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3)

1. 咳悸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咳而下利。譫語者。被火劫故也。小便必難。以強發少陰汗也。

【目】鰲按。上咳下利。津液喪亡之故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二三日不已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四肢沉重疼痛。自下利者。此為有水氣。其人或咳。或小便利。或下利。嘔者。真武湯主之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有少陰症咳嗽。真武湯、四逆散、豬苓湯也。大抵熱在上焦。其人必飲水。水停心下。則肺為之浮。肺主於咳。水氣乘之。故咳而微喘。真武加五味子、乾薑。大抵傷寒水氣。皆因飲水過多。古人治水氣而咳者。病在陽。小青龍湯。病在陰。真武湯。古今錄驗。橘皮湯治咳佳。

白話文:

朱肱說:少陰病症出現咳嗽,可用真武湯、四逆散、豬苓湯來治療。一般來說,上焦有熱,患者必然會多喝水,水停積在心下,導致肺氣上浮。肺主咳嗽,水氣乘虛而入,因此出現咳嗽和輕微喘息。真武湯中可以加入五味子和乾薑。總的來說,傷寒導致的水氣,大多是因飲水過多所引起。古人治療水氣導致的咳嗽,病在陽則用小青龍湯,病在陰則用真武湯。古今醫案中記載,橘皮湯治療咳嗽效果很好。

  • 真武湯:由附子、白朮、茯苓、生姜、甘草組成,具有溫陽利水、化氣行水之功效。
  • 四逆散:由柴胡、芍藥、枳實、甘草、蜀漆組成,具有疏肝解鬱、散寒止痛之功效。
  • 豬苓湯:由豬苓、澤瀉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組成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利尿之功效。
  • 五味子:具有斂肺止咳、生津止渴之功效。
  • 乾薑: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救逆之功效。
  • 小青龍湯:由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、芍藥、細辛、五味子、乾薑組成,具有溫肺化飲、止咳平喘之功效。
  • 橘皮湯:由橘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理氣化痰、止咳平喘之功效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下利。六七日。咳而嘔。渴。心煩。不得眠者。豬苓湯主之。

【目】寇宗奭曰。又咳嘔。又煩渴。非腎水不升之故而何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四逆。泄利下重。其人或咳。或悸。或小便不利。或腹中痛者。四逆散主之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四逆散加五味子、乾薑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發汗。汗出不解。其人仍發熱。心下悸。頭眩。身瞤動。振振欲擗地者。真武湯主之。

【目】鰲按。仍發熱而心下悸。坎陽外亡。而腎水凌心也。以其為腎水凌心之故。故亦列少陰款中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,少陰病患者,如果腹瀉六七天,伴隨咳嗽嘔吐、口渴、心煩意亂、失眠,可以用豬苓湯治療。

寇宗奭說,咳嗽嘔吐、煩躁口渴,都是因為腎水不能上行導致的。

張仲景說,少陰病患者,如果四肢厥逆、腹瀉、下墜感,並且伴隨咳嗽、心悸、小便不利、腹痛,可以用四逆散治療。

朱肱說,四逆散中可以加入五味子、乾薑。

張仲景說,太陽病患者,如果發汗後汗出不止,仍然發熱,並且心下悸動、頭暈目眩、身體顫抖,想要抓地,可以用真武湯治療。

鰲按:發熱、心下悸動,是因為陽氣外泄,腎水寒氣入侵心臟。因為是腎水寒氣入侵心臟導致的,所以也列在少陰病的治療範疇中。

2.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下利。六七日。咳而嘔。渴。心煩。不得眠者。豬苓湯主之。
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此乃申解少陰傳經熱邪。有挾水飲為患者。不得誤為寒邪也。蓋少陰之熱邪。充周於上下。流布於四肢。固已。然水飲一症。亦有入熱邪而俱混者。不止他條直中之寒邪。兼水飲為患也。今下利六七日。咳而嘔。此純類於少陰直中寒邪之症也。然口渴心煩不眠。

