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3)

1. 發斑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毒之為病。面赤斑斑如錦紋。咽喉痛。唾膿血。五日可治。七日不可治。

鰲按。仲景傷寒論。無發斑明文。而傷寒發斑症極多。歷代名家言及斑症者。皆據金匱陽毒面赤斑斑如錦紋。陰毒面目青黑以為說。但陰毒面目青黑。雖亦斑紋之類。畢竟傷寒發斑是陽盛之症。當以赤色如錦紋者為主。若趙氏以此症謂皆熱毒傷於陰陽。頗有理。(其說詳載於後)然只存參可也。茲但錄金匱陽毒條以為綱。

【目】李杲曰。陽症發斑。有因下之太早者。有因失下者。有因胃熱胃爛者。得之雖殊。大抵皆邪助手少陰心火入手太陰肺也。故紅點如斑。生於皮毛之間耳。白虎湯、承氣湯。從所當而用之。當以肺脈別也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,陽毒的病症表現為臉色發紅,佈滿像錦紋一樣的斑點,咽喉疼痛,吐出膿血。五天內可以治好,七天后就難以治癒了。

古代醫學書籍《傷寒論》中沒有明確記載發斑的內容,但傷寒發斑的病症很多。歷代名醫在談論斑症時,都引用《金匱要略》中陽毒的描述,即臉色發紅佈滿像錦紋一樣的斑點,陰毒則臉色青黑。雖然陰毒的臉色青黑也屬於斑紋的一種,但傷寒發斑實際上是陽盛的病症,應該以臉色發紅像錦紋一樣的斑點為主。趙氏認為這類病症都是熱毒傷到了陰陽,有一定道理,但僅供參考。這裡只摘錄《金匱要略》中陽毒部分作為綱要。

李杲說,陽性病症發斑,有因過早服用瀉下藥物引起的,有因失誤沒有服用瀉下藥物引起的,還有因胃熱胃潰爛引起的。雖然發病原因不同,但大多是邪氣助長少陰心火,侵入太陰肺部導致的。因此,皮膚表面會出現紅色的斑點。要根據具體情況,分別使用白虎湯和承氣湯來治療。治療重點在於辨別肺經脈絡。

趙嗣真曰。活人云。發斑有兩症。有溫毒。有熱病。又云。表虛里實。熱毒乘虛。出於皮膚。所以發斑瘡癮疹如錦紋。素問謂之疹。愚詳仲景論。無此症治。但華佗云。熱毒未入於胃而下之。胃虛熱入。爛胃。又熱已入胃。不以時下之。熱不得泄。亦爛胃。其斑如雞頭大。微隱起。

喜著兩脅。王仲弓云。下之太早。熱氣乘虛入胃故也。下之太遲。熱留胃中。亦發斑。服熱藥不當。或多。亦發斑。微者色赤。五死一生。劇者色黑。十死一生。皆用化斑湯及阿膠大青湯。又索氏新書云。陽毒病人出斑。皆如炙跡。指面大青黑。並不免於死者。古人云胃爛。

白話文:

趙嗣真說:「活人書中記載,發斑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溫毒,一種是熱病。又說,表虛里實,熱毒乘虛而入,從皮膚表現出來,所以發斑、瘡、癮疹如同錦紋一般。素問中稱之為疹。我仔細研究仲景的醫書,並沒有關於此症的治療方法。但華佗說,熱毒未進入胃就將其瀉下,胃虛則熱毒入胃,導致胃爛。又說,熱毒已入胃,卻不及时泻下,熱毒無法排出,也會導致胃爛。其斑如雞頭般大小,隱隱隆起,喜著兩脅。王仲弓說,瀉下過早,熱氣乘虛入胃,所以會發斑。瀉下過晚,熱留胃中,也會發斑。服用熱性藥物不當,或者服用過多,也會發斑。斑色微紅者,五死一生;斑色發黑者,十死一生。皆可用化斑湯及阿膠大青湯治療。又說索氏新書記載,陽毒病人出現斑點,皆如炙跡,手指面部發黑,皆難免於死。古人說胃爛。」

