不能使用猛烈的溫補藥。所以說小孩子的身體容易出現虛實變化,脾胃虛弱,不能承受寒冷的藥物或溫熱的藥物,服用寒涼的藥就會出現身體發冷,服用溫熱的藥就會出現發熱,要了解這一點,不要搞錯了。

曾氏說:疳病大多是因為飲食過量,導致脾臟積滯,沒有及時治療,積滯擴散到其他臟器,就形成了五疳。如果脾臟的疾病治好了,其他臟器也會跟著好起來。如果錯失治療機會,時間久了就會發生病變。治療脾臟疾病,可以用沉香檳榔丸、烏犀丸,還要觀察虛實情況來治療。如果體內有蟲,可以用使君子丸。如果心腹疼痛、吐出清水,有蟲子從大便排出,可以用二聖丸。各種疳病都適合用五疳保童丸、萬應丸。

平時可以服用化積治療疳病的藥,也要針對不同臟器進行調理。寧心,可以用茯神湯;調肝,可以用耆歸湯;調脾,可以用參苓白朮散;補肺,可以用補肺散;補腎,可以用調元散。這樣才能對症下藥,避免疾病復發。

葉桂說:小孩子斷奶後開始吃東西,正值夏天,脾胃之氣旺盛,容易出現肚子脹大、腹瀉、頭部和手腳心發熱、身體日漸消瘦,或是煩渴、食慾旺盛,漸漸形成五疳積聚。應該仔細判斷身體的強弱、病情的輕重。如果身體有餘熱,應該疏通胃氣、清熱;如果食物不消化,拉出白色或不消化的糞便,應該健脾、幫助消化、清熱;如果體內濕熱鬱積、有蟲積導致腹痛,應該導滯、驅蟲、稍微瀉下,然後慢慢調養,可以使用肥兒丸之類的藥物。

小孩子年幼時得的五疳,就像大人的五癆病一樣。雖然醫書有五臟之分,但這種病在夏天比較多,主要還是從脾胃入手治療。小孩子吃奶和食物混雜,消化能力不足,剛斷奶後,又開始吃葷腥雜食,容易損傷氣機、造成積滯,導致體內發熱,肌肉消瘦、肚子大、四肢細,這種病叫作丁奚。有的會食慾旺盛,有的不愛吃東西,有的口渴喝水不停,有的拉白色大便。這種病拖久了就會很危險。要忌吃生冷、腥膩、肥厚的食物。

治療方法是先清熱和中、分利濕熱,接著再疏通氣機、補養身體、幫助運化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