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六 (1)
卷六 (1)
1. 嗜臥不臥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十日已去。脈浮細。而嗜臥者。外已解也。設胸滿脅痛者。與小柴胡湯。脈但浮者。與麻黃。
【目】朱肱曰。多眠有四症。有風溫症。有小柴胡症。有少陰症。有狐惑症。
黃仲理曰。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者。太陽症也。此必兼有諸症。
虞摶曰。少陰有脈微細但欲寐之症。今無少陰症。而脈浮細而嗜臥者。雖十日後。尚屬太陽。此即表解而不了了之謂也。設見胸滿嗜臥。亦太陽之餘邪未散。兼脅痛。則太少二陽合病矣。故和之以柴胡湯。倘若脈浮不細。是浮而有力也。無胸脅痛。則不屬少陽。但浮不大。則不屬陽明。仍在太陽。太陽為開。開病反合。故嗜臥。故開之以麻黃。
白話文:
仲景說,太陽病,十天已經過去,脈象浮細,而且嗜睡,說明外邪已經解除了。如果胸滿脅痛,就用小柴胡湯。如果脈象只是浮,就用麻黃。
朱肱說,嗜睡有四種情況:風溫症、小柴胡症、少陰症、狐惑症。
黃仲理說,脈象浮,頭項強痛,並且怕冷,這是太陽病。這種病症必然伴隨著其他的病症。
虞摶說,少陰病症會出現脈象微細、只想睡覺的症状。現在不是少陰病,而是脈象浮細並且嗜睡,即使過了十天,仍然屬於太陽病。這是指表邪已經解除了,但病症尚未完全消失。如果出現胸滿嗜睡,也是太陽病的餘邪未散。如果再伴隨脅痛,就是太少二陽合病了。因此要使用柴胡湯來調和。如果脈象浮而不細,說明脈象浮而有力,沒有胸脅痛,就不是少陽病。如果只是浮而不大,就不是陽明病,仍然屬於太陽病。太陽病是開竅之病,開竅之病會反覆出現。所以嗜睡,因此要使用麻黃來開竅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二三日。不得臥。但欲起。心下必結。脈微弱者。此本有寒分也。
【目】朱肱曰。其傷寒瘥後不得眠者。熱氣與諸陽相併。陰氣未復。所以病後。仍不得睡也。梔子烏梅湯主之。
王肯堂曰。本條宜桂枝加厚朴杏仁湯。
陳士鐸曰。不得臥但欲起。在二三日似乎與陽明並病。必其人心下結。故作此狀。然結而不硬。脈微弱而不浮大。此其人素有久寒宿飲。結於心下。非亡津液而胃家實。
白話文:
【綱】張仲景說:太陽病的症狀,如果在兩到三天內,病人無法平躺,只想起牀,那麼他的心下部位必定會感到緊繃。如果脈搏微弱,這表示他原本就有寒邪存在。
【目】朱肱說:對於傷寒痊癒後仍無法入睡的患者,這是因為熱氣與諸陽氣合併,而陰氣尚未恢復。因此,即使痊癒後,他們仍然無法入睡。此時,可以使用梔子烏梅湯來治療。
王肯堂認為:這個案例適合使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。
陳士鐸指出:無法平躺,只想起牀,若是在兩到三天內出現這種情況,可能與陽明經的疾病有關。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心下部位有結塊。然而,這並不是因為津液消失導致胃部積聚,而是因為長期存在的寒邪和宿飲聚集在心下部位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。醫以火迫劫之。亡陽。必驚狂。起臥不安者。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傷寒者。寒傷君主之陽也。以火劫汗。並亡離中之陰。此為火逆矣。妄汗亡陰而曰亡陽者。心為陽中之太陽。故心之液。為陽之汗也。驚狂者。神明擾亂也。陰不藏精。驚發於內。陽不能固。狂發於外。起臥不安者。起則驚。臥則狂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衄家不可發汗。汗出必額上陷。脈緊急。目直視不能眴。不得眠。
