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1)

1. 痞滿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發熱。汗出不解。心下痞硬。嘔吐而下利者。大柴胡湯主之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大抵結胸與痞。皆宜下。然表未解者。不可攻也。仲景云。當先解表。表解乃可攻痞。解表宜桂枝湯。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。汗出表解。而胃中不和。心下痞硬。乾噫食臭。脅下有水氣。腹中雷鳴下利者。生薑瀉心湯。利日數十行。穀不化。腹中雷鳴。心下痞硬而滿。

此以醫下之也。若復下之。其痞益甚。甘草瀉心湯。蓋此非結熱。以胃中虛。客氣上逆。故使硬也。下利而心下痞。服生薑瀉心湯、甘草瀉心湯。利不止者。當治其下焦。赤石脂禹餘糧湯。蓋前二瀉心。皆治中焦。此利在下焦。只治中焦。則利益甚耳。服石脂湯仍不止。當利其小便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,傷寒發燒、出汗卻不退燒,心下脹滿堅硬,還嘔吐腹瀉的,要用大柴胡湯治療。

朱肱說,結胸和痞症,都應該要瀉下,但是表症還沒解開的,不能攻治。仲景說,應該先解表,表症解開了才能攻治痞症。解表要用桂枝湯,攻治痞症要用大黃黃連瀉心湯。如果汗出表症解開了,但是胃中不和,心下脹滿堅硬,乾嘔飯臭,脅肋下有水氣,腹部咕嚕作響並腹瀉的,要用生薑瀉心湯。如果連續腹瀉很多天,吃東西也不消化,腹部咕嚕作響,心下脹滿堅硬,這是用瀉藥治療的結果。如果再用瀉藥,痞症會更嚴重。要用甘草瀉心湯治療。因為這不是熱結的病症,而是胃中虛弱,氣逆上衝導致的脹滿。腹瀉而且心下痞症,服用生薑瀉心湯、甘草瀉心湯,腹瀉還是不停的,就要治療下焦。要用赤石脂禹餘糧湯。因為前面兩個瀉心湯,都是治療中焦的,現在腹瀉在下焦,只治療中焦,效果會不好。服用石脂湯還是不停瀉,就要利其小便。

五苓散。若太陽症未除而數下之。遂協熱而利。利不止。心下痞硬。表裡不解者。桂枝人參湯主之。如十棗湯、大柴胡湯。皆治心下痞。此方尤難用。須是表症罷。不惡寒。身涼。其人漐漐汗出。發作有時。頭疼。心下痞硬滿。引脅下疼。乾嘔短氣者。乃可行十棗。表未解者。

慎不可用也。大柴胡治傷寒發熱。汗出不解。心下痞硬。嘔吐而下利者。非大柴胡不可也。若發汗吐下後。心下痞硬。噫氣不除者。旋覆代赭湯。此是主解後心下痞硬症。

白話文:

五苓散、桂枝人參湯、十棗湯、大柴胡湯的應用

五苓散如果太陽病症尚未消除,卻多次腹瀉,導致內熱加重,腹瀉不止,心下痞硬,表裡症狀未解,可以用桂枝人參湯治療。

十棗湯大柴胡湯也都可以治療心下痞,但桂枝人參湯的應用更加困難,必須在表症消退、不惡寒、身體涼、出汗多、發作有規律、頭疼、心下痞硬滿、牽連脅下疼痛、乾嘔氣短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十棗湯。如果表症尚未消除,絕對不可使用。

大柴胡湯用來治療傷寒發熱、汗出不止、心下痞硬、嘔吐腹瀉的症狀,非大柴胡湯不可。如果已經發汗吐下,但心下痞硬、噯氣不除,可以用旋覆代赭湯治療。旋覆代赭湯主要用於治療發汗吐下之後的心下痞硬症狀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五六日。嘔而不發熱者。柴胡湯症具。而以他藥下之。若心下滿而硬痛者。此為結胸也。大陷胸湯主之。但滿而不痛者為痞。柴胡不中與之。宜半夏瀉心湯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此為柴胡壞症。故用瀉心而不與柴胡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陽中風。兩耳無所聞。目赤。胸中滿而煩者。不可吐下。吐下則悸而驚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胸中為里之表。滿者。虛風所為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與少陽並病。脈弦。頭項強痛。或眩冒。時如結胸。心下痞硬者。當刺大椎第一間。肺俞肝俞。慎不可發汗。發汗則譫語。若譫語不止。當刺期門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,傷寒病發五、六天,嘔吐卻不發燒的,是柴胡湯症狀,但如果用其他藥物瀉下,如果心下滿而且硬痛,這就是結胸,要用大陷胸湯治療。但如果只是滿而不痛,則是痞,不適合用柴胡湯,應該用半夏瀉心湯。