如此可信矣。世之人或謂斑有生者。非斑也。皆疹耳。其狀如蚊蟲咬。小點而赤是也。故其生多矣。今此癮疹如錦紋者。疹也。非斑也。以斑即是疹。亦非也。謂表虛里實者。亦非也。如上所言。豈獨兩症而已乎。

吳綬曰。凡發斑有六。一曰傷寒。二曰時氣。三曰溫毒。四曰陽毒。五曰內傷寒。六曰陰症。一曰傷寒發斑者。蓋因當汗不汗。當下不下。熱毒蘊於胃中。乃發斑也。千金方云。紅赤者為胃熱。紫赤者為熱甚。紫黑者為胃爛也。故赤斑五死一生。黑斑十死一生。大抵鮮紅起發者吉。

雖大亦不妨。但忌稠密成片。紫赤難治。雜黑尤難也。凡斑既出。須得脈洪數有力。身暖足溫。易治。脈沉小足冷。元氣弱。難治。凡斑欲出未出之際。且與四味升麻湯。先透其毒。若脈弱。倍加人參。食少大便不實。倍用白朮。若斑已出。則不宜再申發也。又不可發汗。汗之更增斑爛。

白話文:

因此可以確信,世人有認為斑是生出來的,但其實不是斑,都是疹子。疹子就像蚊蟲叮咬的樣子,小點而發紅。所以疹子出現的次數很多。如今這種像錦紋的癮疹,也是疹子,不是斑。說斑就是疹子,也不對。說表虛里實,也不對。就像上面所說,怎麼可能只有這兩種情況呢?

吳綬說,凡是發斑有六種:一是傷寒,二是時氣,三是溫毒,四是陽毒,五是內傷寒,六是陰症。一是傷寒發斑,是因為該出汗不出汗,該瀉下不瀉下,熱毒積聚在胃中,就發斑。千金方說,紅色的是胃熱,紫紅色的是熱得很厲害,紫黑色的是胃爛了。所以紅斑五死一生,黑斑十死一生。總的來說,鮮紅色起發的比較吉利。

即使斑很厲害,也不要緊,但忌諱密密麻麻一片,紫紅色難治,帶有黑色的更難治。斑一旦出現,需要脈象洪大有力,身體溫暖,腳也溫暖,就容易治好。脈象沉細,腳冰冷,元氣虛弱,就難治。斑要出來還沒出來的時候,可以服用四味升麻湯,先讓毒氣透出來。如果脈象虛弱,就加倍使用人參。如果食慾不佳,大便不實,就加倍使用白朮。如果斑已經出現了,就不應該再發散,也不可以發汗,發汗會讓斑更加爛。

又不宜早下。下之則斑毒內陷也。如脈紅數。熱盛煩渴者。人參化斑湯。若欲消斑毒。犀角元參湯、大青四物湯。如斑毒內甚。心煩不得眠。錯語呻吟者。黃連解毒湯。加元參、升麻、大青、犀角之類。熱甚。煩渴喘咳者。解毒合化斑湯。若斑勢稍退。內實不大便。譫語。有潮熱者。

大柴胡加芒硝。或調胃承氣。如未可下。有潮熱。煩渴者。且與小柴胡去半夏。加山梔、黃連、黃柏、花粉。或加大青。如無。代以青黛。大抵解胃熱胃爛之毒。必以黃連、大青、犀角、元參、升麻、石膏、知母、黃芩、山梔、黃柏之類。要在審察病情。合宜而用之。二曰時氣發斑者。

白話文:

