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二 (4)
卷二 (4)
1. 疳病不治症
危亦林曰。如疳癆疳瀉。面槁色夭。齒張骨露。腹硬不食。皆疳之症也。
李梴曰。肝疳目帶青。左脅下硬。多吐沫。眼頭黑者。不治。心疳。耳邊有青脈。舌上有焦點者。不治。脾疳肚大青筋。唇口無血色。人中平。下利不止者。不治。肺疳嗽逆氣急。瀉白水。身上黑斑者。不治。腎疳要吃鹹酸。飲水不住。小便如粉汁。齒黑有瘡。骨出耳干腦焦。不治。疳渴飲水不止。舌黑者死。疳癆氣促者死。疳瀉痢咳逆脫肛者。不治。
白話文:
危亦林說:像疳癆、疳瀉這些病症,如果出現臉色枯槁、面色不好、牙齒外露、骨瘦如柴、肚子硬脹不吃東西等情況,都是疳病嚴重的症狀。
李梴說:肝疳如果眼睛周圍帶有青色,左邊脅肋下發硬,經常吐沫,眼角發黑,這種情況就無法醫治。心疳如果耳朵旁邊有青筋,舌頭上有像燒焦的點,這種情況就無法醫治。脾疳如果肚子大、青筋明顯,嘴唇沒有血色,人中平坦,腹瀉不止,這種情況就無法醫治。肺疳如果咳嗽氣喘、呼吸急促,腹瀉排出像白水一樣的東西,身上有黑斑,這種情況就無法醫治。腎疳如果很想吃鹹酸的東西,一直喝水,小便像米漿,牙齒發黑有瘡,骨頭突出、耳朵乾燥、頭腦昏沉,這種情況就無法醫治。疳病口渴一直喝水,舌頭發黑就會死亡。疳癆導致呼吸急促也會死亡。疳瀉、痢疾、咳嗽、嘔吐、脫肛這些病症合併出現,就無法醫治。
2. 發熱煩躁
病有輕重。無不熱歊。熱不一端。內外久暴。陰虛內燒。陽盛外燥。病久骨蒸。病暴液耗。驚食風寒。疳痰癖懊。皆令發熱。昏迷顛倒。各有兼症。均宜詳校。而此諸熱。五臟分攪。額赤咬牙。掌中若燎。渴飲或嘔。心熱可料。左頰先赤。便難筋掉。多怒多驚。肝熱如告。鼻赤嗜臥。
肢體惰傲。遇夜益甚。脾熱堪道。喘嗽氣粗。右頰紅冒。手掐眉目。肺熱宜悼。足不喜覆。頦赤聲噪。骨酥如蟲。腎熱與較。更參虛實。理無或拗。熱必發煩。熱必發躁。症異原同。俱非易療。如何謂煩。火入肺竅。如何謂躁。火入腎蔱。其火維何。必君獨耀。金燔水涸。病日以虣。
㘂煎不安。心經熱鬧。㘂啀不定。心經風鉸。皆足生驚。急慢天釣。發熱煩躁。往往齊到。尋源溯流。全憑性巧。對症立方。病根是掃。
白話文:
疾病有輕重之分,但都會發熱,熱的狀況也各不相同。有內在或外在長期或突然的發熱,像是陰虛導致內熱,或是陽氣過盛導致外燥。久病會出現骨蒸發熱,急病則會消耗體液。受到驚嚇、飲食不當、感受風寒,或是疳積、痰、癖積等問題,都會引起發熱,甚至昏迷、顛倒。這些發熱的狀況常常會伴隨其他症狀,都應該詳細辨別。
這些發熱,是五臟互相影響所致。例如:額頭發紅、咬牙切齒、手掌發熱如同火燒,口渴想喝水或嘔吐,這可以判斷是心熱。左臉頰先發紅、大便困難、筋脈抽動,容易發怒、容易驚嚇,這表示是肝熱。鼻頭發紅、喜歡睡覺、肢體倦怠,晚上更加嚴重,這可以判斷是脾熱。喘氣咳嗽、呼吸粗重、右臉頰發紅、用手掐眉頭眼睛,這表示是肺熱。腳不喜歡蓋被子、下巴發紅、聲音沙啞,骨頭酸軟如同蟲咬,這表示是腎熱。更要參考是虛症或實症,來判斷病因,不能固執己見。
發熱必定會引起煩躁,病症雖然不同,但根源相同,都不容易治療。所謂的「煩」,是火邪侵入肺竅所致;所謂的「躁」,是火邪侵入腎臟所致。這些火邪的來源,必定是君火獨旺。金被火燒、水被熬乾,病情就會日益嚴重。
