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九 (7)
卷九 (7)
1. 心下逆滿硬痛(附心痛)
【綱】仲景曰。病心下硬滿者。不可攻之。攻之利遂不止者死。利止者愈。
得病二三日。脈弱。無太陽柴胡症。煩躁。心下硬。至四五日。雖能食。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。傷寒吐下後。心下逆滿。氣上衝胸。起則頭眩。脈沉緊。發汗則動經。身為振振搖者。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。
【目】吳綬曰。凡心下滿者。正在心之下。胃之上也。此自滿而非下之所致。若因下早而心下滿者。此為痞氣。另有條也。凡心下滿者。以手按之揉之。則散而軟者。此虛氣也。不發熱者。木香和中湯。發熱者。小柴胡湯去黃芩。減人參一半。加姜炒黃連、枳實各一錢。若按之汨汨有聲者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如果病人心下硬滿,不可攻之。攻之利遂不止者死,利止者愈。得病二三日,脈弱,無太陽柴胡症,煩躁,心下硬,至四五日,雖能食,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。傷寒吐下後,心下逆滿,氣上衝胸,起則頭眩,脈沉緊,發汗則動經,身為振振搖者,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。
吳綬說,凡心下滿者,正在心之下,胃之上也。此自滿而非下之所致。若因下早而心下滿者,此為痞氣,另有條也。凡心下滿者,以手按之揉之,則散而軟者,此虛氣也。不發熱者,木香和中湯。發熱者,小柴胡湯去黃芩,減人參一半,加姜炒黃連、枳實各一錢。若按之汨汨有聲者,......
此有停水也。若按之硬痛者。有宿食也。若不按而痛。其人喜忘者。蓄血也。各有本條。宜詳審而治之。凡少陽脈弦口苦。發熱。心下滿者。小柴胡加枳實、黃連各一錢。
王肯堂曰。有不因汗下而心下滿者。經曰。邪氣在胸。心滿而煩。飢不欲食。當吐之。又曰。脈浮而大。心下反硬。有熱屬臟者。攻之。此言屬臟者。宿屎在臟也。不令發汗。二者一用吐。一用下。因其邪之高下也。又有不可下者。即首條是也。是邪在表裡之間。留於心下。
未全入腑。故戒不可下也。有因汗下後。心下滿而微痛者。又有下後。心下硬滿。成結胸與痞者。皆宜詳考之。
白話文:
如果肚子按下去硬痛,可能是積食;如果不用按就痛,而且容易忘記事情,可能是血瘀。這些症狀都有各自的原因,要仔細觀察後再治療。如果脈象弦緊,嘴巴苦,發燒,肚子脹滿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入枳實、黃連各一錢。
王肯堂說,如果沒有因為出汗而導致肚子脹滿,經書上說這是邪氣在胸,肚子脹滿、煩躁,不想吃東西,應該要吐出來。又說,脈象浮大,肚子反而硬,可能是熱邪侵入臟腑,應該要攻邪。這裡說的「屬臟」,就是指宿便留在腸胃裡。不要讓病人出汗,要麼用吐法,要麼用下法,因為邪氣的位置不同。有些情況不能用下法,就是第一條說的,邪氣停留在表裡之間,留在心下,還沒有完全進入腸胃,所以不能用下法。如果因為出汗後肚子脹滿,稍微有點痛,或者因為下藥後肚子硬脹,形成胸結和痞塊,都需要仔細觀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中風。脈弦浮大。短氣。腹滿。脅下及心痛。鼻乾。無汗。嗜臥。身黃。小便難。有潮熱。時時噦者。小柴胡湯。傷寒五六日。大下之後。心中結痛者。未欲解也。梔子豉湯主之。少陰病。自利清水。色純青。心下必痛。口乾燥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傷寒五六日。邪氣在裡之時。若大下後。身熱去。心胸空者。為欲解。若大下後。身熱去而心結痛者。結胸也。身熱不去。心中結痛者。虛煩也。結胸者。熱結胸中也。為實。是熱氣已收斂於內。則外身熱去。虛煩者。熱客胸中也。未結而實。散漫為煩。是以身熱不去。六七日為欲解之時。以熱為虛煩。故云未欲解也。以梔豉湯吐除之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:陽明中風,脈搏弦緊浮大,呼吸短促,腹部脹滿,脅肋下及心口疼痛,鼻孔乾燥,不流汗,喜愛臥床,皮膚發黃,小便困難,有潮熱,偶爾有呃逆,可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傷寒病發五六日,大便瀉下後,心胸感到結痛,症狀未見緩解,可用梔子豉湯治療。少陰病,自行腹瀉稀薄清澈的清水,顏色呈純青色,心胸必定疼痛,口乾舌燥,應立即瀉下,宜用大承氣湯治療。