白話文:
傷寒患者脈浮,若用火攻迫使發汗,就會耗損陽氣,導致病人驚狂、起臥不安,此時可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、龍骨、牡蠣的救逆湯治療。
柯琴說,傷寒是寒邪侵犯了人體陽氣,用火攻逼汗,會損耗掉體內陰氣,這叫做火逆。病人妄汗不止,耗損陰氣,卻說耗損陽氣,這是因為心屬陽中之太陽,心液是陽氣的汗液,因此驚狂是神明擾亂,陰氣無法藏精,內心驚恐,陽氣無法固守,外現狂躁,起臥不安則是起來就驚恐,躺下就狂躁。
張仲景說,鼻衄患者不可發汗,發汗後額頭會凹陷,脈象急促,眼睛直視無神,不能入睡。
【目】鰲按。太陽脈起目內眥。上額。故此條脈症。皆從目上見得。蓋榮行脈中。衄家則榮血已脫。脈無所養。而又汗之。是重竭其液。故脈見緊急之象。脈無所養。則脈所自起之目眥。亦必枯澀而不能轉運。故直視而不能眴不得眠也。蓋眴必其目之能轉而動。眠必其目之能運而合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發汗後。大汗出。胃中干。煩躁不得眠。欲得飲水者。少少與飲之。令胃氣和。則愈。
【目】許叔微曰。大汗之後。精氣不能遊溢以上輸於脾。脾不能為胃行其精液。胃不和。故不得眠也。內水不足。思外水以相濟。故欲得水飲之。此便是轉屬陽明症。
白話文:
太陽脈從眼角內側開始,向上至額頭。因此,太陽脈的病症都可以在眼睛上看到。因為太陽脈是負責營養眼睛的,如果鼻出血,就會損失營養眼睛的血液,太陽脈就失去了營養。再加上出汗,更是加重了體液的消耗。因此,太陽脈就會呈現出緊急的狀況。太陽脈失去了營養,那麼太陽脈起始點的眼角也會變得乾燥粗糙,無法轉動。因此,患者就會直視前方,無法眨眼睛,也無法入睡。因為眨眼睛需要眼球轉動,睡覺需要眼球轉動並閉合。
仲景說,太陽病患者,如果發汗後出汗過多,胃中乾燥,煩躁不安,睡不著,想要喝水,就要少量多次地給他喝水,讓胃氣和緩,就能痊癒。
許叔微說,大汗之後,精氣無法輸送到脾臟,脾臟也無法將精液輸送到胃部,胃部不和,所以就睡不著。體內水分不足,就想喝水來補充水分。這就是轉屬陽明症的表現。
陶華曰。多眠者。以人之衛氣。晝則行陽。夜則行陰。行陽則寤。行陰則寐。陽氣虛。陰氣盛。則目瞑。故多眠。乃邪氣傳於陰而不在陽也。昏昏閉合者。陰自闔也。默默不言者。陰主靜也。不得臥者。陽氣盛。陰氣虛。則晝夜不得眠。蓋夜以陰為主。陰氣盛。則目閉而安臥。
若陰為陽所勝。故終夜煩擾而不得眠。所謂陰虛則夜爭者是也。汗出鼻乾不得臥。則邪在表也。葛根解肌湯。若胃有燥屎。與大熱錯語。反大汗。胃中汁干而不得臥。則為邪在裡也。大承氣湯。胃不和。則臥不安。故宜散熱和胃也。若汗下後虛煩不得眠者。梔子豉湯以湧之。
白話文:
陶華說:睡眠過多的人,是因為人體的衛氣,白天運行陽氣,晚上運行陰氣。運行陽氣時人清醒,運行陰氣時人入睡。陽氣虛弱,陰氣旺盛,就會眼皮沉重而多眠。這表示邪氣傳入了陰氣之中,而不在陽氣之中。昏昏沉沉,眼皮閉合,是因為陰氣自發閉合。沉默不語,是因為陰氣主靜。睡不著覺的人,是因為陽氣旺盛,陰氣虛弱,所以白天黑夜都睡不著。一般來說,晚上以陰氣為主,陰氣旺盛,就會眼皮閉合而安然入睡。
如果陰氣被陽氣所勝,就會整夜煩躁不安而睡不著。這就是所謂的「陰虛則夜爭」的道理。出汗、鼻子乾燥、睡不著,說明邪氣在表層。可以用葛根解肌湯來治療。如果胃中有燥屎,與大熱相互作用,反而會出大汗,胃中津液乾燥,睡不著,這說明邪氣在裡邊。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。胃不和就會睡不安穩,所以應該散熱和胃。如果汗下之後,虛煩睡不著,可以用梔子豉湯來治療,讓它湧出來。
