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九 (8)
卷九 (8)
1. 煩躁(附怫鬱)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脈浮而緊。咽燥口苦。腹滿而喘。發熱汗出。不惡寒。反惡熱。身重。若發汗。則躁。心憒憒而譫語。若加燒針。心怵惕。煩躁不得眠。若下之。則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心中懊憹。舌上苔者。梔子豉湯主之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內熱曰煩。謂心中郁煩也。外熱曰躁。謂氣外熱躁也。內熱謂有根之火。故但煩不躁。及先煩後躁者。皆可治。外熱為無根之火。故但躁不煩。及先躁後煩者。皆不可治也。所謂煩躁者。謂先煩漸至躁也。所謂躁煩者。謂先發躁。迤邐復煩也。從煩至躁為熱。
未有不漸煩而躁者也。先躁後煩謂怫鬱。怫然更作煩悶。此為陰盛格陽。大躁若欲於泥水中臥。水不得入口是也。此氣欲絕而爭。如燈將滅而暴明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:陽明病,脈象浮而緊,咽喉乾燥口苦,腹部飽滿且喘不過氣,發燒出汗,不畏寒反而怕熱,身體沉重。如果發汗,則會躁動不安,心中迷糊且胡言亂語。如果加用燒灼針灸,心中驚恐不安,煩躁難以入睡。如果使用瀉下法,則胃中空虛,外邪入侵膈膜,心中懊惱憋悶。舌苔厚膩者,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。
成無己說:內熱稱為煩,是指心中鬱悶煩躁;外熱稱為躁,是指氣血外熱而躁動不安。內熱是具有根源的火,所以只會煩躁不安,不會躁動。先煩躁後躁動者,都可以治療。外熱是沒有根源的火,所以只會躁動不安,不會煩躁。先躁動後煩躁者,則無法治療。所謂煩躁,是指先煩躁逐漸發展成躁動;所謂躁煩,是指先躁動不安,繼而出現煩躁。從煩躁發展到躁動,是熱邪入侵的表現。
沒有不先煩躁而直接躁動的。先躁動後煩躁,稱為怫鬱,是指心中郁悶不舒,進而出現煩躁。這是陰盛格陽的表現,身體非常躁動,像是要浸在泥水中,水也喝不下去。這是生命力快要消失,卻又奮力掙扎的狀態,就像燈快要熄滅時突然又亮起來一樣。
黃仲理曰。煩躁者。懊憹不得眠也。懊憹者。鬱悶不舒之貌。煩者。氣也。火入於肺也。躁者。血也。火入於腎也。
李梴曰。心熱則煩。腎熱則躁。煩輕躁重。先煩漸躁為陽症。不煩便躁為陰症。煩主氣。躁主血。肺主皮毛。氣熱則煩。腎主津液。血熱則躁。故仲景用梔子以治肺。豆豉以治腎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下後。心煩腹滿。起臥不安者。梔子厚朴湯主之。
【目】朱震亨曰。煩躁者。氣隨火而升也。
陶華曰。傷寒煩躁。有陰陽虛實之別。心熱則煩。陽實陰虛。腎熱則躁。陰實陽虛。煩乃熱輕。躁乃熱重也。
白話文:
黃仲理說,煩躁是指心裡焦躁不安、睡不著覺。懊憹就是心情鬱悶、不舒暢的樣子。煩指的是氣,是火氣進入肺部所致。躁指的是血,是火氣進入腎臟所致。
李梴說,心火旺盛就會感到煩躁,腎火旺盛就會感到躁動不安。煩躁程度輕重不一,先煩躁後躁動不安是陽性症狀,不煩躁就躁動不安是陰性症狀。煩躁主要與氣有關,躁動不安主要與血有關。肺主皮毛,氣熱就會感到煩躁。腎主津液,血熱就會感到躁動不安。所以仲景用梔子來治療肺熱,用豆豉來治療腎熱。
仲景說,傷寒病發後,病人感到心煩意亂、肚子脹滿,躺臥不安,可以用梔子厚朴湯來治療。