而且也不宜過早使用瀉下藥物,因為瀉下容易導致斑毒內陷。如果脈象紅數,熱盛煩渴,可以服用人參化斑湯。若想要消斑毒,可以服用犀角元參湯或大青四物湯。如果斑毒內陷嚴重,心煩失眠,胡言亂語,呻吟不止,可以用黃連解毒湯,並加入元參、升麻、大青、犀角等藥物。如果熱盛,煩渴喘咳,可以用解毒合化斑湯。如果斑點稍退,但內實便秘,神志不清,有潮熱,可以用大柴胡加芒硝,或調胃承氣湯。如果不能瀉下,有潮熱煩渴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去半夏,再加入山梔、黃連、黃柏、花粉,或加大青。如果沒有大青,可用青黛代替。總之,治療胃熱胃爛的毒,一定要用黃連、大青、犀角、元參、升麻、石膏、知母、黃芩、山梔、黃柏等藥物。要仔細診察病情,根據情況選擇藥物。另外,還有因為時氣而引起的斑疹,也要注意。

乃天行時疫之氣也。感之則憎寒壯熱。身體拘急。或嘔逆。或喘咳。或胸中煩悶。或躁熱。起臥不安。或頭痛鼻乾。呻吟不得眠。此皆斑候也。先用紙燃燈照看病人面部胸膛四肢背心有紅點起者。乃發斑也。易老曰。凡大紅點發於皮膚之上者。謂之斑。小紅靨行於皮中不出起者。

謂之疹。疹輕而斑重也。大抵一發鮮紅稀朗者吉。若一發如針頭稠密紫黑者凶。雜黑者不治。有來勢急者。發熱一二日便出斑。來勢緩者。發熱四五日方出。凡治。必察病人元氣虛實。脈之有力無力為主。若脈微弱元氣虛者。必先以三白湯加人參以助真氣。次察斑欲出未透者。

白話文:

這是天時流行的疫病之氣,感染後會感到畏寒發熱,身體僵硬疼痛,可能伴隨嘔吐、逆氣、喘咳、胸悶、躁熱,翻來覆去睡不著,或頭痛鼻乾,呻吟不止。這些都是斑疹的症狀。

首先用紙燃燈照看病人的面部、胸膛、四肢、背心,如果有紅色斑點出現,就是發斑了。易老說:「凡是皮膚上出現大紅色斑點的,叫做斑;小紅點在皮膚內部出現,不凸起的,叫做疹。疹輕而斑重。」

總的來說,斑疹初起時鮮紅稀疏的,預後較好;如果初起時像針尖一樣密集,呈紫黑色,預後就凶險。斑疹中夾雜黑色的,則難以治癒。

發病的快慢不同,斑疹出現的時間也不一樣。病情發展快的,發熱一兩天就出斑;病情發展慢的,發熱四五天后才出斑。

治療時一定要觀察病人元氣虛實,脈象有力無力是最重要的。如果脈象微弱,元氣虛弱,必須先用三白湯加人參,以助真氣。然後觀察斑疹是否快要出現,但還沒有透出來。

升麻葛根湯。如胃弱人虛者。升麻解毒湯、四君子湯合用。名曰升君湯也。若斑不透者。直指方加紫草茸。若疹斑初出。有表症。憎寒壯熱。頭痛骨疼。四肢拘急。胸中滿悶者。用三因加味羌活散。或加紫草。若斑稠密。咽喉不利。犀角消毒飲、元參升麻湯。凡斑出。脈數大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胃弱虛弱,可以用升麻解毒湯和四君子湯合用,稱為升君湯。如果斑點不透,可以加紫草茸。如果疹斑剛開始出現,有表證,怕冷發熱,頭痛骨痛,四肢拘緊,胸悶,可以用加味羌活散,或加紫草。如果斑點密集,咽喉不舒服,可以用犀角消毒飲和元參升麻湯。總之,如果斑點出現,脈搏數而有力,就要注意。

