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一·太陽經症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太陽經症 (1)

1. 卷一·太陽經症

2. 太陽經脈

[綱] 仲景曰:太陽之為病,脈浮,頭項強痛而惡寒。

[目] 朱肱曰:足太陽膀胱經,從目內眥上額,連於風府,分為四道,下項,並正別脈上下六道,以行於背與身。太陽之經,為諸陽主氣。或中寒邪,必發熱而惡寒。緣頭項腰脊,是太陽經所過處。今頭項痛、身體疼、腰脊痛,其脈尺寸俱浮者,故知太陽經受病也。

柯琴曰:太陽主表,故表脈表症,獨太陽得其全。後凡言太陽病者,必據此一條脈症。如脈反沉,頭不痛,項不強,不惡寒,是太陽之變局矣。

[綱] 仲景曰:太陽病,發熱汗出,惡風脈緩者,名為中風。太陽病,或已發熱,或未發熱;必惡寒體痛,嘔逆;脈陰陽俱緊者,名曰傷寒。

[目] 朱肱曰:有發熱惡寒,煩躁,手足溫,而脈反浮緊者;有寒多熱少,不煩躁,手足微冷,而脈反浮緩者。此名傷風見寒脈,傷寒見風脈也。皆宜服大青龍湯。蓋大青龍症,脈似桂枝反無汗;病似麻黃反煩躁是也。(脈弱有汗,為桂枝症;脈緊不煩躁,為麻黃症。)

大青龍治病,與麻黃湯症相似;但病尤重,而又加煩躁者,用大青龍,以其有煩躁一症,故可用也。大抵感外風者為傷風;感寒冷者為傷寒。故風則傷衛;寒則傷營。

鰲按:脈陰陽俱緊者,脈浮為陽,沉為陰;言不論浮沉,俱帶緊象,不專指尺寸也。其所以緊者,寒也。

[綱] 仲景曰:太陽中風,脈浮緊,發熱惡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煩躁者,大青龍湯主之。

傷寒,脈浮緩,發熱惡寒,無汗煩躁,身不疼,但重,乍有輕時,無少陰症者,大青龍湯發之。

若脈微弱,汗出惡風者,不可服。服之則厥逆;筋惕肉瞤。此為逆也。

[目] 朱肱曰:仲景言不可服青龍者,凡發汗過多,筋惕肉瞤,振搖動人;或虛羸之人微汗出,便有此症,俱宜服真武湯以救之。羸甚者,芍藥或量多少與之。惡熱藥者,去附子。余依加減法。仲景制真武湯,乃為合用桂枝,卻用麻黃之類;發汗多,亡陽,有此症,故用真武湯。若調理順者,無此症也。

柯琴曰:風有陰陽。太陽中風,汗出脈緩者,是中於鼓動之陽風;此汗不出而脈緊者,中於凜冽之陰風矣。風能令脈浮。浮緊而沉不緊,與傷寒俱緊之脈有別。脈浮緩而身重,是傷寒之輕者;非若陰陽俱緊而身疼,為傷寒之最重也。脈微弱自汗出,為桂枝症,不可與大青龍。以中有麻黃、石膏也。若脈浮緊,汗不出,是麻黃症,不可與桂枝。以中有白芍能止汗也。夫脈微而惡風寒者,此陰陽俱虛,不可用麻黃髮汗。脈微弱而自汗出,是無陽也,不可與石膏以清裡。

[綱] 仲景曰:太陽病,外症未解,脈浮弱者,當以汗解,宜桂枝湯。太陽中風,陽浮而陰弱。陽浮者熱自發;陰弱者汗自出。

白話文:

太陽經脈

【總綱】 張仲景說:「太陽經的病症,主要表現為脈象浮起,頭部和後頸部僵硬疼痛,並且會感到怕冷。」

【細目】 朱肱說:「足太陽膀胱經從眼內角上行至額頭,連接到風府穴,然後分為四條路徑,向下至後頸。這些路徑又與正經和別經的上下六條路徑並行,遍佈背部和身體。太陽經是所有陽氣的主導,如果受到寒邪侵襲,必定會發燒且怕冷。因為頭部、後頸、腰部和脊椎都是太陽經所經過的地方,所以如果出現頭痛、後頸痛、身體痠痛、腰脊痛,而且脈象在寸部和尺部都浮起,就可以判斷是太陽經受到病邪侵襲。

