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一·少陽經症 (4)
卷十一·少陽經症 (4)
1. 頭痛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弦細。頭痛。發熱者。屬少陽。少陽不可發汗。發汗則譫語。此屬胃。胃和則愈。胃不和。則煩而躁。
【目】李杲曰。假令少陽症。頭痛。往來寒熱。脈浮弦。此三症但有一者。是為表也。口失滋味。腹中不和。大小便或秘而不通。或泄而不調。但有一者。是為里也。如無上下表里症。余者皆虛熱也。
韓祗和曰。少陽初受寒邪。病全在表。故頭痛發熱。與太陽同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五六日。頭痛。汗出。微惡寒。手足冷。心下滿。口不欲食。大便硬。脈沉細者。此為陽微結。必有表復有里也。脈沉亦在裡也。
【目】陶華曰。頭痛屬三陽。乃邪氣上攻也。太陽專主頭痛。陽明少陽亦有之。少陽頭痛脈弦。發熱。小柴胡湯。
白話文:
仲景指出,伤寒患者脉象弦细,头痛发热,属于少阳症。少阳症不可发汗,发汗会导致神志不清,这属于胃气不和。胃气调和则病愈,胃气不和则烦躁不安。
李杲则认为,如果出现少阳症的症状,例如头痛、往来寒热、脉浮弦,只要出现其中一种,就属于表证。口失味觉、腹中不适、大小便不通或泄泻不调,只要出现其中一种,就属于里证。如果没有表里症状,其他的症状都是虚热。
韩祗和认为,少阳初期受寒邪,病症完全在表,所以会出现头痛发热,与太阳症相同。
仲景还指出,伤寒病发五六天,头痛、出汗、轻微怕冷、手足冰冷、心下满闷、不想吃饭、大便干燥、脉沉细,这是阳气微弱且有表里症状。脉沉细也属于里证。
陶华认为,头痛属于三阳病症,是邪气上攻所致。太阳经主要负责头痛,阳明经和少阳经也会出现头痛。少阳头痛脉象弦细,发热,可以服用小柴胡汤治疗。
鰲按。舊本於此條。有云頭痛汗出者。有無痛字。雲頭汗出者。但此條原屬太陽陽明二陽合病。但見少陽細脈。因從少陽為治者。如此則頭痛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四項。乃是太陽表症。心下滿口不欲食心下硬三項。乃是陽陰里症。所以謂之有表復有里也。前四項既屬太陽。太陽主頭痛。其見頭痛之症無疑。不得曰頭汗出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四五日。身熱惡風。頭項強。脅下滿。手足溫而渴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【目】喻昌曰。身熱惡風。太陽症也。頭項強。太陽兼陽明病也。脅下滿。少陽症也。本當從三陽合併病之列。而用表法。但手足溫而加渴。外邪輻湊於少陽。而向里之機已著。倘更用辛甘發散。是重增其熱。而大耗其津也。故從小柴胡和法。則陽邪自罷。而陰津以生。一舉而兩得矣。此用小柴胡湯。當從加減法。不嘔而渴。去半夏加栝蔞根為是。
白話文:
古籍中提到頭痛伴隨出汗的症狀,但這屬於太陽和陽明兩陽合病,而此條卻因為出現少陽細脈,所以從少陽角度治療。頭痛出汗、微惡寒、手足冷這四項是太陽表症,心下滿、口不欲食、心下硬這三項是陽明里症,因此稱為表里合病。前面四項屬於太陽症狀,太陽主頭痛,出現頭痛症狀無疑,不應該只說頭出汗。
仲景說,傷寒病發四五天,身體發熱怕風,頭項僵硬,脅肋下脹滿,手腳溫熱口渴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喻昌說,身體發熱怕風是太陽病症,頭項僵硬是太陽兼陽明病症,脅肋下脹滿是少陽病症。本應歸屬於三陽合病,但使用表證的治療方法。不過因為手腳溫熱加上口渴,外邪已經集中到少陽,且向內發展的趨勢已經顯現。如果再用辛甘發散的藥物,就會加重熱症,耗損津液。所以用小柴胡湯和解的方法,就能使陽邪消退,陰津滋生,一舉兩得。用小柴胡湯時,應該加減藥物,如果沒有嘔吐但口渴,就應該去掉半夏,加上栝蔞根。