則非直中之寒邪。而為傳經之熱邪矣。蓋陽煩而陰躁。至不得眠。煩而不躁。則為陽邪甚的矣。知此則口渴下利。固熱邪為之。而水飲挾阻其氣化。陰陽不分。上下不通。下利口渴。所以滋甚也。本湯五物。無一非走陰經。以之淡滲陰經水飲。推之三陰水飲皆可用。但加減引經之味可耳。

白話文:

【綱】

仲景說:少陰病,下痢持續六七日,咳嗽且嘔吐,口渴、心煩意亂、無法入睡的人,可以用豬苓湯治療。

【目】

魏荔彤說:此症是少陰經傳導的熱邪,伴隨水飲的患者,不能誤認為是寒邪。因為少陰的熱邪,充斥於上下,流布於四肢,這是確定的。然而,水飲這種症狀,也可能混雜在熱邪之中,不只是其他條文中直中寒邪,也兼有水飲的困擾。

現在這個病患下痢六七日,咳嗽且嘔吐,這純粹像是少陰經直中寒邪的症狀。但是口渴、心煩意亂、無法入睡,就說明這不只是直中的寒邪,而是傳經的熱邪。因為陽氣煩躁而陰氣燥盛,才會導致無法入睡。如果只是煩躁而不燥盛,那就是陽邪過盛。

明白這個道理,就知道口渴、下痢是因為熱邪所致,而水飲阻塞了氣化,陰陽失調,上下不通,才會導致下痢和口渴加重。本方五味藥,無一不走陰經,用它來淡滲陰經水飲,推廣到三陰水飲皆可使用,只要加減引經之味即可。

問。原文並無水飲症。何以知水飲兼混。曰。觀其咳而不咽痛。口不燥。即知雖為傳經熱邪。惟有水飲相混。故熱勢不能甚烈。雖上衝為咳嘔。而不致咽痛。隔阻正津為口渴。而不致乾燥。兼以心煩不寐。於少陰但欲寐。陰症中見陽症。非傳經之熱。兼水飲之濕。何物乎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欲吐不吐。心煩。但欲寐。五六日自利而渴者。屬少陰也。虛故引水自救。若小便色白者。少陰病形悉具。小便白者。以下焦虛。有寒。不能制水。故令色白也。
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不吐心煩但寐。則陰寒凝聚於下。而孤陽浮游於上。可驗。五六日久。脾陽亦失令而自利。胃津以利耗而作渴。且陰盛於下。陽必逼處於上。曰虛。知下虛而上實。實、邪實也。引水自救。以理論之。雖渴。未必能多飲水。或多飲多尿。尿色淡白。則少陰腎臟為真寒。

白話文:

病人咳嗽但喉嚨不痛,口也不乾,雖然是經絡熱邪引起的,但卻夾雜着水飲,所以熱勢不強烈。雖然熱邪上衝導致咳嗽嘔吐,但不會引起咽喉疼痛;熱邪阻礙正氣津液導致口渴,但不會造成口乾。病人同時心煩失眠,而少陰病則想睡覺,陰症中出現陽症,這不是單純的經絡熱邪,而是夾雜了水飲的濕邪。

而非假熱。足以相惑也明矣。以此知少陰病形悉具。全在小便色白。蓋赤白分寒熱也。白為下焦虛寒。寒水不能收制。將為飲一溺二。傾泄不禁矣。法容不灸與溫兼行耶。仲師為少陰腎臟里症言之如此。

再者。少陰腎臟為病。內素虛寒者十之六七。外寒乘入者十之三四。無內寒則不能召外寒。君子平日。寧可不以命門之火為實。而用嗇道乎。

白話文:

這不是虛假的熱症,足以讓人迷惑,十分清楚。由此可知少陰病的症狀都具備了,完全取決於小便的顏色是白色。因為赤色和白色分別代表寒熱,白色代表下焦虛寒,寒水無法收納,就會出現小便量少而排尿次數頻繁,無法控制。治療方法應該是既不灸火,又要溫和兼行。仲師針對少陰腎臟裡的病症,是這樣說的。

