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9)

1. 便膿血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二三日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下利不止。便膿血者。桃花湯主之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寒毒入胃者。臍下必寒。腹脹滿。大便黃白。或青黑。或下利清穀。宜四逆湯理中湯、白通加附子湯、四逆加薤白散。挾熱利者。臍下必熱。大便赤黃色。及腸間津液垢膩。宜黃芩湯白頭翁湯三黃熟艾湯薤白湯赤石脂丸。三黃熟艾湯。治傷寒四日而大下。

熱利時作。白通諸藥多不得止。宜服此。除熱止利。薤白湯。治傷寒下利如爛肉汁。赤帶下。伏氣腹痛。諸熱症。悉皆主之。濕毒氣甚者。下利腹痛。大便如膿血。或如爛肉汁。宜桃花湯、地榆散黃連阿膠湯

柯琴曰。本症與真武大同。彼以四肢沉重疼痛。為有水氣。此便膿血。是為有火氣矣。此方不清火。不利水。一惟培土。蓋土得其養。則火退位也。水歸其職。則腹痛自除。膿血自清。小便自利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下利。便膿血者。桃花湯主之。少陰病。便膿血者。可刺。

【目】程郊倩曰。此言少陰傳經熱邪。移入下焦。近後而致便膿血。又熱挾中焦。穢濁之物下行也。

方中行曰。便膿血者。當亦熱入血室之病。故可刺。刺者。刺期門也。期門為厥陰穴。病在少陰而刺厥陰之穴以瀉之。所謂實則瀉其子也。

2. 下利清穀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下利清穀。裡寒外熱。手足厥逆。脈微欲絕。身反不惡寒。其人面色赤。或腹痛。或乾嘔。或利止。脈不出者。通脈四逆湯主之。下利清穀。裡寒外熱。汗出而厥者。通脈四逆湯主之。下利。脈沉而遲。其人面少赤。身有微熱。下利清穀者。必鬱冒。

汗出而解。病人必微厥。所以然者。其面戴陽。下虛故也。脈浮而遲。表熱裡寒。下利清穀者。四逆湯主之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大抵陰症發熱。終是不同。脈須沉。或下利。手足厥也。病人尺寸脈俱沉細。但欲寐者。少陰症也。急作四逆湯復其陽。

柯琴曰。首條。寒熱相半症。下利清穀。陰盛於裡也。二條。比首條脈症皆輕。因其下虛。故下利清穀而厥逆。此陰陽相等。寒熱自和。故易愈。三條之脈。浮中見遲。未經妄下而利清穀。是表為虛熱。里有真寒也。仲景凡治虛症。以里為主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下利清穀。不可攻表。汗出必脹滿。

【目】張兼善曰。裡氣其既虛矣。其何能藏精而為陽之守乎。幸得表陽尚存。可以衛外。而猶不致於壞也。若又攻之。則表亦必虛。表虛則汗泄。汗出亡陽。其臟必寒而生脹滿矣。可不戒哉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下之後。續得下利清穀不止。身疼痛者。急當救里。宜四逆湯。

【目】徐彬曰。病。醫下之。續得下利清穀不止。身體疼痛者。急當救里。後身體疼痛。清便自調者。急當救表。按此言醫宜知緩急先後之序也。謂表裡分治。常理也。乃有表而復有里。倘因誤下而來。不得如餘邪未清。雙解表裡。雖身疼痛。不可治表。謂稍緩而表邪將盡入內。

故曰。急當救里。迨清便調而身仍痛。又不得以餘邪而忽之。謂內既曾利。稍緩而里將復受表邪。下利不止也。故又曰。急當救表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既吐且利。小便複利。而大汗出。下利清穀。內寒外熱。脈微欲絕者。四逆湯主之。

【目】黃仲理曰。此乃氣血喪亡。故完穀不化。脈微欲絕也。

3. 小便利

【綱】仲景曰。嘔而脈弱。小便複利。身有微熱。見厥者。難治。四逆湯主之。

【目】張從正曰。既嘔而又發熱。似乎小柴胡症也。卻又脈弱。熱又微。內無大熱也。所以小便利。見厥者。表寒也。嘔者。膈上有寒飲也。則諸症皆見陽消陰長之兆。何可治乎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既吐且利。小便複利。而大汗出。下利清穀。內寒外熱。脈微欲絕者。四逆湯主之。

【目】鰲按。三陰皆有小便自利症。不特少陰也。如太陰傷寒脈浮而緩。手足自溫。當發黃。小便自利。不發黃。至七八日。雖暴煩。下利日十餘行。必自止。厥陰傷寒熱少厥微。指頭寒。嘿嘿不欲食。煩躁。數日。小便利色白者。此熱除也。欲得食。為病愈。是也。太陰厥陰。不另立款。故附於此。此條小便利。是門戶不約也。

4. 小便不利(附小便難)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咳而下利。譫語者。被火氣劫故也。小便必難。以強責少陰汗故也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少陰受邪。復受火侮。樞機無主。大腸清濁不分。膀胱水道不利。故下利而小便難也。小便利者可治。此陰虛。故小便難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二三日不已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四肢沉重疼痛。自下利者。此為有水氣。其人或咳。或小便利。或下利。嘔者。真武湯主之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小便不利是病根。諸症皆因此而致。然小便不利。實由坎中無陽。坎中火用不宣。故腎家水體失職。是下焦虛寒不能制水故也。法當壯元陽以消陰翳。三或字。是加減症。不是主症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二三日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下利不止。便膿血者。桃花湯主之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少陰病。腹痛下利。是坎中陽虛。故真武有附子桃花乾薑。不可以小便不利。作熱治。真武是引火歸原法。桃花是升陽散火法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四逆。其人或咳。或悸。或小便不利。或腹中痛。或泄利下重者。四逆散主之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陰症小便不利。手足厥冷。脈微細者。不宜服利小便冷滑藥。但服返陰丹。並取臍下石門穴灸之。

吳綬曰。太陰腹滿自利。小便不利。無熱。脈沉者。理中湯五苓散。更加厚朴木香。分利其小便。而大便自止。厥陰便閉。厥冷脈伏。囊縮入腹。小便不利。宜四逆湯通草茯苓。或灸氣海石門穴。或以蔥熨法治之。

鰲按。朱吳二說。一於少陰病灸石門穴。一於厥陰病灸石門穴。其皆灸石門者。所謂肝腎同一治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