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4)

1. 發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初欲食。小便反不利。大便自調。其人骨節疼。翕然如有熱狀。奄然發狂。濈然汗出而解者。此水不勝穀氣。與汗共並。脈緊則愈。

【目】張介賓曰。傷寒發狂。本陽明實熱之病。然復有如狂症者。雖似狂而實非狂。此中虛實相反。最宜詳辨。不可忽也。凡實熱之狂。本屬陽明。蓋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。陽邪傳入胃腑。熱結不解。因而發狂。內經脈解篇曰。胃者土也。故聞木音而驚者。土惡木也。其惡火者。

熱甚也。惡人者。以陽明厥則喘啘。啘則惡人也。其病甚。則棄衣登高。逾垣上屋。或數日不食。以四肢為諸陽之本。陽盛則實。實則能登高也。棄衣而走。熱甚於身也。妄言詈罵。不避親疏而歌者。陽盛為邪也。又曰。陰不勝陽。則脈流薄疾。並乃狂。又曰。邪入於陽則狂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,陽明病初期想吃東西,小便反而不順暢,大便卻自癒,病人骨節疼痛,忽冷忽熱,突然發狂,冒汗之後就痊癒,這是水氣不足以消化食物,導致熱氣與汗液同時出現,脈搏緊實則病情會好轉。

張介賓說,傷寒發狂本是陽明實熱的病症,但也有類似狂症的情況,雖然看起來像是發狂,其實並非真正的狂躁。這其中虛實相反,必須仔細辨別,不可輕忽。凡是實熱引起的狂躁,都屬於陽明經的病變,因為陽明經是氣血充盈的經脈。陽邪入侵胃腑,熱氣積聚不散,因此發狂。《內經》脈解篇說,胃屬土,所以聽到木音會驚嚇,因為土克木,而土怕火,所以發熱就是因為火氣太旺。又說,人厭惡火氣,因為陽明經氣虛則呼吸急促,呼吸急促就會厭惡人。病情嚴重時,患者會脫掉衣服爬高,翻牆上屋,或者好幾天不進食,因為四肢是諸陽之本,陽氣旺盛就會充實,充實就會有力量爬高。脫掉衣服奔跑,表示身體的熱氣非常強烈。胡言亂語,辱罵他人,不分親疏唱歌,都是陽氣旺盛導致邪氣入侵。又說,陰氣不足以制約陽氣,就會脈象微弱而疾速,也會導致發狂。還說,邪氣入侵陽氣就會發狂。

是皆以陽明熱邪。上乘心肺。故令心志昏亂若此。此陽狂也。然傷寒病至發狂。是為邪熱已極。使非峻逐火邪。則不能已。故但察其大便硬結。或腹滿而堅。有可攻之症。則宜以大小承氣。或涼膈散、六一順氣湯之類。下之可也。如無脹滿實堅等症。而惟胃火致然者。則但以白虎湯、抽薪飲輩。

泄其火邪自愈。

鰲按。此為水濕之病。其人胃本不虛。只因水氣怫鬱,鬱極而發。奄者。忽也。言忽然而狂也。

白話文:

這些都是由於陽明經的熱邪上犯心肺所致,因此才會導致心志昏亂成這樣。這是陽狂。

然而,傷寒病發展到發狂,說明邪熱已經到了極點,如果不以峻猛的藥物驅逐火邪,就無法治愈。因此,如果患者大便硬結,或者腹部脹滿堅硬,有可以攻伐的症狀,就應該使用大小承氣湯,或者涼膈散、六一順氣湯等藥物,瀉下治療。

如果沒有腹部脹滿堅硬等症狀,僅僅是胃火導致的發狂,就應該使用白虎湯、抽薪飲等藥物,瀉去火邪,自然就會痊癒。

鰲按:這是一種水濕所導致的疾病,患者的胃本來不虛弱,只是因為水氣鬱結,鬱結到極點就發狂了。「奄」就是突然的意思,意思是說突然就發狂了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六七日。表症仍在。而反下之。脈微而沉。反不結胸。其人如狂者。以熱在下焦。少腹當硬滿。小便自利者。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。以太陽隨經。瘀熱在裡故也。抵當湯主之。