再者,少陰腎臟生病,天生虛寒的佔六七成,外寒入侵的佔三四成。沒有內寒,就無法引發外寒入侵。君子平常,寧可讓命門之火充足,也不要吝嗇陽氣。

3. 漱水不咽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脈沉細。手足冷。或時煩躁。作渴。欲漱水不欲咽者。宜四逆湯。

【目】吳綬曰。本條之外。又有下利。厥逆無脈。乾嘔煩渴。欲漱水不欲咽者。白通加豬膽汁人尿主之。又有厥陰蛔厥。體寒煩躁吐蛔。口燥舌乾。但欲涼水浸舌及唇。時不可離者。理中湯加烏梅。大抵陰症發躁煩渴不能飲水。或有勉強飲下。良久復吐。或飲水而嘔。或噦逆者。

皆內寒也。蓋無根失守之火。遊於咽嗌之間。假作燥渴。則不能飲。或有能飲不吐。復欲飲者。熱也。

白話文:

【綱】

張仲景說:少陰脈沉細,手腳冰冷,有時煩躁,口渴,想要漱口卻不願意吞嚥者,宜用四逆湯。

【目】

吳綬說:除了本條所述之外,若患者還有以下症狀:腹瀉,厥逆無脈,乾嘔煩渴,想要漱口卻不願意吞嚥者,可用白通加豬膽汁人尿湯治療。

若患者出現厥陰蛔厥,身體寒冷煩躁,吐出蛔蟲,口乾舌燥,只想要用涼水浸泡舌頭和嘴唇,一刻也離不開者,可用理中湯加烏梅治療。

總之,陰症發作時出現煩躁口渴,無法飲水,或是勉強喝下去,過一會兒又吐出來,或者喝水就嘔吐,或者呃逆,都是內寒所致。這是因為體內無根失守的陽氣遊走於咽喉之間,虛假地造成燥渴,因此無法飲水。若患者能夠喝水且不吐,又想喝水,則是熱證。

4. 咽痛咽乾口燥(附不能言)

【綱】仲景曰。病人脈陰陽俱緊。反汗出者。亡陽也。此屬少陰。法當咽痛。而復吐利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脈沉遲。手足厥冷。或吐利而咽中痛。此少陰症也。病源云。此為下部脈都不至。陰陽隔絕。邪客於足少陰之絡。毒氣上衝。故咽喉不利。或痛而生瘡也。傷寒脈陰陽俱緊。如本條云云。此候汗下熏熨俱不可。汗出者。藁本粉傳之。咽喉痛者。甘草湯、桔梗湯、豬膚湯、通脈四逆去芍加桔梗湯、麻黃升麻湯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:病人脈象陰陽都緊,反而出汗,這是陽氣衰竭。這屬於少陰症,應該會出現咽喉疼痛,而且還會伴隨嘔吐腹瀉。

朱肱說:脈象沉遲,手腳冰冷,或者嘔吐腹瀉,同時咽喉疼痛,這就是少陰症。病源說:這是因為下部脈象完全消失,陰陽隔絕,邪氣入侵足少陰經脈的絡脈,毒氣向上衝擊,所以咽喉不適,或者疼痛甚至生瘡。傷寒脈象陰陽都緊,就像這條文中所說的那樣,這種情況下汗法、下法、熏熨法都不適用。出汗的話,可以用藁本粉治療。咽喉疼痛的話,可以用甘草湯、桔梗湯、豬膚湯、通脈四逆去芍加桔梗湯、麻黃升麻湯。

選用。又有伏氣之病。謂非時暴寒中人。伏氣於少陰經。始不覺病。旬月乃發。脈微弱。法先咽痛似傷寒。非喉痹之病。次必利。始用半夏桂枝湯。次四逆散。此病只一二日便瘥。古方謂之腎傷寒也。

戴原禮曰。亦有初得病。頭痛發熱。無陽毒少陰諸症。而咽自痛者。此因感冒後。頓用厚衣被堆壅。或用蠻法。服薑湯熱酒即臥。遂成上壅。或先有壅熱。欲取涼快。致為外邪所襲。既有風寒。又有熱壅。宜參蘇飲。倍桔梗。加木香五分。或消風百解散。或五積散、敗毒散各半帖。名交加散。

