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三 (6)
卷三 (6)
1. 附錄筋骨四肢辨
李杲曰:內傷等病,是心肺之氣已絕於外,必怠惰嗜臥,四肢沉困不收,此乃熱傷元氣。脾主四肢,既為熱所乘,無氣以動。經云:「熱傷氣。」又云:「熱則骨消筋緩。」此之謂也。
若外傷風寒,是腎肝之氣已絕於內。腎主骨為寒,肝主筋為風。自古腎肝之病同一治,以其遞相維持也。
故經言:「膽主筋,膀胱主骨。」是也。或中風,或傷寒,得病之日,便著床枕,非扶不起,筋骨為之疼痛,不能動搖,乃形質之傷。經云:「寒傷形。」又云:「寒則筋攣骨痛。」此之謂也。
白話文:
李杲說,內傷等疾病,是心肺之氣已經衰竭外散的表現,必定會感到疲憊懶散、喜歡躺臥,四肢沉重困乏無力,這是熱邪損傷了元氣。脾主掌四肢的功能,既然被熱邪侵襲,就沒有力氣活動了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熱會損傷氣」,又說:「熱邪會使骨頭消損、筋脈鬆弛」,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如果是外感風寒,則是腎肝之氣已經衰竭內陷的表現。腎主掌骨頭,屬寒;肝主掌筋脈,屬風。自古以來,腎肝的疾病都是一起治療的,因為它們互相依存。
所以《黃帝內經》說膽主掌筋,膀胱主掌骨,就是這個道理。有些人中風或者外感風寒,在得病的那天,就只能臥床休息,需要攙扶才能起身,筋骨疼痛,無法動彈,這是身體形質受損的表現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寒邪會損傷形體」,又說:「寒邪會使筋脈攣縮、骨頭疼痛」,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