太陽病。身黃。脈沉結。少腹硬。小便不利者。為無血也。不便自利。其人如狂者。血結症也。抵當湯主之。

太陽病。不解。熱結膀胱。其人如狂。忽自下。下者愈。其人不解者。尚未可攻。當先解外。外解已。但少腹急結者。乃可攻之。宜桃仁承氣湯。陽明病。其人喜忘者。必有蓄血。所以然者。本有久瘀血。故令喜忘。屎雖硬。大便反易。其色必黑。宜抵當湯下之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,太陽病,六七天了,表症還在,反而要下藥,脈象微弱而沉,卻沒有結胸症狀,病人像發狂一樣,這是因為熱氣在下焦,小腹應該硬滿,小便自利,這時下血就能治好。這是因為太陽病隨著經絡,瘀熱在裡面的緣故。抵當湯可以治療。

太陽病,身體發黃,脈象沉而結,小腹硬,小便不利,這是因為沒有血的緣故。不便自利,病人像發狂一樣,這是血結的症狀。抵當湯可以治療。

太陽病,不解除,熱氣結在膀胱,病人像發狂一樣,突然自己大便,大便了就治好了。如果病人不解除,還不能攻治,應該先解表。表症解除了,只有小腹緊結,才能攻治,應該用桃仁承氣湯。陽明病,病人喜忘,一定有蓄血,這是因為本來就有久瘀血,所以導致喜忘。大便雖然硬,卻容易大便,顏色一定是黑的,應該用抵當湯下藥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發狂有二症。陽毒發狂。蓄血如狂。其外症與脈皆不同。病人煩躁。狂走妄言。面赤咽痛。脈實潮熱。獨語如見鬼狀。此陽毒也。病人無表症。不發寒熱。唇燥。但欲漱水。不欲入咽。其脈微而沉。小腹硬滿。小便反利。大便必黑。身黃髮狂。此血證諦也。大抵傷寒當汗不汗。

熱蓄在裡。熱化為血。其人喜忘而如狂。血上逆則喜忘。血下蓄則內爭。甚則抵當湯丸。輕者桃仁承氣湯、犀角地黃湯。須取盡黑物為效。

血熱蓄在膀胱。若用抵當湯。更須仔細。審其有無表症。若有蓄血症。而外不解。亦未可便用抵當。宜桂枝解外。緣熱在膀胱太陽經也。

白話文:

朱肱說,發狂有兩種情況。一種是陽毒發狂,一種是蓄血如狂。它們的外在症狀和脈象都不同。陽毒發狂的病人煩躁不安,胡言亂語,面紅咽喉疼痛,脈象有力且有熱感,自言自語像看見鬼一樣。蓄血如狂的病人沒有外感症狀,不發寒熱,嘴唇乾燥,只想要漱口,不願意吞咽。脈象微弱而沉,小腹硬實且脹滿,小便頻繁,大便顏色發黑,身體發黃,神志不清。

總的來說,傷寒病應該出汗卻沒有出汗,熱氣積蓄在體內,熱氣轉化為血,病人容易忘記事情,表現得像發狂一樣。血氣逆流上衝就會導致健忘,血氣下沉積蓄就會導致內部器官相互爭奪。情況嚴重時,就要用抵當丸治療,輕微的可以用桃仁承氣湯、犀角地黃湯治療。治療過程中,一定要盡快排除體內的黑色物質才能見效。

如果血熱積蓄在膀胱,用抵當湯治療時,要更加謹慎,仔細觀察病人是否伴隨外感症狀。如果病人有蓄血症,但沒有外感症狀,也不可貿然使用抵當湯,應該先用桂枝解表。因為熱氣是在膀胱太陽經脈中積聚的。

張兼善曰。狂之所起。皆由陽盛。內經曰。陰不勝其陽。脈流薄疾。並乃狂也。又曰。邪入於陽則狂。邪入於陰則喑。難經曰。重陽者狂。重陰者癲。脈經曰。陰附陽則狂。陽附陰則癲。病源曰。陽邪並於陽則狂。陰邪並於陰則癲。即諸經之狂。為陽盛也明矣。傷寒熱毒在胃。

