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6)
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6)
1. 不得臥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得之二三日。心煩。不得臥。黃連阿膠湯主之。少陰病。下利。六七日。咳而嘔。渴。心煩。不得眠者。豬苓湯主之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少陰受病。當五六日發。然發於二三日居多。二三日背惡寒者。腎火衰敗也。必溫補以益陽。反發熱者。腎水不藏也。宜微汗以固陽。口燥咽乾者。腎火上走空竅。急下之以存津液。此心中煩。不得臥者。腎火上攻於心也。當滋陰以涼心血。二三日心煩。是實熱。
六七日心煩。是虛煩。且下利而熱渴。是下焦虛。不能制水。非芩、蓮、芍藥所宜。咳嘔煩渴者。腎水不升。下利不眠者。心火不降耳。凡利水之劑。必先上升而後下降。故主以豬苓湯。以瀉陰利水而升津液。斯上焦如霧而咳渴除。中焦如漚而煩嘔靜。下焦如瀆而利自止矣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少陰病症,患病兩三天,心中煩躁,無法安睡,服用黃連阿膠湯可治。少陰病症,腹瀉,六七天,咳嗽並嘔吐,口渴,心中煩躁,無法入睡,服用豬苓湯可治。
柯琴說,少陰受病,通常在五六天後發作,但大多在兩三天就發作。兩三天出現背部怕冷的,是腎火衰敗,必須溫補以滋養陽氣。反而是發熱的,是腎水不能藏於腎中,宜用微汗的方式來固護陽氣。口乾咽燥的,是腎火上竄至空竅,需要迅速下瀉來保存津液。這種心中煩躁,無法安睡的情況,是腎火上攻心,應當滋陰來涼心血。兩三天的心煩是實熱,
六七天的心煩則是虛煩。而且腹瀉伴隨口渴,是下焦虛弱,無法制水,不適合用黃芩、蓮子、芍藥之類的藥物。咳嗽嘔吐煩躁口渴,是腎水不能上行;腹瀉失眠,是心火不能下降。凡是利水藥物,都必須先上升後下降,所以用豬苓湯,以瀉陰利水,並使津液上升。這樣上焦就像霧氣消散一樣,咳嗽口渴都消失了;中焦就像水泡消退一樣,煩躁嘔吐也平息了;下焦就像水道一樣,腹瀉自然就止住了。
鰲按。腎火上攻於心。故心中煩而不得臥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下後。復發汗。晝日煩躁不得眠。夜而安靜。不嘔不渴。無表症。脈沉微。身無大熱者。乾薑附子湯主之。
【目】王肯堂曰。少陰當病於欲寐。今乃不得眠。緣陽氣入少陰經。非少陰正病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脈沉細。自利煩躁。不得眠者死。
【目】王肯堂曰。不得眠為常症。然由於脈沉細自利煩躁。遂致不眠。以及傷寒發熱下利厥逆煩躁不得。臥者。俱為死症。皆由正氣弱。陽不能復故也。
白話文:
鰲按,腎臟的火氣向上攻到了心臟,所以心裡煩躁不安,無法安然入睡。
仲景說,在瀉下之後又發汗,白天煩躁不安,無法入睡,晚上卻安靜下來,沒有嘔吐、口渴的症狀,也沒有表證,脈象沉微,身體沒有發熱。可以用乾薑附子湯治療。
王肯堂說,少陰經的病症是想要睡覺卻睡不著。現在卻是睡不著,這是因為陽氣進入少陰經,不是少陰經的正病。
仲景說,少陰經的病症,脈象沉細,腹瀉、煩躁不安,無法入睡,就會死亡。
王肯堂說,睡不著是常見的病症,但由於脈象沉細、腹瀉、煩躁不安,導致失眠,以及傷寒發熱、腹瀉、厥逆、煩躁不安,無法入睡,都是死亡的徵兆。這些都是因為正氣虛弱,陽氣無法恢復造成的。