下後復熱。晝日煩躁。夜則安靜。無大熱。乾薑附子湯。吐下後。心中懊憹不眠。梔子豉湯。陽勝陰。狂言不眠。亂夢心煩乏氣。酸棗仁湯。陰勝陽。驚悸昏沉。大熱乾嘔錯語。呻吟不眠。犀角地黃湯。三陽合病。欲眠。目合則汗。譫語者。有熱也。小柴胡湯。其胃熱者。亦臥也。
犀角解毒湯。風溫狐惑。亦有此症。
白話文:
如果下半身發熱,白天煩躁不安,晚上卻安靜下來,沒有明顯發熱,可以服用乾薑附子湯。如果服用瀉藥後,心中煩悶失眠,可以服用梔子豉湯。如果陽氣過盛,出現胡言亂語、失眠、做亂夢、心煩意亂、氣短等症狀,可以服用酸棗仁湯。如果陰氣過盛,出現驚悸、昏沉、發熱、乾嘔、語無倫次、呻吟、失眠等症狀,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。如果三陽經都患病,想要睡覺,閉眼就出汗,神志不清,說明還有熱症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。如果胃部有熱症,也會出現嗜睡的症狀。風溫狐惑病也可能出現這些症狀,可以服用犀角解毒湯。
2. 無汗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頭痛發熱。身疼腰痛。骨節疼痛。惡風。無汗而喘者。麻黃主之。
【目】朱肱曰。傷寒有連服湯劑而汗不出者。死。如中風法蒸之。溫熱之氣。於外迎之。無不得汗也。其法。用薪火燒地。良久。掃去火。可以水灑之。取蠶砂、柏葉、桃葉、糠麩皆可用。相和鋪燒地上。可側手厚。上加席。令病人臥。溫覆之。夏月只布單覆之。汗移時立至。
俟周身至腳心皆汗漐漐。乃用溫粉撲止。移上床。最得力者。蠶砂、柏桃葉也。無蠶砂、單桃葉亦可。用糠麩乃助添令多耳。不用亦可。傷氣亦有氣虛不能作汗者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太陽病,頭痛發燒,全身疼痛,腰痛,骨節疼痛,怕風,沒出汗卻喘不過氣,用麻黃治療。
朱肱說,傷寒患者連續服用湯藥卻不出汗的,會死。如同中風一樣,用蒸的方法,溫熱之氣從外面迎上去,沒有出不了汗的。方法是用柴火燒地,燒很久後,掃去火,可以用水灑一下。取蠶砂、柏葉、桃葉、糠麩,都可以,混合在一起鋪在地上,厚度要能遮住手,上面蓋上席子,讓病人躺下,溫熱覆蓋。夏天用布單覆蓋就可以了。汗出很快就會出來。
等到全身到腳心都冒出汗來,就用溫粉撲止住汗。然後移到床上。最有效的藥是蠶砂、柏葉、桃葉。沒有蠶砂,單用桃葉也可以。用糠麩有助於增加出汗量,不用也可以。傷寒還有氣虛無法出汗的。
劉完素曰。腠理者。津液腠泄之所為腠。文理縫會之中為理。寒邪中經。腠理致密。內滲則無汗。無汗之由有數種。如傷寒在表。及邪行於里。或水飲內蓄。與亡陽久虛。皆令無汗。其傷寒無汗。則腠理致密也。風中衛。則腠理開而自汗。寒中營。則無汗。腠理閉也。本條與太陽病脈浮緊無汗麻黃湯症。
太陽中風脈浮緊大青龍症。及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。二三日嘔而咳。手足厥。若頭痛鼻乾不得汗。脈浮無汗而喘。與剛痙無汗。是數者。皆寒邪在表而無汗者也。其邪行於里而無汗者。邪氣內傳。不外熏發。經所謂陽明病無汗身發黃。及發熱無汗渴欲飲水無表症者。與夫三陰為病不得有汗。
白話文:
劉完素曰:
腠理,是指津液從體表滲出的地方,稱為「腠」。文理縫會之中,稱為「理」。寒邪侵入經絡,腠理就會變得緊密,內滲則不會出汗。無汗的原因有很多,例如:
- 傷寒在表,邪氣尚未深入內里。
- 或水飲內蓄,阻礙汗液排出。
- 或亡陽久虛,陽氣不足以推動汗液。
這些情況都會導致無汗。
其中,傷寒無汗,是因為腠理過於緊密。
- 風邪侵襲衛氣,腠理就會開張,自然出汗。