白話文:

有些病症是因非季節性的突然寒冷侵襲人體,導致寒氣伏於少陰經,初期並無明顯病狀,但可能經過數十天後才發作。患者脈象微弱,通常先出現咽喉疼痛,類似傷寒,但並非喉痹症。接著便會腹瀉。治療初期可先使用半夏桂枝湯,之後再用四逆散。此病通常一兩天即可痊癒,古人稱之為腎傷寒。

戴原禮說,也有些患者剛患病時會出現頭痛發熱,但沒有陽毒或少陰經的症狀,卻只出現咽喉疼痛。這是因為感冒後,突然用厚重的衣被包裹,或用偏方服用薑湯熱酒就馬上睡覺,導致上半身阻塞。也可能原本就有內熱,想找涼快卻被外邪侵襲,既有風寒,又有熱壅,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參蘇飲,其中桔梗的劑量加倍,並加入木香五分。也可以服用消風百解散、五積散、敗毒散各半帖,合稱為交加散。

閔芝慶曰。此寒邪在少陰本臟而非經病也。當咽痛而又吐利。利為少陰本症。吐而咽痛。則孤陽欲飛脫於上矣。急救欲亡之陽。真武四逆附子等湯。可選用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下利清穀。裡寒外熱。手足厥逆。脈微欲絕。身反不惡寒。其人面色赤。或腹痛。或乾嘔。或咽痛。或利止。脈不出者。通脈四逆湯主之。

【目】王肯堂曰。太陽陽明咽痛各一症。悉屬熱也。太陽治以半夏散。陽明治以四逆散加桔梗。少陰咽痛有六症。熱症四。寒症二。熱者治以傷寒湯、甘草湯、桔梗湯、苦酒湯、半夏散。寒者治以桂枝幹薑湯、真武湯、四逆湯。厥陰咽痛一症。亦熱也。治以桔梗湯。咽痛皆屬熱。

白話文:

閔芝慶說

這個寒邪侵犯的是少陰的本臟,而不是經絡病變。病人應該會出現咽痛和腹瀉,腹瀉是少陰本臟的症狀。又吐又咽痛,說明陽氣虛弱,想要往上飛脫。要緊急救治快要離體的陽氣,可以使用真武四逆湯,其中包含附子,可以作為選擇。

【綱】張仲景說

少陰病,會出現腹瀉清穀,裡寒外熱,手腳厥逆,脈象微弱欲絕,但反而不惡寒,病人面色發紅,可能伴隨腹痛,乾嘔,咽痛,或腹瀉停止,脈象摸不到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通脈四逆湯治療。

【目】王肯堂說

太陽經和陽明經的咽痛,都是屬於熱症,太陽經的咽痛可以用半夏散治療,陽明經的咽痛可以用四逆散加桔梗治療。少陰經的咽痛有六種症狀,其中四種是熱症,兩種是寒症。熱症可以用傷寒湯、甘草湯、桔梗湯、苦酒湯、半夏散治療,寒症可以用桂枝乾薑湯、真武湯、四逆湯治療。厥陰經的咽痛只有一種,也是熱症,可以用桔梗湯治療。咽痛都是屬於熱症。

何獨少陰二症寒耶。其一以汗多亡陽。故用乾薑、附子以復陽溫經。其一以陰盛格陽。故用通脈四逆以散陰通陽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六七日。大下後。寸脈沉而遲。手足厥冷。下部脈不至。咽喉不利。吐膿血。泄利不止者。為難治。

【目】王肯堂曰。此宜麻黃升麻湯。

柯琴曰。此為下厥上絕。陰陽離決之候。故咽痛不利。為水穀之道絕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下利咽痛。胸滿心煩者。豬膚湯主之。