成無己說:傷寒病發五六日,邪氣在裡面的時候,如果大便瀉下後,身體發熱消退,心胸感覺空空的,就快要痊癒了。如果大便瀉下後,身體發熱消退但心胸感到結痛,就是結胸。如果身體發熱沒有消退,心中感到結痛,就是虛煩。結胸是因為熱氣結聚在胸中,屬於實證,熱氣已經收斂於內,所以外表的熱氣消失了。虛煩是因為熱氣停留在胸中,尚未結聚,但已成實證,散漫無定,所以身體發熱不退。傷寒病發六七日是快要痊癒的時候,以熱氣為虛煩,因此說尚未痊癒,可用梔豉湯將熱氣吐出來。
王肯堂曰。身熱不去四字要玩。結胸而身不熱。知熱在表。故可用大小陷胸湯丸以逐下之。今熱仍在表。故宜越之也。成注未透。
白話文:
王肯堂說,「身熱不去」這四個字很重要,如果結胸症狀出現但身體沒有發熱,這表示熱氣可能還在體表,所以可以使用大[小陷胸湯]來逐漸清除體內的熱毒。現在的情況是熱氣仍然停留在體表,因此應該通過汗出的方式來疏散它,但成公的註解還不夠深入。
2. 懊憹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脈浮而緊。咽燥口苦。腹滿而喘。發熱汗出。不惡寒反惡熱。身重。若發汗。則躁。心憒憒而譫語。若加燒針。心怵惕。煩躁不得眠。若下之。則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心中懊憹。舌上苔者。梔子豉湯主之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懊者懊惱。憹者鬱悶。鬱郁然不舒暢。憒憒然無可奈。比之煩悶而甚者也。由下後。表中陽邪乘虛內陷。鬱而不發。結伏於心胸之間。故如是也。本條之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心中懊憹。及下之益煩。心中懊憹如飢。即是陽氣內陷。為諸懊憹也。其治法或吐之。或下之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發汗吐下後。虛煩不得眠。若劇者。必反覆顛倒。心中懊憹。梔子豉湯主之。若少氣者。梔子甘草豉湯主之。若嘔者。梔子生薑豉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陽明病,脈象浮而緊,咽喉乾燥口苦,腹部脹滿呼吸困難,發熱出汗,不畏寒反而畏熱,身體沉重。如果發汗,則會躁動不安,心神恍惚說胡話。如果灸針,則會心悸不安,煩躁失眠。如果瀉下,則胃中空虛,外邪乘虛而入,擾亂心膈,心中懊惱鬱悶。舌苔白厚者,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。
成無己說,懊惱是憂愁煩悶,鬱悶是心中不舒暢。鬱郁不舒暢,恍惚無措,比煩悶更嚴重。這是由於瀉下之後,表面的陽邪趁虛而入,鬱積不散,停留於心胸之間,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。本條所說的胃中空虛、外邪擾亂心膈、心中懊惱鬱悶,以及瀉下後更加煩躁、心中懊惱鬱悶像飢餓一樣,都是陽氣內陷造成的諸種懊惱鬱悶。治療方法,可以吐之,也可以下之。
張仲景說,發汗或瀉下之後,虛煩失眠,如果嚴重,必然會反覆顛倒,心中懊惱鬱悶,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。如果氣短者,可以用梔子甘草豉湯治療。如果嘔吐者,可以用梔子生薑豉湯治療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條是邪熱鬱於胸中。當須吐之。以湧其結熱者也。