2. 手足厥逆
【綱】仲景曰。凡厥者。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。厥者手足逆冷是也。
諸四逆厥者。不可下之。虛家亦然。
【目】朱震亨曰。凡手足六經之脈。皆自陰傳陽。自陽傳陰。陰氣勝。則陽不達於四肢。故為寒厥。
熱厥可下。寒厥惟有溫補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但厥。無汗。而強發之。必動其血。未知從何道出。或從口鼻。或從耳目。是名下厥上竭。為難治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厥者。冷也。甚於四逆也。陰陽氣不相接。謂陽氣內陷。熱氣逆伏。故手足冷也。夫厥者必發熱。前熱者後必厥。厥深者熱亦深。厥微者熱亦微。是知內陷者。手足為厥矣。強發汗而動血。亦是發動其熱。先熱而後厥者。熱伏於內也。先厥而後熱者。陰退而陽氣得復也。若始得之便厥。則是陽氣不足而陰氣勝矣。大抵厥逆為陰所主。寒者多矣。
白話文:
成無己說:厥症就是冷,比四逆症更嚴重。陰陽氣不相接,指的是陽氣內陷,熱氣逆伏,所以手足冰冷。厥症必定會發熱,先前發熱,之後必定會出現厥症。厥症深重,發熱也深重,厥症輕微,發熱也輕微。由此可知,陽氣內陷者,就會出現手足厥症。強行發汗而傷血,也是在發動體內的熱氣。先前發熱,之後出現厥症,是熱氣伏在體內。先出現厥症,之後發熱,是陰氣退去,陽氣恢復了。如果剛得病就出現厥症,說明是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。總之,厥逆症是由陰氣主宰,多半是寒症。
注
- 厥: 中醫病症,指突然昏倒、神志不清、四肢冰冷等症狀。
- 四逆: 中醫病症,指陽氣衰微,四肢逆冷,脈象微弱。
- 少陰: 中醫臟象,指腎經。
- 下厥上竭: 指厥症深入,陽氣衰竭,難以治療。
- 內陷: 指陽氣不足,內陷於體內。
- 逆伏: 指熱氣上逆,伏於體內。
- 動血: 指發汗過度,傷及血液。
- 陰退陽復: 指陰氣消退,陽氣恢復。
- 寒者多矣: 指厥逆症多由寒氣引起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大汗。若大下利。而厥冷者。四逆湯主之。大汗出。熱不去。內拘急。四肢疼。又下利。厥逆而惡寒者。四逆湯主之。
【目】危亦林曰。陰陽二厥脈皆沉。所以使人疑之。然陰厥脈沉遲而弱。陽厥脈沉伏而滑。陽厥指甲時一溫。陰厥指甲常冷。足蜷不渴。清便如常。外症則自惺惺也。若未辨陰陽。宜用理中湯試之。陽厥則便熱。陰厥則不熱。
柯琴曰。大汗亡陽。大下亡陰。陰陽俱虛。故厥冷。但利非清穀。急溫之。陽回而生可望也。二條。治之失宜。雖大汗出而熱不去。惡寒不止。表未除也。內拘急而下利。裡寒已發。四肢疼而厥冷。表寒又見矣。可知表熱裡寒者。即表寒亡陽者矣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如果大量出汗,並且腹瀉,而且手足厥冷,就用四逆湯來治療。大量出汗,熱症沒有退去,內部拘急,四肢疼痛,又腹瀉,手足厥冷怕冷,也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危亦林說,陰陽二厥的脈象都沉,所以容易讓人懷疑。但是陰厥脈象沉遲而微弱,陽厥脈象沉伏而滑。陽厥指甲有時會溫暖,陰厥指甲經常冰冷。腳蜷縮不渴,大便如常,外症則自行清醒。如果還不能辨別陰陽,可以用理中湯試探。陽厥則大便會熱,陰厥則不會熱。
