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幼科釋謎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五臟癇

薛己曰。面赤目瞪。吐舌齧舌。心煩氣短。其聲如羊。曰心癇。面青唇青。兩眼上竄。手足攣掣。反折。其聲如犬。曰肝癇。面黑目振。吐沫。形如屍。其聲如豬。曰腎癇。面如枯骨。目白反視。驚跳反折。搖頭吐沫。其聲如雞。曰肺癇。面痿黃。目直腹滿。四肢不收。自利。其聲如牛。曰脾癇。五癇通用五色丸為主。參以各經之藥。

王肯堂曰。按千金敘六畜癇。無五臟之分。錢氏始分之。而無馬癇。曾氏謂初發作羊犬聲者。咽喉為風痰所梗。聲自如此。其理甚明。言六畜者。強名之耳。故丹溪謂於經既無所據。而治法亦未有五者之分。所以不必分五也。

白話文:

薛己說:臉色發紅、眼睛瞪大、吐舌頭或咬舌頭、心煩氣躁、呼吸短促、聲音像羊叫的,叫做心癇。臉色發青、嘴唇發青、兩眼向上翻、手腳抽搐、身體向後彎曲、聲音像狗叫的,叫做肝癇。臉色發黑、眼睛顫動、口吐白沫、身體僵硬像死屍、聲音像豬叫的,叫做腎癇。臉色像枯骨、眼白向上翻、驚嚇跳動、身體向後彎曲、搖頭吐白沫、聲音像雞叫的,叫做肺癇。臉色萎黃、眼睛直視、肚子脹滿、四肢無力、腹瀉、聲音像牛叫的,叫做脾癇。治療各種癇症,都以五色丸為主,再根據各經脈的情況搭配其他藥物。

王肯堂說:查閱《千金方》記載的六畜癇,並沒有五臟的區分。錢乙開始將癇症分為五臟,但沒有提到馬癇。曾氏認為剛發作時聲音像羊或狗叫,是因為咽喉被風痰堵塞,所以發出的聲音像這樣,道理很清楚。說像六畜的叫聲,只是勉強稱呼而已。所以朱丹溪說,在經典中沒有根據,而且治療方法也沒有分為五種,因此不必這樣區分五種。

2. 癇症治法

劉完素曰。大抵血滯心竅。邪氣在心。積驚成癇。通行心經。調平血脈。順氣豁痰。乃其要也。假如小兒有熱有痰。不欲乳哺。眠睡不安。常常驚悸。此皆發癇之漸。即以紫霜丸導之。時間量與此丸。減其盛氣。則無驚風癇釣之患。諸癇發不能言者。蓋咽喉為氣之道路。風傷其氣。

以掩聲音道路之門。抑亦血滯於心。心竅不通所致耳。南星炮為末。豬膽汁調和少許啖之。極效。若錢氏五癇丸、南星散。以菖蒲湯調下。治癇之要藥也。

白話文:

劉完素說,大概來說,癲癇是因為血瘀阻滯心竅,邪氣侵擾心臟,累積驚嚇所造成的。治療重點在於疏通心經,調理血脈,順暢氣機,化解痰液。如果小孩子有發熱、痰多的情況,不想喝奶,睡不安穩,常常受到驚嚇,這些都是癲癇發作的徵兆,可以用紫霜丸來引導,根據情況調整藥量,減輕盛熱之氣,就能避免驚風、癲癇等問題。

各種癲癇發作時不能說話,是因為咽喉是氣的通道,風邪損傷了氣,堵住了聲音的出口,也可能是因為血瘀阻滯心臟,心竅不通造成的。可以用炮製過的南星磨成粉末,用豬膽汁調和少量服用,效果很好。錢氏五癇丸、南星散,用菖蒲湯調服,都是治療癲癇的重要藥物。

3. 諸癇不治症

錢乙曰。五癇甚者死。病後甚者亦死。

婁全善曰。小兒癇病。目直無聲。目睹不轉。眼生白障。唇黑眼慢。瞳人瞬動。目間青黑。面青指黑。口出涎沫如白膿。口噤肚脹不乳。喉如牽鋸之聲。多睡不乳。身熱下血不乳。身體痿軟不醒。腹內虛鳴。痞逆而痛。吐利不止。汗出壯熱不休。臥久不寢。身體反張。大人脊下容一手。小兒脊下容一指。並不治。

