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三 (12)
卷三 (12)
1. 胸脅腹脹滿痛
【綱】仲景曰:太陽病,十日已去,脈浮細而嗜臥者,外已解也。設胸滿脅痛者,與小柴胡湯;脈但浮者,與麻黃湯。
【目】黃仲理曰:本節乃太少二陽合病耳。故胸滿脅痛嗜臥,非少陽之氣不得上升乎?故和以柴胡湯。脈但浮,則仍屬太陽之脈,故與麻黃以發之也。
韓祗和曰:胸滿者,胸膈間氣滿悶也,非心下滿;脅滿者,脅肋下氣填脹滿也,非腹中滿。蓋邪自表傳裡,必先胸脅以至心腹入胃。是以胸滿多帶表症,宜發汗;惟脅滿或痛,多帶半表半裡,小柴胡加枳實和之。至於胸中痰實者,湧之。如胸中邪結而為實,燥渴大便閉者,大陷胸湯主之。
【綱】仲景曰:下後,脈促、胸滿者,桂枝去芍藥湯主之。太陽與陽明合病,喘而胸滿者,不可下,宜麻黃湯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:此二條是胸滿屬表而鬚髮汗者也。蓋胸中至表猶近,及脅則不言發汗,但和解而已。大抵胸脅滿,以邪氣初入里未停留,而濕氣鬱積而不行,致生滿也,和解可矣。若邪氣留胸中,聚而為實者,非湧吐不可已。故華佗曰:四日在胸,吐之則愈。是邪氣已收斂而不散漫者,則可吐之也。
韓祗和曰:喘而胸痛,猶帶表症,不可下,與麻黃湯,或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。脈促胸滿而與桂枝去芍藥湯者,病在於胃;芍藥入營,故去之也。
鰲按:胸滿本陽症。但下後滿而不喘,則是寒邪內結,將作結胸矣。故知胸滿不但陽盛,即陽虛者亦然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:傷寒若吐若下後,心下逆滿,氣上衝胸,起則頭眩,脈沉緊;發汗,則動經,身為振振搖者,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。
【目】柯琴曰:傷寒初起,正宜發表,吐下非法也。然吐下後不轉屬太陰,而心下逆滿、氣上衝胸,陽氣內擾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:發汗,若下之,而發煩熱、胸中窒者,梔子豉湯主之。
病如桂枝症,頭不疼,項不強,寸脈微浮,胸中痞硬,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,此為胸有寒也,當吐之,宜瓜蒂散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:二者均是吐利。梔子豉湯吐胸中虛煩客熱;瓜蒂散吐胸中痰實宿寒。
鰲按:此二條本陽明症,以欲明胸滿之當吐,故附此。
【綱】仲景曰:太陽中風,下利嘔逆,表解者,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,發作有時,心下痞、硬滿,引脅下痛,乾嘔短氣,汗出不惡寒,此表解里未和也,十棗湯主之。
【目】鰲按:此條心下硬滿、牽引脅滿,是由心下水氣泛溢不和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:服桂枝湯,或下之,仍頭項強痛、翕翕發熱、無汗、心下滿微痛、小便不利者,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。小便利則愈。
【目】鰲按:此水結中焦,只可利而不可散也。因汗不徹而遽下之,致水氣結於心下。然病根雖在心下,而病機仍在膀胱。今小便不利,則是太陽本病,實非桂枝症未罷也,故用本方以散邪行水。
白話文:
胸脅腹脹滿痛
主要概念:
- 太陽病初期: 如果發病十天左右,出現脈象微弱、喜歡躺臥等症狀,表示體表病邪已經解除。但如果出現胸悶、脅痛,就應該用小柴胡湯來治療;如果脈象只是浮,則屬於太陽病的症狀,可以用麻黃湯發汗。
- 太少二陽合病: 胸悶、脅痛、喜歡躺臥等症狀,是因為少陽之氣無法上升所導致,需要用柴胡湯來調和。
- 胸滿與脅滿: 胸滿指的是胸部、胸膈間氣悶脹滿;脅滿指的是脅肋下方氣體脹滿,並非腹部脹滿。
- 邪氣傳變: 病邪從體表傳入體內,通常會先影響胸脅,然後才到心腹和胃部。
- 胸滿的處理: 胸滿多帶有表證,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而脅滿或脅痛,多半是半表半裡的症狀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枳實來調和。
- 胸中痰實: 胸中有痰阻塞,可以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。如果胸中邪氣結聚成實,出現口渴、便秘等症狀,可以用大陷胸湯來瀉下。
- 下後胸滿: 如果瀉下後出現脈象急促、胸悶,可以用桂枝去芍藥湯來治療。如果是太陽和陽明合病,出現喘息和胸悶,不應該使用瀉下的方法,而是應該使用麻黃湯發汗。
- 胸滿發汗: 胸悶屬於表證,需要發汗來治療。如果病邪停留在胸部,積聚成實,就需要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。
- 喘而胸痛: 喘息而胸痛,仍然帶有表證,不能使用瀉下,應該用麻黃湯或者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來治療。
- 脈促胸滿: 如果脈象急促而胸悶,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,是因為病位在胃,而芍藥屬於營分,所以要去除。
- 胸滿寒邪: 胸滿本來是陽證,但如果瀉下後出現胸滿而不喘,則是寒邪內結,可能會形成結胸,所以胸滿不單單是陽盛的表現,陽虛也會出現。
- 心下逆滿氣衝胸: 如果因為誤用吐或瀉的方法,導致心下逆滿、氣往上衝、頭暈,脈象沉緊,應該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來治療。
- 吐下後胸中窒悶: 如果發汗或瀉下後出現煩熱、胸中窒悶,可以用梔子豉湯來治療。
- 胸有寒: 如果類似桂枝證,但是頭不痛、脖子不僵硬,脈象浮弱,卻胸部痞硬、氣往上衝,呼吸困難,這是胸中有寒,應該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,可以用瓜蒂散。
- 胸中虛熱與痰實: 梔子豉湯是針對胸中虛熱而造成的煩悶,而瓜蒂散是針對胸中痰積寒實。
- 表解裡未和: 太陽中風出現腹瀉、嘔吐,但表證已解,這時卻心下痞硬、脹滿,牽引到脅肋下疼痛,乾嘔、氣短,這表示體表病邪雖然解除了,但體內還未調和,需要用十棗湯來攻下。
- 水氣泛溢: 心下硬滿,牽引到脅滿,是因為心下水氣過多,需要調和。
- 水結中焦: 如果服用桂枝湯或者瀉下後,仍然頭頸強痛、發熱、無汗,心下滿悶、輕微疼痛、小便不順暢,這是因為水氣結在中焦,需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來利水,小便順暢則病癒。
- 病機在膀胱: 病根雖然在心下,但病機在膀胱。小便不暢,是因為太陽病的本症還沒有解除,並非桂枝證未癒。因此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來散邪行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