【目】張元素曰。或云。六經皆不言咽痛。惟少陰有咽痛咽傷。何也。夫少陰咽痛。乃經絡所繫。蓋少陰脈循喉嚨。系舌本。故有咽傷痛之患。內經曰。少陰所生病者。咽腫上氣。干嗌及痛。此經脈所繫。邪氣循行而致然也。

白話文:

少陰病症為何總是寒呢?一種是汗多傷陽,所以用乾薑和附子來恢復陽氣溫暖經絡。另一種是陰氣盛而陽氣被阻,所以用通脈四逆湯來散寒通陽。

仲景說,傷寒病發六七天,大瀉之後,寸脈沉而遲,手腳冰冷,下部脈搏摸不到,咽喉不舒服,吐膿血,腹瀉不止,這就是難治的病症。

王肯堂說,這種情況應該用麻黃升麻湯。

柯琴說,這是下焦虛寒,上焦陽氣不足,陰陽分離的徵兆,所以咽喉疼痛不舒服,因為水谷不能正常運化。

仲景說,少陰病,腹瀉咽喉疼痛,胸悶心煩,用豬膚湯治療。

張元素說,六經中都不提咽喉疼痛,唯獨少陰病有咽喉疼痛,這是因為少陰經脈循行於喉嚨,連接舌根,所以會出現咽喉疼痛的症狀。內經記載,少陰病的症狀是咽喉腫脹,氣逆上衝,阻礙食道,並伴有疼痛。這是因為經脈受邪氣影響而造成的。

方中行曰。豬膚。本草不載。但豬屬亥。宜入少陰。膚乃外皮。宜能解外。其性則涼。固能退熱。邪散而熱退。煩滿可除也。白蜜潤燥以利咽。痛可愈也。白粉益土以勝水。利可止也。意者義取於此乎。

魏荔彤曰。此申解少陰傳經熱耶。上下充滿之症。立法以滋陰散熱為義。蓋少陰之邪。上衝為咽痛。為心煩。熱之性升也。為便血。為便膿。陰之性降也。又有上下充周。熱邪瀰漫者。如下利。猶之陰之降也。咽痛胸滿心煩。猶之熱之升也。無非邪在少陰。既內耗其真。復交亂三焦使之然也。

法用豬膚。豬亥水。腎蓄也。其膚主太陽。能入腎滋陰。兼透表散邪之用。佐蜜甘寒。上炎之焰熄。白粉淡滲。下利之路分。一劑而三善備焉。蓋腎臟原無散法。散藥又必用辛溫。今熱邪在內。非散不可。辛溫又不可。因另出此法。以甘寒之味。佐原屬腎經之物。帶太陽表性者。

白話文:

方中行曰。豬膚。本草不載。但豬屬亥。宜入少陰。膚乃外皮。宜能解外。其性則涼。固能退熱。邪散而熱退。煩滿可除也。白蜜潤燥以利咽。痛可愈也。白粉益土以勝水。利可止也。意者義取於此乎。

方中行說: 豬皮,本草綱目裡沒有記載。但是豬屬亥,應該歸入少陰經。豬皮是外皮,應該可以解表。它的性寒,所以可以退熱。邪氣散去,熱退了,煩躁和胸悶也就可以消除。白蜜潤燥可以利咽,咽喉疼痛就可以痊癒。白粉滋補脾土可以制勝水濕,瀉痢就可以止住。這方子就是取這個意思吧?

魏荔彤曰。此申解少陰傳經熱耶。上下充滿之症。立法以滋陰散熱為義。蓋少陰之邪。上衝為咽痛。為心煩。熱之性升也。為便血。為便膿。陰之性降也。又有上下充周。熱邪瀰漫者。如下利。猶之陰之降也。咽痛胸滿心煩。猶之熱之升也。無非邪在少陰。既內耗其真。復交亂三焦使之然也。

魏荔彤說: 這個方子是針對少陰經傳熱的。上下充滿,這個病症,是用滋陰散熱來治。因為少陰經的邪氣,上衝就會導致咽喉疼痛、心煩,這是熱氣上升的表現;下衝就會導致便血、便膿,這是陰氣下降的表現。還有一些情況是上下都充滿,熱邪瀰漫,比如腹瀉,這也屬於陰氣下降;咽喉疼痛、胸悶、心煩,這屬於熱氣上升。歸根結底,都是因為邪氣在少陰經,既消耗了人體的真氣,又擾亂了三焦,才導致這些症狀。