白話文:

錢乙說:五種癲癇症狀非常嚴重的會死亡,病後癲癇症狀加劇的也會死亡。

婁全善說:小兒癲癇,眼睛直愣愣的沒有聲音,眼睛看著一個地方不會轉動,眼裡長出白色的障礙物,嘴唇發黑、眼珠轉動遲緩,瞳孔頻繁顫動,眼眶周圍青黑,臉色發青、手指發黑,口中流出像白色膿液般的口水,牙關緊閉、肚子脹氣不喝奶,喉嚨發出像拉鋸子的聲音,嗜睡不喝奶,身體發熱、下體出血不喝奶,身體軟弱無力、昏迷不醒,肚子裡發出空響,胸腹痞塞不通、疼痛,嘔吐腹瀉不止,流汗、高燒不退,躺很久都睡不著,身體向後反張,大人脊椎下可以容納一隻手、小孩子脊椎下可以容納一根手指的,這些都是無法醫治的。

4. 痙必拘攣

張渙曰。小兒痙病。所受肝風。怯弱。致筋脈攣縮。兩手拳。伸展無力。是名拘攣。宜薏苡丹。

白話文:

張渙說,小孩子的痙病,是因為受到肝風的影響,加上身體虛弱,導致筋脈攣縮。會出現兩手握拳,難以伸展,這種情況就叫做拘攣。應該使用薏苡丹來治療。

5. 疳積

古稱兒病。驚疳最大。驚得心肝。疳得脾胃。臟腑因由。各不相蔽。童稚之時。病則為疳。弱冠而後。病成癆瘵。同出異名。惟年齒計。元氣虧傷。氣血虛憊。其原則一。非有他癘。曰惟小兒。臟腑嬌脆。飽固易傷。飢亦為害。熱則熏蒸。冷則凝滯。故疳之來。必有伊始。或幼闕乳。耗傷形氣。此疳之根。積漸生蒂。或兩三歲。乳食無制。此疳由脾。過飽反瘁。或喜生冷。甘肥黏膩。此疳由積。腸胃氣閉。或母自養。一切無忌。喜怒淫勞。即與乳吮。此疳由母。傳氣為戾。或因病餘。妄行轉泄。胃枯液亡。虛熱漸熾。此疳由醫。冒昧錯治。大抵疳病。緣此等弊。

然而古人。五臟分隸。各有症形。各有方劑。肝心腎肺。脾總多累。二十四候。更宜體會。莊氏家傳。最為詳備。總之疳候。必先貪嗜。鹽酸炭米。好吃泥塊。口渴且饞。形體憔悴。潮熱腸鳴。面黃便穢。漸漸腹脹。牙干目眯。揉鼻撏眉。脊高項細。甚至縮腮。頭皮光異。肚大筋青。發焦毛萃。齦爛腿枯。周身疥癩。種種惡候。詎必齊逮。約略形神。實惟危殆。為語病家。毋徒嗟喟。失治於前。今亦無奈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古時候稱為小兒病。其中「驚疳」最嚴重。「驚」會傷到心肝,「疳」會傷到脾胃。雖然影響的臟腑不同,但原因並不互相衝突。小孩子生病的時候就稱為「疳」,等長大成人後,這種病就變成癆病(肺結核)。雖然名稱不同,但都是因為年齡的差別所致,根本原因都是元氣虧損,氣血虛弱,道理是一樣的,並不是有其他的病。主要是因為小孩子的臟腑很脆弱,吃太飽容易受傷,餓太久也會有損害,太熱會使身體內悶熱,太冷則會使氣血凝滯。所以,疳的產生一定有其原因,可能是因為嬰兒時期缺乏母乳,損耗了身體的精氣,這是造成疳病的根本原因,慢慢累積後就形成了病根。

或是兩三歲時,吃奶或吃飯沒有節制,這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所造成的疳病。吃太飽反而會使脾胃衰弱,或是喜歡吃生冷的、甜膩的食物,就會因為積食而引起疳病,使腸胃的氣機閉塞。還有,母親自己沒有好好調養身體,生活沒有節制,隨意發怒、縱慾、勞累,然後又給孩子哺乳,這樣也會讓孩子因為受到母親的影響而生病。也可能是因為生病後,隨意地使用瀉藥,使腸胃的津液枯竭,產生虛熱,這也是因為醫生的誤診而引起的疳病。總的來說,疳病的原因大概就是這些。