煩渴者。人參化斑湯。發熱。或潮熱不解者。小柴胡隨症增損。或人參敗毒散。皆可出入用之。斑出嘔逆者。必用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黃連之類。喘咳不止者。必用二母、栝蔞、黃芩、石膏之類。咽痛者。必用連翹、牛蒡、元參、升麻、桔梗、甘草之類。斑出而毒盛者。必用犀角、大青、元參、山梔、石膏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知母之類。

北方謂之紅眼兒瘡氣。又避忌香臭。恐觸之也。凡斑已出未出。切不可便投寒涼之劑。以攻其熱。並飲涼水等。恐傷胃氣。先作嘔吐也。又不可發汗攻下。虛其表裡之氣。其害尤甚也。若脈弱者。必先有房事。要在審問之。如有夾陰者。必先助真氣為要也。三曰溫毒發斑者。

白話文:

感到口渴煩躁的人,可以服用人參化斑湯。如果發熱或潮熱持續不退,可以根據情況加減小柴胡湯。也可以服用人參敗毒散。如果身上出現斑點並伴隨嘔吐,一定要用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黃連等藥物。如果喘咳不止,一定要用二母、栝蔞、黃芩、石膏等藥物。如果咽喉疼痛,一定要用連翹、牛蒡、元參、升麻、桔梗、甘草等藥物。如果斑點出現且毒性很重,一定要用犀角、大青、元參、山梔、石膏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知母等藥物。

北方人稱這種病為紅眼兒瘡氣,還要忌諱香臭之物,擔心會觸犯它。無論斑點是否已出現,都不可馬上服用寒涼藥物來攻熱,也不可喝涼水,以免傷胃氣,導致嘔吐。同樣地,也不可發汗攻下,耗損表裡之氣,這樣危害更大。如果脈搏虛弱,一定要先詢問病人是否有房事,如果有夾雜陰邪,一定要先幫助病人恢復元氣。第三種情況是溫毒發斑。

活人云。初春。病人肌肉發斑。癮疹如錦紋。而咳。心悶。但嘔者是也。冬時觸冒寒毒。至春始發。初病在表。或已汗吐下。而表症未罷。毒氣未散。以此發斑。宜用黑膏。又有冬日溫暖。人感乖戾之氣。冬末即病。或春被積寒所折。毒不得泄。至天暖。溫毒始發斑疹如錦紋。

而咳。心悶。嘔清汁。宜葛根橘皮湯。大抵冬應大寒而反大暖。人感此不正之氣而為病者。名冬溫。若發斑。即名溫毒。治例與時氣同。但溫毒發斑尤甚耳。黑膏、元參升麻湯、犀角大青湯、人參化斑湯。選用。凡溫病發於春。熱病發於夏。若出斑者。治與傷寒同也。此由怫鬱之熱自內發外。

白話文:

活人說:春天開始,病人身上出現斑點,像錦緞上的紋路一樣,伴隨著咳嗽、心悶、嘔吐,這就是所謂的「溫毒」。這大多是因為冬天時接觸了寒氣,到春天時才發病。初期病症在表層,可能已經用過汗法、吐法、下法,但表症尚未完全消除,毒氣未散,因此才出現斑點。這種情況應該用黑膏來治療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冬天天氣溫暖,人體接觸了不正常的气候,到了冬末就生病,或者春天因為積寒被寒氣所傷,毒氣無法排出,等到天氣變暖,溫毒才開始發作,出現像錦緞紋路的斑點,伴隨咳嗽、心悶、嘔吐清水。這種情況應該用葛根橘皮湯來治療。

總而言之,冬天應該是大寒,卻反常地出現溫暖,人體接觸這種不正常的氣候而生病,稱為「冬溫」。如果出現斑點,就稱為「溫毒」,治療方法與一般的時氣病相同,只是溫毒發斑的情況更加嚴重。治療溫毒發斑可以使用黑膏、元參升麻湯、犀角大青湯、人參化斑湯等藥物,根據病情選擇使用。

