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釋謎》~ 卷一 (10)
卷一 (10)
1. 慢驚風
錢乙曰:慢驚,因大病後,或吐瀉,或只吐不瀉,變成脾胃虛損。遍身冷,口鼻氣出亦冷,手足時瘛瘲,昏睡露睛。此無陽也。宜栝蔞湯主之。
張元素曰:慢驚者,陰症也,俱臟受病。
曾氏曰:治慢驚者,考之古書,亦無所據,惟載陰癇而已。蓋慢驚屬陰,陰主靜而搐緩,故曰慢。其候皆因外感風寒,內作吐瀉,或得於大病之後,或傳誤轉之候。目慢神昏,手足偏動,口角流涎,身微溫,眼上視,或斜轉,或兩手握拳而搐,或兼兩足動掣。各辨男左女右搐者為順,反此為逆。口氣冷緩,或囟門陷,此虛熱也。脈沉無力,睡則揚睛,謂兩目半開半合。此真陽衰耗,而陰邪獨盛。陰盛生寒,寒為水化,水生肝木,木為風化,木克脾土;胃為脾之腑,故胃中有風,瘛瘲漸生。其瘛瘲狀,兩肩微聳,兩手垂下,時復動搖不已者,名曰慢驚。宜以青州白丸子、蘇合丸,入薑汁杵勻,米飲調下。虛極者,加金液丹。
虞摶曰:慢驚者,因吐瀉日久,中氣大虛而得。蓋脾虛則生風,風盛則筋急。宜用溫白丸。
鰲按:脾虛則生風者,非風自脾生,以脾虛則肝木必強,乃風生於肝也。故風盛則筋急,以肝主筋故耳。觀溫白丸中殭蠶、全蠍、白附、天麻等,皆治肝藥可見。
李梴曰:陰症慢驚,自陽症急驚傳來。才經吐瀉,便是慢驚。男子以瀉得之為重,女子以吐得之為重。慢驚因吐瀉得者,宜醒脾散、加味朮附湯。虛風痰多者,宜八仙散。慢驚純陰症,宜烏蠍散。或陽症尚在,宜蟬蠍散。若有急驚方傳慢候,而尚有陽症,八候尚在,不必回陽;但與截風調胃,用蟬蠍散、醒脾散。若手足冰冷,方可回陽,用硫黃、附子。瀉滑青者,宜防慢驚。蓋瀉青色乃夾驚,木剋土也。
李杲曰:小兒慢驚,或吐利不止,變成虛風搐搦者,非風也,胃氣欲絕也。用來復丹五粒,研碎,米飲調下。即效。
史演山曰:慢驚之候,蓋由急驚過用寒涼,或轉太驟,傳變成之;又有吐利不止而成者;有氣虛暴吐瀉而成者;有夏月脾胃伏熱,大吐瀉,當解暑熱,不可專曰固陽;有臟虛洞瀉成者;有得之久嗽作癇者;有得之發癇不已者;有得之蟲積衝心者。惟吐瀉積痢成虛致之,則症變甚速。凡才經吐瀉,便是慢驚,須用溫中扶里。或搐來緊急,乃慢驚初傳,尚有陽症,不可誤作急驚。世言搐慢為慢驚,非也。若泥此,往往指慢脾為慢驚矣。凡慢驚,男子以瀉得之為重,女子以吐得之為重。又吐有五症,瀉有五症,各明所因主治。古云:病家怕驚不怕瀉,醫家怕瀉不怕驚。如因泄瀉不止,且先治瀉;若更治風,則驚風愈甚。如因他症,則當循原施治也。其慢驚候,若從急驚傳來,只可截風調胃,均平陰陽;不可全用陽藥,使陽歸陽,復作急驚之症。
白話文:
慢驚風
錢乙說:慢驚風是因為大病之後,或是吐瀉,或是只有吐沒有瀉,導致脾胃虛弱。患者會全身發冷,口鼻呼出的氣也是冷的,手腳有時會抽搐,昏睡時眼睛半睜著,這是體內陽氣不足的表現。應該用栝蔞湯來治療。
張元素說:慢驚風是屬於陰症,是全身各個臟器都生病了。
曾氏說:關於治療慢驚風,查閱古代醫書並沒有詳細的記載,只有提到陰癇這個名稱。慢驚風屬於陰症,陰主靜,抽搐的症狀比較緩慢,所以叫做「慢」。這種病通常是因為感受風寒外邪,導致內在的吐瀉,或是大病之後、或疾病誤傳引起的。患者會出現眼睛無神、意識模糊、手腳不自主地偏向一邊抽動、口角流口水、身體微微發熱、眼睛向上或斜視、雙手握拳抽搐,或同時伴隨雙腳抽動。判斷病情時,要區分男左女右,若抽搐的方向符合男左女右,則為順症;反之則為逆症。患者的呼吸微弱、口氣冷淡,或囟門凹陷,這是虛熱的表現,脈象會沉而無力。睡覺時眼睛半開半合,表示體內陽氣嚴重衰弱,陰邪過盛。陰邪過盛會產生寒氣,寒氣屬水,水生肝木,木又生風。肝木會克制脾土,胃是脾的附屬器官,所以胃中會有風邪,導致抽搐逐漸產生。抽搐的樣子是兩肩微微聳起,雙手下垂,時不時抖動。這種情況叫做慢驚風,應該用青州白丸子或蘇合丸,加入薑汁搗勻後,用米湯調服。如果身體極度虛弱,要加上金液丹。
