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9)

1. 小便自利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自汗出。若發汗。小便自利。此為津液內竭。大便雖硬。不可攻之。當須自欲大便。宜蜜煎導而通之。若土瓜根。及與大豬膽汁。皆可為導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本自汗。更發汗。則上焦之液已外竭。小便自利。則下焦之液又內竭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緩。手足自溫者。系在太陰。太陰者。身自發黃。若小便自利者。不能發黃。至七八日大便硬者。為陽明病。陽明病。反無汗而小便利。二三日嘔而咳。手足厥者。必苦頭痛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首條。小便自利。是津液越出。故燥土受病。病在胃也。次條。小便利則里無瘀熱可知矣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:陽明病,患者自己出汗,如果再用藥發汗,小便又自己排泄,這是體內的津液已經耗竭。雖然大便硬,也不要攻治,應該等到患者自己想大便,用蜂蜜煎煮來引導通便。土瓜根和大豬膽汁都可以用來引導通便。

柯琴說:病人本身就自汗,又發汗,則上焦的津液已經外泄耗竭。小便自利,則下焦的津液又內耗。

張仲景說:傷寒脈象浮緩,手足自溫的,屬於太陰病。太陰病的症狀是身體自己發黃,如果小便自利,則不能發黃。到了七八天,大便硬的,就是陽明病。陽明病反而是沒有汗,而小便通暢,二三天出現嘔吐咳嗽,手足厥冷的,一定會感到頭痛。

柯琴說:第一條,小便自利,是津液過度排出,所以燥土受病,病在胃。第二條,小便通暢,可以知道裡頭沒有瘀熱。

2. 小便數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若吐。若下。若發汗。微煩。小便數。大便因硬者。小承氣湯和之。愈。

【目】王肯堂曰。陽明皆以小便自利為病。蓋以驗病之下與不當下也。若小便不利而少腹硬者。屎也。當滲泄之。若小便自利而少腹硬者。非血則糞也。當通利之。且病之發黃與不發黃。及病之死與不死。皆可於此驗之。

吳綬曰。小便數者。頻欲去而不多也。太陽陽明。治各有條。凡腎虛有熱。小便頻數者。清心蓮子飲。或人參三白湯加知、柏、麥冬、石蓮之類。或滋補丸。補中益氣湯加知、柏、麥冬、生地。

柯琴曰。此用小承氣以潤燥。是亦和劑。不專是下劑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,太陽病如果出現嘔吐、腹瀉、發汗、輕微煩躁、小便頻數、大便乾硬的情況,可以用小承氣湯治療,就能痊癒。

王肯堂說,陽明病都以小便自利來判斷病情,主要是觀察患者是否應該瀉下。如果小便不利且小腹硬,是屎積在裡面,應該要滲泄它;如果小便自利且小腹硬,不是血就是糞積在裡面,應該要通利它。而且,患者是否發黃以及是否會死,都可以從這裡觀察出來。

吳綬說,小便頻數是指患者頻繁想要小便,但每次排出的量卻不多。太陽病和陽明病的治療各有方法。凡是腎虛有熱,小便頻數的人,可以用清心蓮子飲,或者人參三白湯加知母、柏子仁、麥冬、石蓮之類,或者滋補丸、補中益氣湯加知母、柏子仁、麥冬、生地等藥物來治療。

柯琴說,這裡用小承氣湯是為了潤燥,也是一種和劑,不只是單純的瀉下藥。

3. 小便不利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面合赤色。不可攻之。必發熱。色黃。小便不利也。病人小便不利。大便乍難乍易。時有微熱。喘冒不能臥者。有燥屎也。宜大承氣湯。

得病二三日。脈弱。無太陽柴胡症。煩躁。心下硬。至四五日。雖能食。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。若不大便。六七日小便少者。雖不能食。但初頭硬。後必溏。須小便利。屎定硬。乃可用大承氣攻之。陽明病。小便不利。若中寒。不能食。手足濈然汗出。大便初硬後溏者。此欲作痼瘕。
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發黃與痞及熱病小便不利者。熱鬱所致。風濕相搏。與陽明中風。其小便不利。寒邪所乘。其小便難者。亦多由汗下而然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,陽明病患者如果面色發紅,不可用攻伐之法治療。必須發熱、面色發黃,小便不利才可。患者小便不利,大便時而難解時而容易,偶爾有微熱,呼吸急促喘不過氣來,無法躺臥,並且有乾硬的糞便,這時就應該使用大承氣湯。