凡是春天發作的溫病,夏天發作的熱病,如果出現斑點,治療方法都與傷寒相同。這是因為鬱積的熱氣從內部發散到外部,導致了斑點的出現。

亦非輕也。四曰陽毒發斑者。其候狂言下利。咽痛。面赤斑如錦紋者。陽毒升麻湯、大青四物湯、人參化斑湯、梔子仁湯。選用。五曰內傷寒者。因暑月得之。先因傷暑。次食冷物。並臥冷處。內外皆寒。逼其暑火。浮游於表而發斑也。海藏治完顏小將軍病寒熱間作。有斑三五點。

鼻中微血出。兩手脈沉澀。皮膚按之無大熱。此內傷寒也。與調中湯數服而愈。凡夾暑者。加香薷、扁豆。六曰陰病發斑者。略例曰。陰症發斑。亦出胸背手足。但稀少而淡紅也。此人元氣素虛。或先因欲事。內損腎氣。或誤用涼藥太過。遂成陰症。伏寒於下。逼其無根失守之火。

白話文:

這也不算輕症。第四種是陽毒發斑,症狀是神志不清、腹瀉、喉嚨痛、臉上出現紅色斑點,像錦緞上的花紋一樣。可以選擇用陽毒升麻湯、大青四物湯、人參化斑湯、梔子仁湯。第五種是內傷寒,通常發生在夏季,先因中暑,接著又吃冷的食物,還睡在冰冷的地方,内外都寒,逼迫體內的暑熱浮游到表面,導致發斑。海藏曾經治療完顏小將軍的寒熱交替、身上出現三五個斑點,鼻子略微出血,脈象沉澀,皮膚按壓沒有明顯熱感,這就是內傷寒。用調中湯服用幾次就痊癒了。凡是夾雜暑熱的,可以加入香薷、扁豆。第六種是陰病發斑,簡單來說,陰症發斑也出現在胸背手足,但斑點稀疏且淡紅色。這種情況是患者元氣本來就虛弱,或者因為房事過度損傷腎氣,或者誤用寒涼藥物過度,最終導致陰症,寒氣伏於下焦,逼迫無根失守的火氣上浮。

聚於胸中。上獨熏肺。傳於皮膚而發斑點。但如蚊蝨咬傷。非大紅點也。與調中溫胃。加白芍、茴香。寒甚脈微者。大建中湯。則真陽自回。陰火自降而愈。此治本不治標也。大抵發斑。身溫足暖脈數大者。為順。身涼足冷脈微弱者。為逆也。凡治斑不可專以斑治。必察脈之浮沉。

病之虛實而治之。則為善治斑也。

張介賓曰。發斑之由。雖分數種。然總由寒毒不解而然。如當汗不汗。則表邪不解。當下不下。則里邪不解。當清不清。則火邪不解。當補不補。則無力不解。或下之太早。則邪陷不解。或陽症誤用溫補。則陽亢不解。或陰症誤用寒涼。則陰凝不解。凡邪毒不解。則直入陰分。

白話文:

熱氣聚集在胸口,向上熏蒸肺部,傳到皮膚上就出現斑點。但如果像是蚊子或蝨子咬傷,就不會是大紅點。要調理脾胃,溫暖胃部,可以加入白芍、茴香。如果體寒嚴重,脈搏微弱,就用大建中湯,這樣真陽之氣自然回升,陰火自然下降而痊癒。這是治本而不是治標的方法。一般來說,出現斑點,身體溫暖,腳部溫熱,脈搏較快,是順氣的表現;身體冰冷,腳部冰冷,脈搏微弱,則是逆氣的表現。治療斑點不能只針對斑點治療,必須觀察脈象的浮沉,以及病情的虛實,根據情況進行治療,才能算是善於治療斑點。