柯琴說,這屬於柴胡湯症狀惡化,所以用瀉心湯而不使用柴胡湯。

張仲景說,少陽中風,兩耳聽不見,眼睛發紅,胸中滿悶煩躁,不能吐下,吐下就會心悸驚恐。

柯琴說,胸中是裡面的表,滿悶是虛風引起的。

張仲景說,太陽和少陽同時生病,脈象弦緊,頭頸強痛,或者頭昏眼花,有時像結胸,心下痞硬,應該刺大椎穴第一間,肺俞穴和肝俞穴,千萬不能發汗,發汗會導致神志不清。如果神志不清不止,就應該刺期門穴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心下滿而不痛。此名痞也。傷寒本無痞。應身冷。醫反下之。遂成痞。枳實理中丸最良。仲景治痞氣諸湯中。有生薑半夏二瀉心湯。俱平和。宜用之。半夏瀉心。治滿而不痛之痞。此湯蓋本理中人參黃芩湯方也。

審知是痞。先用桔梗枳殼湯尤妙。緣桔枳行氣下膈。先用之。無不驗也。結胸與痞。關脈須皆沉。若關脈浮者。大黃黃連黃芩瀉心湯。以關浮則結熱。三黃能瀉肝也。若復惡寒汗出者。附子瀉心湯。病人心下痞。與瀉心湯不解。發渴口燥。小便不利者。五苓散。

白話文:

朱肱說:「心下滿而不痛,稱為痞。傷寒本來沒有痞,應該是身體寒冷,醫生卻反而用下瀉藥,於是就形成了痞。枳實理中丸最有效。仲景治療痞氣的藥方中,有生薑半夏二瀉心湯,都屬於平和的藥物,可以採用。半夏瀉心湯治療心下滿而不痛的痞。這個藥方其實是源自理中湯與人參黃芩湯的方子。」

如果確診是痞,先用桔梗枳殼湯效果最好。因為桔梗枳殼可以行氣下膈,先用它,效果一定很好。結胸和痞,脈象都應該是沉脈,如果脈象浮的話,就應該用大黃黃連黃芩瀉心湯。因為脈象浮代表結熱,三黃可以瀉肝。如果還有惡寒汗出的情況,就應該用附子瀉心湯。如果患者心下痞,而且用瀉心湯效果不好,又出現發渴口燥,小便不利的情況,就應該用五苓散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少陽並病。而反下之。成結胸。心下硬。下利不止。水漿不下。其人心煩。太陽少陽並病。心下硬。頸項強。眩者。當刺大椎肺俞肝俞。慎勿下之。

【目】陶華曰。痞者因太陽症。當服麻黃湯。而誤用承氣下之。而成痞滿。此因虛邪留滯。若欲下之。必待表症罷而後可宜。小柴胡加枳桔湯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八九日。下之。胸滿煩驚。小便不利譫語。一身盡重。不可轉側者。柴胡龍骨牡蠣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,太陽和少陽同時發病,如果反而使用下瀉的方法治療,就會導致胸部結塊、心窩硬痛、腹瀉不止、水液無法下行,患者還會心煩。太陽和少陽同時發病,如果心窩硬痛、頸項僵硬、頭昏眼花,應該針刺大椎、肺俞、肝俞,千萬不要使用下瀉的方法。

陶華說,痞病是因太陽病症,應該服用麻黃湯,但如果誤用承氣湯下瀉,就會導致痞滿。這是因為虛邪留滯所致,如果想使用下瀉的方法治療,必須等到表症消失後才適宜,可以服用小柴胡加枳桔湯。