如果病人得病兩三天,脈象微弱,沒有太陽病柴胡證,煩躁不安,心下堅硬,到了四五天,雖然能吃東西,但應該用少量的小承氣湯稍微調和一下。如果還是沒有大便,六七天小便量少,即使不能吃東西,但一開始糞便很硬,後面一定會變軟,等到小便順暢,糞便恢復堅硬後,才可以用大承氣湯攻伐。陽明病患者如果小便不利,並且伴有中寒,不能吃東西,手腳微微出汗,大便開始堅硬後來變軟,這就是想要發展成痼疾的徵兆。

成無己說,發黃、腹脹和熱病導致小便不利,都是由於熱氣鬱結所致。風邪和濕邪互相搏結,與陽明中風一樣,導致小便不利。小便難解,大多是寒邪侵襲所致,也可能是因為過度汗出而導致小便不暢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若脈浮。發熱。渴欲飲水。小便不利者。豬苓湯主之。

【目】王肯堂曰。此浮字誤也。活人云。脈浮者五苓散。脈沉者豬苓湯。則知此症。若脈二字下。脫一不字也。按五苓散。乃茯苓、豬苓、澤瀉加桂、術也。豬苓湯。乃豬苓、茯苓澤瀉加阿膠、滑石也。桂術味甘辛為陽。主外。膠滑味甘寒為陰。主內。南陽之言。可為不失仲景之旨矣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,如果脈象浮,發燒,口渴想要喝水,小便不暢,可以用豬苓湯治療。

王肯堂說,這裡的「浮」字是錯誤的。活人說,脈象浮的用五苓散,脈象沉的用豬苓湯,這樣才能了解這個症狀。應該是「若脈沉二字下,脫一不字也」。五苓散是由茯苓、豬苓、澤瀉加上桂枝、白術組成。豬苓湯是由豬苓、茯苓、澤瀉加上阿膠、滑石組成。桂枝、白術味甘辛屬陽,主治外症;阿膠、滑石味甘寒屬陰,主治內症。南陽的說法,可以說是沒有違背仲景的原意。

但南陽欲區別二藥。分明以沉對浮。遂使後人致疑。三陽症中不當言脈沉。更不復致疑經文之有缺也。更詳太陽症。固當脈浮。而陽明為表之裡。故其浮不曰浮而曰長。蓋長者。不浮不沉之中脈也。成氏直以脈浮釋之。而朱氏卻以脈沉言之。皆失之矣。若曰。脈浮者五苓散。

脈沉者豬苓湯。則得旨。

白話文:

然而南陽醫家想要區分這兩種藥物,便以沉對浮來區別。這反而讓後人產生疑問。三陽病症中,不應該說脈沉,更不應該因此懷疑經文有缺漏。再仔細看太陽病症,理應脈浮。而陽明是表裡的病症,所以它的浮不稱為浮,而稱為長。所謂長,是指不浮不沉的中間脈象。成氏直接以脈浮來解釋,而朱氏卻用脈沉來解釋,都錯了。

如果說,脈浮者應服用五苓散,脈沉者應服用豬苓湯,那就明白藥物的用意了。

4. 小便難

【綱】仲景曰。若陽明胃實。發熱惡寒。脈浮緊。下之者。則腹滿小便難也。

【目】王肯堂曰。脅痛身黃小便難。若陽明胃實未下者。小柴胡湯。若下後不食項強者。忌柴胡。

鰲按。三陽皆有小便不利症。不獨太陽也。如少陽傷寒。五六日中風。往來寒熱。心煩脅痛。或心下悸。而小便不利者。仲景則主小柴胡湯。若五六日已汗復下。脅滿微結。渴而不嘔。但頭汗出。心煩。往來寒熱。為未解。而小便不利者。仲景又主柴胡桂薑湯。若八九日下之。煩驚。譫語身重。而小便不利者。仲景又主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也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,如果陽明胃實,出現發熱惡寒、脈浮緊的症狀,如果下瀉,就會導致腹滿小便困難。

王肯堂說,如果出現脅痛、身黃、小便困難,且陽明胃實尚未下瀉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。如果下瀉之後不食、項強,則忌服柴胡。

我補充說明,三陽經都可能出現小便不利,不只是太陽經。比如少陽傷寒,五六日出現往來寒熱、心煩脅痛,或心下悸,伴隨小便不利,仲景則主張使用小柴胡湯。若五六日已汗出又下瀉,脅滿微結,口渴而不嘔,只出頭汗,心煩,往來寒熱,表明寒熱尚未解除,且小便不利,仲景又主張使用柴胡桂薑湯。若八九日下瀉,煩躁不安,譫語、身體沉重,且小便不利,仲景又主張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