並於心臟。使神不寧而志不定。遂發狂也。其或狂言目反直視。又為腎絕。汗出輒復熱。狂言不能食。又若失志。死。若此。則非藥所及。

張介賓曰。如狂症。本非實熱。發狂症。亦有輕重。如熱結膀胱。其人如狂。及脈微而沉。反不結胸。其人如狂二條。以太陽熱邪不解。隨經入腑。但未至發狂。故曰如狂。此以熱搏血分。蓄聚下焦。故宜下也。近見傷寒家。則別有如狂之症。古人未及言者。蓋或由失志而病。

白話文:

張兼善說,發狂的原因都是陽氣過盛。內經說,陰氣不能制約陽氣,脈象流速快而薄弱,就是發狂。又說,邪氣入侵陽氣則發狂,邪氣入侵陰氣則失聲。難經說,陽氣過盛則發狂,陰氣過盛則癲癇。脈經說,陰氣依附陽氣則發狂,陽氣依附陰氣則癲癇。病源說,陽邪與陽氣相合則發狂,陰邪與陰氣相合則癲癇。由此可見,各家醫書所說的發狂,都是因為陽氣過盛。傷寒病中,熱毒積聚在胃,並侵犯心臟,導致神志不安,心志不定,於是發狂。有些人狂言亂語,眼睛直視,還有腎氣衰竭、出汗後又發熱、狂言不能進食,就像失了理智一樣,最後死亡。這種情況,藥物無能為力。

張介賓說,狂症並不一定是實熱。發狂症也有輕重之分。比如熱邪積聚膀胱,患者表現得像發狂一樣,但脈象微弱沉伏,反倒沒有胸部緊結;又比如脈象微弱沉伏,患者表現得像發狂一樣,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太陽經的熱邪沒有解開,隨著經絡進入臟腑,只是還沒有到發狂的地步,所以說「如狂」。這是因為熱邪搏擊血分,積聚在下焦,所以需要用瀉下藥。近年來,傷寒學家發現了新的「如狂」症狀,古人沒有提及。這種「如狂」可能是因為失志而導致的疾病。

其病在心也。或由悲憂而病。其病在肺也。或由失精而病。其病在腎也。或由勞倦思慮而病。其病在肝脾也。此其本病已傷於內。而寒邪復感於外。則病必隨邪而起矣。其症如狂。亦所謂虛狂也。而虛狂症。則外無黃赤之色。剛暴之氣。內無胸腹之結。滑實之脈。雖或不時躁煩。

而禁之則止。口多妄誕。而聲息不壯。或眼見虛空。或驚惶不定。察其上。則口無焦渴。察其下。則便無硬結。是皆精氣受傷。神魂失守之症。此與陽極為狂如冰炭。而時醫不察。但見錯亂。便謂陽狂。妄行攻瀉。必致殺人。凡治此者。須辨陰陽。其有虛而挾邪者。邪在陽分。

白話文:

這病症出現在心臟。有可能是因為悲傷憂慮而引起。這病症出現在肺臟。有可能是因為精氣虧損而引起。這病症出現在腎臟。有可能是因為勞累思慮過度而引起。這病症出現在肝臟脾臟。這說明病症的根源已經傷害到內臟,而寒邪又從外侵襲,疾病必然隨著邪氣而發作。症狀表現為狂躁,也稱為虛狂。虛狂的症狀是:外觀沒有黃赤之色,沒有剛暴之氣;內裡沒有胸腹之結,沒有滑實之脈。雖然偶爾會躁動不安,但只要禁止就能停止。患者經常胡言亂語,聲音微弱。或者眼見虛空,或者驚慌不定。觀察其上,口不乾渴;觀察其下,大便沒有硬結。這些都是精氣受損,神魂失守的症狀。這與陽氣極盛而發狂,如冰炭一般不同。很多醫生不加辨別,只看到病人神志錯亂,就認為是陽狂,胡亂使用攻瀉之法,必定會導致病人死亡。凡是治療這種病症的,一定要辨別陰陽。如果病人是虛弱而夾雜邪氣,邪氣在陽氣部位,就要……

補中益氣湯等。邪在陰分。補陰益氣煎等。虛而無邪者。在陽分。四君、八珍、十全大補等。在陰分。四物、六味、左歸飲、一陰煎等。陰虛挾火者。加減一陰煎。方治之宜。大略如此。而變症之異。則有言不能傳者。能知意在言表。則知所未言矣。