心煩不安,是心經有熱;驚恐不定,是心經有風。這些都容易引發驚嚇,病情急慢就像釣魚一樣。發熱煩躁常常同時出現,要尋找根源,需要巧妙的判斷。針對病症開立處方,才能將病根徹底清除。
3. 五臟熱
錢乙曰。面上左腮為肝。右腮為肺。額上為心。鼻為脾。頦為腎。赤色者熱也。隨症治之。身熱不飲水者。熱在外。身熱飲水者。熱在內也。小兒熱病。六一散妙藥也。寒水石散亦佳。凡熱症疏利後。或和解後。無虛症。勿溫補。熱必隨生也。諸熱通用小兒清心丸。
李梴曰。肝熱手尋衣領。亂捻物。瀉青丸。壯熱飲水喘悶。瀉白散。心熱視其睡。口中氣溫。或合面睡。及上竄咬牙。導赤散。脾熱目黃肚大。怠惰嗜臥。身熱飲水。四肢不收。瀉黃散。肺熱手掐眉目鼻面。甘桔湯。腎熱兩足不喜衣覆。地黃丸。
薛己曰。肝熱者。左頰先赤。便難筋急。多怒多驚。四肢困倦。寅卯時益甚。瀉青丸、柴胡飲子。心熱者額上先赤。心煩心痛。掌中熱而噦。或壯熱飲水。巳午時益甚。導赤散、瀉心湯。脾熱者。鼻上先赤。其熱在肌肉。遇夜益甚。瀉黃散。肺熱者。右頰先赤。日西熱甚。輕則瀉白散。
重則地骨皮散。腎熱者。頦下先赤。兩足熱甚。骨酥酥如蟲蝕。熱盛不能起於床。夜間益盛。滋腎丸。
白話文:
錢乙說:臉上左邊的腮幫子代表肝,右邊的腮幫子代表肺,額頭代表心,鼻子代表脾,下巴代表腎。臉色發紅就表示有熱,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治療。身體發熱但不喝水,表示熱在體表;身體發熱又喝水,表示熱在體內。小兒發熱的病,六一散是很好的藥,寒水石散也不錯。凡是熱病,經過疏散或調和後,如果沒有虛弱的症狀,就不要用溫補的藥,熱邪一定會再產生。各種熱症都可以用小兒清心丸。
李梴說:肝熱的小孩會用手去抓衣領,或亂抓東西,可以用瀉青丸治療。如果高燒又喝水,呼吸急促,可以用瀉白散。心熱的小孩看他睡覺的樣子,如果口中氣溫熱,或是喜歡趴著睡、睡覺時會向上竄動咬牙,可以用導赤散。脾熱的小孩會眼睛發黃、肚子大,懶惰愛睡覺,身體發熱又喝水,四肢無力,可以用瀉黃散。肺熱的小孩會用手去掐眉毛、眼睛、鼻子和臉,可以用甘桔湯。腎熱的小孩兩隻腳不喜歡蓋被子,可以用地黃丸。
薛己說:肝熱的小孩,左邊的臉頰會先發紅,大便困難,筋脈緊張,容易發怒、受驚,四肢困倦,在寅時(凌晨3-5點)和卯時(早上5-7點)更嚴重,可以用瀉青丸或柴胡飲子治療。心熱的小孩,額頭會先發紅,心煩心痛,手掌發熱、打嗝,或是高燒又喝水,在巳時(早上9-11點)和午時(中午11-1點)更嚴重,可以用導赤散或瀉心湯治療。脾熱的小孩,鼻子會先發紅,熱在肌肉,晚上更嚴重,可以用瀉黃散治療。肺熱的小孩,右邊的臉頰會先發紅,在下午時更嚴重,輕微的可以用瀉白散,嚴重的可以用地骨皮散。腎熱的小孩,下巴會先發紅,兩隻腳很熱,骨頭感覺酥軟像蟲咬一樣,熱得厲害時無法下床,晚上更嚴重,可以用滋腎丸治療。
4. 熱有虛實表裡
譚殊聖曰。虛熱者,因病後發熱無時,一日三五次者,此客熱乘虛而作,其必氣血未勻,四體羸弱。治宜調氣補虛,其熱自退。宜白朮散,或未退,人參犀角散。