仲景說,傷寒病發八九天,如果使用下瀉的方法治療,就會導致胸部滿悶、心煩驚悸、小便不利、神志不清、全身沉重、無法翻身,這時應該服用柴胡龍骨牡蠣湯。

【目】鰲按。此妄下。熱邪內攻。以致亡陰之變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過經十餘日。反二三下之。後四五日。柴胡症仍在者。先與小柴胡湯。嘔不止。心下急。鬱郁微煩者。為未解也。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。

【目】樓英曰。此屢妄下。兩候之久。柴胡症仍在。因其人不虛。故樞機有主。而不致成壞病。與小柴胡湯和之。表症雖或已罷。而內尚不解。以前此妄下之藥。但去腸胃有形之物。而不能泄胸中氣分之結熱也。急者。滿也。但滿而不痛。即是痞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不合理的瀉下,熱邪內攻導致陰氣虛損。

張仲景說,太陽病超過十天,反覆瀉下兩三次,之後四五天,柴胡症仍在,先服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嘔吐不止,心下急痛,鬱鬱寡歡,則說明病症未解,服用大柴胡湯瀉下即可痊癒。

樓英說,這多次不合理的瀉下,兩候時間已久,柴胡症仍在。因為病人並不虛弱,所以樞機仍然有主,不至於變成壞病。服用小柴胡湯調和,表症雖然可能已經消退,但內裡仍未解。之前不合理的瀉下藥,只能去除腸胃有形之物,而不能泄去胸中氣分之結熱。急迫而滿脹,但卻不痛,這就是痞症。

2. 脅滿腹痛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五六日。中風。往來寒熱。胸脅苦滿。默默不欲飲食。心煩喜嘔。或胸中煩而不嘔。或渴。或腹中痛。或脅下痞硬。或心下悸小便不利。或不渴身有微熱。或咳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【目】王肯堂曰。邪氣傳裡。必先自胸而脅。以次經心腹而入胃也。是以胸滿多帶表症。脅滿多帶半表裡症。如下後脈促胸滿者。桂枝去芍藥湯。又太陽與陽明合病。喘而胸滿者。不可下。宜麻黃湯。二者屬表。須汗之。蓋胸中至表尤近也。及脅則更不言發汗。但和解而已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發五到六天,出現中風症狀,像是反覆發冷發熱、胸脅部脹滿、沉默寡言、不想吃飯、心煩意亂、想吐、或胸悶卻不吐、或口渴、或腹部疼痛、或脅肋下方有硬塊、或心悸、或小便不利、或不渴但身體微熱、或咳嗽,這些情況都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
王肯堂說,邪氣入侵人體內部,必定先從胸部到脅肋,然後依次經過心臟和腹部進入胃部。因此胸部脹滿多伴隨表證,脅肋脹滿多伴隨半表半里證。比如,脈搏促數、胸部脹滿,可以使用桂枝去芍藥湯。又比如,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患病,出現喘息、胸悶,不能服用瀉下藥,應當使用麻黃湯。這兩種情況都屬於表證,需要發汗治療,因為胸部距離表層較近。至於脅肋部位的症狀,更不需要發汗,只要和解即可。

經曰。設胸滿脅痛者。及胸脅滿不去者。與夫本太陽病不解。傳入少陽。脅下硬滿。乾嘔。往來寒熱。脈沉緊者。俱宜小柴胡和解之。大抵邪初入里。尚未停留為實。但鬱積生滿者。和解斯可矣。若留於胸中。聚而為實者。又非吐下之不可已。如發汗。若下之。煩熱。胸中窒者。

梔子豉湯。若胸中痞硬。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。此胸中有寒。瓜蒂散。二者均是吐劑。又當知梔豉吐虛煩客熱。瓜蒂吐痰實宿食也。

鰲按。此言傷寒五六日中風者。乃本傷寒病。至五六日更中風也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「如果病人感到胸部滿悶、脅肋疼痛,或是胸脅滿悶不消,而且本來是太陽病,病症未解,傳入少陽,出現脅肋下硬滿、乾嘔、反覆寒熱、脈沉緊等症狀,都應該用小柴胡湯來和解。總而言之,邪氣剛開始入侵身體,還沒有停留形成實證,只是鬱積生悶,用和解的方法就能治好。如果邪氣留在胸中,聚積成實證,就必須用吐下法才能治癒。如果用發汗法或下瀉法,會導致煩熱、胸中窒悶。」

