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5)

1. 發黃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緩。手足自溫者。系在太陰。太陰者。身當發黃。若小便自利者。不能發黃。至七八日。大便硬者。為陽明病也。

【目】李梴曰。經曰。濕熱相交。民病癉。癉即黃。單陽而無陰也。傷寒發黃雖不一。而誤用溫藥。或被火攻太甚。或失汗下與滲。以致陽明經中血熱。而見真色於肌膚。名之瘀熱發黃。頭汗作渴。小便不利。色黃而明。茵陳湯、茵陳三物湯、陶氏茵陳湯。有濕熱鬱而發黃者。

身疼發熱。色黃而晦。茵陳五苓散。有寒濕發黃者。太陽病。寒濕在裡。發汗過多。則寒去而濕在。麻黃連翹赤小豆湯。身痛鼻塞者。急用栝蔞搐鼻法。內服茵陳五苓散。頭痛甚者。神朮散加茵陳。有中濕發黃者。一身痛。誤汗則眼目俱黃。茵陳五苓散、梔子柏皮湯防己黃耆湯

身煩痛者。麻黃蒼朮。傷風發黃者。易飢鼻乾。腹滿潮熱咳嗽。小柴胡加茵陳。如噦。加茯苓。甚者。大柴胡。兼往來寒熱。小柴胡加茵陳、山梔。由內傷中寒。脾胃素冷。或傷冷物停滯。或嘔逆腹滿。大便自利。理中湯枳實青皮、茵陳。腹脹食不敢飽。欲作谷疸。

五苓散。陰症發黃。四肢逆冷。脈沉。或陰盛發躁。四逆湯。結胸發黃。心胸滿硬。按之痛不可近。大陷胸湯。由痞氣。心下滿硬。按不痛。半夏瀉心湯。以上並加茵陳。用痞結散而黃自愈。大抵發黃與治濕相似。輕則滲泄和解。重則大下。水利黃自退矣。但寸口無脈。鼻氣冷。

為不治。形變煙煤黑色。搖頭直視。環口黧黑。柔汗發黃。脾臟氣絕也。諸發黃。小便不利。惟瘀血發黃。小便自利。且瘀血與瘀熱。外症俱頭汗作渴。脈浮數。但熱結下焦。則熱耗津液而小便不利。血結下焦。則熱但耗血而不耗津液。故小便自利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中風。脈弦浮大而短氣。腹部滿。脅下及心痛。久按之。氣不通。鼻乾不得汗。嗜臥。一身及面目悉黃。小便難。有潮熱。時時噦。耳前後腫。刺之小瘥。外不解。病過十日。脈弦浮者。與小柴胡湯。脈但浮。無餘症者。與麻黃湯。若不尿腹滿。加噦者。不治。

【目】鰲按。此條中風。是由少陽轉屬者。兩陽熏灼。故一身及面目悉黃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脈遲。腹滿。食難用飽。飽則微煩。頭眩。必小便難。此欲作谷疸。雖下之。腹滿如故。所以然者。脈遲故也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金匱云。穀氣不消。胃中苦濁。(谷疸根原)濁氣下流。小便不通。身體盡黃。名曰谷疸。宜五苓散調胃利水。(治法亦當如之)反用茵陳湯下之。腹滿不減。而除中發噦。所由來矣。除中者。胃陽不支。假穀氣。以自救。凡人將死而反強食者是也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身熱發黃者。梔子柏皮湯主之。
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湯所以解散其熱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無汗小便不利。心中懊憹者。身必發黃。
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由陽明熱盛致發黃者也。

韓祗和曰。無汗。熱不得越矣。小便不利。熱不得降矣。故雖未經汗下。而心中懊憹也。無汗小便不利。黃之原也。懊憹黃之兆也。然與梔子、柏皮自解。不可用茵陳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被火。額上微汗出。而小便不利者。必發黃。陽明病。面合赤色。不可下之。必發熱色黃。小便不利也。凡用梔子湯。病人舊微溏者。不可與服之。
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由內本有熱。而被火致黃者也。

鰲按。梔子苦寒下泄。向來微溏者。由胃氣不實。即梔子且禁用。況承氣乎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發熱汗出。此為熱越。不能發黃也。但頭汗出。身無汗。齊頸而還。腹滿小便不利。渴飲水漿。此為瘀熱在裡。身必發黃。茵陳蒿湯主之。傷寒七八日。身黃如橘子色。小便不利。腹微滿者。茵陳蒿湯主之。傷寒發汗已。身目為黃。所以然者。以寒濕在裡。不解故也。不可下。於寒濕中求之。
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寒濕在裡不解。還於寒濕求之。是由寒濕致發黃者。夫濕亦令黃。熱亦令黃。二者非止由來有異。而色澤亦自不同。濕家黃而暗。熱盛如橘色。甚者染衣。正黃如柏。大抵黃屬脾。脾為濕熱所蒸。則發黃。用茵陳湯。泄滌其熱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形體煙燻。直視搖頭。此為心絕。環口黧黑。柔汗發黃。此為脾絕。
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皆不治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