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九 (1)
卷九 (1)
1. 直視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若吐若下後。不解。不大便。五六日。上至十餘日。日晡所發潮熱。不惡寒。獨語如見鬼狀。若劇者。發則不識人。循衣摸床。惕而不安。微喘直視。脈弦者生。澀者死。微者。但發熱譫語。大承氣湯主之。若一服利。止後服。譫語直視。喘滿者死。下利者亦死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皆邪氣盛而正氣脫也。其或有目中不了了。睛不和。無表裡症。大便難。身微熱者。是非直視也。此為內實也。可用大承氣大柴胡下之。直視為不治之疾。目中不了了。為可治之候。二者形症相近。宜熟審之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傷寒如果吐了或拉了之後,症狀沒有緩解,也不排便,持續五六天,甚至十多天,每天下午出現發熱、潮紅,不發冷,還胡言亂語,像是看到鬼一樣。如果病情嚴重,發熱時就會不認識人,沿著衣服摸床,心神不安,微微喘氣,眼睛直視。脈象弦緊的可以活,澀的就會死。如果只是輕微發熱,胡言亂語,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。如果服用一劑藥後,症狀得到緩解,之後再服用,卻出現胡言亂語、眼睛直視、呼吸困難、腹部脹滿等症狀,就會死亡。如果服用後拉肚子,也會死亡。
成無己說,這些都是邪氣盛而正氣衰竭的表現。有些人眼睛看不清楚,眼球不正常,沒有表裡證,大便困難,身體微熱,這不是眼睛直視。這屬於內實,可以用大承氣湯加柴胡來治療。眼睛直視是治不好的病,眼睛看不清楚是能治好的徵兆。這兩種情況的症狀非常相似,一定要仔細辨別。
陳士鐸曰。傷寒陽明症中。有直視譫語。喘滿者死。下利者亦死之文。此必諸症一齊同見。苟有一症未兼。尚不直視。倘三症皆見。必死症矣。雖然直視譫語。多由胃火之盛。自焚其心。而腎水不能來濟。火愈盛而無制。喘滿者。火炎而氣欲上脫。下利者。火降而氣欲下脫也。
此猶屬欲脫未脫之危症。治之得法。猶可望生。急以援脫散救之。人參、麥冬、白芍各一兩。石膏五錢。竹茹三錢。水煎服。此方用人參以救脫。石膏平火。麥冬平喘。白芍止利。竹茹清心。自然氣不絕而可救。真奇方也。
白話文:
陳士鐸說:傷寒陽明症中,有直視譫語,喘滿者死,下利者亦死,這段文字的意思是,這三種症狀必須同時出現,如果只出現其中一種,例如沒有直視,就不算死症。但如果三種症狀都出現了,那就是必死之症。
雖然直視譫語多是由於胃火過盛,自焚其心,而腎水無法來救,火勢越來越盛,沒有控制。喘滿是因為火炎上衝,氣機想要向上脫離;下利是因為火氣向下,氣機想要向下脫離。
這屬於危急狀態,尚未完全脫離生命危險。如果治療得當,還是有望活命。要緊急使用援脫散救治。人參、麥冬、白芍各一兩,石膏五錢,竹茹三錢,水煎服。此方以人參來救脫,石膏平息火熱,麥冬平喘,白芍止瀉,竹茹清心。這樣就能使氣機不絕,得以救治。真是奇方啊!
2. 嘔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嘔多。雖有陽明症。不可攻之。黃芩生薑半夏湯。
【目】朱肱曰。無陽則厥。無陰則嘔。嘔者。足陽明之經。足陽明之氣本不行。今厥而上行。故為氣逆。氣逆則嘔。仲景云。嘔多雖不大便。不可下。可與小柴胡湯。上焦得通。津液得下。胃氣和浹。濈然汗出而解。大抵嘔症不一。各有治法。要之小柴胡尤相當耳。與小柴明。
胸脅滿而嘔。日晡發潮熱者。可小柴胡加芒硝也。若嘔不止。心下急。鬱郁微煩。與大柴明。大便秘。方加大黃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傷寒患者嘔吐頻繁,即使有陽明症,也不可攻伐。可以用黃芩生薑半夏湯治療。
朱肱說,沒有陽氣則厥逆,沒有陰氣則嘔吐。嘔吐是足陽明經的病症。足陽明的氣本來就不通暢,現在厥逆向上升,所以導致氣逆,氣逆則嘔吐。張仲景說,嘔吐頻繁即使沒有大便,也不可下瀉。可以服用小柴胡湯,上焦通暢,津液下降,胃氣和諧,微微出汗而解。總之,嘔吐症狀不盡相同,各有治療方法。總體來說,小柴胡湯比較合適。
胸脅部滿悶而嘔吐,下午出現潮熱的,可以在小柴胡湯中加入芒硝。如果嘔吐不止,心下急迫,心中鬱悶煩躁,可以使用大柴胡湯。如果大便祕結,可以在方中加入大黃。
大柴胡治嘔最妙。為內有枳實。去穢壓虛氣。須是去大黃。如本條之症。宜用官局桔梗湯最良。亦用枳實耳。
戴原禮曰。陽明病。雖顯然有可下症者。兼嘔多猶屬上焦。未可遽下。宜小柴胡湯。若獨見太陽症。或吐瀉者。恐膈間有痰飲停滯。且以二陳湯定之。候嘔吐定。徐進解藥。若先嘔卻渴者。豬苓湯。先渴卻嘔者。治膈間之水。小半夏茯苓湯。嘔而吐涎沫者。吳茱萸湯。太陰厥陰。
白話文:
大柴胡湯治療嘔吐最有效,因為它含有枳實,能去除穢氣,壓制虛氣。但必須去掉大黃。如果症狀符合本條,用官局桔梗湯最佳,同樣也含有枳實。
戴原禮說,陽明病即使有明顯的需要下瀉的症狀,但同時嘔吐,大多屬於上焦問題,不可立即下瀉。應該使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只有太陽症狀,或吐瀉,可能是膈間有痰飲停滯,可以用二陳湯治療。等到嘔吐止住,再慢慢服用解藥。如果先嘔吐後口渴,使用豬苓湯;先口渴後嘔吐,則治療膈間積水,使用小半夏茯苓湯。嘔吐伴隨吐口水,使用吳茱萸湯。太陰厥陰則...