梔子豉湯適合治療胸中痞硬、氣往上衝咽喉,呼吸不暢的症狀。這是因為胸中積有寒氣。瓜蒂散則適合治療胸中痰實、宿食積聚的症狀。這兩種藥方都是吐劑。要注意,梔子豉湯是吐虛煩客熱,而瓜蒂散是吐痰實宿食。

鰲註:這裡所說的傷寒五六日中風,指的是原本患了傷寒病,到五六日的時候又出現中風症狀。這仍然屬於傷寒病,只是在五六日的時候又發生了中風而已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四五日。身熱惡風。頸項強。脅下滿。手足溫而渴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【目】陶華曰。胸滿者。胸膈間氣塞滿悶也。非心下滿。脅滿者。脅肋下氣填脹滿也。非腹中滿。蓋凡邪自表傳裡。必先胸至脅以至心腹入胃也。

柯琴曰。身熱惡風。頸項強。桂枝症未罷。脅下滿。已見柴胡一症。便當用小柴胡去參、夏。加桂枝、栝蔞以兩解之。不任桂枝而主柴胡者。從樞故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發潮熱。大便溏。小便自可。胸脅滿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【目】張云岐曰。此是邪從少陽而入陽明者。何以見之。潮熱者。陽明症也。然陽明猶未實也。又何以見之。曰。大便溏。小便自可。豈有胃已實而二便如此者乎。胸脅苦滿。而用小柴胡和之。使熱邪仍自少陽而解。可不復入陽明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發四五天,患者發燒怕風,脖子僵硬,脅肋下脹滿,手腳溫熱且口渴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
胸滿是指胸膈之間氣體阻塞而感到悶脹,不是指心下部位的滿脹;脅滿是指脅肋下氣體充盈脹滿,不是指腹部滿脹。邪氣從表傳入裡,必然先影響到胸部,再到脅肋,最後到達心腹和胃部。

患者發燒怕風,脖子僵硬,說明桂枝症狀尚未消失,而脅肋下脹滿則已出現柴胡症狀。此時應該用小柴胡湯,去除人参、生地黃,再加入桂枝、栝蔞,以同時解除桂枝和柴胡症狀。之所以不用桂枝而用柴胡,是因為邪氣從樞紐部位傳入的缘故。

陽明病患者出現潮熱,大便稀溏,小便正常,胸脅脹滿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
這是邪氣從少陽經傳入陽明經的表現。為何如此判斷呢?潮熱是陽明經的症狀,但陽明經尚未實證,因為大便稀溏,小便正常,如果胃部已經實證,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胸脅脹滿,用小柴胡湯調和,使熱邪從少陽經解出,避免進一步侵入陽明經。

鰲按。前條四五日。身熱惡風項強。與脅滿齊見。是太陽少陽並病也。此條潮熱便溏。小便自可。與脅滿齊見。是陽明少陽合病也。若云傳入。則必先有太陽陽明之症。然後漸見少陽症矣。此不可不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脅下硬滿。不大便而嘔。舌上白苔者。可與小柴胡湯。上焦得通。津液得下。胃氣因和。身濈然而汗出解也。

【目】王履曰。不大便。屬陽明。然脅下硬滿而嘔也。不猶在少陽部分乎。至舌上起有白苔。則全由痰飲溢於上焦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陽脈澀。陰脈弦。法當腹中急痛。先用小建中湯。不瘥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鰲按:之前提到四、五天發燒怕風、脖子僵硬,同時伴隨脅肋脹滿,這是太陽和少陽同時生病。這一條說潮熱、腹瀉、小便正常,同時伴隨脅肋脹滿,這是陽明和少陽合併生病。如果說疾病傳入,那一定先出現太陽和陽明的症狀,然後才逐漸出現少陽的症狀。這一點不可不察。

仲景說:陽明病,脅肋下硬滿,不排便還嘔吐,舌頭上出現白苔的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上焦通暢了,津液可以下降,胃氣也和緩了,身體就自然出汗解熱。