柯琴說:「太陽經主掌身體的表層,所以表面的脈象和症狀,只有太陽經才能完全體現出來。以後凡是提到太陽病,都必須以這條脈象和症狀為依據。如果脈象反而沉伏,而且沒有頭痛、後頸僵硬、怕冷等症狀,那就是太陽經的變證了。」

【總綱】 張仲景說:「太陽病,如果出現發燒、流汗、怕風、脈象緩和的症狀,就叫做中風。太陽病,無論是否已經發燒,都會怕冷、身體疼痛、噁心嘔吐,而且脈象無論陰陽都呈現緊繃的狀態,就叫做傷寒。」

【細目】 朱肱說:「有的情況是發燒怕冷、煩躁不安、手腳溫熱,但脈象反而呈現浮緊;有的情況是怕冷多於發熱、不煩躁、手腳稍微冰冷,但脈象反而呈現浮緩。這分別叫做傷風出現了寒脈,傷寒出現了風脈。這兩種情況都適合服用大青龍湯。因為大青龍湯的症狀,脈象看似桂枝湯證卻沒有汗,病症看似麻黃湯證卻有煩躁。(脈弱且有汗是桂枝湯證,脈緊且不煩躁是麻黃湯證。)」

大青龍湯治療的疾病,和麻黃湯證相似,但病情更為嚴重,而且還會出現煩躁。大青龍湯的可用之處,就在於它能處理煩躁的症狀。一般來說,感受外來風邪的稱為傷風,感受寒冷的稱為傷寒。風邪會傷害身體的防禦系統(衛),寒邪會傷害身體的營養系統(營)。

鰲按:「脈陰陽俱緊」指的是脈象無論浮沉都帶有緊繃的現象,並非專指寸部或尺部。脈之所以緊繃,是因為受到寒邪的影響。

【總綱】 張仲景說:「太陽中風,脈象浮緊,發燒怕冷,身體疼痛,沒有出汗而且煩躁,可以用大青龍湯治療。」

「傷寒,脈象浮緩,發燒怕冷,沒有汗而且煩躁,身體不疼痛,只是感覺沉重,有時會感覺輕微一些,且沒有少陰病症狀,可以用大青龍湯來發汗。」

「如果脈象微弱,而且有汗出怕風的現象,就不能服用大青龍湯,如果服用了就會出現厥逆(手腳冰冷)、肌肉顫動、肌肉跳動等逆反的症狀。」

【細目】 朱肱說:「張仲景說不能服用青龍湯的情況,通常是指發汗過度,導致肌肉顫動、肌肉跳動,身體搖晃不定,或是身體虛弱的人微微出汗,就出現這些症狀。這時都應該服用真武湯來補救。如果虛弱非常嚴重,可以適量增加芍藥的用量。如果病人討厭熱性藥物,可以去掉附子,其他則按照加減法來處理。張仲景創製真武湯,是為了治療本來應該用桂枝湯,卻誤用了麻黃之類的發汗藥,導致發汗過度、陽氣耗損而出現上述症狀的情況。如果治療順利,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了。」

柯琴說:「風有陰陽之分。太陽中風,如果出現流汗、脈象緩和的現象,是受到鼓動陽氣的陽風侵襲。如果沒有出汗而脈象緊繃,就是受到寒冷陰風的侵襲。風邪會使脈象浮起,但只有浮起且緊繃,而且脈象沉伏時不緊繃,才能與傷寒脈象的浮沉都緊繃區分開來。脈象浮緩且身體感覺沉重,是傷寒中比較輕微的症狀,不像脈象陰陽都緊繃而且身體疼痛的傷寒那麼嚴重。脈象微弱且自汗出,是桂枝湯證,不能服用大青龍湯,因為大青龍湯中含有麻黃和石膏。如果脈象浮緊且沒有汗,是麻黃湯證,不能服用桂枝湯,因為桂枝湯中含有白芍,具有止汗的作用。如果脈象微弱又怕風怕冷,表示陰陽兩虛,不能使用麻黃來發汗。如果脈象微弱且自汗出,表示陽氣不足,不能使用石膏來清熱。」

【總綱】 張仲景說:「太陽病,外表的症狀還沒有解除,脈象浮弱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,適合服用桂枝湯。太陽中風,陽氣浮盛而陰氣虛弱,陽氣浮盛就會發燒,陰氣虛弱就會出汗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