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六 (2)
卷六 (2)
1. 自汗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發熱汗出。惡風脈緩者。名為中風。欲自解者。必當先煩。乃有汗而解。何以知之。脈浮故知汗出解也。太陽病。未解。脈陰陽俱停。必先振慄汗出而解。傷寒三日。脈浮而解。濈然汗出也。
【目】朱肱曰。衛不和自汗。傷風自汗。亡陽自汗。
寇宗奭曰。風陽邪。風中太陽。兩陽相搏。而陰氣衰弱。陽浮故熱自發。陰弱故汗自出。
張云岐曰。欲自解。便寓不可妄治意。汗為陽氣外發。汗出則陽勝。而寒邪自解矣。言未解。便有當解意。停者。相等之謂。太陽病陽浮而陰弱。是陽強也。今陽脈既微。謂非陰陽之俱停者乎。陰陽俱停。便是調和之脈。雖今猶未解。不可卜其必解乎。
白話文:
仲景說,太陽病,發熱出汗,怕風,脈象緩慢的,稱為中風。想要自行痊癒,必定先要感到煩躁,然後才出汗而痊癒。為什麼知道呢?因為脈象浮,所以知道出汗後會痊癒。
太陽病,尚未痊癒,脈象陰陽都停滯,必定先要發抖出汗才會痊癒。傷寒三天,脈象浮而解,突然就出汗了。
朱肱說,衛氣不和而自汗,傷風而自汗,亡陽而自汗。
寇宗奭說,風陽邪氣,風邪侵襲太陽經,兩陽相搏,而陰氣衰弱,陽氣浮於表面,所以發熱,陰氣虛弱,所以自汗。
張云岐說,想要自行痊癒,就應該抱持著不可妄加治療的心態。汗是陽氣外發,出汗就表示陽氣旺盛,而寒邪就會自行消散了。說尚未痊癒,就等於暗示著它應該會痊癒。停滯,指的是相等的意思。太陽病,陽氣浮而陰氣虛弱,這是陽氣強盛的表現。現在陽脈已經微弱,這不是陰陽都停滯了嗎?陰陽都停滯,就是調和的脈象,雖然現在還沒痊癒,但也不能斷言它一定會痊癒。
樓全善曰。傷寒三日。脈浮而解。此傷寒之本輕者。故不必合太陽六七日病解之期而自解也。曰濈然汗出。亦寧必再求其汗乎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頭痛發熱。汗出惡風者。桂枝主之。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太陽中風病。而發熱汗出惡風。與他條同。兼患頭痛。即頭項強痛而專言於頭者也。風邪少盛諸陽聚處。必多亢烈之患。正為桂枝對症之病。用之無疑矣。必指出頭痛者。見無身疼體痛骨節疼痛。所以不同於寒邪之治也。
柯琴曰。此是桂枝本症。頭痛發熱惡風。與麻黃症同。本方重在汗出。汗不出者。便是麻黃症。
白話文:
樓全善說,傷寒病發三天,脈象浮而解,這是傷寒病中本就輕微的,所以不必等到太陽病六七天病解的期限,就能自行痊癒。他說,患者已經自然出汗了,又何必強求再讓他們出汗呢?
張仲景說,太陽病,患者頭疼發熱,出汗怕風,用桂枝治療。
魏荔彤說,太陽中風病,患者發熱出汗怕風,與其他條目相同,兼患頭疼,也就是頭頸部疼痛,特別指頭疼。風邪雖然較輕,但聚集在陽氣匯聚的地方,必定會引起較為強烈的病症。這正是桂枝針對的病症,用它治療毫無疑問。必須指出頭疼,因為患者沒有身疼、體疼、骨節疼痛,所以與寒邪的治療方法不同。
柯琴說,這是桂枝的本症,頭疼發熱惡風,與麻黃症相同。此方重點在於出汗,不出汗就是麻黃症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中風。陽浮而陰弱。陽浮者熱自發。陰弱者汗自出。嗇嗇惡寒。淅淅惡風。翕翕發熱。鼻鳴乾嘔者。桂枝湯主之。
【目】方中行曰。脈浮為傷寒。在太陽初感。風寒未定。故本條揭示中風之脈症甚細。則陽強陰弱。與脈之陽浮陰緊而不弱者。其異如是也。陽浮之熱。為自發而快捷。陰弱之汗。為自出而直易。熱為翕翕之溫熱。與或已發或未發遲遲之熱。鼻鳴乾嘔。與嘔逆而喘。同為陽郁。而大分緩急。其異又如是。辨之既詳。桂枝一方。不容再疑。
柯琴曰。此太陽中風之桂枝症。陽浮因風中於衛。兩陽相搏。故熱自發。是衛強也。陰弱因風中於營。血脈不寧。故汗自出。是營弱也。兩自字。便見風邪之迅發。
白話文:
仲景說,太陽中風,陽氣浮於表面,陰氣虛弱。陽氣浮則發熱,陰氣虛則出汗,身體瑟瑟發抖怕冷,呼呼響著怕風,忽冷忽熱,鼻塞乾嘔,用桂枝湯治療。
