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首·總論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首·總論 (5)

1. 脈症總論

以陽為熱,陰為寒也。

柯琴曰:此是陽邪自表入里之症。陰指裡言,非指三陰也。或入太陽之本,而熱結膀胱;或入陽明之本,胃中乾燥;或入少陽之本,而脅下硬滿;或入太陰,而暴煩下利;或入少陰,而口燥咽乾;或入厥陰,而心中疼熱。皆入陰之謂。

【綱】仲景曰: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,十二日愈。

【目】魏荔彤曰:此病愈後風邪留滯之症。十二日愈者,陰氣復而自神清氣爽,不須妄治也。

柯琴曰:不了了,餘邪未除也。此雖舉風家,傷寒概之矣。仲景分別六經,各經各有中風傷寒脈症治法。叔和時,太陽篇存者多而失者少;他經存者少而失者多。陽明篇尚有中風脈症二條;少陽經只症一條而不及脈。三陰俱有中風欲愈脈,俱無中風欲愈脈症。以傷寒論為全書,不亦疏乎?

鰲按:據柯氏說,知仲景當時,必六經皆有中風脈症治法。今既非完書,則此條亦不得強隸太陽矣。故特列於總論中。

白話文:

陽氣的表現是發熱,陰氣的表現是怕冷。

柯琴說,這是陽邪從體表侵入體內的病症。這裡的「陰」指的是身體內部,不是指三陰經。陽邪可能侵入太陽經的本位,導致熱邪結在膀胱;可能侵入陽明經的本位,導致胃中乾燥;可能侵入少陽經的本位,導致脅肋下方脹硬滿悶;可能侵入太陰經,導致突然煩躁不安且腹瀉;可能侵入少陰經,導致口乾咽燥;可能侵入厥陰經,導致心中疼痛發熱。這些都叫做「入陰」。

《傷寒論》中提到,風邪引起的疾病,如果表證解除了卻沒有完全好,十二天會痊癒。

魏荔彤說,這是病癒後,風邪殘留在體內的病症。說十二天會痊癒,是因為體內的陰氣恢復,精神自然會清爽,不需要隨意治療。

柯琴說,「不了了」是指殘餘的邪氣還沒有清除。雖然這裡舉的是風邪的例子,但可以把傷寒也包括進來。《傷寒論》中,張仲景把六經分開來討論,每條經都有中風和傷寒的脈象、症狀和治療方法。在王叔和整理時,太陽經的篇章保留下來的比較多,遺失的比較少;其他經的篇章保留下來的比較少,遺失的比較多。陽明經還留有關於中風的脈象和症狀兩條,少陽經只有一個症狀,沒有提及脈象。三陰經都有中風快要痊癒時的脈象,但沒有關於中風快要痊癒時的脈象和症狀。如果把《傷寒論》看成完整的書,那豈不是太疏漏了嗎?

我認為,根據柯琴的說法,可以知道張仲景當時一定在六經中都論述了中風的脈象、症狀和治療方法。現在《傷寒論》不是完整的版本,那麼這一條也不應該強行歸於太陽經,所以特別把它列在總論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