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七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7)

1. 濕痹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關節疼痛而煩。脈沉而細者。此名濕痹。濕痹之候。其人小便不利。則大便反快。但當利其小便。

【目】李梴曰。痹者。痛也。太陽病。脈沉而細。關節煩疼。皮膚麻木。自汗者。防己黃耆湯。無汗者。五積交加散。然濕氣四時有之。兼風兼熱兼寒者。隨症加減。兼風者。先傷濕而後傷風。風在上受。濕先下受。風濕相搏。風在外而濕在內。大汗則其氣暴。而內邪不能出。

故風去而濕存。濕流入里則病重。微汗則其氣緩。而內外之邪俱去。或濕症去而風症未去者。不久自解。寒熱身痛。麻杏薏甘湯。身痛發熱。小便不利。麻黃蒼朮。肩脊腰背強痛者。羌活勝濕湯。腫痛微喘。杏仁湯。汗多。漢防己湯。虛者。身重難轉側。桂枝湯白朮

身重昏迷。自汗失音。下利不禁者。白通湯加朮、草。身痛小便不利者。甘草附子湯。身重走痛者。小續命湯麻黃附子。熱而重痛煩渴者。敗毒散柴胡人參。加栝蔞。小便自利。及下利不止者死。兼寒者。傷寒無汗。寒濕相搏而有汗。不能周身。惟在頭耳。身背強者。

表不利也。症與風濕相似。滲濕湯主之。帶表。五積交加散。裡寒。理中湯加附子。寒多浮腫。朮附湯妙。

徐彬曰。此論濕之挾風。而濕勝以致痹著者。謂發熱惡寒。太陽病也。乃濕勝而疼痛。太陽病來。邪自表入。濕挾風。風走空竅。故流關節。關節者。機關腠會之處也。風氣滯於中。故逼心而煩。然風為濕所搏。而失其風之體。故脈沉而細。則知濕勝即名中濕。亦曰濕痹。痹著不去也。

氣既為濕所痹。則氣化不敏。或小便不利。大腸主津。濕則反快而不艱澀也。病風者多燥閉。故以濕勝而快者為反耳。但當利小便者。便利而氣化。氣化而濕行。見不必狃於太陽而治風。亦非痛在關節而當溫散之比矣。

鰲按。仲景論濕病。而濕痹其最重者。故列首條。其餘若風濕。風濕相搏。寒濕相搏。頭中寒濕。濕溫。濕熱。風寒濕雜為痹為痙。此數種。皆濕病也。俱列於後。

2. 風濕

【綱】仲景曰。病者一身盡疼。發熱。日晡所劇者。此名風濕。此病傷於汗出當風。或久傷寒冷所致也。

【目】劉完素曰。身盡疼者。濕也。發熱日晡所劇者。風也。若汗出當風而得之者。則先有濕而後感風。若久傷寒冷得之者。則先傷風而後中濕。可與麻杏薏甘湯。

陶華曰。風濕必脈浮。先傷濕而後傷風也。其症肢體腫痛。不能轉側。額上微汗。惡寒不欲去衣。大便難。小便利。熱至日晡而劇。治法。但微解肌。宜羌活沖和湯。咽渴小便不利。五苓散。外不熱。內不渴。小便利。朮附湯。緩弱昏迷。腹滿身重。自汗失音。大便不禁。白通湯甘草白朮

身腫痛微喘惡風。杏仁湯。熱而煩渴。小柴胡加花粉。中濕小便不利。一身盡痛。身黃。大便快。茵陳五苓散。大小便俱利。無黃者。朮附湯。身痛鼻塞。小建中湯黃芩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八九日。風濕相搏。身體疼煩。不能自轉側。不嘔不渴。脈浮虛而澀者。桂枝附子湯主之。

【目】虞摶曰。以散表中風濕。若大便硬。小便自利。桂枝去桂加白朮湯。此條。妙在脈浮虛而澀。脈若沉實滑大數者。非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風濕相搏。骨節煩疼。掣痛。不得屈伸。近之則痛劇。汗出短氣。小便不利。惡風。不欲去衣。或身微腫者。甘草附子湯主之。

風濕相搏。一身盡疼痛。法當汗出而解。值天陰雨不止。醫云。此可發汗。汗之病不愈者。何也。答曰。發其汗。汗大出者。但風氣去。濕氣在。是故不愈也。若治風濕者。發其汗。但微微似欲汗出者。風濕俱去也。

【目】張兼善曰。風在外而濕在內。風濕相搏也。汗大出者。其氣暴。暴則外之風邪去而里之濕邪不出。故風則去而濕則在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濕家其人但頭汗出。背強。欲得被覆。向火。若下之早。則噦。胸滿小便不利。舌上如苔者。以丹田有熱。胸中有寒。渴欲得水而不能飲。則口燥煩也。

【目】張元素曰。濕勝者則多汗。傷寒者必無汗。故寒濕相搏。雖有汗而不能周於一身。但頭汗出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