王履說:不排便,屬於陽明病。但是脅肋下硬滿還嘔吐,不就屬於少陽的範圍嗎?舌頭上出現白苔,就是因為痰飲溢出到上焦。

仲景說:傷寒病,陽脈澀,陰脈弦,通常會有腹部急痛,先用小建中湯。如果病沒有好轉,就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胸脅滿。以邪氣初入里。未停留。為濕氣痰積而不行。致生滿也。和解可矣。若腹中急痛。邪漸入里矣。急痛者。即滿痛也。

鰲按。此條已偏於半里矣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本太陽病。不解。轉入少陽者。脅下硬滿。乾嘔不能食。往來寒熱。尚未吐下。脈弦細者。與小柴胡湯。若已吐下。發汗。溫針。譫語。柴胡症罷。此為壞病。知犯何逆。以法治之。

【目】鰲按。此條壞病。尚由太陽病不解而來。已有壞之之機。故一入少陽。即患脅滿乾嘔寒熱不食也。更兼吐下汗針。更不知變生何病矣。故必審之。知犯何逆。然後可隨所犯而以法治。非既入少陽。再加吐下汗針之後。而成壞病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胸脅滿悶,是因為邪氣剛進入身體內部,尚未停留,可能是濕氣痰積停滯,導致滿悶。可以透過和解的方法來治療。如果腹中急痛,說明邪氣已經深入內部,急痛其實也是滿痛的一種表現。

這段文字說明邪氣已經開始深入體內,病情已經發展到半里階段。

仲景說,本太陽病如果沒有解開,轉入少陽,就會出現脅下硬滿、乾嘔不能進食、反覆寒熱,尚未吐瀉,脈象弦細的情況。可以服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如果已經吐瀉、發汗、溫針,出現譫語,柴胡症消退,這就屬於壞病,需要判斷病因,並根據病因進行治療。

這段文字說明,壞病是由太陽病沒有解開轉變而來,已經有變成壞病的徵兆。一旦進入少陽,就會出現脅滿、乾嘔、寒熱、不能進食等症狀。如果再進行吐瀉、發汗、溫針等治療,病情就更難判斷了。所以一定要仔細診斷,明確病因,才能根據病因進行治療。壞病不是因為進入少陽之後又進行吐瀉、發汗、溫針治療才導致的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得病六七日。脈遲浮弱。惡風寒。手足溫。醫二三下之。不能食而脅下滿痛。面目及身黃。頸項強。小便難者。與柴胡湯後。必下重。本渴。而飲水嘔。食谷噦者。柴胡不中與也。

【目】鰲按。此太陽中風誤下之壞病。非柴胡症也。故與柴胡湯而必下重。猶是誤與之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五六日。已發汗。而復下之。胸脅滿。微結。小便不利。渴而不嘔。但頭汗出。往來寒熱。心煩者。此為未解也。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。初服微煩。復服汗出。則愈。

【目】許叔微曰。本條著眼微結二字。微結者。對大結胸而言。是指心下痞。其病留著胸脅間。故胸脅滿微結五字。當作一句看。與心下痞硬。心下支結同義也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:如果病人得病六七天,脈象遲緩浮弱,怕風寒,手腳溫暖,醫治兩三次後,不能吃東西,而且脅下脹痛,臉色和身體發黃,脖子僵硬,小便困難,如果給予柴胡湯後,必定會腹瀉,原本口渴,卻喝水就嘔吐,吃東西就反胃,這種情況就不能使用柴胡湯。

鰲按:這是太陽中風誤用下法導致的惡化病情,並非柴胡症,所以給予柴胡湯後必定會腹瀉,還是誤用了藥物。

張仲景說:傷寒病五六天,已經發汗治療,又使用下法,胸脅脹滿,略微結實,小便不利,口渴但不嘔吐,只有頭部出汗,反覆寒熱,心裡煩躁,這是病情沒有完全解除的表現,柴胡桂枝乾薑湯可以治療。第一次服用藥物後,會稍微感到煩躁,再次服用就會出汗,病情就會痊癒。