古代醫家將五臟與各種病症對應,有各種不同的症狀表現和治療方法。肝、心、腎、肺都有可能被影響,但脾胃最容易受到牽連。疳病有二十四種不同的症狀,更應該仔細體會。莊氏的家傳醫學對此有非常詳細的記載。總之,疳病的症狀一定會先出現偏食的現象,例如喜歡吃鹽、酸、炭、米飯,或是喜歡吃泥土塊,常常口渴又很想吃東西,身體消瘦憔悴,還會出現潮熱、腸鳴、臉色發黃、大便穢臭、肚子漸漸脹大、牙齒乾枯、眼睛半睜、揉鼻子、拉扯眉毛、脊椎突起、脖子細小,甚至會臉頰消瘦、頭皮發亮、肚子大且青筋暴露、頭髮焦黃稀疏、牙齦腐爛、腿部枯瘦、全身長滿疥瘡等各種不良症狀,但這些症狀不一定會全部出現。大概觀察一下病人的精神和體態,就知道病情已經很危險了。所以要告訴病人的家屬,不要只是悲嘆,如果在先前沒有及時治療,現在也很難辦了。

6. 疳病原由症治

錢乙曰。大抵疳病。當辨寒熱肥瘦。其初病者為肥熱疳。久病者為瘦冷疳。冷熱交作者為冷熱疳。當分治之。諸疳皆當補其母。假令日中發潮熱。是心虛熱也。肝為心母。法當先補肝母。肝實而後瀉心。心得母氣。則內平而潮熱自愈矣。

危亦林曰。疳者干也。瘦瘁少血也。皆由氣血虛憊。臟腑受傷。故有五臟疳。外有蛔疳、脊疳、腦疳、乾疳、疳渴、疳瀉、疳痢、疳腫、疳瘡、疳勞、無辜疳、丁奚、哺露。治之各有方。其病多因乳哺失常。肥甘不節。腸胃積滯而得之。惟腎疳害人最速。蓋腎虛受邪。疳奔上焦。

故以走馬為喻。初作口臭。次傳齒黑齦爛。熱血迸出。甚則齒脫。宜急治之。才得全活。然齒不復生矣。

張元素曰。疳者。小兒受癖。或久吐瀉。醫者妄投轉過之藥。小兒易為虛實。致令胃虛而亡津液。內發虛熱。外消肌肉。一臟虛則諸臟皆弱。其病目胞腫。腹脹利色無常。漸加瘦瘠。久不痊可。是腸胃有風。宜宣風散導之。後則各依本臟補其母。

聖惠方曰。凡小兒疳在內。眼澀腹脹。利色無常。或如泔澱。日漸羸瘦。此候可療。若鼻下赤爛。自揉鼻。頭上有瘡。生痂痛癢。漸漸流引。繞於兩耳。時時目赤。頭髮稀疏。腦皮光緊。頭大項細。肌體瘦羸。亦可治也。若唇口被蝕。齒齦五色。或盡峭黑。舌下有白瘡。上齶有竅子。

口中時有臭氣。齒齦漸染欲爛。亦可治也。若下部開張。有時赤爛。癢不可忍。下利無常。亦可治也。若疳蝕脊膂。十指皆癢。自咬指甲。頭髮作穗。脊骨如鋸。有時腹脹。有時下痢。若急治之。無不瘥也。惟五疳有絕候。皆不可治。一襯著腳中指底不覺疼。二抱著手足垂軃無力。

三病未退遍身不暖。四臟腑瀉青涎及沫不止。五項筋舒展無力。如此之候。皆不可治也。

初虞世曰。有熱疳。有冷疳。有冷熱疳。此其要也。熱疳者。病多在外。鼻下赤爛。頭癢濕癢。五心煩熱。掀衣氣粗。渴引冷水。煩躁臥地。肚熱腳冷。潮熱往來。皆熱疳也。冷疳者病多在內。利色無常。其沫青白。肢體軟弱。目腫面黧。又一症躁渴臥地。似有熱狀。惟飲食不進。

滑泄無已。亦冷疳也。其有瀉多膿血。日加瘦弱。此則謂之冷熱疳。大抵疳之受病。皆虛使然。熱者虛中之熱。冷者虛中之冷。治熱不可妄表過涼。治冷不可峻溫驟補。故曰小兒易為虛實。脾虛不受寒溫。服寒則生冷。服溫則生熱。當識此勿誤。