朱震亨說,煩躁是因為氣隨火往上走。
陶華說,傷寒導致的煩躁,有陰陽虛實的區別。心火旺盛就會感到煩躁,是陽實或陰虛。腎火旺盛就會感到躁動不安,是陰實或陽虛。煩躁是熱輕,躁動不安是熱重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得病二三日。脈弱。無太陽柴胡症。煩躁。心下硬。至四五日。雖能食。以小承氣少少與微和之。令小安。至六日。與承氣湯一升。若不大便。六七日小便少者。雖不能食。但初頭硬。後必溏。未定成硬。攻之必溏。須小便利。屎定硬。乃可攻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【目】李杲曰。梔子治肺煩。香豉治腎躁。少氣虛滿者。加甘草。嘔噦者。加生薑、橘皮。下後腹滿而煩。梔子厚朴枳實湯。身熱微煩。梔子甘草乾薑湯。火入肺。煩也。火入腎。躁也。煩躁俱在上者。腎子通於肺母也。發潤如油。喘而不休。總言肺絕。鼻者。肺之外候。肺氣通於鼻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病人得病兩三天,脈搏微弱,沒有太陽病(柴胡症)的症狀,煩躁不安,心下堅硬。到了四五天,雖然能吃,但可以用小承氣湯少量溫和地治療,讓病人稍稍舒服。到了第六天,用承氣湯一升。如果沒有大便,六七天小便量少,即使不能吃,但剛開始的時候硬,後來一定會軟。還沒確定是否變硬,就一定要攻之,攻之則一定會軟。等到小便通暢,大便變得硬了,才可以攻之。這時應該使用大承氣湯。
李杲說,梔子治療肺煩,香豉治療腎躁。如果病人少氣,虛滿,可以加入甘草。嘔吐反胃的病人,可以加生薑、橘皮。大便後腹部脹滿而且煩躁,可以服用梔子厚朴枳實湯。身體發熱,微感煩躁,可以服用梔子甘草乾薑湯。火入肺,就會煩躁不安。火入腎,就會躁動不安。煩躁都表現於上半身,是因為腎子通於肺母。頭髮油潤,喘不過氣,一直喘,總體來說是肺氣衰竭。鼻子是肺氣的外在表現,肺氣通於鼻。
鼻中氣出粗大。是肺熱也。發者。血之餘。腎氣主之。發潤如油。火迫腎水至高之分。是水將絕也。仲景以發潤喘大為肺絕。兼其腎而言之。發在高巔之上。雖屬腎。肺為五臟之至高。故言肺絕兼腎也。大抵肺腎相通。肺既已絕。腎不言而知其絕矣。或曰。煩者心為之煩。躁者心為之躁。
何煩為肺躁為腎耶。夫心者君火也。與邪熱相接。上下通熱。金以之而躁。水以之而虧。獨存者火耳。故肺腎與心合而為煩躁焉。此煩雖肺。躁雖腎。實心火為之也。若有宿食而煩躁者。梔子大黃湯。
陶華曰。有人傷寒八九日。無汗身熱。時時譫語。因下後大便不通。已三日矣。非躁非煩。非寒非痛。終夜不得臥。但心中無曉會處。許學士診之曰。此懊憹怫鬱二症俱作也。胃中有燥屎。服承氣湯。下燥屎二十枚。得利而解。故仲景云。小便不利。大便難。時有微熱怫鬱。
白話文:
鼻子裡呼出的氣息粗大,這是肺熱。頭髮脫落,是血的餘氣,腎氣主宰著它。頭髮潤澤如油,火氣逼迫著腎水達到極高的部位,這是水將要枯竭的徵兆。張仲景認為頭髮潤澤、喘息厲害是肺氣衰竭,並且兼顧腎氣而言。頭髮生長在頭頂最高處,雖然屬於腎,但肺是五臟中最為高位的器官,所以說肺氣衰竭兼及腎氣。總之,肺和腎互相溝通,肺氣已經衰竭,腎氣也就不用多說,自然也會衰竭。
有人說,煩躁是由於心臟引起的,心神不安也是由於心臟引起的。為什麼煩躁歸於肺,心神不安歸於腎呢?心臟是君火,與邪熱相接,上下通熱,金氣因此而躁動,水氣因此而虧損,只有火氣獨存。所以,肺和腎與心臟合在一起表現為煩躁不安。雖然煩躁歸於肺,心神不安歸於腎,實際上都是心火引起的。如果有人有宿食而感到煩躁不安,可以用梔子大黃湯治療。