柯琴說,大量出汗損傷陽氣,大量腹瀉損傷陰氣,陰陽都虛,所以手足厥冷。但腹瀉不是清穀物,要急於溫補,陽氣回升就會有希望。兩條文意,治療失當,雖然大量出汗熱症沒有退去,怕冷不止,外寒沒有去除;內部拘急而腹瀉,裡寒已經發作;四肢疼痛而手足厥冷,表寒又出現了。可知表熱裡寒,就是表寒亡陽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嘔而脈弱。小便複利。身有微熱。見厥者。難治。四逆湯主之。
【目】張云岐曰。里無熱。故小便利。表虛寒。故見厥。傷寒以陽為主。今則陽消陰長。故難治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吐利汗出。發熱惡寒。四肢拘急。手足厥冷者。四逆湯主之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大抵下利之人。見厥複利。厥者復為熱。為陽氣得復。而利必自止。熱者便為厥。是陰氣遠勝也。故復下利。
龔信曰。此條吐利。不言清穀。汗出不言大。脈不言微弱。幸有此表陽。再以四逆溫其里。可望其生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下利清穀。裡寒外熱。手足厥逆。脈微欲絕。身反不惡寒。其人面色赤。或腹痛。或乾嘔。或咽痛。或利止。脈不出者。通脈四逆湯主之。下利清穀。裡寒外熱。汗出而厥者。通脈四逆湯主之。吐已下斷。汗出而厥。四肢拘急。不解。脈微欲絕者。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如果病人嘔吐、脈搏微弱、小便頻繁、身體微熱,並且出現昏厥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,用四逆湯治療。
張雲岐說,病人內部沒有熱,所以小便頻繁;表虛寒,所以昏厥。傷寒以陽氣為主,現在陽氣消退、陰氣增長,所以難治。
張仲景說,如果病人嘔吐、腹瀉、出汗、發熱惡寒、四肢拘急、手足厥冷,用四逆湯治療。
成無己說,一般來說,腹瀉的人昏厥並且小便頻繁,昏厥之後又發熱,這是陽氣恢復,腹瀉會自然停止;發熱之後又昏厥,這是陰氣過盛,所以繼續腹瀉。
龔信說,這條方劑中,病人嘔吐、腹瀉,沒有說明是否清穀;出汗,沒有說明是否大量出汗;脈搏,沒有說明是否微弱。幸好還有表陽,再用四逆湯溫暖內部,可以期望病人恢復健康。
張仲景說,少陰病,腹瀉清穀、內寒外熱、手足厥逆、脈搏微弱欲絕、身體反而不惡寒、面色發紅、可能腹痛、乾嘔、咽痛、或者腹瀉停止、脈搏摸不到,用通脈四逆湯治療。腹瀉清穀、內寒外熱、出汗並且昏厥,用通脈四逆湯治療。嘔吐已經停止,腹瀉也停止,出汗並且昏厥、四肢拘急、不能舒展、脈搏微弱欲絕,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治療。
傷寒六七日。大下後。寸脈沉而遲。手足厥冷。下部脈不至。咽喉不利。吐膿血。泄利不止者。為難治。
傷寒五六日。不結胸。腹濡。脈虛。復厥者。不可下。此為亡血。下之死。
病者手足厥冷。言我不結胸。小腹滿。按之痛者。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。
【目】鰲按。首條厥逆。因寒盛於外也。二條厥逆。因下虛也。然比首條脈症皆輕。三條厥逆。因陰盛格陽也。故加豬膽汁為反佐。四條厥逆。因六腑氣絕於外也。五條厥逆。因於亡血也。何以知之。其脈空虛也。六條厥逆。因結胸也。與五條合看。當知結胸症有熱厥者也。