魏荔彤曰。三陽俱見病。仍尋少陽。作驅邪之出路。太陽在表之邪。可附少陽之清氣。上升而透於表。陽明在裡之邪。可附少陽之濁氣。下降而泄於下。主以小柴胡。策勵半表之清氣。逐太陽之表邪。役使半里之濁氣。驅陽明之裡邪。是藉少陽半表半裡之正氣。而治表裡之邪。猶之用兵。各因其勢而致之。易為力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與少陽並病。脈弦。頭項強痛。或眩冒。時如結胸。心下痞硬者。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。慎不可發汗。發汗則譫語。若譫語不止。當刺期門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是經脈之為眚汗吐下之法。非少陽所宜。若不明刺法。不足以奏功。
白話文:
魏荔彤說,三陽同時出現病症,就要尋找少陽,作為驅除邪氣的出口。太陽在表面的邪氣,可以依附少陽的清氣,上升而透出體表;陽明在裡面的邪氣,可以依附少陽的濁氣,下降而排出體外。因此,用小柴胡湯來治療,可以激勵半表面的清氣,驅逐太陽表面的邪氣,運用半裡面的濁氣,驅除陽明裡面的邪氣。這是藉由少陽半表半裡面的正氣,來治療表裡面的邪氣,就像用兵一樣,要根據各自的勢力而採取相應的策略,才能容易取得勝利。
仲景說,太陽和少陽同時患病,脈象弦緊,頭頸部強痛,或頭昏眼花,感覺胸部好像堵塞,心窩處痞硬,應該刺大椎穴第一間、肺俞穴、肝俞穴,要小心不能發汗,發汗就會神志不清。如果神志不清不止,就要刺期門穴。
柯琴說,這種經脈上的病症,用發汗吐下法治療,並不適合少陽,如果不懂刺法,就無法奏效。
2. 耳聾目眩口苦咽乾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陽之為病。口苦咽乾目眩也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咽乾口燥舌澀。俱為熱症。但有微甚耳。惟太陽中寒桂枝附子湯症。由誤汗咽乾。作甘草乾薑湯。以復其陽者。隨其逆治壞病者也。非治其本寒也。然咽乾之由。由汗下後而得者。有不由汗下而得者。其間治法。或和解。或微汗。或急下。或微下。當察兼有之症。
而施輕重之治。然其為熱。則一也。蓋經謂咽喉乾燥。亦不可汗。以其多有里症故也。實無寒病。善治者。尤宜互參渴門。乃獲全功焉。
王肯堂曰。凡傷寒頭眩者。莫不因汗吐下。虛其上焦元氣之所致。眩者。目無常主。頭眩者。俗謂頭旋眼花是也。眩冒者。昏冒是也。少陽口苦咽乾目眩者。少陽居表裡之間。以表邪漸入於裡。表中陽虛。故目眩也。太陽少陽並病或眩者。責其虛也。傷寒有起則頭眩與眩冒者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:少陽病的症狀是口苦、咽乾、目眩。
成無己說:咽乾、口燥、舌澀都是熱症,只是輕重不同而已。只有太陽中寒症,由於誤汗導致咽乾,服用甘草乾薑湯恢復陽氣,屬於逆治壞病的方法,不是治療本來的寒症。然而咽乾的原因,有的是因為汗下後引起,有的則不是因為汗下引起的。針對不同的情況,治療方法可能需要和解、微汗、急下或微下,應該觀察患者兼有的症狀,
然後選擇輕重不同的治療方法。雖然咽乾的原因不同,但其本質都是熱症。經書上說咽喉乾燥,也不能用汗法治療,因為患者可能還有內在的疾病,實際上並沒有寒症。善於治療的人,應該參照渴症的治療方法,才能取得最佳效果。
王肯堂說:凡是傷寒導致頭眩的人,都是因為汗吐下之後,導致上焦元氣虛弱而引起的。眩就是眼睛沒有固定的地方,頭眩就是民間俗稱的頭旋眼花,眩冒就是昏冒。少陽口苦咽乾目眩,是因為少陽位於表裡之間,外邪逐漸侵入內裡,表面的陽氣虛弱,所以會目眩。太陽少陽同時發病或者出現眩症,都是由於身體虛弱引起的。傷寒病人如果出現頭眩或眩冒,都是因為身體虛弱造成的。