間有嘔吐。太陰。理中湯。厥陰。四逆湯。並加生薑。以上陰症。乃陰中之陰。宜用熱劑。陽入陰者。能為利而不為嘔。嘔屬上而近於外也。陽之所入者深。故利也。
又有陽症新瘥而嘔。別無所因。此餘熱在胃脘也。宜竹葉石膏湯。或橘皮竹茹湯。
大抵得之太陽而嘔者。必是合病。乃病漸入內。非正太陽也。蓋太陽見嘔。非合陽明。則合少陽。其嘔為熱。忌用暖劑。
有人初病。其太陽症而嘔。一家少長相似。與養胃湯俱立效。此時行之氣適然。是為傷寒雜病。又非可以正經傷寒以律之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嘔吐,可能是太陰證,可以用理中湯治療;也可能是厥陰證,可以用四逆湯治療,並加入生薑。以上都是陰證,屬於陰中之陰,需要用熱藥治療。陽氣進入陰分,可以促進消化,而不是引起嘔吐。嘔吐屬於上焦,靠近體表,而陽氣深入陰分,所以促進消化。
還有一些情況是陽證初愈後出現嘔吐,沒有其他原因,這是胃脘中餘熱未清,可以用竹葉石膏湯或橘皮竹茹湯治療。
一般來說,因為太陽病而出現嘔吐,一定是合病,病邪漸漸入侵內部,而不是純粹的太陽病。太陽病出現嘔吐,如果沒有合陽明,就是合少陽,這種嘔吐是因為熱邪,忌用溫熱藥。
有些人初病時出現太陽病症狀和嘔吐,全家老少都用養胃湯,效果都很好。這是因為行氣順暢,屬於傷寒雜病,不能用一般的傷寒病症來判斷。
李中梓曰。嘔多。水氣在上焦也。雖有胃實症。只宜小柴胡以通液。誤攻。必至利不止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發熱無汗。嘔不能食。而反汗出濈濈然者。是轉屬陽明也。
【目】王肯堂曰。宜大柴胡湯。
陶華曰。嘔者。聲物俱有而旋出。吐者。無聲有物而頓出。較其輕重。則嘔甚於吐。大都表邪傳裡。裡氣上逆。故嘔吐而水穀不下。其有胃熱。脈弦數。口苦煩渴而嘔吐者。有胃寒。脈弦遲。逆冷不食。小便利而嘔吐者。有水氣。在膈間。怔忡。先渴而後嘔者。有膿血。喉中腥氣。奔逆上衝。不從治之。嘔膿血儘自愈者。是四者不可不辨。
白話文:
李中梓說,經常嘔吐是上焦有水氣的表現。即使有胃實證,也只適合用小柴胡湯來通液,如果誤用攻邪的方法,必定會導致腹瀉不止。
仲景說,傷寒發熱沒有汗,嘔吐不能吃東西,反而出汗淋漓,這是轉屬陽明經的表現。
王肯堂說,這種情況應該用大柴胡湯治療。
陶華說,嘔吐是指有聲音和食物都一起反出來,而吐是指沒有聲音但有食物突然吐出來。比較兩者的輕重,嘔吐比吐更嚴重。總的來說,表邪傳入裡,裡氣上逆,所以才會嘔吐,水穀不下降。如果伴隨胃熱,脈象弦數,口苦煩渴而嘔吐,說明有胃熱。如果伴隨胃寒,脈象弦遲,怕冷不思飲食,小便量多而嘔吐,說明有胃寒。如果水氣停滯在膈間,心悸怔忡,先口渴後嘔吐,說明有水氣。如果嘔出膿血,喉嚨有腥味,奔逆上衝,不治療就會自行嘔吐膿血,說明有膿血。這四種情況不可不辨。
鰲按。此條之嘔。即在不能食。可知其胃家素實。與乾嘔不同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發汗吐下後。虛煩。不得眠。若劇者。必反覆顛倒。心中懊憹。梔子豉湯主之。若少氣者。梔子甘草豉湯主之。若嘔者。梔子生薑豉湯主之。
【目】朱肱曰。古人治嘔。多用半夏生薑。孫真人云。生薑是嘔家聖藥。仲景治嘔皆用之。金匱治諸嘔吐。谷不下者。小半夏湯、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小半夏加橘皮湯皆可選用。嘔而發熱者。小柴胡湯。嘔而發渴者。豬苓湯。先渴卻嘔者。為水停心下。茯苓湯。若少陰症而嘔者。
白話文:
如果患者出現無法進食的嘔吐,說明其胃部本就積實,與乾嘔不同。張仲景認為,發汗或瀉下之後,如果出現虛煩失眠,且症狀嚴重,患者會反覆輾轉,心中煩躁,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。如果患者氣虛,可以用梔子甘草豉湯治療。如果患者嘔吐,可以用梔子生薑豉湯治療。朱肱指出,古人治療嘔吐,大多使用半夏和生薑。孫真人認為生薑是嘔吐的聖藥,張仲景治療嘔吐也都會使用生薑。金匱要略中治療嘔吐、食物難以下嚥的方劑,可以選擇小半夏湯、小半夏加茯苓湯和小半夏加橘皮湯。如果患者嘔吐伴隨發熱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如果患者嘔吐伴隨口渴,可以用豬苓湯治療。如果患者先口渴然後才嘔吐,說明水停在心下,可以用茯苓湯治療。如果患者是少陰症並且嘔吐,可以用…
真武湯去附子加生薑。傷寒瘥後嘔。有餘熱在胃脘。竹葉湯加生薑。若病人直患嘔吐。而復腳弱。或疼。乃是腳氣。當作腳氣治。
柯琴曰。虛煩是陽明壞病。若少氣。若嘔。又從虛煩中想出。煩必傷氣。加甘草以益氣。虛熱相搏必欲嘔。加生薑以散邪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脅下硬滿。不大便而嘔。舌上白苔者。可與小柴胡湯。上焦得通。津液得下。胃氣因和。身濈然而汗出解也。陽明病。反無汗。而小便利。二三日嘔而咳。手足厥者。必苦頭痛。若不咳不嘔。手足不厥者。頭不痛。
白話文:
真武湯去附子加生薑,適用於傷寒病癒後嘔吐,有餘熱停留在胃脘的情況。竹葉湯加生薑,可用於直接患嘔吐,並且伴隨腳弱或疼痛的患者,這屬於腳氣,應當按照腳氣來治療。
柯琴說,虛煩是陽明病的後遺症。如果患者氣短、嘔吐,並且從虛煩中引發出來,那麼煩躁必然傷氣,因此要加甘草來益氣。虛熱相搏必然想吐,要加生薑來散邪。
仲景說,陽明病患者,脅下硬滿,便秘並且嘔吐,舌苔發白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上焦通暢,津液下行,胃氣和緩,身體微微出汗,病症就會解除。陽明病患者,如果沒有汗出,但小便頻繁,並且連續兩三天嘔吐和咳嗽,手足厥冷,必然伴隨頭痛。如果沒有咳嗽、嘔吐,手足也沒有厥冷,就不會頭痛。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脅下硬滿。較他條胸脅滿不去。少甚矣。不大便而嘔。舌上白苔。是陽明病胃已成實。而邪復轉傳少陽也。此諸症中。惟不大便為正陽陽明。其餘盡少陽陽明所應有之病。但俱屬欲轉少陽而未全成少陽也。與以小柴胡湯。仍以和解為用。使正陽之邪。由少陽而出。胃不成實。陽明得罷耳。
二三日。寒邪在陽明少久。方能變熱。乃同陽邪逆沖而嘔而咳。然終無陽邪之烈。所以咳而不咽痛。又帶有陰邪之滯膩。所以嘔也。
白話文:
魏荔彤說,病人脅下硬滿,比其他部位的胸脅滿脹更加嚴重,而且大便不暢卻嘔吐,舌苔白,這表明陽明病胃已經實證,但邪氣又轉傳到少陽。這些症狀中,只有大便不暢是正陽陽明病症,其他都是少陽陽明病症,都屬於想要轉移到少陽但還沒完全轉移的狀態。因此,要給病人服用小柴胡湯,以和解之法,讓正陽之邪氣從少陽經脈排出,胃不再實證,陽明病症才能消退。
兩三天後,寒邪在陽明經脈停留不久,就能變為熱邪,與陽邪共同逆衝而引起嘔吐和咳嗽。但最終並沒有陽邪的強烈表現,因此咳嗽而不咽痛,又伴隨著陰邪的滯膩,所以才會嘔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