曾氏曰。大抵疳之為病。皆因過餐飲食。於脾家一臟。有積不治。傳之餘臟。而成五疳之疾。若脾家病去。則餘臟皆安。苟失其治。日久必有傳變。脾家病。宜沉香檳榔丸、烏犀丸。更察虛實療之。有蟲者。使君子丸。心腹痛。吐清水。蟲自下者。二聖丸。諸疳症。皆宜用五疳保童丸、萬應丸。

常服化積治疳。仍各投本臟調理之劑。寧心、茯神湯。調肝、耆歸湯。調脾、參苓白朮散。補肺、補肺散。補腎、調元散。庶各得其宜。前症不致再作。

葉桂曰。幼兒斷乳納食。值夏月脾胃主氣。易於肚膨泄瀉。頭及手足心熱。形體日瘦。或煩渴善食。漸成五疳積聚。當審體之強弱。病之新久。有餘者當疏胃清熱。食入糞色白。或不化。當健脾佐消導清熱。若濕熱內郁。蟲積腹痛。導滯驅蟲。微下之。緩調。用肥兒丸之屬。

稚年五疳。猶大方五癆。雖方書有五臟之分。是症夏令為多。固從脾胃。蓋小兒乳食雜進。運化不及。初斷乳後。果腥雜進。氣傷滯聚。致熱蒸於裡。肌肉消瘦。腹大肢細。名曰丁奚。或善食。或不嗜食。或渴飲無度。或便瀉白色。久延不已。多致凶危。宜忌食生冷腥肥凝滯。

治法初用清熱和中分利。次則疏補化運。一定之理。

白話文:

[疳病原由症治]

錢乙說:大致上疳病,要分辨寒熱和肥瘦。剛開始得病的是屬於肥熱疳,久病的是屬於瘦冷疳,冷熱交替出現的是冷熱疳,應該分開治療。各種疳病都應該補養其「母臟」。例如,如果白天發潮熱,這是心虛熱,而肝是心的母親,應該先補肝,讓肝氣實了之後再瀉心火。心臟得到母親肝臟的滋養,體內就會平和,潮熱自然就會痊癒。

危亦林說:疳的本意是「乾」,指的是身體瘦弱、血氣不足的狀況,都是因為氣血虛弱、臟腑受損導致的,所以有五臟疳。此外,還有蛔蟲引起的蛔疳、脊椎的脊疳、腦部的腦疳、皮膚乾燥的乾疳、口渴的疳渴、腹瀉的疳瀉、痢疾的疳痢、腫脹的疳腫、皮膚潰瘍的疳瘡、勞累的疳勞、無緣無故發生的無辜疳,以及丁奚、哺露等各種疳病,每種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這些病大多是因為餵養不當,吃太多肥膩甘甜的食物,導致腸胃積滯而引起的。其中,腎疳對人體的危害最快,因為腎虛容易感受邪氣,疳病會向上蔓延。

就像奔跑的馬一樣,一開始會出現口臭,接著牙齒變黑、牙齦潰爛、流血,嚴重的話牙齒會脫落,應該及早治療才能保住性命,但牙齒是沒辦法再長出來了。

張元素說:疳病是小孩子體內有積滯,或是長期嘔吐腹瀉,醫生又亂用藥物造成的。小孩子的身體容易出現虛實變化,導致胃虛、津液不足,體內產生虛熱,外在肌肉消瘦。一個臟器虛弱,其他臟器也會跟著衰弱。這種病會出現眼瞼腫脹、腹脹、大便顏色不正常、逐漸消瘦,久久不能痊癒。這是腸胃有風,應該用藥疏散風邪、導引氣機。之後再根據每個臟器的狀況,補養它們的「母臟」。

《聖惠方》說:小兒疳病在體內時,會出現眼睛乾澀、腹脹、大便顏色不正常,像米湯一樣,身體日漸消瘦,這種情況還可以治療。如果鼻下潰爛,小孩會自己揉鼻子,頭上長瘡,結痂後會痛癢,慢慢擴散到兩耳,常常眼睛發紅、頭髮稀疏、頭皮光滑緊繃、頭大脖子細、肌肉消瘦,這種情況也可以治療。如果嘴唇被侵蝕、牙齦出現五種顏色,或者全部變黑,舌頭底下有白色潰瘍,上顎有小孔,