白話文:
傷寒發病六七天,大便瀉下之後,寸脈沉而遲,手腳冰冷,下腹部脈搏摸不到,咽喉不舒服,吐出膿血,拉肚子不停,這樣的情況很難治癒。
傷寒發病五六天,沒有出現胸悶,腹部濕潤,脈搏虛弱,再次出現手腳冰冷,這種情況不能服用瀉下藥,因為這是血虛的表現,服用瀉藥就會導致死亡。
病人手腳冰冷,說自己沒有胸悶,下腹部脹滿,按壓會痛,這是寒氣積聚在膀胱的關元穴。
鰲按:第一種厥逆是由於寒氣盛於外導致;第二種厥逆是由於下焦虛弱導致,但比起第一種,脈象症狀都比較輕;第三種厥逆是由於陰寒盛而陽氣被阻導致,所以要加豬膽汁作為反佐藥;第四種厥逆是由於六腑的氣都散失到體外導致;第五種厥逆是由於失血導致,怎麼知道是失血呢?因為脈搏空虛;第六種厥逆是由於結胸導致,與第五種綜合觀察,就知道結胸症也有熱厥的情况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促。手足厥者。可灸之。傷寒六七日。脈微。手足厥冷。煩躁。灸厥陰。脈不還者死。
【目】陳士鐸曰。傷寒陰症發厥。灸其厥陰之經。亦不得已之法。原不及湯藥之神也。然苟以參藥救之。未有不生者。方名還厥湯。白朮四兩。附子、乾薑各三錢。水煎。一帖而蘇。凡具有厥逆等症。即以此方投之。神效如響。蓋白朮最利腰臍。陰寒初入。原從臍始。利其腰臍。則腎宮有生氣。佐以姜附。則無微不達。而邪又安留乎。
鰲按。此二條。皆屬陰虛。故皆用灸法。蓋脈之促者。雖為陽脈。亦有陽虛而促者。亦有陰盛而促者。此則陰盛而促者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傷寒病陰症發作導致手腳冰冷的治療方法。
張仲景認為,對於傷寒病人脈搏快速、手腳冰冷的症狀,可以用灸法治療。但如果病發六七天後,脈搏微弱、手腳冰冷發冷、煩躁不安,灸厥陰穴後脈搏仍然沒有恢復,則預後不佳。
陳士鐸認為,灸厥陰經只是不得已的治療方法,不如湯藥有效。他推荐了“還厥湯”這個方子,由白朮、附子、乾薑組成,能夠有效治療手腳冰冷、厥逆等症狀。白朮能補腎氣,附子、乾薑能溫陽散寒,三藥合用,溫腎陽、散寒邪,可使病人蘇醒。
最後,作者指出這兩種治療方法都屬於陰虛的治療,所以都使用灸法。即使脈搏快速屬於陽脈,也可能是陽虛或陰盛引起的,這裡是指陰盛導致脈搏快速的情況。
注
- 厥陰穴指的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,位於腳趾縫處。
- 參藥指的是人参等補氣的中藥材。
- 厥逆是指手腳冰冷、發麻、肢體僵硬等症狀。
- 鰲按是古代醫書中常見的註釋形式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吐利。手足厥冷。煩躁欲死者。吳茱萸湯主之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四逆者。四肢厥冷。兼臂脛而言。此手足。是言指掌也。四肢之陽猶在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下利。脈微者。與白通湯。利不止。厥逆無脈。乾嘔煩者。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。服湯後。脈暴出者死。微續者生。下利。手足逆冷。無脈者。灸之。不溫。若脈不還。反微喘者死。下利後。脈絕。手足厥逆。晬時脈還。手足溫者生。脈不還者死。