法用豬膚。豬亥水。腎蓄也。其膚主太陽。能入腎滋陰。兼透表散邪之用。佐蜜甘寒。上炎之焰熄。白粉淡滲。下利之路分。一劑而三善備焉。蓋腎臟原無散法。散藥又必用辛溫。今熱邪在內。非散不可。辛溫又不可。因另出此法。以甘寒之味。佐原屬腎經之物。帶太陽表性者。

這個方子用豬皮,因為豬屬亥,亥為水,腎主水,所以豬皮可以入腎滋陰。 而且豬皮主太陽,可以透表散邪。白蜜甘寒,可以熄滅上焦的熱焰。白粉淡滲,可以止住下利的瀉瀉。一劑藥就可以兼顧三方面的功效。因為腎臟本身沒有散邪的方法,而散邪的藥又大多是辛溫的。現在是熱邪在內,必須要散邪,但又不能用辛溫的藥,所以才另闢蹊徑,用甘寒的藥物,配合本屬腎經,又帶有太陽表性的豬皮。

入其中以導之出。膚乃肉外皮中之薄脂。浮而外發之性也。亦如石膏以辛涼為發散之義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二三日咽痛者。可與甘草湯。不瘥者。與桔梗湯。少陰病。咽中痛。半夏散及湯主之。

【目】蘇頌曰。咽痛而無下利心煩胸滿等症。但甘以緩之足矣。不瘥者。配以桔梗。辛以散之也。其熱微。故用輕劑。

魏荔彤曰。少陰之邪。惟其緣木而升。所以於其傳也。必傳厥陰。亦升降之理也。太陰降而少陰。少陰升而厥陰。三陰中之升降也。比之三陽之表裡亦然。蓋氣之行也。無論病氣與正氣。皆以往復屈伸為義也。

白話文:

將病氣引入體內,再引導其排出。皮膚是肉的表層,是薄薄的一層油脂,其特性是浮於表面、向外發散。這就像石膏以辛涼來發散一樣。仲景說,少陰病患者,若咽喉痛持續兩三天,可用甘草湯治療。若不見好轉,則可用桔梗湯治療。少陰病咽喉痛,可用半夏散及湯治療。蘇頌說,咽喉痛若沒有腹瀉、心煩、胸悶等症狀,單用甘草緩解便足夠。若不見好轉,再配以辛散的桔梗,因其熱性微弱,故用輕劑。魏荔彤說,少陰病的邪氣,總是向上攀升,因此傳遞時必傳至厥陰。這是升降之理,太陰下降而少陰上升,少陰上升而厥陰下降,三陰之間皆有升降之理。這與三陽的表裡關係相似,總之,氣的運行,無論是病氣或正氣,都是往返屈伸。

鰲按。下條之症。比上條較重。故非甘草桔梗。甘緩辛開。輕清之物可治。必用半夏之苦。開而兼泄。桂枝之辛。升散其熱。甘草之緩。緩其炎焰。其義如此。喻氏謂半夏滌飲。桂枝散邪。猶非的義。蓋本方用桂枝半夏。並非發汗解肌之謂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咽中傷生瘡。不能語言。聲不出者。苦酒湯主之。

【目】吳綬曰。少陰脈疾。可下。脈沉。附子湯加知、柏、五味子、麥冬、花粉。若虛熱。病後煩熱不解者。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花粉。凡汗吐下後。口燥咽乾。此津液衰少。腎水不升。虛火上炎也。生津益氣湯。脈沉微。足冷舌燥。難治。其少陰有急下以救腎水之例。若虛人水竭火燥不可下者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:少陰病,咽喉部位受傷生瘡,不能說話,聲音出不來,用苦酒湯治療。

