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一·少陽經症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少陽經症 (2)

1. 寒熱往來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五六日。中風。往來寒熱。胸脅苦滿。默默不欲飲食。心煩喜嘔。或胸中煩而不嘔。或渴。或腹中痛。或脅下痞硬。或心下悸小便不利。或不渴身有微熱。或咳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但見一症。便是。不必悉具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寒熱往來者。陰陽相勝也。陽不足。則先寒後熱。陰不足。則先熱後寒。然寒熱有三症。小柴胡湯、大柴胡湯、柴胡桂枝幹薑湯。有表症而往來寒熱者。用小柴胡。即本條是也。有里症而往來寒熱者。用大柴胡。即傷寒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往來寒熱者。大柴胡主之一條是也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,傷寒病發五六天,中風,出現反覆寒熱,胸脅部感到悶脹、疼痛,患者沉默不語,不想吃東西,心中煩躁,想要嘔吐,或者胸中煩悶卻不嘔吐,或者口渴,或者腹部疼痛,或者脅肋下部位腫脹堅硬,或者心悸、小便不利,或者不渴但身體有微熱,或者咳嗽,這些症狀都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只要出現其中一種症狀,就可以用藥,不必全部症狀都出現。

朱肱說,寒熱往來,是陰陽相互制約的結果。陽氣不足,就會先寒後熱;陰氣不足,就會先熱後寒。然而,寒熱往來有三种症狀,分别对应小柴胡湯、大柴胡湯以及柴胡桂枝乾薑湯。如果出現表證伴隨寒熱往來,就用小柴胡湯,本條所述的就是這種情況。如果出現里證伴隨寒熱往來,就用大柴胡湯,比如傷寒病發十餘天,熱邪結聚在內,出現寒熱往來,就是大柴胡湯的主治範圍。

或已表。或已下。而往來寒熱者。皆用柴胡桂枝幹薑湯。即傷寒五六日。已發汗。復下之。胸脅滿。小便不利。渴而不嘔。頭汗出。往來寒熱。心煩。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一條是也。

劉完素曰。寒為陰。熱為陽。里為陰。表為陽。邪客於表為寒邪。與陽相爭則為寒矣。邪入於裡為熱邪。與陰相爭則為熱矣。其邪半在表。半在裡。外與陽爭而為寒。內與陰爭而為熱矣。表裡不拘。出入不定。由是而寒熱。且往且來也。是以往來寒熱。屬半表半裡之症。邪居表多則多寒。

邪居里多則多熱。邪在半表裡則寒熱亦半。小柴胡專主之也。又有病至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復往來寒熱者。亦可與大柴胡下之。不可不知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已經發燒,或者已經腹瀉,且出現反覆寒熱的症狀,都可以使用柴胡桂枝幹薑湯。比如傷寒病發病五六天,已經發過汗,又服用了瀉藥,出現胸脅滿悶、小便不暢、口渴但沒有嘔吐、頭部出汗、反覆寒熱、心煩等症狀,這就屬於柴胡桂枝幹薑湯的主治範圍。

劉完素說,寒屬陰,熱屬陽,裡屬陰,表屬陽。邪氣停留在體表稱為寒邪,與陽氣相爭則表現為寒症。邪氣入侵內裡稱為熱邪,與陰氣相爭則表現為熱症。如果邪氣一半在體表,一半在內裡,外面與陽氣相爭則表現為寒症,裡面與陰氣相爭則表現為熱症。這樣表裡都不固定,邪氣進進出出,就導致寒熱交替出現,且往復不定。因此,往來寒熱屬於半表半裡的病症。邪氣停留在體表多則寒症多,停留在內裡多則熱症多,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則寒熱也各占一半,小柴胡湯專門治療這種病症。另外,如果病程已經持續十多天,熱邪結聚在內裡,又出現反覆寒熱,也可以服用大柴胡湯瀉下邪氣,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。

張介賓曰。寒熱往來者。陰陽相爭。陰勝則寒。陽勝則熱也。蓋熱為陽。寒為陰。表為陽。里為陰。邪之客於表者。為寒邪。與陽相爭。則為寒慄。邪之傳於裡者為熱邪。與陰相爭。則為熱躁。其邪在半表半裡之間者。外與陽爭則為寒。內與陰爭則為熱。或表或里。或出或入。