【目】陳士鐸曰。二條脈症。當急灸關元之脈。以寒極而脈伏。非灸則脈不能出也。今灸之而脈仍不還。反為微喘。此氣逆而不下。乃奔於上而欲絕也。本是死症。而吾以為可生者。正以其無脈也。夫人死而後無脈。今未死而無脈。非無也。乃伏也。灸之不還。豈真無脈可還乎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少陰病症,患者會出現嘔吐腹瀉,手腳冰冷,煩躁不安,想要死亡的症狀。服用吳茱萸湯可以治療。
柯琴說,四逆是指四肢冰冷,包括手臂和小腿。這裡的「手足」指的是手指和手掌。四肢陽氣尚存。
張仲景說,少陰病症,患者會出現腹瀉,脈搏微弱,可以服用白通湯治療。如果腹瀉不止,四肢冰冷,沒有脈搏,伴隨乾嘔煩躁,則服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。服用湯藥後,脈搏突然跳動,患者就會死亡;脈搏微弱但仍可摸到,患者就會活下來。腹瀉後,沒有脈搏,手腳冰冷,但稍微過一會兒,脈搏又出現,手腳變暖,患者就會活下來;脈搏沒有恢復,患者就會死亡。
陳士鐸說,以上兩種脈症,應該立即灸關元穴,因為寒氣極盛,導致脈搏潛伏,不灸灸,脈搏就無法出現。現在灸灸之後,脈搏仍然沒有恢復,反而出現微喘,這是氣逆不上,反而跑到上半身,想要斷絕的徵兆。這原本是死症,但是認為可以救活,是因為沒有脈搏。人死了以後才沒有脈搏,現在人還沒有死卻沒有脈搏,不是沒有脈搏,而是脈搏潛伏了。灸灸之後,脈搏沒有恢復,難道真的沒有脈搏可以恢復嗎?
無脈。應死矣。而仍未死。止作微喘。是脈欲還而不能遽還也。方用人參一兩。熟地五錢。牛膝三錢。甘草、附子各一錢。名還脈湯。一帖而脈驟出者死。苟得漸出。可望生矣。三條。晬時脈還。亦用灸法而還者也。然亦必手足溫者可生。正見陽氣之尚留耳。倘脈不還。則手足終無溫熱之時。
是陽不可返。而死不可生矣。不知脈之不返。因灸法而不能返也。灸之力微。終不及藥之力厚。吾以人參三兩灌之。則脈自欲生矣。
鰲按。首條。下利厥逆。服白通湯。惡脈之驟出。二三條。下利。厥逆無脈。用灸法。欲脈之猝還。一死一生者。何也。一用灸而一用藥也。可見用藥之能速出脈也。
白話文:
病人沒有脈搏,按理應該死了,但卻還沒有死,只是微微喘氣。這是因為脈搏想要恢復,但卻無法一下子恢復。因此,可以用人參一兩、熟地五錢、牛膝三錢、甘草、附子各一錢,組成「還脈湯」。如果服用一帖後脈搏馬上就恢復了,病人就會死;如果脈搏慢慢恢復,則有希望活下來。
有些病人是在滿月時脈搏才恢復的,也是用灸法讓脈搏恢復的。但是,只有手腳溫暖的病人才能活下來,這表示陽氣還未完全消失。如果脈搏沒有恢復,手腳始終不會溫暖,就代表陽氣無法回返,病人必死無疑。
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脈搏沒有恢復是因為灸法不夠強,無法讓脈搏恢復。灸法的力道微弱,始終不及藥物的力道強。如果用三兩的人參灌下去,脈搏自然會恢復。
古人分析,第一種情況是病人腹瀉、四肢厥逆,服用白通湯後,惡脈突然出現;第二、第三種情況是病人腹瀉、四肢厥逆,沒有脈搏,用灸法讓脈搏突然恢復,一個死一個活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一個用的是灸法,一個用的是藥物。可見用藥比灸法能更快地讓脈搏出現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四逆。其人或咳。或悸。或小便不利。或腹中痛。或泄利下重者。四逆散主之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四肢為諸陽之本。陽氣不達於四肢。因而厥逆。故四肢多屬於陰。此則泄利下重。陽邪下陷入陰中。陽內而陰反外。以致陰陽脈氣不相順接也。可知以手足厥冷為熱厥。手足厥逆為寒厥者。亦鑿矣。條中無主症。而皆是或然症。故小便不利。同小青龍症。厥悸。
