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)

1. 嗜臥不臥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十日已去。脈浮細。而嗜臥者。外已解也。設胸滿脅痛者。與小柴胡湯。脈但浮者。與麻黃

【目】朱肱曰。多眠有四症。有風溫症。有小柴胡症。有少陰症。有狐惑症。

黃仲理曰。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者。太陽症也。此必兼有諸症。

虞摶曰。少陰有脈微細但欲寐之症。今無少陰症。而脈浮細而嗜臥者。雖十日後。尚屬太陽。此即表解而不了了之謂也。設見胸滿嗜臥。亦太陽之餘邪未散。兼脅痛。則太少二陽合病矣。故和之以柴胡湯。倘若脈浮不細。是浮而有力也。無胸脅痛。則不屬少陽。但浮不大。則不屬陽明。仍在太陽。太陽為開。開病反合。故嗜臥。故開之以麻黃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二三日。不得臥。但欲起。心下必結。脈微弱者。此本有寒分也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其傷寒瘥後不得眠者。熱氣與諸陽相併。陰氣未復。所以病後。仍不得睡也。梔子烏梅湯主之。

王肯堂曰。本條宜桂枝厚朴杏仁湯

陳士鐸曰。不得臥但欲起。在二三日似乎與陽明並病。必其人心下結。故作此狀。然結而不硬。脈微弱而不浮大。此其人素有久寒宿飲。結於心下。非亡津液而胃家實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。醫以火迫劫之。亡陽。必驚狂。起臥不安者。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傷寒者。寒傷君主之陽也。以火劫汗。並亡離中之陰。此為火逆矣。妄汗亡陰而曰亡陽者。心為陽中之太陽。故心之液。為陽之汗也。驚狂者。神明擾亂也。陰不藏精。驚發於內。陽不能固。狂發於外。起臥不安者。起則驚。臥則狂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衄家不可發汗。汗出必額上陷。脈緊急。目直視不能眴。不得眠。

【目】鰲按。太陽脈起目內眥。上額。故此條脈症。皆從目上見得。蓋榮行脈中。衄家則榮血已脫。脈無所養。而又汗之。是重竭其液。故脈見緊急之象。脈無所養。則脈所自起之目眥。亦必枯澀而不能轉運。故直視而不能眴不得眠也。蓋眴必其目之能轉而動。眠必其目之能運而合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發汗後。大汗出。胃中干。煩躁不得眠。欲得飲水者。少少與飲之。令胃氣和。則愈。

【目】許叔微曰。大汗之後。精氣不能遊溢以上輸於脾。脾不能為胃行其精液。胃不和。故不得眠也。內水不足。思外水以相濟。故欲得水飲之。此便是轉屬陽明症。

陶華曰。多眠者。以人之衛氣。晝則行陽。夜則行陰。行陽則寤。行陰則寐。陽氣虛。陰氣盛。則目瞑。故多眠。乃邪氣傳於陰而不在陽也。昏昏閉合者。陰自闔也。默默不言者。陰主靜也。不得臥者。陽氣盛。陰氣虛。則晝夜不得眠。蓋夜以陰為主。陰氣盛。則目閉而安臥。

若陰為陽所勝。故終夜煩擾而不得眠。所謂陰虛則夜爭者是也。汗出鼻乾不得臥。則邪在表也。葛根解肌湯。若胃有燥屎。與大熱錯語。反大汗。胃中汁干而不得臥。則為邪在裡也。大承氣湯。胃不和。則臥不安。故宜散熱和胃也。若汗下後虛煩不得眠者。梔子豉湯以湧之。

下後復熱。晝日煩躁。夜則安靜。無大熱。乾薑附子湯。吐下後。心中懊憹不眠。梔子豉湯。陽勝陰。狂言不眠。亂夢心煩乏氣。酸棗仁湯。陰勝陽。驚悸昏沉。大熱乾嘔錯語。呻吟不眠。犀角地黃湯。三陽合病。欲眠。目合則汗。譫語者。有熱也。小柴胡湯。其胃熱者。亦臥也。

犀角解毒湯。風溫狐惑。亦有此症。

2. 無汗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頭痛發熱。身疼腰痛。骨節疼痛。惡風。無汗而喘者。麻黃主之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傷寒有連服湯劑而汗不出者。死。如中風法蒸之。溫熱之氣。於外迎之。無不得汗也。其法。用薪火燒地。良久。掃去火。可以水灑之。取蠶砂、柏葉、桃葉、糠麩皆可用。相和鋪燒地上。可側手厚。上加席。令病人臥。溫覆之。夏月只布單覆之。汗移時立至。