- 寒邪侵襲營氣,腠理就會閉塞,則無汗。
本條所述,與太陽病脈浮緊無汗,可用麻黃湯治療的症狀相同。
太陽中風脈浮緊,可用大青龍湯治療的症狀相同。
此外,陽明病反無汗,反而出現小便頻繁,二三日嘔吐咳嗽,手足厥冷,以及頭痛鼻乾,不得出汗,脈浮無汗且喘息,或出現剛痙無汗等症狀,這些都是寒邪在表而無汗的情況。
而邪氣深入內里而無汗,是因為邪氣內傳,不向外發散。經書所說陽明病無汗,身體發黃,以及發熱無汗,渴欲飲水,沒有表證的症狀,以及三陰病為病,不得出汗,這些都是邪氣深入內里而無汗的表現。
是數者皆邪行於里而無汗者也。
楊士瀛曰。太陽主一身之表。風寒客於表。則皮毛閉密。故無汗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脈浮緊。無汗。發熱身疼痛。八九日不解。表症仍在。此當發其汗。麻黃湯主之。服藥已。微除。其人發煩。目瞑。劇者必衄。衄乃解。所以然者。陽氣重故也。太陽中風。脈浮緊。發熱惡寒。身疼痛。不汗出而煩躁者。大青龍湯主之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此兩條脈症相同。而異者。上條外不惡寒。內不煩躁耳。發於陽者七日愈。八九日不解。陽氣重可知。脈緊無汗。發熱身疼。麻黃症未解。仍與麻黃。只微除在表之風寒。而不解內擾之陽氣。發煩目瞑。可知陽絡受傷。必逼血上行而衄。不得汗解。必從衄解。
白話文:
如果患者有發燒、身體疼痛,但沒有出汗,這就說明邪氣停留在體表,無法排出。楊士瀛說,太陽經主宰全身的表層,風寒入侵體表,就會導致皮膚毛孔閉塞,所以沒有汗。
張仲景說,太陽病的症狀是脈浮緊、無汗、發熱、身體疼痛,持續八九天還沒有好轉,說明表症仍然存在,必須要發汗。麻黃湯可以用來治療這種情況。服藥後,病症略微好轉,患者卻開始煩躁不安、昏昏欲睡,嚴重者還會流鼻血,流鼻血後病情才得以緩解。這是因為陽氣太盛的緣故。太陽經中風,脈浮緊、發熱、怕冷、身體疼痛、不出汗,但感到煩躁不安,可以用大青龍湯治療。
柯琴說,這兩條記載的脈症相同,不同的是第一條沒有怕冷,也沒有煩躁。陽氣表面的病症七天就能痊癒,八九天還沒有好轉,說明陽氣太盛。脈緊無汗、發熱、身體疼痛,說明麻黃湯的療效還沒有顯現,需要繼續服用麻黃湯。只不過藥物僅僅去除表面的風寒,卻不能消除內部陽氣的擾動,因此才出現煩躁不安、昏昏欲睡的症狀,說明陽氣受傷,導致血液上湧而流鼻血。因為沒有汗出,所以只能從流鼻血來解除病症。
太陽中風汗出脈緩者。中於鼓動之陽風。此汗不出而脈緊者。中於凜冽之陰風。風令脈浮。浮緊而沉不緊。與傷寒陰陽俱緊之脈有別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緊者。麻黃湯主之。不發汗。因致衄。太陽病。脈浮緊。發熱身無汗。自衄者愈。衄家不可發汗。汗出必額上陷。脈緊急。目直視。不能眴。不得眠。
【目】鰲按。脈緊無汗。本當發汗。以泄陽氣。若不發汗。致陽氣內擾。而陽絡受傷。因而成衄。則陽邪即從汗解矣。故既衄即不當用麻黃再發汗。故仲景既於他條言已服麻黃微除而仍致衄。此又恐人衄後再汗。故特提明以見衄家不可再發汗也。若身無汗而自衄者愈。正言陽從衄泄之故。
白話文:
太陽中風,如果患者出汗,脈搏緩慢,這是因為陽氣受到鼓動之陽風侵襲。如果患者不出汗,脈搏緊促,則是受到凜冽之陰風侵襲。風邪會導致脈象浮起,浮而緊,沉而不緊,這與傷寒陰陽俱緊的脈象有所不同。
張仲景說,傷寒患者脈象浮而緊的,可以用麻黃湯治療。如果服用麻黃湯後不出汗,反而流鼻血,這就是太陽病,脈象浮而緊,發熱但不出汗,自行流鼻血的患者會痊癒。流鼻血的患者不可發汗,因為發汗會導致額頭凹陷,脈象緊促,眼睛直視,無法轉動,無法入睡。