同茯苓甘草症。咳利腹痛。小便不利。同真武症。種種是水氣為患。不用利水者。泄利下重故也。泄利下重。又不用白頭翁湯者。四逆故也。此少陰之樞無主。故多或然症。因取四物以散四逆之熱邪。隨症加減。以治或然症。此少陰氣分之下劑也。所謂厥因下之者此方矣。
白話文:
仲景說,少陰病,四逆,病人可能咳嗽,或心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疼痛,或泄瀉下墜,用四逆散治療。
柯琴說,四肢是所有陽氣的根本,陽氣不能到達四肢,就會導致厥逆。所以四肢多屬於陰,這時出現泄瀉下墜,是陽邪下陷陰中,陽氣內收而陰氣反外,導致陰陽脈氣不相順接。由此可知,手足厥冷為熱厥,手足厥逆為寒厥,也是正確的。條文裡沒有主症,都是或然症。所以小便不利,跟小青龍湯症狀相似;厥悸,跟茯苓甘草湯症狀相似;咳嗽、泄瀉、腹痛、小便不利,跟真武湯症狀相似。各種症狀都是水氣為患,不用利水藥,因為出現泄瀉下墜;泄瀉下墜又不用白頭翁湯,因為有四逆症狀。這是少陰病的樞紐沒有主症,所以出現很多或然症。因此用四物湯來散解四逆的熱邪,根據症狀加減藥物,來治療或然症。這是少陰氣分的下劑,所謂厥因下之的藥方就是這個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手足厥冷。脈乍緊。邪結在胸中。心中滿而煩。飢不能食。病在胸中。當吐之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諸陽受氣於胸中。邪氣客胸。鬱郁留結。則陽氣不得敷布。而手足為之厥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惡寒。身蜷而利。手足逆冷者。不治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利而手足溫。是陽回。故可治。利不止而手足逆冷。是純陰無陽。所謂六腑氣絕於外者。手足寒。五臟氣絕於內者。下利不禁矣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四逆。惡寒而蜷。脈不至。不煩而躁者死。少陰病。吐利。煩躁。四逆者死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四逆者。四肢逆而不溫也。傷寒之始。邪在皮膚。當太陽陽明受邪。則一身盡熱。太陰少陰受邪。則手足自溫。是表邪漸緩而欲傳裡也。傷寒四五日。手足溫而渴者。小柴胡湯。是太陽邪傳少陽也。脈浮。手足溫。為系在太陰。是少陽邪傳太陰也。是知邪在半表裡。
白話文:
成無己說:四逆,指的是四肢冰冷。傷寒初期,邪氣停留在皮膚上,太陽陽明經受邪氣侵犯,就會全身發熱。太陰少陰經受邪氣侵犯,則手腳會發熱,這是因為表邪逐漸減弱,想要傳入內裡。傷寒病發四五天,手腳溫暖,並且口渴,就應該用小柴胡湯,這是因為太陽經的邪氣傳入少陽經。脈象浮,手腳溫暖,說明邪氣停留在太陰經,這是因為少陽經的邪氣傳入太陰經。因此知道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。