皆汗吐下後所致。是知其陽虛也。故針經曰。上虛則眩。下虛則厥。眩雖為虛。又陽明中風。但頭眩不惡寒者。此又風主眩也。凡此皆水逆候。及其諸逆發汗。劇者言亂目眩。則死矣。
治少陽目眩。小柴胡湯加天麻、川芎。
白話文:
這些都是因為汗吐下後造成的,說明陽氣虛弱。針灸經書說,上虛則頭暈,下虛則厥倒。雖然頭暈是虛症,但陽明經中風也會導致頭暈,只是頭暈不伴有惡寒,這是風邪導致頭暈。所有這些都是水氣逆流的徵兆,當這些逆氣發作,伴隨大量出汗,嚴重者會出現眼花繚亂,就會死亡。
治療少陽經引起的頭暈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天麻、川芎。
3. 附錄察口唇法
張兼善曰。凡口唇焦乾為脾熱。焦而紅者吉。焦而黑者凶。唇口俱赤腫者。熱甚也。唇口俱青黑者。冷極也。口中苦者。膽熱也。口中甜者。脾熱也。口燥咽乾者。腎熱也。舌乾口燥而欲飲水者。陽明熱也。口噤難言者。痙風也。凡上唇有瘡為狐。蟲蝕其臟。下唇有瘡為惑。
蟲蝕其肛。若唇青舌卷。唇吻反青。環口黧黑。口張氣直。口如魚口。及口唇顫搖不止。氣出不返。皆不治也。
柯琴曰。此為少陽病之提綱也。口咽目三者。不可謂表。不可謂里。是表之入里。里之出表處。所謂半表裡也。
三症為少陽經病機。兼風寒雜病而言。但見一症即是。不必悉具。
白話文:
張兼善曰:
凡口唇乾燥發熱為脾熱。乾燥而呈現紅色者吉兆,乾燥而呈現黑色者凶兆。嘴唇和口部都發紅腫脹者,熱氣很盛。嘴唇和口部都發青發黑者,寒氣極盛。口中感到苦味者,膽熱。口中感到甜味者,脾熱。口乾舌燥,咽喉乾燥者,腎熱。舌頭乾燥,口乾欲飲水者,陽明熱。口緊閉難以說話者,痙攣風。
凡上嘴唇長瘡者,稱為「狐」,蟲蝕其臟腑。下嘴唇長瘡者,稱為「惑」,蟲蝕其肛門。若嘴唇發青,舌頭捲縮,嘴唇和鼻子周圍都發青,環繞口邊發黑,張口時氣息直衝,嘴巴像魚嘴一樣,以及嘴唇不停地顫抖,氣息出不來,都屬於不治之症。
柯琴曰:
此為少陽病之提綱。口、咽、目三者,不可謂之表,不可謂之裡,是表證入裡,裡證出表之處,所謂半表半裡。
三種症狀為少陽經病之機,兼風寒雜病而論。只需出現一種症狀即可,不必全具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陽中風。兩耳無所聞。目赤。胸中滿而煩者。不可吐下。吐下則悸而驚。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凡傷寒。原兼傷風而言。風寒之邪。從類而投太陽營衛。在肌膚之表而已。感之者淺。故曰傷。所以日久不治。漸入漸深。有經盡而解者。有過經而傳者。皆有一定之道路。此傷寒所以有傳經。無傳經則非傷寒病矣。若夫中風中寒。則直突而來。並無次第。
然風必中於三陽之少陽。寒必中於三陰之少陰。仍是各從其類。又寓從少不從老之理。其邪較太陽營衛之傷甚深且速。故曰中。所以卒遇即病。有立盡者。此與傷寒傳經之病大不同也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少陽中風,兩耳聽不見,眼睛發紅,胸口滿悶煩躁,不可吐下,吐下就會心悸驚恐。
魏荔彤說,凡是傷寒,原本就包含傷風的意思。風寒之邪氣,會依循自身的性質,侵入太陽營衛,只停留在皮膚表面而已。因為侵入淺,所以叫做「傷」。因此,如果久治不愈,就會逐漸深入,有些會在經絡盡頭而解,有些則會超過經絡而傳播,都有固定的路徑可循。這就是傷寒有傳經的原因。如果沒有傳經,那就不是傷寒病了。
至於中風中寒,則直接侵入,沒有循序漸進的過程。
然而,風一定會侵入三陽中的少陽,寒一定會侵入三陰中的少陰,仍然是依循各自的性質。這也包含了從少不從老的道理。其邪氣比太陽營衛的傷害更深更快,所以稱為「中」。因此,一旦遇上就會立即發病,甚至會立刻痊癒。這與傷寒傳經的疾病有很大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