凡身有微熱。或面赤戴陽。或煩躁不寧。欲坐臥泥水中。然脈則微弱無力。此陰症似陽也。名為陰躁。蓋以陽虛於下。則氣不歸原。故浮散於上。而發躁如狂。速當溫補其下。命門暖。則火有所歸。而病當自愈。若誤用寒涼之藥。則必死矣。

白話文:

補中益氣湯等適合邪氣在陰分的情況。補陰益氣煎等則適合虛弱無邪氣,邪氣在陽分的情況。四君、八珍、十全大補等適合邪氣在陰分的情況。四物、六味、左歸飲、一陰煎等則適合陰虛的情況。加減一陰煎則適合陰虛挾火的情況。這些是治療方劑的大概原則,但具體的變化需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進行調整,有些則無法用言語描述,需要醫生根據經驗判斷。

如果有發熱、臉紅、煩躁不安、想待在水中的症狀,但脈象微弱无力,這就是陰虛症狀表現得像陽虛一樣,稱為陰躁。這是因為陽氣虛弱下陷,氣機不歸本位,導致陽氣浮散在上,表現出煩躁不安。應當溫補下焦,讓命門火旺,陽氣有所歸宿,病就會自愈。如果誤用寒涼藥物,則會危及生命。

陳士鐸曰。傷寒發狂。至登高棄衣詈罵。去生遠矣。仲景以竹葉石膏湯救之。妙矣。蓋陽明之火最大。非大劑白虎不救。世人往往畏用。特小其劑。如何能救。故用石膏必須三四兩或七八兩一劑。火勢始能稍退。狂亦可少止。然石膏性猛。恐損胃氣。必兼人參為妙。我更有一方。

用白虎湯之半。而另加藥味。方名祛熱生胃湯。石膏、元參、麥冬各三兩。茯苓一兩。人參、車前各五錢。知母三錢。水煎。此方石膏、知母瀉胃火。人參生胃氣。元參去浮游之火。麥冬生肺陰。茯苓、車前。引火下行於膀胱。從小便出。且火盛必渴。渴必多飲水。用此二味以分濕。

白話文:

陳士鐸說:傷寒發狂,甚至會登上高處丟掉衣服罵人,離死期已經不遠了。張仲景用竹葉石膏湯來救治,真是妙啊!因為陽明經的火氣最盛,不使用大劑量的白虎湯就無法救治。世人常常害怕使用大劑量的藥物,只用少量的藥量,怎麼可能治癒呢?所以使用石膏必須一次用三、四兩或七、八兩,火勢才能稍微退去,狂躁也能稍微止住。然而石膏性猛烈,恐怕會損傷胃氣,必須配合人參才好。我還有另一個方子。

使用白虎湯的一半,再加入其他藥物,方名「祛熱生胃湯」。石膏、元參、麥冬各三兩,茯苓一兩,人參、車前各五錢,知母三錢,水煎。這個方子中,石膏、知母瀉胃火,人參生胃氣,元參去浮游的火氣,麥冬生肺陰,茯苓、車前引火下行至膀胱,從小便排出。而且火盛必然口渴,口渴必然多喝水,使用這兩種藥物可以分利濕氣。

則水流而火自隨水以散。方中瀉火。又不傷氣。似勝於白虎。一劑狂定。二劑渴減半。三劑渴止。火亦息。正不用四劑也。凡有火熱發狂。或汗如雨。口渴舌燥。或生芒剌者。此方投之立效。斷不至死也。

鰲按。此四條。皆本太陽經症。但首條。誤下熱入。陽極擾陰。血燥而蓄於中。血病則知覺昏昧而發狂。所謂表病傳裡者。二條。亦病在燥血內結。皆屬下後熱入於裡者。三條。血氣皆重。故用桃仁承氣以攻其里之結血。此則由於未下者。四條。喜忘乃發狂之根也。故雖未及發狂字。而亦當次入款內。

四條。雖皆太陽症。然至熱結。則駸駸傳入陽明矣。即如喜忘一症。當其喜忘時。尚屬太陽。迨陽明既病。而究其根由。因知前此太陽病時。已有喜忘之病情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水流動,火就會跟著水散開。這個藥方可以瀉火,又不會傷氣,效果似乎比白虎湯還要好。服用一劑就能讓狂躁平息,二劑能讓口渴減半,三劑就能止渴,火也消退了,根本不需要服用四劑。凡是出現火熱發狂,或汗如雨下,口渴舌燥,或出現芒刺感的人,服用這個藥方就能立即見效,絕對不會因此而死。