【目】吳綬曰。少陰脈疾。可下。脈沉。附子湯加知、柏、五味子、麥冬、花粉。若虛熱。病後煩熱不解者。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花粉。凡汗吐下後。口燥咽乾。此津液衰少。腎水不升。虛火上炎也。生津益氣湯。脈沉微。足冷舌燥。難治。其少陰有急下以救腎水之例。若虛人水竭火燥不可下者。

吳綬說:少陰脈病可以下瀉,脈象沉伏,用附子湯加知母、柏子仁、五味子、麥冬、花粉。如果虛熱,病後煩熱不退,用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花粉。凡是汗吐下瀉之後,口乾咽燥,這是津液衰少,腎水不能上升,虛火上炎所致。用生津益氣湯。脈象沉微,足冷舌燥,難以治療。少陰病有急下救腎水之法。如果虛弱之人水液枯竭,燥熱難以下瀉。

以補中益氣湯。倍人參。加麥冬、五味、花粉、知、柏。以滋水也。

趙嗣真曰。活人謂脾臟有熱。則津液枯少。故口燥咽乾。然非獨脾臟有熱。脾主太陰。太陰腹滿而咽乾。此可言脾熱。特一症耳。余皆非也。如白虎加人參湯。口舌乾燥者。表裡俱熱也。口苦咽乾者。少陽經熱。或陽明中風也。口燥咽乾。急下之。自利清水。色純青。心下痛。

口乾燥者。少陰經熱也。咽乾煩躁吐逆者。誤汗。津液少。而欲作陽明內熱者也。如上數症。豈亦脾臟有熱哉。

白話文:

使用補中益氣湯,人參加倍,再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、花粉、知母、柏樹皮,用來滋潤津液。

趙嗣真說:有些人認為口乾舌燥是因為脾臟有熱,導致津液不足。但這不完全正確。脾臟屬於太陰,太陰經脈虛滿也會導致咽乾,這才能稱之為脾熱,而其他原因導致的口乾舌燥則不屬於脾熱。例如白虎加人參湯用於治療口舌乾燥,是因為表裡都熱;口苦咽乾可能是少陽經熱或陽明中風;口乾舌燥急需瀉下,如果瀉出清水,顏色青綠,心下疼痛,這也是口乾舌燥,但不是脾熱。

口乾舌燥也可能是少陰經熱,咽乾煩躁嘔吐則是因為誤汗導致津液不足,快要發展成陽明內熱。以上這些情況,怎麼能說都是脾臟有熱呢?

鰲按。傷者。痛久而傷也。火灼則瘡生。邪熱壅於胸膈之上。故不能語言。聲出於喉。咽病則喉亦病。肺金為邪火所制。故聲不出。其症較重於咽中痛。皆治之遲誤也。半夏開散。雞子清涼潤。故必治以本湯。甘草湯、桔梗湯、半夏散及湯、苦酒湯數方。皆為少陰熱邪在經。上衝為咽痛而立之法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得之二三日。口燥咽乾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少陰病。自利清水。色純青。心下必痛。口乾燥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
白話文:

受傷久了就會疼痛,就像火灼傷會生瘡一樣。邪熱堵塞在胸膈上,所以病人不能說話。聲音從喉嚨發出,咽喉病變就會影響到喉嚨,肺金被邪火所控制,所以發不出聲音。這種情況比單純的咽喉痛更嚴重,都是因為治療延誤所致。半夏可以散開邪氣,雞蛋清涼潤燥,所以必須用這個方子治療。甘草湯、桔梗湯、半夏散及湯、苦酒湯等方子,都是針對少陰熱邪侵入經絡,上衝導致咽喉疼痛而制定的。

仲景說,少陰病發病兩三天,口乾舌燥的,要趕緊用大承氣湯瀉下。少陰病患者腹瀉清水,顏色碧綠,心下必痛,口乾燥的,也要趕快用大承氣湯瀉下。
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傷寒傳經五六日。邪傳少陰。則口燥舌乾而渴。為邪漸深也。今少陰病得之二三日。邪未深入之時。便作口燥咽乾者。是邪熱已甚。腎水乾也。急與大承氣。以全腎也。正經自病。其邪深入。宜急下之。若燥則死。腎水乾燥之故也。