則手足不熱而自溫。至邪傳少陰。為里症已深。雖未至厥。而手足已不溫。是四逆也。若至厥陰。則厥冷矣。四逆散枳實、柴胡、白芍、甘草皆寒涼。而專主四逆之疾。是知四逆。非盡虛寒症也。四逆湯乾薑、附子。皆熱藥。亦治四逆手足寒。旨哉。若手足自熱而至溫。從四逆而至厥者。
傳經之邪也。用四逆散。若始得手足厥而不溫者。是陰經受邪。陽氣不足。用四逆湯溫之。毋令誤也。
陳士鐸曰。少陰症。上吐下利。且兼煩躁。則陰陽擾亂拂抑。而無生氣可知。況手足逆冷。是脾胃之氣又將絕也。自是死症。然而治之於早。未嘗不可救。急以人參、白朮各二兩。肉桂、丁香各二錢。灌之。尚可救耳。方名止逆奠安湯。人參救元陽之絕。白朮救脾胃之崩。丁香止嘔。
白話文:
如果手腳不熱反而感到溫暖,說明寒邪已經傳入少陰經,病症已經很深,雖然還沒有到厥證,但手腳已經不溫,這就是四逆症。如果寒邪再傳入厥陰經,就會出現厥冷。四逆散裡的枳實、柴胡、白芍、甘草都是寒涼藥,但專門治療四逆症,這說明四逆症不全是虛寒症。四逆湯裡的乾薑、附子都是熱藥,也用於治療四逆症引起的手腳冰冷。可見,四逆症的治療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藥物。
如果手腳原本自熱,後來變得溫暖,從四逆症轉變成厥證,這說明寒邪是沿著經脈傳播的。可以用四逆散治療。如果剛開始就出現手腳厥冷不溫,說明陰經受邪,陽氣不足,要用四逆湯溫陽。不要誤用藥物。
陳士鐸說,少陰症患者如果上吐下瀉,同時伴隨煩躁,說明陰陽擾亂,生命氣息微弱。更何況手腳冰冷,說明脾胃之氣快要斷絕,這已經是死症。但是如果及時治療,還是有救治的機會。要趕快用人參、白朮各二兩,肉桂、丁香各二錢,灌服下去,還有救活的可能。這個方子叫做止逆奠安湯。人參補救元陽之虧,白朮補救脾胃之虛,丁香止嘔。
肉桂溫中。又能止瀉。救中土之危亡。奠上下之變亂。轉生機於頃刻。豈能捨此方哉。
少陰症。四逆。惡寒身蜷。脈不至。不煩而躁。亦是死症。而吾以為可救者。全在脈不至。不煩而躁。夫病至四肢之逆。陰陽之將絕可知。脈之不至。未必非寒極而伏也。不然。陽絕則心宜煩。乃不煩。但嫌其煩而不躁。則陽未絕而將絕。為可畏耳。陽既欲絕。則陰亦隨絕。
故一補陽。陽回而陰亦回也。急用生生湯可活。人參三兩。棗仁炒五錢。附子三錢。水煎。人參以回陰陽。附子祛寒。棗仁安心。則心定而躁可去。脈可出矣。死中求活。其在此方乎。
白話文:
肉桂可以溫暖中樞,並能止住腹瀉,輓救中樞的危難,穩定上下的動蕩,轉換生命危機在瞬間,怎能捨棄這個方法呢?
少陰症狀,四逆現象,伴有畏寒、身體蜷縮,脈搏無法觸及,雖然不感到煩躁,但卻顯得焦慮不安,這也被認為是致命的症狀。然而,我認為仍有救濟之法,關鍵在於脈搏無法觸及,以及不感到煩躁卻顯得焦慮不安。疾病到了四肢逆冷的地步,陰陽的終結可以預見。脈搏無法觸及,或許是因為寒冷到極點而藏匿著。否則,如果陽氣已經終結,心臟應該會感到煩躁,但實際上沒有煩躁,只是對煩躁有所顧忌而不顯得焦慮,那麼這表示陽氣尚未完全終結,只是接近終結,這讓人感到恐懼。如果陽氣已經想要終結,那麼陰氣也會隨之終結。
因此,使用補充陽氣的方法,陽氣恢復,陰氣也會恢復。緊急使用「生生湯」來活絡生命。人參三兩,炒過的棗仁五錢,附子三錢,用水煎煮。人參用以調和陰陽,附子除寒,棗仁安定心神。這樣心神安定,焦慮不安的情緒就能消失,脈搏也能出現了。在死亡的危機中尋找生存的希望,可能就在這個方法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