陶華說,有人傷寒八九天,沒有汗,身體發熱,時常神志不清,因為瀉藥下泄後大便不通,已經三天了,既不是心神不安,也不是煩躁,既不寒冷也不疼痛,整夜不能睡覺,只是心裡迷茫,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。許學士診斷說,這是懊惱、憂鬱、鬱悶三種症狀同時出現,胃裡有乾燥的糞便,服用承氣湯,瀉下乾燥的糞便二十枚,通利後症狀消除。因此張仲景說,小便不利,大便難,時常有輕微發熱、鬱悶不舒。
有燥屎也。怫鬱者。陽氣蒸越。形於頭面體膚之間。聚赤而不散也。其症有分別。如大便硬而氣短燥渴者。實也。大柴胡湯。汗下後有此症。飲水而噦者。胃虛也。桂苓人參湯加茯苓。初得病發汗不徹。並於陽明。續自微汗出。面色赤者。陽氣怫鬱也。解肌湯。或汗不徹。其脈浮緊者。
麻黃湯。或小便不利。時有微熱。大便作難。怫鬱不得臥。此有燥屎作實也。承氣湯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乾燥的糞便,以及情緒鬱悶、陽氣上蒸,表現在頭面和身體皮膚之間,形成紅色的斑點,無法消散,就需要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判斷。如果大便乾燥、氣短口渴,屬於實證,可以用大柴胡湯治療。如果在汗下之後出現這些症狀,並且喝水就打嗝,說明胃虛,可以用桂苓人參湯加茯苓治療。如果剛開始發病時,發汗不透,屬於陽明證,之後又出現微汗,面色發紅,說明陽氣鬱悶,可以用解肌湯治療。如果發汗不透,脈搏浮緊,可以用麻黃湯治療。如果小便不利,偶爾發熱,大便困難,鬱悶難以入睡,說明有燥屎積結,屬於實證,可以用承氣湯治療。
2. 虛煩
【綱】仲景曰。發汗吐下後。虛煩不得眠。若劇者。必反覆顛倒。心中懊憹者。梔子豉湯主之。若少氣者。梔子甘草豉湯主之。若嘔者。梔子生薑豉湯主之。
【目】許叔微曰。虛煩者。心中鬱郁而煩也。若止云煩者。為表熱及邪熱傳裡。故有胸中煩。心中煩。虛煩之別。故凡煩皆熱。以梔豉湯隨症治之。所以湧去其熱也。
柯琴曰。梔豉湯。本為治煩躁設。又可治虛煩。以此知陽明之虛與太陽之虛不同。陽明之煩與太陽之煩有別矣。
白話文:
仲景說:發汗、吐下之後,出現虛煩失眠,如果症狀嚴重,病人會反覆翻來覆去,心中煩躁,可用梔子豉湯治療。如果病人氣虛,可用梔子甘草豉湯治療。如果病人嘔吐,可用梔子生薑豉湯治療。
許叔微說:虛煩指的是心中鬱悶而煩躁。如果只是說煩,指的是表熱或者邪熱入裡,因此有胸中煩、心中煩、虛煩的區別。所以凡是煩,都是熱,可以用梔豉湯根據不同的症狀治療,以達到清熱的目的。
柯琴說:梔豉湯,原本是治療煩躁的方劑,也可以治療虛煩。由此可知,陽明虛與太陽虛不同,陽明煩與太陽煩也有區別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下後更煩。按之心下濡者。為虛煩也。宜梔子豉湯。病人手足厥冷。脈乍緊者。邪結在胸中。心下滿而煩。飢不能食者。病在胸中。當吐之。宜瓜蒂散。
【目】張云岐曰。虛煩之狀。心中溫溫然欲吐。憒憒然無奈。欲嘔不嘔。擾擾亂亂。是名煩也。非吐則不能已。此二條均是煩也。藥均是吐也。而有輕重之不同。汗吐下後邪氣乘虛而入為煩者。謂之虛煩。梔豉湯。是吐劑之輕者。不因汗吐下邪結胸中則為膈實。瓜蒂散。是吐劑之重者。