書中說明,脈象浮則為傷寒,在太陽初感風寒未定時。因此本條詳細描述了中風的脈症,說明陽氣旺盛而陰氣虛弱,與脈象浮而緊,但陰氣不虛弱者不同。陽氣浮的熱是自發且迅速的,陰氣虛的汗是自然流出且容易的。忽冷忽熱的熱是溫熱,與發熱或未發熱的緩慢發熱不同。鼻塞乾嘔與嘔吐喘息都是陽氣鬱結,但程度不同,也有差異。分析得如此詳細,桂枝湯的應用就沒有疑問了。
柯琴說,這是太陽中風的桂枝症狀,陽氣浮是因為風邪侵犯衛氣,兩者相搏,所以自發熱,這是衛氣強盛的表現。陰氣虛弱是因為風邪侵犯營氣,血脈不安,所以自發汗,這是營氣虛弱的表現。兩個“自”字,就說明了風邪發作迅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發熱汗出。此為營弱衛強。故使汗出。欲救邪風者。宜桂枝湯主之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此釋中風汗出之義。見桂枝為調和營衛而設。陰弱不能藏。陽強不能密。故汗出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形作傷寒。其脈不弦緊而弱。弱者必渴。蓋火者必譫語。弱者發熱。脈浮。解之當汗出而愈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此為挾虛傷寒之症。形作。見惡寒體痛厥逆。脈當弦緊而反浮弱。其本虛可知。此東垣所云勞倦內傷症也。解之者。與桂枝湯啜熱稀粥。故汗出愈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病人臟無他病。時發熱。自汗出。而不愈者。此衛氣不和也。先其時發汗。則愈。宜桂枝湯主之。病嘗自汗出者。此為營氣和。營氣和者。外不諧。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耳。營行脈中。衛行脈外。復發其汗。和營衛。則愈。宜桂枝湯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太陽病,發燒出汗,這是因為營氣虛弱,衛氣強盛,所以才會出汗。想要救治邪風,就應該用桂枝湯治療。
柯琴說,這裡解釋了中風出汗的道理。桂枝湯是用來調和營衛的。陰氣虛弱不能藏守,陽氣旺盛不能閉合,所以才會出汗。
張仲景說,身體表現出傷寒的症狀,脈象不弦緊而是浮弱,脈弱的人一定會口渴。因為火熱的人必定會神志不清,脈弱的人會發燒,脈象浮。要治好這種病,應該要讓病人出汗,這樣才能痊癒。
柯琴說,這是夾雜虛寒的傷寒病症。身體表現出怕冷、身體疼痛、四肢厥逆等症狀。脈象應該要弦緊,但反而浮弱,由此可知病人體內虛弱。這是李東垣所說的勞倦內傷的病症。要治療這種病,可以用桂枝湯配合熱粥,讓病人出汗,這樣就能痊癒。
張仲景說,病人內臟沒有其他病症,只是時常發燒,自己出汗,卻始終不癒,這是衛氣不和的緣故。及時給病人發汗,就能痊癒。用桂枝湯治療。病人經常自己出汗,這是因為營氣和諧。營氣和諧,但外不協調,是因為衛氣沒有和營氣協調一致。營氣在脈中運行,衛氣在脈外運行,再次讓病人出汗,調和營衛,就能痊癒。用桂枝湯。
【目】李梴曰。營行脈中。在血脈。其病深。衛行脈外。在皮膚。其病淺。營血。陰也。主閉藏。故寒喜傷營而無汗。衛氣。陽也。主開泄。故風喜傷衛而有汗。然豈獨太陽為營衛之會。而有風寒之別乎。陽明善飢為傷風。不食為傷寒。少陽耳聾胸滿而煩為傷風。口苦咽乾目眩為傷寒。
三陰傷風。俱四肢煩疼耳。太陽為之先者。傷寒因腎水虧損。至春木無生意。故發為溫病。至夏絕生化之原。故發為熱病。所以太陽少陰二經受病。最多最先也。
柯琴曰。臟無他病。知病只在形軀。發熱有時。則汗出亦有時。不若外感者。發熱汗出不休也。內經曰。陰虛者陽必湊之。故時熱汗出耳。發熱汗即出。其營氣不足。因陽邪下陷。陰不勝陽。故汗自出。無熱而常自汗。其營氣本足。因衛氣不固。不能衛外。故汗自出。不和。
白話文:
李梴認為,營氣運行在脈絡之中,屬於血液的一部分,其病症較深;衛氣運行在脈絡之外,屬於皮膚的一部分,其病症較淺。營氣屬陰,主閉藏,因此寒邪容易傷及營氣而導致無汗;衛氣屬陽,主開泄,因此風邪容易傷及衛氣而導致出汗。然而,不只是太陽經是營衛之會,才會有風寒之別。陽明經若容易飢餓,就是傷風;若不思飲食,就是傷寒。少陽經若出現耳聾、胸悶煩躁,就是傷風;若出現口苦、咽乾、目眩,就是傷寒。
三陰經若傷風,都會出現四肢煩疼,而太陽經是三陰經之先,所以最容易受風寒之邪侵襲。傷寒是因為腎水虧損,到了春天木氣無法生長,因此會發為溫病;到了夏天,生化之源枯竭,因此會發為熱病。所以太陽經和少陰經最容易最先生病。