柯琴曰。虛煩。陽明之壞病也。便從梔豉湯隨症治之。猶太陽壞病。多用桂枝湯加減也。首句雖兼汗吐下。而大意單指下後言。以陽明病多誤在早下也。反覆二句。切肖不得眠之狀。為虛煩二字傳神。此火性搖動。心無依著故也。心居胃上。即陽明之表。凡心病皆陽明表邪。故制梔豉湯以越之。
鰲按。因虛煩故不得眠。因不得眠。故反覆顛倒。因反覆顛倒故心中益覺懊憹。數語形容盡致。當作一氣讀。總由陽明火熱之邪上炎。搖動心君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下之。其外有熱。手足溫。不結胸。心中懊憹。飢不能食。但頭汗出者。梔子豉湯主之。
白話文:
這條病症是邪熱鬱結於胸中,需要用藥物把它吐出來,以解除積聚的熱邪。柯琴說,虛煩是陽明經脈的嚴重病症,可以用梔豉湯根據症狀進行治療,就像太陽經脈的嚴重病症常用桂枝湯加減治療一樣。雖然第一句提到汗、吐、下三法,但主要意思是指下法,因為陽明病容易在早期就錯誤地使用下法。反覆兩句,精準地描繪出失眠的狀態,虛煩兩字傳神地表現出病症的特征。這是因為火氣躁動,心神無所依託的緣故。心臟位於胃的上方,也就是陽明經脈的外表,所以任何心臟病都是陽明經脈表面的邪氣所致,因此用梔豉湯來治療。
鰲按說,由於虛煩而失眠,由於失眠而反覆顛倒,由於反覆顛倒而心中更加煩躁。這幾句話描述得淋漓盡致,應該連貫地讀。總之,都是因為陽明經脈的火熱之邪上炎,搖動了心神。
仲景說,陽明病下法治療,如果患者體表仍然發熱,手腳溫暖,沒有結胸,心中煩躁,饑餓卻不能吃東西,只有頭部出汗,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。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胃之實不實。仍以熱之在裡在外為驗也。如陽明表邪所變之熱。已全入里。而潮熱。濈然汗出。此宜作胃實而言下。如所變熱。未全入里。乃以為胃實而遽下。則其外仍熱。究不能隨下藥而盪滌。於是雖熱而不潮。手足雖溫而無汗。即不致如太陽誤下成結胸。
而懊憹不食。但頭汗出。其鬱熱之氣。為陰寒之藥所格。俱凝塞於胸膈之上。病症昭然矣。但病仍帶表。既不可再下。且已入里。又不可復發汗。故用梔豉表裡兼治也。
鰲按。此與上條。皆下後變症。上焦之熱未除。故心中懊憹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無汗。小便不利。心中懊憹者。必發黃。陽明病。下之。心中懊憹而煩。胃中有燥屎者。可攻之。腹微滿。初頭硬。後必溏。不可攻之。若有燥屎者。宜大承氣湯。
白話文:
魏荔彤認為,判斷胃是否虛實,應該看熱症是在裡還是在外。如果陽明表邪所導致的熱症已經完全入里,出現潮熱、突然出汗的症狀,就可以認為胃實,可以服用瀉下藥。但如果熱症還沒有完全入里,就貿然使用瀉下藥,那麼熱症依然停留在體表,藥物也無法完全清除熱氣。這時候,雖然有熱症,卻沒有潮熱,手腳雖然溫暖卻沒有出汗,也不至於像太陽病誤用瀉下藥導致結胸一樣。
如果病人感到煩躁、不願意進食,只有頭部出汗,這是因為鬱熱之氣被寒涼藥物阻隔,凝滯在胸膈之上,病症十分明顯。但因為病症仍然帶有表證,不能再次使用瀉下藥,而且熱症已經入里,也不能再使用發汗藥。因此,應該使用梔豉湯,既能治療表證,又能治療裡證。
鰲按:這段文字和上一段文字,都是關於瀉下後出現的病症。上焦的熱症沒有消除,所以病人心中煩躁、不願意進食。
仲景說,陽明病,沒有汗,小便不暢,心中煩躁,一定會發黃。陽明病,服用瀉下藥後,心中煩躁,胃中有燥屎,可以攻下。如果腹部微脹,一開始硬,之後會變軟,就不能攻下。如果有燥屎,應該服用大承氣湯。
【目】許叔微曰。此二條。是邪熱結於胃中。當須攻之以滌其內熱者也。
魏荔彤曰。前既以小承氣試之。又懊憹而煩。胃中有燥屎明矣。可用大承氣攻之。勿疑懊憹而煩。為胃虛而不敢用。以坐誤也。
白話文:
【目】許叔微說。這兩條病症,是邪熱在胃中聚集,應該使用藥物清除胃內的熱毒。
魏荔彤說。先前已經用小承氣湯試過,病人現在感到懊惱和煩躁,這表明胃中有乾燥的便屎。可以使用大承氣湯來攻伐,不必懷疑懊惱和煩躁是因為胃虛而不敢使用,這是因為之前的診斷錯誤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