薛己曰。虛則喜熱惡寒,乍涼乍溫,怫鬱驚惕,上盛下泄,屈體而臥,睡而露睛,面色青白,恍惚神緩,噓氣軟弱,手足指冷。宜惺惺散。實則仰體而臥,睡不露睛,面赤氣粗,口熱燥渴,二便難,煩啼暴叫,手足指熱。宜四順清涼飲加柴胡。壯熱惡風寒,為元氣不充,表之虛熱也。
壯熱不惡風寒,為外邪所客,表之實熱也。壯熱欲飲湯,為津液短少,里之虛熱也。壯熱飲水,為內火燔爍,里之實熱也。熱而二便調和,風邪蘊結於裡而發者,此表熱,惺惺散加麻黃汗之。熱而頰赤作渴,睡眠不安,四肢驚掣者,此裡熱,四順清涼飲。
白話文:
譚殊聖說,虛熱是指病後發燒,沒有固定時間,一天發作三五次的狀況。這是外來的熱邪趁著身體虛弱時侵入造成的,通常是因為身體氣血還沒調和均勻,導致四肢疲憊無力。治療上應該要調理氣血,補養虛弱的身體,這樣熱就會自然消退。可以服用白朮散,如果還沒退燒,就服用人參犀角散。
薛己說,身體虛弱的人會喜歡熱而怕冷,發燒時冷熱不定,容易感到煩悶憂鬱、驚恐不安,出現上身熱而下身腹瀉的情況,喜歡彎著身體睡覺,睡覺時眼睛半開,臉色蒼白,精神恍惚、反應遲鈍,呼吸微弱,手腳冰冷。這類虛熱適合用惺惺散來治療。而體內有實熱的人,則會喜歡仰躺著睡,睡覺時眼睛會閉緊,臉色潮紅,呼吸粗重,口乾舌燥想喝水,大小便不順暢,煩躁哭鬧,手腳發燙。這種實熱適合用四順清涼飲加上柴胡來治療。
高燒又怕冷,這是因為身體元氣不足,屬於表虛的熱。高燒但不怕冷,這是因為外來的邪氣侵入身體,屬於表實的熱。高燒且想喝湯,表示身體津液不足,屬於裡虛的熱。高燒且想喝水,表示體內火氣旺盛,屬於裡實的熱。發熱但大小便正常,是因為風邪鬱積在體內而發作,這是表熱,適合用惺惺散加上麻黃來發汗治療。發熱且臉頰潮紅、口渴、睡眠不安、四肢抽搐,這是裡熱,適合用四順清涼飲來治療。
5. 熱辨溫壯煩
王肯堂曰。溫熱與壯熱。相類而異。一向熱不止。由氣血壅實。五臟生熱。蒸熨於內。則眠臥不安。精神恍惚。熏發於外。則表裡俱熱。煩躁喘粗。甚則發驚癇也。輕則火府丹、金蓮飲子。重則梔子仁湯。若但溫溫然不甚盛。是溫熱也。大便臭而黃者。此腹內有伏熱也。四順飲子。
糞白而酸臭。則挾宿食不消也。紫霜丸。輕者少服。重者多服。節哺乳。當取微利。至五心熱盛。煩躁不安。手足時欲露出。小便赤澀。謂之煩熱。七寶散。若唇深紅。飲水不止。竹葉石膏湯。
白話文:
王肯堂說,溫熱和壯熱這兩種情況看起來很像,但其實不一樣。如果一直持續發熱,那是因為體內氣血不通暢,導致五臟產生熱,像蒸籠一樣在體內悶燒,就會讓人睡不好、精神恍惚。熱氣從內往外散發,就會出現裡外都發熱、煩躁、呼吸急促,嚴重的話還會抽搐。症狀輕微的,可以用火府丹、金蓮飲子來治療;症狀嚴重的,可以用梔子仁湯。如果只是微微發熱,不是很嚴重,那就是溫熱。如果大便又臭又黃,表示腹內有潛藏的熱氣,可以用四順飲子。
如果大便顏色白且酸臭,則是因為體內有積食沒有消化,可以用紫霜丸。症狀輕微的少吃一些,症狀嚴重的可以多吃一些,同時要控制哺乳量。吃藥後應該讓腸胃稍微通暢一下。如果手心、腳心發熱嚴重,感到煩躁不安,手腳常常想伸出被子外,小便顏色赤紅且不順暢,這就是煩熱,可以用七寶散來治療。如果嘴唇顏色深紅,且一直想喝水,可以用竹葉石膏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