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四 (6)
卷四 (6)
1. 咳嗽
【綱】仲景曰:傷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發熱而咳;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,少腹滿,或喘者,小青龍湯主之。傷寒心下有水氣,咳而微喘,發熱不渴,小青龍湯主之。服湯已渴者,此病去欲解也。少陰病,腹痛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為有水氣;其人或咳者,真武湯加五味子、細辛、乾薑主之。
【目】朱震亨曰:傷寒太陽症咳嗽,小青龍、小柴胡也。大抵熱在上焦,其人必飲水;水停心下,則肺為之浮;肺主於咳,水氣乘之,故咳而微喘。少陽、少陰,俱有咳症。
韓祗和曰:前二條,是由停飲而咳者也。雖皆為停飲所作,而小青龍所主,為水飲與表寒相合而咳者;真武湯所主,為水飲與裡寒相合而咳者,不可不知也。夫或表寒,或裡寒,協水飲則必動肺,以形寒寒飲則傷肺故也。
肺主氣;形寒飲冷,則傷肺。使氣上而不下,逆而不收,衝擊膈咽,令喉中淫淫如癢,習習如梗,是令咳也。甚者,續而不已,連連不止,坐臥不安,語言不竟,動引百骸,聲聞四近矣。
龔信曰:水氣,太陽寒水之氣也。咳者,水氣射肺也。皮毛者,肺之合;表寒不解,寒水已留其合矣。心下之水氣,又上至於肺,則肺寒,內外合邪,故咳也。水氣在心下,則咳為必然,喘為或然;亦如柴胡湯症,但見一症即是,不必悉具。
【綱】仲景曰:傷寒五六日,中風,往來寒熱,胸脅苦滿,默默不欲飲食,心煩喜嘔;或胸中煩而不嘔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脅下痞硬,或心下悸,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熱,或咳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少陰病,四逆,泄利下重;其人或咳,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者,四逆散主之。
【目】趙嗣真曰:此二條,是邪氣自表傳裡而咳者也。雖皆為邪氣傳裡,而小柴胡所主,為陽邪傳裡動肺而咳;四逆散所主,為陰邪傳裡動肺而咳,又不可不識也。夫或陽邪,或陰邪,自表傳裡,則必動肺,以臟真高於肺故也。停飲而咳,表邪傳裡而咳,固已;又有肺寒而咳者。
內經曰:肺之令人咳,何也?皮毛者,肺之合也;皮毛先受寒氣,寒氣以從其合也。其寒飲食入胃,從肺脈上至於肺,則肺寒;肺寒則外內合邪,因而客之,則為咳嗽者,是肺寒而咳也。
陶華曰:咳者,謦咳,俗謂之嗽。肺主氣;肺為邪所乘,氣逆而不下,故令咳也。有肺寒而咳者,有停飲而咳者,有邪在半表半裡而咳者,治各不同。其水咳三症,不可不辨。小青龍治太陽之表水也;十棗湯治太陽之裡水也;真武湯治水症之水氣也。蓋水與表寒合,用小青龍汗之;水與裡寒合,用真武湯溫之;里癖合水動肺而咳,用十棗湯下之。太陽病,身熱咳嗽乾嘔,喘而利,小青龍湯。惡寒身痛,只依本方。身涼咳嗽,乾嘔微利,心下痞滿,引脅下痛,十棗湯。四肢沉重,腹痛下利,咳嗽或嘔,真武湯。
白話文:
【咳嗽】 張仲景說,傷寒病如果表證沒有解除,體內心下有水氣,會出現乾嘔、發熱、咳嗽,或者口渴、腹瀉、胸悶、小便不順暢、小腹脹滿,甚至喘息等症狀,可以使用小青龍湯來治療。傷寒病,心下有水氣,咳嗽且稍微喘氣,發熱但不口渴,也用小青龍湯。如果服藥後感到口渴,表示病情正在好轉。少陰病,腹痛、小便不順暢、四肢沉重疼痛,並且腹瀉,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氣,如果還伴隨咳嗽,可以用真武湯加上五味子、細辛、乾薑來治療。
朱震亨說,傷寒的太陽病出現咳嗽,可以用小青龍湯或小柴胡湯。一般來說,熱邪在上焦,病人一定會想喝水,水停留在心下,就會導致肺氣上浮,肺又主管咳嗽,水氣侵襲肺部,所以會咳嗽甚至輕微喘息。少陽病和少陰病也都會有咳嗽的症狀。
韓祗和說,前面兩條提到的咳嗽,都是因為體內停滯的痰飲所引起的。雖然都是痰飲所造成,但小青龍湯主要治療的是水飲和表寒結合而引起的咳嗽,真武湯主要治療的是水飲和裡寒結合而引起的咳嗽,這點必須清楚。無論是表寒還是裡寒,只要和水飲結合,一定會影響到肺,因為形體受寒或飲用寒涼的飲品都會傷害肺。
肺主導呼吸之氣,形體受寒或飲用寒涼的飲品會損傷肺部,使得氣無法下降反而向上逆行,衝擊到橫膈膜和咽喉,使得喉嚨發癢,感覺有異物阻塞,進而引發咳嗽。嚴重時會持續不斷地咳嗽,讓人坐立難安、說話不順暢,甚至牽動全身,咳嗽的聲音傳到周圍。
龔信認為,這裡說的水氣指的是太陽經的寒水之氣。咳嗽,是水氣侵犯肺部的表現。皮膚毛孔是肺的外部,表寒沒有解除,寒水就會停留在肺的外部。心下的水氣又向上到肺部,導致肺部受寒,內外寒邪結合,所以會咳嗽。水氣停留在心下,咳嗽是必然的,喘息則不一定會出現,就像柴胡湯的症狀,只要出現其中一項就可以使用,不需全部症狀都出現。
張仲景說,傷寒病發病五六天,出現中風、忽冷忽熱、胸脅脹滿不適、不想吃東西、心煩想吐,或者胸悶但不嘔吐,或者口渴、腹痛、脅下痞硬、心悸、小便不順暢,或者不口渴但身體微熱,或者咳嗽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。少陰病,四肢冰冷、腹瀉、裡急後重,如果還伴隨咳嗽、心悸、小便不順暢、腹痛等症狀,可以使用四逆散。
趙嗣真說,這兩條提到的咳嗽,是因為邪氣從表傳入裡而引起的。雖然都是邪氣傳入裡,但小柴胡湯主要治療的是陽邪傳入裡並影響到肺而引起的咳嗽,四逆散主要治療的是陰邪傳入裡並影響到肺而引起的咳嗽,這點也必須了解。無論是陽邪還是陰邪,只要從表傳入裡,一定會影響到肺,因為臟腑中肺的位置最高。除了痰飲和表邪傳入裡造成的咳嗽之外,還有因為肺寒而引起的咳嗽。
《內經》說,肺為什麼會引起咳嗽?皮膚毛孔是肺的外部,寒氣會先侵犯皮膚毛孔,再從皮膚毛孔進入體內。寒冷的飲食進入胃部後,會通過肺脈上行到肺部,導致肺受寒。肺受寒後,內外寒邪結合,客於肺部,就會引發咳嗽,這就是因為肺寒而引起的咳嗽。
陶華說,咳嗽就是「謦咳」,俗稱「嗽」。肺主導呼吸之氣,肺受到邪氣侵擾,氣無法下降反而向上逆行,就會引發咳嗽。咳嗽的原因有肺寒、停滯的痰飲、邪氣在半表半裡等不同情況,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。痰飲引起的咳嗽,必須分辨清楚。小青龍湯治療的是太陽經的表水,十棗湯治療的是太陽經的裡水,真武湯治療的是水症中的水氣。水與表寒結合,用小青龍湯發汗;水與裡寒結合,用真武湯溫補;體內有積塊與水結合,影響到肺引起咳嗽,用十棗湯瀉下。太陽病,身體發熱、咳嗽、乾嘔、喘息且腹瀉,使用小青龍湯。如果惡寒、身體疼痛,也依照原方使用。如果身體不發熱、咳嗽、乾嘔且輕微腹瀉、心下痞滿、牽引到脅下疼痛,使用十棗湯。如果四肢沉重、腹痛腹瀉、咳嗽或嘔吐,使用真武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