張介賓說,發斑的原因雖然分為很多種,但總的來說,都是因為寒毒無法消除導致的。比如應該出汗卻不出汗,則表邪無法消除;應該瀉下卻無法瀉下,則里邪無法消除;應該清熱卻無法清熱,則火邪無法消除;應該補虛卻無法補虛,則無力無法消除。或者過早使用瀉下藥,則邪氣深入無法消除;或者陽性症狀誤用溫補藥物,則陽氣過盛無法消除;或者陰性症狀誤用寒涼藥物,則陰氣凝結無法消除。凡是邪毒無法消除,就會直接進入陰分。

乃致液涸血枯。斑見肌表。此實毒邪固結。營衛俱劇之症也。但斑有微甚。勢有重輕。輕者只在四肢。重者乃見胸腹。輕者色淡而隱。重者色赤而顯。若見黑斑。或大便自利。或短氣。或二便不通。則十死九矣。凡病傷寒而汗下溫清俱不能解。及足冷耳聾。煩悶咳嘔者。便是發斑之候。

凡傷寒之邪。本自外而入。深入不解。則又自內而出。此其表裡相乘。勢所必至。原非表虛症也。但使內外通達。必由表而解矣。即如犀角地黃湯。乃治斑之要藥。人知此湯。但能涼血清毒。而不知此湯。善於解表散邪。若用之得宜。則必通身大汗。熱邪頓解。何為不可汗耶。由此言之。則凡脈數無汗。表症俱在者。必須仍從解散。

白話文:

如果身體水分枯竭、血液衰敗,就會出現斑點,這些斑點會浮現在皮膚表面。這表示毒邪入侵,造成營氣和衛氣都受到嚴重損傷。斑點的程度會有輕重之分,輕微的只會出現在四肢,嚴重的則會蔓延至胸腹部。輕微的斑點顏色較淡,不易看見,嚴重的斑點則顏色鮮紅,十分明顯。如果出現黑斑,或自發性腹瀉、呼吸短促、大小便不通,則十之八九難以挽回。凡是患上傷寒,無論是發汗還是溫清法都無法治療,而且出現手腳冰冷、耳聾、煩躁不安、咳嗽嘔吐的症狀,就是發斑的徵兆。

傷寒的邪氣原本是從體外入侵,深入體內後無法消除,就會從體內轉移到體外。這是表裡互為因果,必然的結果,並非表虛的症狀。只要讓體內外氣流通暢,就一定能從表面解表。例如犀角地黃湯,是治療斑點的重要藥方。許多人只知道它能涼血清毒,卻不知道它擅長解表散邪。如果使用得當,就能使全身大汗淋漓,熱邪迅速消退,怎麼會不能發汗呢?由此可知,如果脈搏快速而無汗,表症依然存在,就必須繼續使用解表散邪的藥方。

凡治發斑。須察表裡。如瘟疫不解。熱入血室。舌焦煩熱發斑者。犀角地黃湯。內外俱熱。陽明狂。躁。大渴發斑者。白虎湯。陽毒赤斑。狂言見鬼者。陽毒升麻湯。疫癘發斑。大熱而躁者。三黃石膏湯。火鬱於經。寒邪不解。脈仍滑數而發斑者。一柴胡飲。陽明外邪。陽毒不解者。

升麻湯。脾腎本虛。外邪不解而發斑者。五柴胡飲。陽明表邪不解。溫熱發斑者。柴胡白虎煎。溫熱毒盛。咽痛發斑者。元參升麻湯。陰虛水虧。血熱發斑者。玉女煎。陰虛血燥。大熱大渴發斑者。歸芍飲。內虛外熱。陰盛格陽發斑者。大溫中飲。太陽陽明惡熱。大便秘結。

白話文:

治療發斑,必須先觀察是表證還是裡證。如果瘟疫無法解脫,熱邪侵入血室,舌頭乾枯、煩躁、發熱、發斑,就用犀角地黃湯。如果內外俱熱,陽明經脈亢奮、躁動、口渴、發斑,就用白虎湯。如果陽毒導致紅色斑點,患者胡言亂語、看見鬼魅,就用陽毒升麻湯。如果瘟疫發斑,患者高燒、躁動,就用三黃石膏湯。如果火邪鬱結於經絡,寒邪無法解脫,脈象仍然滑數而發斑,就用一柴胡飲。如果陽明經脈的外邪和陽毒無法解脫,就用升麻湯。如果脾腎本來虛弱,外邪無法解脫而發斑,就用五柴胡飲。如果陽明經脈表證無法解脫,溫熱邪氣導致發斑,就用柴胡白虎煎。如果溫熱毒邪盛行,咽喉疼痛、發斑,就用元參升麻湯。如果陰虛津液不足,血熱導致發斑,就用玉女煎。如果陰虛血燥,高燒口渴、發斑,就用歸芍飲。如果內虛外熱,陰盛陽虛導致發斑,就用大溫中飲。太陽經脈和陽明經脈同時出現惡熱,大便秘結,就用……。

邪毒在腑發斑者。調胃承氣。凡本非陽症。妄用寒涼者。每令人泄瀉。邪陷不解。余嘗用大溫中飲、理陰煎之類。解寒托邪。始得大汗。汗後邪解。多有見赤斑風餅隨症而出。隨出隨沒。頃刻即愈。活者多人。凡寒毒為斑。即此可見。使內托無力。則此毒終無出期。日深日甚。

難乎免矣。此理甚微。不可不察。

陶華曰。發斑者。大熱則傷血。血熱不散。裡實表虛。熱乘虛出於皮膚而為斑也。輕則如疹子。重則如錦紋。或本屬陽。誤投熱藥。或當汗不汗。當下不下。或汗下未解。皆致此。

白話文:

如果邪毒侵犯腑臟,導致皮膚出現斑点,应该使用调胃承气汤治疗。一般情况下,非阳性症状,不应该使用寒凉药物,否则容易导致腹泻,邪气无法驱散。我曾经使用大温中饮、理阴煎等温热药物,解寒托邪,使病人出汗,汗出后邪气就消散了,许多病人因此出现了红色斑点或风疹,这些斑点随着邪气的消散而出现又消失,很快就能痊愈,因此救活了许多人。由此可见,寒毒导致的斑点,如果不能将其托出体外,就会一直存在,病情会越来越严重,最终难以治愈。这个道理很微妙,不可不察。

陶华说,出现斑点是因为热毒太盛伤了血液,血热无法散去,导致体内实热,体表虚寒,热毒乘虚而入皮肤,从而形成斑点。轻者如疹子,重者如锦纹。也有可能是本来就是阳性症状,却误服了热性药物,或者该出汗却没有出汗,该泻下却没有泻下,或者出汗泻下后邪气仍然没有消散,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斑点的出现。

陳士鐸曰。傷寒發症。死症也。然而斑亦不同。有遍身者。有止心窩者。遍身。症似重而反輕。心窩。症似輕而實重。蓋遍身。內熱已盡發於外。心窩。熱存於心中而不得出。必須用化斑藥以解其熱毒之在中。一方最神。名起斑湯。元參三兩。當歸一兩。荊芥、花粉各五錢。

升麻、黃連、茯神各三錢。甘草一錢。煎服。火毒結於內。必須盡情發出。然內無血以養心。則心中更熱。火毒益熾。而不能外越也。故用元參、當歸滋心中之血。黃連涼心中之火。花粉消心中之痰。然不開關以散之。則火內藏而不得泄。故又用升麻、荊芥以發之。甘草、茯神以和之。

白話文:

陳士鐸說:「傷寒發病,是死症,但斑點的出現也不同。有的遍布全身,有的只在心窩部位。遍布全身的,症狀看似嚴重,實際上卻比較輕。只在心窩的,症狀看似輕微,實際上卻很嚴重。這是因為遍布全身的,體內的熱氣已經完全發散到體表;而只在心窩的,熱氣還停留在心臟內,無法排出。必須用化斑的藥物來解除體內積存的熱毒。有一個方子最有效,叫做『起斑湯』。元參三兩,當歸一兩,荊芥、花粉各五錢,升麻、黃連、茯神各三錢,甘草一錢。煎服。」