柯琴說,如果臟腑沒有其他病症,那麼病症就只在形體上。發熱有時,則汗出也有時,不像外感者,發熱汗出不停。內經說,陰虛者陽氣必然會湊上去,所以會時熱時汗。發熱同時出汗,是因為營氣不足,陽邪下陷,陰氣不能制勝陽氣,因此汗自出。沒有發熱卻經常自汗,是因為營氣本來充足,但衛氣不固,不能抵禦外邪,因此汗自出。汗出不正常,則說明營氣不足或者衛氣不固。
見衛強。不諧。見營弱。弱則不能合。強則不能密。皆令自汗。但以有熱無熱別之。(惡法)
以時出常出辨之。總以桂枝湯啜熱粥汗之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發熱無汗。反惡寒者。名曰剛痙。太陽病。發熱汗出。不惡寒者。名曰柔痙。
【目】鰲按。剛者。實也。柔者。疏也。無汗則皮毛閉而實。汗出則腠理泄而疏。
白話文:
觀察病人,如果衛氣強盛,卻無法協調,或是營氣虛弱,虛弱則無法緊密結合,強盛則無法緊密閉合,都會導致自汗。只不過要根據有無發熱來區分。
要根據出汗的時間和頻率來判斷。總之,可以用桂枝湯,一邊喝熱粥,一邊出汗。
張仲景說,太陽病,發熱不流汗,反而怕冷,叫做剛痙。太陽病,發熱流汗,不畏寒,叫做柔痙。
鰲按,剛指的是實,柔指的是疏。不流汗則皮膚毛孔閉塞而實,流汗則腠理開泄而疏。
2. 盜汗
【綱】仲景曰。微盜汗出。反惡寒者。表未解也。
【目】劉完素曰。若邪氣一切在表。於衛則汗自出。此則邪氣侵行於里。外於表邪。及睡則衛氣行於里。乘表中陽氣不致。津液得泄。故但睡而汗出。覺則氣散於表而汗即止矣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三陽合病。脈浮大。在關上。但欲睡眠。合目則汗。
【目】劉完素曰。合目則汗。是知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明矣。且自汗有虛有實。其盜汗之症。非若自汗有實者。悉當和表而已。
韓祗和曰。陽入於陰。故但欲睡眠。衛氣行陰。故合目則臥。熱淫於內。故臥則汗出。
陶華曰。無汗者。寒邪中經。腠理閉密。津液內滲而無汗也。若風濕暑干之。皆令汗出。惟寒邪獨不汗出。則當汗之。若與麻黃湯三劑而不汗者。此必不可療也。自汗者。衛氣所以肥腠理而固津液者也。衛為邪所幹。不能衛護於外。由是而汗出焉。且自汗有表裡虛實之分。若自汗出而惡風寒為表未解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輕微盜汗,卻又怕冷,說明表證未解。
劉完素說,若邪氣完全在表,衛氣就會自行發汗。現在邪氣已經侵入里,但表邪仍在,人睡覺時,衛氣行於里,表陽不足,津液便會外泄,所以只在睡覺時出汗,醒來時氣散於表,汗也就止住了。
張仲景說,三陽合病,脈浮大,在關脈上,病人只想睡覺,閉眼就出汗。
劉完素說,閉眼就出汗,說明邪氣在半表半里之間,很清楚了。而且自汗有虛有實,盜汗不同於自汗有實證,只要和解表就可以了。
韓祗和說,陽氣入陰,所以只想睡覺;衛氣行陰,所以閉眼就睡;熱邪在內,所以睡著就出汗。
陶華說,不出汗的人,是寒邪中經,腠理閉塞,津液內滲而不出汗。風、濕、暑、燥都能讓汗出,只有寒邪不會讓汗出,所以應該讓病人出汗。如果用麻黃湯三劑,病人還是不出汗,那就不治了。自汗是衛氣滋潤腠理,固護津液造成的,衛氣被邪氣所侵,不能護衛於外,所以就會出汗。而且自汗也有表裡虛實之分,如果自汗伴有怕風寒,就說明表證未解。
當解肌。冬用桂枝湯。余月沖和湯加減。汗後惡風寒。痛為表虛。黃耆建中湯。若汗出不惡風寒。則為表解里未和。下之。設或汗出發潤。如油如珠。凝而不流。皆不可治。盜汗者。睡中則汗出。覺則不出。雜病責於陽虛。傷寒責在半表半裡。故知膽有熱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要解肌,冬天就用桂枝湯,其他月份則用沖和湯加減。出汗後怕冷,而且疼痛,這是表虛,可以用黃耆建中湯。如果出汗不畏風寒,則表示表解里未和,需要下瀉。如果汗液發潤,像油像珠,凝而不流,都是不可治的。盜汗是指睡覺時出汗,清醒後就不出汗,雜病是因為陽虛,傷寒則是在半表半里,所以可以知道膽有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