是以寒熱往來。為半表半裡之症也。故凡寒勝者必多寒。熱勝者必多熱。但審其寒熱之勢。則可知邪氣之淺深也。

柯琴曰。往來寒熱有三義。少陽自受寒邪。陽氣衰少。既不能退寒。又不能發熱。至五六日熱鬱內發。始得與寒氣相爭。而往來寒熱。一也。若太陽受寒。過五六日。陽氣始衰。餘邪未盡。轉屬少陽。此往來寒熱。二也。風為陽邪。少陽為風臟。一中於風。便往來寒熱。不必五六日而始見。三也。往來寒熱。便有不寒熱時。此病情之見於外者。

白話文:

張介賓曰:

寒熱往來,乃是陰陽相爭的表現。陰氣盛則寒,陽氣盛則熱。這是因為熱屬陽,寒屬陰,表屬陽,里屬陰。邪氣停留在肌表,屬於寒邪,與陽氣相爭,便會出現寒慄。邪氣傳入內裡,屬於熱邪,與陰氣相爭,便會出現熱躁。如果邪氣停留在半表半里之間,在外與陽氣相爭則表現為寒,在內與陰氣相爭則表現為熱。因此,寒熱往來,或表或里,或出或入。

所以寒熱往來,是半表半里之症。凡是寒氣盛者,必多寒;熱氣盛者,必多熱。只要仔細觀察寒熱的變化趨勢,就能了解邪氣的深淺程度。

柯琴曰:

往來寒熱有三種情況:

  1. 少陽經受寒邪,陽氣衰微,既不能退寒,又不能發熱。到了五六日,熱氣鬱積在內部發作,才得以與寒氣相爭,出現寒熱往來。
  2. 太陽經受寒邪,經過五六日,陽氣開始衰退,餘邪未盡,轉入少陽經,也會出現寒熱往來。
  3. 風屬陽邪,少陽經為風之臟,一旦受到風邪侵襲,就會出現寒熱往來,不一定需要五六日才會顯現。

往來寒熱,也會有不寒不熱的時候,這是病邪表現在外的一些徵兆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血弱氣盡。腠理開。邪氣因入。與正相搏。結於脅下。正邪分爭。往來寒熱。休作有時。默默不欲飲食。臟腑相連。其痛必下。邪高痛下。故使嘔也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【目】劉完素曰。邪氣入。正氣不爭。則但熱無寒。正與邪爭。寒熱作矣。爭則氣鬱不發於外。而寒熱爭焉。爭甚。則憤然而熱。故寒已而熱作焉。茲乃寒熱之理也。

魏荔彤曰。此總見婦人經來適斷之時。血既出而必弱。血室中之氣。亦隨之盡矣。此際內虛則表疏。腠理開。而邪氣易乘以入。隨與正氣相搏。正氣足。則邪入可拒。正氣虛。則邪入相溷。凡病皆然也。既屬婦人血分之病。則肝為血之專司。其部位正在脅下。正氣忽盛而拒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,當血液虛弱、氣力衰竭時,身體的毛孔就會變得鬆弛,邪氣就會趁虛而入。邪氣與正氣在體內相搏鬥,糾纏於脅下。正邪相爭,導致寒熱交替,有時發作,有時休息,病人不願意吃飯,感覺悶悶不樂。臟腑之間互相聯繫,所以疼痛會向下傳。邪氣上升,疼痛下降,因此會引起嘔吐。小柴胡湯可以治療這種病症。

劉完素說,如果邪氣入侵,正氣沒有抵抗,就會只發熱而不發寒。如果正氣與邪氣相爭,就會出現寒熱交替。正邪相爭,氣血鬱結,無法發散於體外,導致寒熱交戰。戰鬥激烈,就會突然發熱,所以寒熱交替出現。這就是寒熱病的道理。

魏荔彤說,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婦女經期結束後的病症。經血流出,血液必然虛弱,血室中的氣也隨之減少。此時身體虛弱,外表的毛孔就會變得疏鬆,邪氣很容易侵入。邪氣侵入後,會與正氣相搏鬥。正氣充足,就能抵禦邪氣;正氣虛弱,邪氣就會與正氣混雜在一起。所有疾病都是如此。婦女患病多與血分有關,而肝臟是主血的器官,其位置就在脅下。當正氣突然增強,抵抗邪氣時,就會出現這種病症。

正氣忽衰而迎。與邪迎拒。遂作分爭之勢。且梗塞阻滯於陰陽升降道路之間。於是往來寒熱。休作有時。兼見默不欲飲食。純為少陽之症。誰知此非傷寒由太陽而陽明而少陽遞傳之邪乎。蓋熱入血室。可以在太陽即入。亦可以太陽罷而入。迥非傷寒傳經。必由太陽陽明方入少陽也。