「火毒結在體內,必須盡情發散出來。但如果體內沒有血液滋養心臟,心臟就會更熱,火毒更加熾盛,也無法外泄。所以要用元參、當歸滋養心臟的血液,黃連清涼心臟的火氣,花粉化解心臟內的痰濁。但是如果不打開關口讓它散發出去,火氣就會留在體內而無法排出,所以還要用升麻、荊芥來發散它,甘草、茯神來調和它。」

自然引火外出。而不內蓄。火既外越。斑亦漸消。又何至於喪命哉。

鰲按。發斑症。或因溫毒。或因熱病。皆由陽邪內蘊熱毒之氣。不得宣泄。病至五六日。或七八日。必大發熱。無汗。面赤。煩渴。心悶。(心悶尤切要)然後斑出。大約頭面胸腹間先發。肌膚內。或細如蚊跡。或大如米豆。便隱隱於皮膚之間。一半日便出皮膚之外。甚者浮腫相連。

如雲片。如錦紋。其色以紅潤鮮明者為佳。紫色者熱毒較重。黑色邪毒內陷。便為九死一生之症。治法於初發皮膚之時。急用化斑湯透發之。以解毒清熱。邪毒內陷者。羚羊角散、大青湯、元參解毒湯、犀角解毒湯。選而用之。如或天氣暄暖。兼用防風解毒湯。天氣酷熱。兼用黃連解毒湯。

白話文:

自然讓熱氣往外散發,不要讓它在體內積聚。熱氣一旦散出體外,斑點也會逐漸消退,又怎麼會導致死亡呢?

發斑症,可能是溫毒或熱病引起,都是由於陽邪在體內蘊藏熱毒之氣,無法宣洩所致。病發五六日或七八日,必然出現高燒、無汗、面紅、口渴、心悶(心悶尤其重要),然後斑點出現。一般情況下,頭面、胸腹部位先出現斑點,皮膚內部,有的細如蚊跡,有的大如米豆,隱隱約約在皮膚之下。半天之後就顯露於皮膚表面,嚴重的會浮腫相連,像雲片一樣,像錦紋一樣。斑點顏色以紅潤鮮明為佳,紫色者熱毒較重,黑色者邪毒內陷,便為九死一生的症狀。治療方法在斑點剛出現於皮膚時,要立即使用化斑湯透發,以解毒清熱。邪毒內陷者,可用羚羊角散、大青湯、元參解毒湯、犀角解毒湯,根據情況選用。如果天氣溫暖,可以配合使用防風解毒湯;天氣酷熱,可以配合使用黃連解毒湯。

此其大法。蘆根、石膏。亦可斟酌加用。

凡傷寒發斑。雖大約從頭面胸前起。但必手足背心。一齊透露為妙。凡有一處不透。毒必內陷。遂有棘手之膚。故前提綱雖引仲景陽毒條論。其實論中只言面赤斑斑如錦紋。並未嘗及遍身上下。然只引以為緣起。而非傷寒發斑正文。參看諸前賢議論。自得精詳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主要的治療方法,可以用蘆根和石膏,也可以根據情況適量添加其他藥物。

傷寒發斑,雖然通常從頭面胸前開始,但最好能同時出現在手足背心,如果有一處沒有出現,毒素就會內陷,導致棘手的皮膚問題。雖然前面提到的綱要引用了仲景的陽毒條論,但論中只提到臉部發紅,出現像錦紋一樣的斑點,並沒有提到全身遍佈的情況。所以,這裡只是引以為起因,並非傷寒發斑的正文。參考前輩們的討論,就能更清楚地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