這個藥方針對的都是太陽經的病症,但第一條病症是誤下熱入,陽氣極盛擾亂陰氣,血液乾燥積聚在體內,血病就會導致神志昏迷而發狂,也就是表病傳入裡面的情況。第二條和第三條病症也都是因為血液乾燥積聚在體內,屬於下後熱入於裡面的情況。第二條和第三條病症,都是血氣比較重,所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攻破裡面的積血。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的。第四條病症,喜忘是發狂的根本原因,所以雖然沒有明確提到發狂,但也應該歸入這個藥方。

這四條病症,雖然都是太陽經的病症,但如果熱氣積聚到極點,就會慢慢傳入陽明經。就比如喜忘這個病症,當出現喜忘的時候,還屬於太陽經的病症。等到陽明經也生病了,再追查病因,就會發現原來在太陽經生病的時候,就已經出現喜忘的徵兆了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。醫以火迫劫之。亡陽。必驚狂。起臥不安者。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。

【目】黃仲理曰。又有火邪發驚狂者。醫以火於臥床下。或周身用火逼劫汗出。或熨而成火邪。其人煩躁驚狂。起臥不安。仲景主方外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亦可。

凡灸及燒針後症似火劫者。兼用劫法治之。金匱風引湯尤良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更捷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,傷寒患者脈象浮,醫生用火逼迫驅趕寒邪,導致陽氣耗散,病人必定驚狂、起臥不安,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治療。

黃仲理說,還有一些人因為火邪發作而驚狂,醫生在床底下放火,或用火逼迫全身出汗,或用熨斗熱敷,反而助長火邪,病人煩躁驚狂,起臥不安,除了仲景的方子外,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也可以使用。

凡是用灸法或燒針後,出現類似火劫的症狀,可以用劫法治療,金匱風引湯效果尤其好,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更加快速。

陶華曰。傷寒熱毒。由胃並心。遂使神不寧。志不定。故發狂。始則少臥不飢。妄語妄笑。甚則登高棄衣。越垣上屋。皆由獨陽亢極。熱毒所致。非大下不止。亦有當汗不汗。瘀熱在裡。下焦蓄血如狂者。未至竟狂耳。

難經。重陽者狂。即陽毒。脈洪大。或數實。狂言錯語。煩躁乾嘔。面赤咽痛。潮熱發斑。或下利黃赤。陽毒升麻湯、黃芩湯。時行熱病。發狂。黑奴丸。經曰。太陽病不解。熱結膀胱。如狂而血下者。愈也。血症如狂。脈微身黃。唇燥漱水。無寒熱。小腹滿。小便不利。大便黑。犀角地黃湯。甚者桃仁承氣湯、抵當丸。取下黑物為效。

白話文:

陶華說,傷寒熱毒從胃部蔓延至心臟,導致神志不安、心神不寧,因此發狂。起初表現為少睡不飢,胡言亂語,狂笑不止,嚴重者會登高拋衣,翻牆上屋,這些都是陽氣過盛,熱毒侵襲所致。必須瀉下才能止住。也有一些患者,該出汗卻不出汗,熱毒鬱積在內,下焦積血,如同發狂,但尚未完全發狂。

《難經》記載,重陽之邪導致狂躁,即陽毒。脈象洪大,或數而有力。患者狂言亂語,煩躁不安,乾嘔不止,面紅咽痛,潮熱發斑,或腹瀉黃赤色。可服用陽毒升麻湯、黃芩湯治療。流行熱病導致發狂,可服用黑奴丸治療。經書記載,太陽病不解,熱毒積聚膀胱,表現為狂躁並伴隨血下者,則預示病情將要好轉。血症導致狂躁,脈象微弱,身體發黃,嘴唇乾燥,口乾舌燥,無寒熱,小腹脹滿,小便不利,大便黑色,可服用犀角地黃湯治療。嚴重者可服用桃仁承氣湯、抵當丸,瀉下黑色物體即可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