此治法雖同於少陽。病之由來。大不同於男子之得少陽病也。所以然者。肝木屬臟。為厥陰。膽木屬腑。為少陽。二木同氣。部位又相連。熱入血室。肝既司血。肝必為邪所乘。膽附於肝。邪入肝分。必侵膽為患。一臟一腑。體既相連。病則俱病。又不比於別臟腑表裡之義矣。

白話文:

人體正氣突然衰弱,便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,導致正邪相爭,阻塞了陰陽氣血的流通。因此出現反复发热、寒熱交替,且伴随食欲不振等症状,这是少阳病的典型表现。然而,这并非伤寒由太阳经阳明再到少阳的传经病邪,而是热邪直接侵入血室,可以直接在太阳阶段就入侵,也可以在太阳阶段结束后入侵,并非必须经过太阳、阳明才进入少阳。

虽然治疗方法与少阳病相同,但病因却与男子得少阳病大不相同。因为肝属木,为厥阴,胆亦属木,为少阳,两者同气相通,位置相连。热邪侵入血室,肝主血,肝必然被邪气侵袭。胆附于肝,邪气入肝分,必会侵犯胆,导致肝胆同病。两者相连,一病俱病,与其他脏腑表里关系不同。

於是熱入而血結。血結而為痛。痛則氣沉。氣沉則痛愈下。然少陽之膽。畢竟屬陽。其性上升。厥陰之肝。畢竟屬陰。其性下降。膽有邪。自高而上衝。斯作嘔也。肝有邪。自下而沉結。斯作痛也。邪高痛下。故使嘔也。何非熱入血室。血結少陽之所致乎。症固非傷寒之少陽。

而婦人熱入血室。邪在少陽之本位。法寧不從少陽為治耶。小柴胡主之。其升清降濁之義。已言之矣。此申明婦人經來經斷。熱邪易入血室。與男子不同病之大旨也。然男子有病。即非傷寒之遞傳。其病原屬少陽者。亦未嘗不可。即其法以通治之也。此仲師專為婦人熱入血室。

明其來自太陽。無關陽明。病結少陽。所以然之故也。再繹熱入血室。即結於血室。亦能作寒熱往來如瘧狀。何也。亦是臟腑相連。邪高痛下之義。肝膽之血。與血室之血。一血也。結於下則上亦不通。不通則不能升降矣。所以寒熱作而如瘧也。不必謂熱入血室而血結於肝下也。

白話文:

熱邪進入身體後,會導致血液凝結,血液凝結會引發疼痛,疼痛會使得氣息下沈,氣息下沈會讓疼痛更加向下發展。然而,少陽的膽屬陽,其性質會向上,厥陰的肝屬陰,其性質會向下。膽有邪氣時,會從高處向上衝擊,這就是引起嘔吐的原因;肝有邪氣時,會從低處向下沈結,這就是引起疼痛的原因。邪氣在上,疼痛在下,所以會引起嘔吐。這不是因為熱邪進入血室,導致血液凝結在少陽所造成的嗎?症狀並非傷寒少陽所引起的。

對於婦人來說,如果熱邪進入血室,邪氣在少陽的位置,按照醫理,當然應該從少陽進行治療。小柴胡湯可以使用,因為它具有提升清氣、降滌濁氣的道理。這段話強調了婦人月經來潮和停止期間,熱邪容易進入血室,與男性不同疾病的總體觀點。然而,男性有病時,即使不是傷寒傳播的疾病,如果原本就屬於少陽的疾病,也可以用通治的方法來治療。這是仲師專門為婦人熱邪進入血室而說的,表明這種病源來自太陽,與陽明無關,病結在少陽,有其原因。

再次提到熱邪進入血室,即使是在血室內凝結,也會像瘧疾一樣出現寒熱交織的症狀,為什麼呢?也是因為臟腑相連,邪氣在上、疼痛在下的道理。肝膽的血液與血室的血液是同一種血液。血液凝結在下方,上方也會不通暢,不通暢就不能上下運轉,因此會產生寒熱交織的症狀。不一定認為熱邪進入血室後,血液只凝結在肝部下方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不解。轉入少陽者。脅下硬滿。乾嘔。不能食。往來寒熱。尚未吐下。脈弦細者。與小柴胡湯。若已吐下。發汗。溫針。譫語。柴胡症罷。此為壞病。知犯何逆。以法治之。