虞摶說:慢驚風是因為長期吐瀉,導致中氣嚴重虛弱。因為脾虛會生風,風盛則會導致筋脈拘急,應該用溫白丸來治療。
(作者)按語:脾虛生風,並非風直接從脾產生,而是因為脾虛導致肝木過強,風邪因此產生於肝。風盛則會導致筋脈拘急,因為肝主管筋脈。觀察溫白丸中的殭蠶、全蠍、白附子、天麻等藥材,都是治療肝的藥,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。
李梴說:陰症的慢驚風是由陽症的急驚風轉變而來,只要經歷過吐瀉,就會轉為慢驚風。男子以瀉導致的慢驚風比較嚴重,女子以吐導致的比較嚴重。因為吐瀉引起的慢驚風,應該使用醒脾散或加味朮附湯來治療。如果虛風痰多,則用八仙散。慢驚風是純陰症,用烏蠍散治療。如果陽症還存在,可以用蟬蠍散。如果急驚風剛剛轉變為慢驚風,陽症的症狀還存在,不需要過於回陽,只要截斷風邪,調理脾胃即可,可以使用蟬蠍散或醒脾散。如果手腳冰冷,才可以回陽,使用硫黃或附子。如果大便呈青色且稀薄,則要預防慢驚風的發生,因為瀉青色是夾雜驚風的症狀,是木克土的表現。
李杲說:小兒慢驚風,如果吐瀉不止,變成虛風抽搐,這不是真正的風邪,而是胃氣快要衰竭了。可以用來復丹五粒磨成粉,用米湯調服,就會有效。
史演山說:慢驚風的病症,通常是由急驚風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或轉變太快而引起的。也有因為吐瀉不止、氣虛導致劇烈吐瀉、夏季脾胃有伏熱導致大吐瀉(需要解暑熱,不能只顧固陽)、臟腑虛弱導致腹瀉、長期咳嗽引起癲癇、癲癇發作不止、或是因為體內有蟲積影響心臟等原因引起的。其中,因為吐瀉、積滯、腹瀉導致虛弱引起的病症,變化會非常迅速。凡是只要經歷過吐瀉,就可能轉為慢驚風,需要用溫中扶脾的方法治療。如果抽搐來勢兇猛,那是慢驚風剛剛轉變,還帶有陽症的症狀,不要誤認為是急驚風。世俗認為抽搐緩慢就是慢驚風,這是不對的。如果拘泥於此,往往會把慢脾風誤認為是慢驚風。慢驚風,男子以瀉導致的比較嚴重,女子以吐導致的比較嚴重。吐有五種病因,瀉也有五種病因,要分辨清楚病因再進行治療。古人說,病家害怕腹瀉,不害怕驚風,而醫生害怕腹瀉,不害怕驚風。如果因為腹瀉不止,要先治療腹瀉,如果過度治療風邪,反而會使驚風更加嚴重。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,就要找出病因,針對性地進行治療。慢驚風如果是由急驚風轉變而來的,只能截斷風邪、調理脾胃、平衡陰陽,不能只使用溫陽的藥物,使陽氣過度,反而會重新出現急驚風的症狀。
張渙說:急驚風是因為關竅不通,可以使用冰片或麝香等藥物開通,使抽搐的症狀緩解。而慢驚風是陰氣過盛、陽氣虧虛,各經脈都已經虛弱,不適合使用開通的藥物,也不能用寒涼的藥物傷到臟腑,以免轉變成慢脾風,難以治癒。
聞人槻說:慢驚風病情危急,如果出現眼睛昏暗、直視不動、眼神漂移、四肢厥冷、汗出如雨、口唇和面色青黑、指甲發黑、四肢癱軟,病情就非常嚴重了。慢驚風的症狀是眼睛半開半合、似睡非睡。脈象可能浮可能沉,身體可能發熱可能發涼,可能吐可能瀉,也可能不吐不瀉,可能吃得下奶,也可能不吃奶。這是一種半陰半陽的合併症,就像傷寒中的半表半裡症。
葉桂說:慢驚風古代叫做陰癇。治療原則是:迅速補養脾胃,以理中湯為主方。如果有痰嘔吐,用南星、白附子配合六君子湯。如果聲音發不出來,要開竅,可以使用竹瀝、薑汁、菖蒲根、鬱金等藥物。這種疾病都是由其他疾病轉變而來的,原因很多。有的是因為過度飢餓、禁食導致氣傷,有的是因為過度使用猛藥傷胃,有的是因為突然吐瀉導致脾胃功能衰竭。病症會表現為面色青白、身體無發熱或微熱、氣短體軟、昏昏欲睡。這些都要用溫補的方法治療。如果嘔吐嚴重無法進食,溫補藥反而會導致嘔吐加劇,就要用黃連配合乾薑,使用連理湯、錢氏益黃散、錢氏異功散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