俟周身至腳心皆汗漐漐。乃用溫粉撲止。移上床。最得力者。蠶砂、柏桃葉也。無蠶砂、單桃葉亦可。用糠麩乃助添令多耳。不用亦可。傷氣亦有氣虛不能作汗者。

劉完素曰。腠理者。津液腠泄之所為腠。文理縫會之中為理。寒邪中經。腠理致密。內滲則無汗。無汗之由有數種。如傷寒在表。及邪行於里。或水飲內蓄。與亡陽久虛。皆令無汗。其傷寒無汗。則腠理致密也。風中衛。則腠理開而自汗。寒中營。則無汗。腠理閉也。本條與太陽病脈浮緊無汗麻黃湯症。

太陽中風脈浮緊大青龍症。及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。二三日嘔而咳。手足厥。若頭痛鼻乾不得汗。脈浮無汗而喘。與剛痙無汗。是數者。皆寒邪在表而無汗者也。其邪行於里而無汗者。邪氣內傳。不外熏發。經所謂陽明病無汗身發黃。及發熱無汗渴欲飲水無表症者。與夫三陰為病不得有汗。

是數者皆邪行於里而無汗者也。

楊士瀛曰。太陽主一身之表。風寒客於表。則皮毛閉密。故無汗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脈浮緊。無汗。發熱身疼痛。八九日不解。表症仍在。此當發其汗。麻黃湯主之。服藥已。微除。其人發煩。目瞑。劇者必衄。衄乃解。所以然者。陽氣重故也。太陽中風。脈浮緊。發熱惡寒。身疼痛。不汗出而煩躁者。大青龍湯主之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此兩條脈症相同。而異者。上條外不惡寒。內不煩躁耳。發於陽者七日愈。八九日不解。陽氣重可知。脈緊無汗。發熱身疼。麻黃症未解。仍與麻黃。只微除在表之風寒。而不解內擾之陽氣。發煩目瞑。可知陽絡受傷。必逼血上行而衄。不得汗解。必從衄解。

太陽中風汗出脈緩者。中於鼓動之陽風。此汗不出而脈緊者。中於凜冽之陰風。風令脈浮。浮緊而沉不緊。與傷寒陰陽俱緊之脈有別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緊者。麻黃湯主之。不發汗。因致衄。太陽病。脈浮緊。發熱身無汗。自衄者愈。衄家不可發汗。汗出必額上陷。脈緊急。目直視。不能眴。不得眠。

【目】鰲按。脈緊無汗。本當發汗。以泄陽氣。若不發汗。致陽氣內擾。而陽絡受傷。因而成衄。則陽邪即從汗解矣。故既衄即不當用麻黃再發汗。故仲景既於他條言已服麻黃微除而仍致衄。此又恐人衄後再汗。故特提明以見衄家不可再發汗也。若身無汗而自衄者愈。正言陽從衄泄之故。

脈急緊四句。正言既衄復汗之變。其變見於額與目者。以太陽脈起目內眥上額故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項背強𠘧𠘧。無汗惡風者。葛根湯主之。

【目】鰲按。風傷衛分者。皮毛閉而無汗。不得以本條之無汗為傷寒也。蓋以太陽脈自絡腦而還出下項。挾脊背。本條風邪。乃自風池入。不上干於腦。故不言頭疼。而下行脊背。故但見項背強𠘧𠘧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緩。發熱惡寒。無汗煩躁。身不疼。但重。乍有輕時。無少陰症者。大青龍湯主之。

【目】張從正曰。寒有重輕。傷重。脈陰陽俱緊而身疼。傷輕。脈浮緩而身重。亦有初時脈緊漸緩。初時身疼漸不疼者。當用活看。然脈浮緊者。身必疼。脈浮緩者。身不疼。中風傷寒皆然。無少陰症者。仲景正因少陰亦有發熱惡寒無汗煩躁之症。雖與大青龍症同。然彼則法當溫補。不得與麻黃。必細審其所不用。然後不失其所當用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發熱無汗。反惡寒者。名曰剛痙。太陽病。發熱汗出。不惡寒者。名曰柔痙。

【目】張兼善曰。此以虛實分別剛柔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脈浮而遲。遲為無陽。不能作汗。其身必癢。

【目】劉完素曰。陽為津液之主。陽虛則津液虛少。故無汗。若陽明病反無汗。其身如蟲行皮膚之狀。則又久虛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