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二 (9)
卷二 (9)
1. 頭痛項強
王好古曰:太陽頭痛,有汗桂枝湯;無汗麻黃湯。陽明頭痛,白虎湯。少陽頭痛,小柴胡湯。太陰頭痛,脈浮桂枝湯;脈沉理中湯。俱加川芎、細辛。少陰頭痛,小柴胡湯、麻黃附子細辛湯。厥陰頭痛,外傳本經,桂枝麻黃合半湯;嘔而微吐苦水者,吳茱萸湯。
李杲曰:太陰頭痛者,必有痰也;少陰頭痛者,足寒而氣逆也。蓋此二經,雖不至頭,然痰與氣逆壅於膈中,則頭上氣不得暢降而為痛也。
張云岐曰:如脈浮而頭痛,過在手足太陽,刺完骨、京骨;脈浮而長,過在手足陽明,刺合谷、衝陽;脈浮而弦,過在手足少陽,刺陽池、丘墟、風府、風池。此刺頭痛之法也。
白話文:
王好古說:太陽經的頭痛,如果有汗就用桂枝湯,沒有汗就用麻黃湯。陽明經的頭痛,用白虎湯。少陽經的頭痛,用小柴胡湯。太陰經的頭痛,如果脈象浮,就用桂枝湯;脈象沉,就用理中湯。以上這些方子,都可以再加入川芎、細辛。少陰經的頭痛,可以用小柴胡湯,或是麻黃附子細辛湯。厥陰經的頭痛,如果病邪是從本經外傳來的,就用桂枝麻黃合半湯;如果嘔吐且吐出苦水,就用吳茱萸湯。
李杲說:太陰經的頭痛,必定是有痰的緣故。少陰經的頭痛,是因為腳冰冷且氣往上逆。因為這兩條經脈雖然不到頭部,但痰和逆氣壅塞在胸膈之中,就會導致頭部的氣無法順暢下降而引起頭痛。
張云岐說:如果脈象浮而且頭痛,病邪在手足太陽經,可以針刺完骨穴、京骨穴。如果脈象浮而且長,病邪在手足陽明經,可以針刺合谷穴、衝陽穴。如果脈象浮而且弦,病邪在手足少陽經,可以針刺陽池穴、丘墟穴、風府穴、風池穴。這些是治療頭痛的針刺方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