【目】陶華曰。小柴胡專主往來寒熱。如寒多者。加桂。熱多者。加大黃。此其大法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五六日。已發汗。而復下之。胸脅滿微結。小便不利。渴而不嘔。但頭汗出。往來寒熱。心煩者。此為未解也。柴胡桂枝幹薑湯。主之。初服微煩。復服汗出。則愈。
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此亦三陽並見之症。宜從少陽治之。而少變其法也。蓋已發汗而表未除。復下之而里邪入。胸脅滿微結。是太陽外感之邪。瀰漫於三陽。胸滿。太陽也。脅滿。少陽也。因不專滿在胸。故其結較結胸也微。又可見陽明亦病。小便不利。渴而不嘔。津液短而化氣衰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:太陽病不痊癒,轉入少陽者,脅下硬滿,乾嘔,不能食,往來寒熱,尚未吐下,脈弦細者,要服用小柴胡湯。若已吐下,發汗,溫針,譫語,柴胡症消失,這就屬於壞病,要清楚知道犯了什麼逆,才能用正確的方法治療。

陶華說:小柴胡湯專門治療往來寒熱,如果寒症較重,就加桂枝;熱症較重,就加[大黃]。這是治療這個病的主要方法。

張仲景說:傷寒五六日,已經發汗,又服用瀉藥,胸脅滿微結,小便不利,口渴但不嘔吐,只有頭上出汗,往來寒熱,心煩,這是病症尚未痊癒。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治療。第一次服用藥物後稍微心煩,再次服用藥物後出汗,就會痊癒。

魏荔彤說:這也是三陽並見的病症,應該從少陽治療,但略微改變治療方法。因為已經發汗但表症未除,又服用瀉藥使裡邪入侵,胸脅滿微結,這是太陽外感之邪,瀰漫在三陽經脈。胸滿是太陽病症,脅滿是少陽病症。因為不只是單純胸部滿脹,所以結實程度比結胸病輕。又可見陽明經也生病了。小便不利,口渴但不嘔吐,是津液不足,化氣功能衰弱。

胃病可知矣。此所以三陽俱病也。未解者。不獨陽明少陽。正太陽表邪未盡解也。太陽未解。似宜治表。然陽明少陽已病。不可復發汗。法應三陽並治。而以太陽少陽為兩路出邪之門戶。蓋少陽之邪。終亦必由太陽透表。故治少陽。亦所以治太陽也。陽明更不必專治矣。本方以柴胡為主。

意在少陽。入桂枝。太陽之治寓焉。去人參加乾薑。下藥寒結可開。易半夏為栝蔞根。已傷之津液可復。牡蠣制水安神。小柴胡升清降濁。使半表解。半里和者。是又小柴胡加減法外。神明之一法。一了百當者也。

白話文:

胃病的病因已經清楚,這是三陽經都生病了。還沒有痊癒的原因,不只是陽明、少陽有病,而是太陽經表邪還沒有完全解開。太陽經沒有解開,看起來應該治療表症,但陽明、少陽經已經生病了,不能再發汗。應該要同時治療三陽經,以太陽、少陽經作為邪氣外出的門戶。因為少陽經的邪氣最終還是會透過太陽經透出體表,所以治療少陽經,也是治療太陽經的方法。陽明經就不用專門治療了。這個方子以柴胡為主藥,針對少陽經,加入桂枝,就包含了治療太陽經的方法。去掉人參、加入乾薑,可以打開寒結。用栝蔞根代替半夏,可以恢復受損的津液。牡蠣可以制水安神。小柴胡湯可以升清降濁,使半表解,半里和。這方法是小柴胡湯加減法之外,又一種神妙的方法,可以一次解決所有問題。

柯琴曰。汗下後。柴胡症仍在。仍用柴胡湯加減。此因增微結一症。故變其方耳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往來寒熱者。宜與大柴胡湯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里者。對表而言。不是指胃。此熱結氣分。不屬有形。故十餘日復能往來寒熱。若結在胃。則蒸蒸發熱。不復知有寒矣。

白話文:

柯琴說,如果病人發汗後,柴胡症仍然存在,可以用柴胡湯加減治療。這是因為病症有輕微結聚,所以要修改方子。

仲景說,傷寒十多天,熱邪積聚在裡,出現往來寒熱的症狀,應該使用大柴胡湯。

柯琴說,這裡的「里」指的是相對的「表」,不是指胃。這種熱邪結聚在氣分,不是有形的物質,所以十多天後還能出現往來寒熱。如果結聚在胃,就會持續發熱,不會再有寒熱交替的症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