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五 (4)
卷五 (4)
1. 鼻鼾鼻鳴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中風。陽浮陰弱。陽浮熱自發。陰弱汗自出。嗇嗇惡寒。淅淅惡風。翕翕發熱。鼻鳴乾嘔者。桂枝湯。發汗已。身猶灼熱。脈浮自汗。身重多眠。鼻鼾。語言難出。不可下。不可火。
【目】趙嗣真曰。風溫則鼻鼾。中風則鼻鳴。由風氣壅塞。衛氣不利所致。陽明少陽三陰。雖亦有中風。然亦不在表。故鼻不鳴而不鼾也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太陽中風,陽氣浮於表,陰氣虛弱。陽氣浮於表則自發熱,陰氣虛弱則自出汗,畏寒發冷,怕風吹,時冷時熱,鼻塞乾嘔,用桂枝湯治療。發汗後,身體仍灼熱,脈象浮緩,自汗不止,身體沉重,嗜睡,鼻鼾,說話困難,不可服用瀉下藥,也不可服用溫熱藥。
趙嗣真說,風溫則鼻鼾,中風則鼻鳴,是由於風氣壅塞,衛氣不利所致。陽明、少陽、三陰雖然也有中風,但不在表層,所以不至於鼻鳴或鼻鼾。
2. 吐血
【綱】仲景曰。脈浮。熱甚。反灸之。此為實。實以虛治。因火而動。必咽燥吐血。
【目】朱肱曰。傷寒吐血。由諸陽受邪熱。初在表。應發汗。而不發汗。毒熱入深。絡於五臟。內有瘀積。故吐血也。瘀血甚者。抵當丸。輕者。桃仁承氣湯。兼服犀角地黃湯、三黃丸。假令已下。脈數不解。合熱則消穀善飢。至六七日不大便者。有瘀血也。抵當湯。
李杲曰。余治一貧士。脾胃虛。致補劑愈。繼而居曠室。臥熱坑。咳而吐血數次。余謂此久虛弱。外有寒形。而有火熱在內。上氣不足。陽氣外虛。當補表之陽氣。瀉里之虛熱。蓋冬居曠室。衣服單薄。是重虛其陽。表有大寒。壅遏裡熱。火邪不得舒伸。故血出於口。因思仲景治傷寒脈浮緊。
白話文:
仲景說,脈象浮,發熱很厲害,就用灸法治療。這屬於實證,用虛法治療。因為內火躁動,所以會咽喉乾燥、吐血。
朱肱說,傷寒吐血,是因為陽氣受邪熱侵襲,一開始在表層,應該要發汗。但是沒有發汗,毒熱就深入,糾纏在五臟,內部有瘀積,所以會吐血。瘀血嚴重的,服用抵當丸。輕微的,服用桃仁承氣湯。同時服用犀角地黃湯、三黃丸。假如已經服藥,脈象仍然急數,而且伴隨有發熱、食慾很好、容易餓,並且六七天沒有大便,那就表示有瘀血。應該服用抵當湯。
李杲說,我曾經治療一位貧困的病人,他脾胃虛弱,我用補益藥物治療,病情好了。之後,他住進了空曠的房間,睡在熱炕上,咳嗽,吐了好幾次血。我認為,他長期虛弱,外邊有寒邪,內部又有火熱,氣力不足,陽氣外虛,應該要補益表面的陽氣,瀉掉裡面的虛熱。因為冬天住在空曠的房間,衣服又穿得少,這樣就會加重陽氣的虛弱,表面有大寒,阻礙了裡面的熱氣,火邪無法舒展,所以才會從口中吐血。我想到仲景治療傷寒,脈象浮緊,就……
當以麻黃髮汗。而不與之。遂成衄。卻與麻黃。立愈。與此甚同。因與麻黃人參芍藥湯。
鰲按。此言誤灸所生之變也。吐血。比衄更甚矣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凡服桂枝吐者。其後必吐膿血也。
【目】朱震亨曰。雜病吐血咯血。責為實邪。傷寒吐血咯血。皆由誤汗下併火逆而致。誠非傷寒病熱之微甚者也。是為壞病。宜隨其逆而調之。惟少陰厥竭誤汗一症。強動經血。故云難治也。
樓英曰。吐血者。諸陽受邪。其邪在汗。當汗不汗。致使血毒入臟。積瘀於內。遂成吐血。凡見眼閉目紅。神昏語短。弦冒逆妄。煩躁漱水。驚狂譫語。吐衄。背冷足寒。四肢厥逆。胸腹急滿。大便黑利。小便頻數。皆瘀血症也。雖有多般。不必悉具。但見一二。便作血症主張。初得此病。急宜用藥。至於絡續不已。經數時而腹痛者。此又難於料理也。
白話文:
應該用麻黃發汗,卻沒有用,結果就流鼻血了。後來用了麻黃,馬上就好轉。這跟這個情況很像。所以就用了麻黃人參芍藥湯。
這說的是誤灸導致的變化。吐血比流鼻血更嚴重。
仲景說,凡是服用桂枝吐的人,之後一定會吐膿血。
朱震亨說,各種雜病引起的吐血、咯血,都是因為實邪所致。傷寒引起的吐血、咯血,都是因為誤汗、下藥導致火氣逆行造成的,並不是傷寒病熱輕微。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,應該根據逆行的症狀來調理。只有少陰厥竭誤汗這個症狀,會強行導致經血外溢,所以很難治療。
樓英說,吐血的人,是陽氣受邪,邪氣停留在汗。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,導致血毒侵入臟腑,積聚在體內,就形成了吐血。凡是見到眼閉目紅、神昏語短、弦冒逆妄、煩躁漱水、驚狂譫語、吐衄、背冷足寒、四肢厥逆、胸腹急滿、大便黑利、小便頻數,都是瘀血症。雖然有許多症狀,但不必都出現,只要見到一兩個,就可以判斷是血症。初患此病,要趕緊用藥。如果持續不斷,經過一段時間後腹痛,就更難治療了。