鰲按:脈象緊促不出汗,本應發汗,以泄去陽氣。如果不發汗,陽氣就會內擾,陽絡受損,因此流鼻血。而陽邪就會從汗液中排解。所以,流鼻血後就不應該再服用麻黃湯發汗。因此,張仲景在其他條文中提到,已經服用麻黃湯稍微缓解病情,但仍然流鼻血,這也是擔心人們流鼻血後再發汗。因此,他特別強調流鼻血的患者不可再發汗。如果患者不出汗,自行流鼻血,就能痊癒,這是陽邪從鼻血中排泄的緣故。
脈急緊四句。正言既衄復汗之變。其變見於額與目者。以太陽脈起目內眥上額故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項背強𠘧𠘧。無汗惡風者。葛根湯主之。
【目】鰲按。風傷衛分者。皮毛閉而無汗。不得以本條之無汗為傷寒也。蓋以太陽脈自絡腦而還出下項。挾脊背。本條風邪。乃自風池入。不上干於腦。故不言頭疼。而下行脊背。故但見項背強𠘧𠘧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緩。發熱惡寒。無汗煩躁。身不疼。但重。乍有輕時。無少陰症者。大青龍湯主之。
【目】張從正曰。寒有重輕。傷重。脈陰陽俱緊而身疼。傷輕。脈浮緩而身重。亦有初時脈緊漸緩。初時身疼漸不疼者。當用活看。然脈浮緊者。身必疼。脈浮緩者。身不疼。中風傷寒皆然。無少陰症者。仲景正因少陰亦有發熱惡寒無汗煩躁之症。雖與大青龍症同。然彼則法當溫補。不得與麻黃。必細審其所不用。然後不失其所當用也。
白話文:
脈搏急促而緊,這是指患者出現了既流鼻血又出汗的變化。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額頭和眼睛部位,因為太陽經脈從眼內眥(眼角)向上延伸至額頭。
張仲景說:太陽病,患者頸項和後背強直疼痛,沒有汗出,害怕風寒,可以用葛根湯治療。
鰲按:風邪侵犯衛氣,導致皮毛閉塞,無法出汗,不能因此而認為這是傷寒病。因為太陽經脈從腦部經絡連接,然後向下回到頸項,沿著脊背走行。本條經絡的風邪,是從風池穴入侵的,不向上侵犯腦部,所以不出現頭痛,而向下行至脊背,因此只有頸項和後背強直疼痛。
張仲景說:傷寒脈象浮緩,發熱惡寒,沒有汗出,心煩躁,身體不疼痛,只是沉重,時而感到輕快,沒有少陰症的表現,可以用大青龍湯治療。
張從正說:寒邪有輕重之分。寒邪入侵嚴重,脈象陰陽俱緊,並且身體疼痛。寒邪入侵輕微,脈象浮緩,並且身體沉重。也有一些患者,最初脈象緊,後來漸漸轉為緩,最初身體疼痛,後來漸漸不痛,需要仔細觀察。但一般來說,脈象浮緊,身體一定會疼痛;脈象浮緩,身體一定不會疼痛。中風和傷寒都是這樣。沒有少陰症的表現,是因為張仲景認為少陰病也會有發熱惡寒、無汗、煩躁的症狀,雖然與大青龍湯證相同,但少陰病應該溫補,不能用麻黃。一定要仔細審察,判斷哪些藥物不能使用,然後才能使用應該使用的藥物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發熱無汗。反惡寒者。名曰剛痙。太陽病。發熱汗出。不惡寒者。名曰柔痙。
【目】張兼善曰。此以虛實分別剛柔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脈浮而遲。遲為無陽。不能作汗。其身必癢。
【目】劉完素曰。陽為津液之主。陽虛則津液虛少。故無汗。若陽明病反無汗。其身如蟲行皮膚之狀。則又久虛矣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太陽病發熱無汗,反而怕冷的,叫做剛痙;太陽病發熱出汗,不覺得冷的,叫做柔痙。張兼善說,這是根據虛實來區分剛柔的。張仲景又說,脈浮而遲,遲就是沒有陽氣,無法出汗,身體必定會發癢。劉完素說,陽氣是津液的主人,陽氣虛弱就會津液不足,所以不出汗。如果陽明病反而不出汗,身體像蟲子在皮膚上爬一樣,那又是長期虛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