許叔微說:這一條重點在「微結」兩個字。「微結」是相對於「大結胸」而言,指的是心下痞,這種病症停留在胸脅之間,所以「胸脅滿微結」五個字應該連起來看,與「心下痞硬」、「心下支結」的意思相同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胸中有熱。胃中有邪氣。腹中痛。欲嘔吐者。黃連湯主之。

【目】陶華曰。腹滿者。邪入太陰脾土也。常痛為裡實。須下之。承氣湯。時減者為裡虛。當溫之。理中湯。若表解。內不消。非大滿。猶生寒熱。是邪未全入里。亦未可下。若大滿大實。兼有燥屎。是邪已入腑。雖得之四五日。亦為可下。大抵陽邪為實。則腹滿而咽乾。陰邪為寒。

則腹滿而吐利。食不下。若已經吐下後而腹滿者。治法又各不同。是又不可不知者也。有腹滿痛。由脾不勝水。水與氣搏皮肉之間。腹中漉漉有聲。小半夏茯苓湯加桂枝。下利腹滿。身疼痛。先溫其理。四逆湯。後攻其表。桂枝。發汗後。腹滿。當溫。厚朴半夏生薑人參湯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,傷寒患者胸中有熱,胃中有邪氣,腹中疼痛,想嘔吐,可以用黃連湯治療。

陶華說,腹脹者,是因為邪氣入侵太陰脾土,經常疼痛是裡實,需要瀉下,用承氣湯;時好時壞是裡虛,需要溫補,用理中湯。如果表證已解,內裡未消,不是真正腹脹,還伴隨寒熱,說明邪氣未完全進入裡,也不能瀉下。如果腹脹堅實,又有燥屎,說明邪氣已經入侵腑,即使已經得病四五天,也應該瀉下。總之,陽邪為實,則腹脹咽乾;陰邪為寒,則腹脹吐瀉,食不下。如果已經吐瀉後還有腹脹,治療方法又各不相同,這是不可不知的。有些腹脹疼痛是由於脾不勝水,水氣搏於皮肉之間,腹中有漉漉聲,可以用小半夏茯苓湯加桂枝治療。下利腹脹,身痛,先用四逆湯溫補,後用桂枝發汗。發汗後腹脹,應該用厚朴、半夏、生薑、人參湯溫補。

吐後腹滿。當下。少與調胃承氣湯。下後腹滿。宜梔子厚朴湯。腹脹滿者。陰陽不和也。桔梗半夏湯。

張介賓曰。若小腹硬痛。小水自利。大便黑。身目黃者。屬蓄血痛。亦用寒劑加行血藥。下盡黑物自愈。凡傷寒腹中痛甚。但將涼水一盞與飲之。若痛稍可者。屬熱痛。當用涼藥清之。以上皆實熱症也。必脈來沉實有力方是此症。若微弱者。仍當審察從緩治之。若飲水愈痛。

此為寒痛。急用溫藥和之。和之不已。而或四肢厥冷。嘔吐瀉利者。急用熱藥救之。但須詳脈之有力無力。方為良法耳。

朱撝曰。有胃脘之陽不散。致腹中痛者。須知之也。

白話文:

吐完之後肚子脹滿,馬上就要用調胃承氣湯。大便排泄完之後肚子還是脹滿,就要用梔子厚朴湯。肚子脹滿,是因為陰陽失調,要用桔梗半夏湯。

張介賓說,如果小腹硬痛,尿頻,大便黑,身體和眼睛發黃,這是積血疼痛,可以用寒涼藥加上活血藥,排出黑色的東西自然就好了。凡是傷寒引起的腹痛,如果很嚴重,就給病人喝一杯涼水。如果痛稍微緩解,就是熱痛,要用涼藥來清熱。以上都是實熱症,必須脈象沉實有力才是這種症狀。如果脈象微弱,就要仔細診察,緩慢治療。如果喝水就更痛,這是寒痛,要立即用溫藥來調和。如果調和不好,並且四肢冰冷,嘔吐腹瀉,就要立即用熱藥來救治。但是一定要仔細觀察脈象的強弱,才是好的方法。

朱撝說,有些是胃脘的陽氣不散,導致腹痛,也要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