柯琴曰。更煩。是既煩而復煩也。要知陽明虛煩。對胃家實熱而言。是空虛之虛。不是虛弱之虛。二條。是寒結胸中之脈症。心下者。胃口也。滿者。胃氣逆。煩者。胃氣盛也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大便後反而更煩躁,按壓心窩處感覺濕潤,這是虛煩。應該服用梔子豉湯。如果病人手腳冰冷,脈象忽緊忽慢,這是邪氣積聚在胸中,心窩處脹滿並且煩躁,吃不下東西,病症在胸中,應該催吐。可以服用瓜蒂散。
張云岐說,虛煩的表現是心中溫溫的,想要嘔吐,頭昏昏沉沉的,無力,想要嘔吐卻吐不出來,心煩意亂,這就是煩躁。如果不吐出來就無法緩解。這兩條都是關於煩躁的,藥物都是催吐的,但輕重程度不同。汗出、嘔吐、瀉藥之後,邪氣乘虛而入導致煩躁,稱為虛煩。梔子豉湯是輕度的催吐藥。如果不因汗出、嘔吐、瀉藥而導致邪氣積聚在胸中,就稱為膈實。瓜蒂散是重度的催吐藥。
柯琴說,「更煩」是指煩躁加重。要知道陽明經的虛煩,是相對於胃部的實熱而言的,是空虛的虛,不是虛弱的虛。這兩條是寒氣積聚在胸中的脈象和症狀。心窩是指胃口,脹滿是指胃氣逆,煩躁是指胃氣盛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。身熱不去。微煩者。梔子乾薑湯主之。傷寒下後。心煩腹滿。起臥不安者。梔子厚朴湯主之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二條與前發汗吐下後一條。皆是因吐下發汗而煩者。皆為內陷之煩。故俱用取吐法。以湧去其熱。其有不經吐下發汗而煩者。則又是傳經之熱。不作膈實者也。如少陽症心煩喜嘔。或胸中煩而不嘔。小柴胡湯。少陰病二三日。心中煩不得臥者。黃連阿膠湯。少陰病胸滿心煩者。豬膚湯。是皆用和解法而徹去其熱者也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治療傷寒病,用丸藥大量瀉下,身體發熱不退,稍微感到煩躁的,用梔子乾薑湯治療。傷寒病瀉下之後,心煩意亂,腹部飽滿,躺下起來都不安穩的,用梔子厚朴湯治療。
成無己說,這兩條與之前關於發汗吐下之後的煩躁症的條文,都是因為發汗吐下而導致煩躁,都是內熱陷下去的煩躁。所以都用取吐的方法,用嘔吐的方法去排除熱氣。如果沒有經過發汗吐下就煩躁的,那就是傳經的熱氣,不屬於隔熱實證。就像少陽症的心煩喜嘔,或者胸中煩躁但不嘔吐的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少陰病兩三天,心中煩躁,無法躺下休息的,用黃連阿膠湯治療。少陰病胸部飽滿,心煩意亂的,用豬膚湯治療。這些都是用和解的方法來消除熱氣的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二三日。心中悸而煩者。宜小建中湯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陽明病。不吐不下。心煩者。煩之熱者也。此心中悸而煩。煩之虛者也。以悸為虛。悸甚而煩。故亦為虛也。若少陽之邪入腑者。煩而悸。則又為熱。大抵先煩而悸者是為熱。先悸而煩者是為虛也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傷寒發病兩三天,心裡悸動煩躁的,應該服用小建中湯。
成無己說,陽明病不吐不瀉,心裡煩躁的,是熱邪導致的煩躁。而這裡心裡悸動煩躁,是虛證導致的煩躁。因為悸動是虛證,悸動嚴重才導致煩躁,所以也是虛證。如果少陽病邪氣入侵內臟,導致煩躁和悸動,那又是熱邪。總的來說,先煩躁再悸動的是熱邪,先悸動再煩躁的是虛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