張元素曰。承氣湯。陽明當下之症宜用。少陰亦用。何也。蓋胃為水穀之海。主養四旁。四旁有病。皆能傳入胃。胃土燥則腎水乾。以二三日則口燥咽乾。是熱之深。傳之遠也。故曰。急下之以全腎水。夫土實則水清。謂水穀不相混。故自利清水。而口乾燥。此胃土實熱致然也。

下利色青。青者肝也。乃肝邪傳腎。緣腎之經脈。從肺出絡心。注胸中。由是而心下痛。故急下以去實熱。逐腎邪。其六七日腹脹不大便。以入腑之邪壅甚。胃土勝。則腎涸。故急下以逐胃熱。滋腎水。蓋陽明與少陰。皆有急下之條。然而症雖不同。其入腑之理則一。是以皆用大承氣也。

白話文:

成無己說,傷寒傳經五、六天,邪氣傳入少陰,就會口乾舌燥,感到口渴,這是因為邪氣逐漸深入的緣故。現在少陰病發病二、三天,邪氣還沒深入的時候,就出現口乾咽燥,這是邪熱已經很嚴重,腎水枯竭了。要趕緊用大承氣湯,以保全腎臟。正經生病,邪氣深入,應該趕緊用下瀉藥。如果燥熱不除,就會死亡,這是因為腎水乾燥的緣故。

張元素說,承氣湯,陽明病應該下瀉的時候要用,少陰病也用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胃是水谷之海,主要滋養四旁。四旁有病,都能傳入胃。胃土燥熱,就會導致腎水枯竭。患者發病二、三天就出現口乾咽燥,這是因為熱氣深入,傳播得很遠的緣故。所以說,要趕緊用下瀉藥,以保全腎水。水土相生,土實則水清,也就是說水谷不相混雜,所以大便會清稀,但口卻乾燥,這是因為胃土實熱造成的。

下瀉的大便顏色青綠,青色屬肝,這是肝邪傳入腎臟,沿著腎臟的經脈,從肺臟出來,絡於心臟,注入胸腔,因此會出現心下疼痛。所以要趕緊用下瀉藥,去除實熱,驅逐腎邪。患者發病六、七天,腹部脹滿,無法排便,這是因為進入臟腑的邪氣堵塞嚴重,胃土過盛,導致腎水枯竭。所以要趕緊用下瀉藥,驅逐胃熱,滋養腎水。因為陽明病和少陰病,都有急用下瀉藥的條文,雖然症狀不同,但進入臟腑的道理是一樣的,所以都用大承氣湯。

王肯堂曰。按舌乾輕。咽乾重者。蓋咽舌雖皆通於少陰之絡。而舌又為心之苗也。傷寒喜陽而惡陰。故舌乾輕。

喻昌曰。熱邪傳入少陰。逼迫津水。注為自利。質清而無渣滓相雜。色青而無黃赤相間。可見陽邪暴虐之極。反與陰邪無異。但陽邪傳自上焦。其人心下必痛。口必乾燥。設系陰邪。必心下滿而不痛。口中和而不燥。必無此枯槁之象。故宜急下以救其陰也。

白話文:

王肯堂說

按,舌頭乾燥輕微,咽喉乾燥嚴重,這是因為咽喉和舌頭雖然都與少陰經絡相通,但舌頭又是心臟的苗芽。傷寒病喜陽惡陰,所以舌頭乾燥輕微。

喻昌說

熱邪傳入少陰經,逼迫津液,排出體外形成自利(指無形津液的流失)。自利清澈無渣滓,顏色青白,沒有黃赤相間,可見陽邪暴虐到了極點,反而與陰邪無異。但陽邪從上焦傳入,病人心中必定疼痛,口乾舌燥。如果是陰邪,必定心中滿而不痛,口中有滋潤而不乾燥,不會有這種乾枯的現象。所以應該急下藥來救治其陰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