口裡經常有臭味、牙齦逐漸潰爛,這種情況也可以治療。如果下體外露,有時會潰爛、癢到無法忍受、腹瀉不止,這種情況也可以治療。如果疳病侵蝕到背部脊椎、十個手指頭都癢、會自己咬指甲、頭髮像穗子一樣、脊椎骨像鋸齒一樣、有時腹脹、有時腹瀉,如果及早治療,沒有治不好的。但是,五疳有無法治療的「絕候」,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情況就沒救了:一是腳中指底沒有感覺疼痛;二是抱著手腳時四肢軟弱無力;

三是病沒有好轉,全身發冷;四是五臟腹瀉不停,拉出青色黏液和泡沫;五是脖子後面的筋鬆弛無力。出現這些情況就無法醫治了。

初虞世說:疳病有熱疳、冷疳、冷熱疳,這是重點。熱疳的病症多在體外,例如鼻下潰爛、頭部發癢潮濕、手心腳心發熱、容易煩躁、掀開衣服喘氣、口渴想喝冷水、煩躁不安躺在地上、肚子熱腳冷、潮熱往來,這些都是熱疳。冷疳的病症多在體內,例如大便顏色不正常,有青白色的泡沫,肢體軟弱無力、眼睛腫脹、臉色發黑。還有一種症狀是煩躁口渴,會躺在地上,看起來好像有熱象,但卻吃不下東西,不斷腹瀉,也是冷疳。如果腹瀉帶膿血,身體一天比一天瘦弱,這就是冷熱疳。總而言之,疳病都是虛弱導致的。熱疳是虛弱導致的熱,冷疳是虛弱導致的冷。治療熱疳不能過分使用寒涼藥,治療冷疳也不能使用猛烈的溫補藥。所以說小孩子的身體容易出現虛實變化,脾胃虛弱,不能承受寒冷的藥物或溫熱的藥物,服用寒涼的藥就會出現身體發冷,服用溫熱的藥就會出現發熱,要了解這一點,不要搞錯了。

曾氏說:疳病大多是因為飲食過量,導致脾臟積滯,沒有及時治療,積滯擴散到其他臟器,就形成了五疳。如果脾臟的疾病治好了,其他臟器也會跟著好起來。如果錯失治療機會,時間久了就會發生病變。治療脾臟疾病,可以用沉香檳榔丸、烏犀丸,還要觀察虛實情況來治療。如果體內有蟲,可以用使君子丸。如果心腹疼痛、吐出清水,有蟲子從大便排出,可以用二聖丸。各種疳病都適合用五疳保童丸、萬應丸。

平時可以服用化積治療疳病的藥,也要針對不同臟器進行調理。寧心,可以用茯神湯;調肝,可以用耆歸湯;調脾,可以用參苓白朮散;補肺,可以用補肺散;補腎,可以用調元散。這樣才能對症下藥,避免疾病復發。

葉桂說:小孩子斷奶後開始吃東西,正值夏天,脾胃之氣旺盛,容易出現肚子脹大、腹瀉、頭部和手腳心發熱、身體日漸消瘦,或是煩渴、食慾旺盛,漸漸形成五疳積聚。應該仔細判斷身體的強弱、病情的輕重。如果身體有餘熱,應該疏通胃氣、清熱;如果食物不消化,拉出白色或不消化的糞便,應該健脾、幫助消化、清熱;如果體內濕熱鬱積、有蟲積導致腹痛,應該導滯、驅蟲、稍微瀉下,然後慢慢調養,可以使用肥兒丸之類的藥物。

小孩子年幼時得的五疳,就像大人的五癆病一樣。雖然醫書有五臟之分,但這種病在夏天比較多,主要還是從脾胃入手治療。小孩子吃奶和食物混雜,消化能力不足,剛斷奶後,又開始吃葷腥雜食,容易損傷氣機、造成積滯,導致體內發熱,肌肉消瘦、肚子大、四肢細,這種病叫作丁奚。有的會食慾旺盛,有的不愛吃東西,有的口渴喝水不停,有的拉白色大便。這種病拖久了就會很危險。要忌吃生冷、腥膩、肥厚的食物。

治療方法是先清熱和中、分利濕熱,接著再疏通氣機、補養身體、幫助運化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