陶華曰。經曰。服桂枝湯吐者。其後必吐膿血。犀角地黃湯。大下後。寸脈沉遲。尺脈不至。咽喉不利。唾膿血者。此有兩症。一為陽毒。宜陽毒升麻湯。一為陰毒。宜甘桔湯加半夏、生薑。
血熱者。黃連阿膠湯、地榆柏皮湯、三黃瀉心湯。咽喉閉塞。不可發汗。發汗則吐血。氣欲絕。手足厥冷。蜷臥不能自溫。當歸四逆湯。
鰲按。此指凡熱淫於內者言也。故桂枝湯反能助陽。使熱勢湧越。致傷陽絡而吐膿血也。
白話文:
陶華說:經書上說,服用桂枝湯後吐出來的,之後必定會吐膿血。犀角地黃湯,服用後,寸脈沉遲,尺脈不至,咽喉不利,吐出膿血,這有兩種情況。一為陽毒,宜用陽毒升麻湯;一為陰毒,宜用甘桔湯,再加入半夏、生薑。
血熱者,可用黃連阿膠湯、地榆柏皮湯、三黃瀉心湯。咽喉閉塞,不可發汗,發汗則會吐血。氣欲絕,手足厥冷,蜷臥不能自溫,可用當歸四逆湯。
3. 蓄血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六七日。表症仍在。而反下之。脈微而沉。反不結胸。其人發狂者。以熱在下焦。少腹當硬滿。小便自利者。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。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也。抵當湯主之。太陽病。脈沉結。少腹硬。小便自利。其人如狂者。血結症也。抵當湯主之。傷寒有熱。
少腹滿。應小便不利。今反利者。為有血也。當下之。不可余藥。宜抵當丸。太陽病不解。熱結膀胱。其人如狂。血自下。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。尚未可攻。當先解外。外解已。但少腹急結。乃可攻之。宜桃仁承氣湯。
白話文:
仲景說,太陽病,六七日了,表證還沒有消失,反而要瀉下,脈象微弱而沉,又沒有胸部緊結,病人發狂,是因為熱在下面,少腹應該硬實、飽滿,小便通暢,這是要流血才會好的徵兆。原因是太陽病的瘀熱留在裡面,循經而行。抵當湯可以治療。
太陽病,脈沉而結,少腹硬,小便通暢,病人像發狂一樣,這是血瘀的症狀,抵當湯可以治療。傷寒有熱,少腹滿,應該小便不利,現在反而通暢,是因為有血瘀,應該瀉下,不要用其他藥物,應該用抵當丸。
太陽病沒有解開,熱氣結在膀胱,病人像發狂一樣,自行流血,流血了就會好。如果外證沒有解開,還不能攻邪,應該先解外證,外證解開了,只有少腹緊結,才可以攻邪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。
【目】朱肱曰。太陽症。下焦有熱。少腹必滿。應小便不利。而小便反利者。下血症也。抵當湯。
張介賓曰。觀仲景諸論。則知傷寒蓄血者。以熱結在裡。摶於血分。留於下焦而不行。故易生煩躁也。然又有陽明症喜忘。亦為蓄血之症。故診傷寒。但見少腹硬滿而痛。便當問其小便。若小便自利者。知為蓄血之症。蓋小便由於氣化。病在血而不在氣。故小便利而無恙也。
血瘀於下者。血去則愈。其在仲景。則以抵當湯丸主之。愚謂但以承氣之類加桃仁、紅花以逐之。或其兼虛者。以玉燭散下之。則蓄血自去。而病無不除矣。
白話文:
朱肱說,太陽病症,下焦有熱,少腹必定脹滿,應該小便不利,但小便反而通暢的,就是下血症。可以用抵當湯治療。
張介賓說,觀察仲景的論述,就知道傷寒積血的,是因為熱結在裡,凝聚在血分,停留在下焦而無法排出,所以容易產生煩躁。但是,還有陽明病症會出現健忘,也是積血的症狀。所以診斷傷寒,只要看到少腹硬滿疼痛,就應該詢問其小便狀況。如果小便自利,就知道是積血症。因為小便是由氣化而來,病在血而不是在氣,所以小便通暢卻沒有問題。
血瘀積在下焦,血去除就能痊癒。仲景用抵當湯丸治療。我認為,只要用承氣類藥物加上桃仁、紅花,就能將血排出。如果患者還有虛弱的情況,就用玉燭散下之,就能將積血排出,病症自然就會消除。
柯琴曰。此亦太陽病誤下熱入之症也。太陽病。六七日不解。脈反沉微。宜四逆湯救之。此因誤下。熱邪隨經入腑。結於膀胱。故少腹硬滿而不結胸。小便自利而不發黃也。太陽經少氣而多血。病六七日而表症仍在。陽氣重可知。陽極則擾陰。故血燥而蓄於中耳。血病。則知覺昏昧。
故發狂。此經病傳腑。表病傳裡。氣病傳血。上焦病而傳下焦也。少腹居下焦。為膀胱之室。厥陰脈所聚。衝任血海所由。瘀血留結故硬滿。然下其血而氣自舒。攻其里而表自解矣。沉為在裡。凡下後熱入之症。燥血結於膀胱而發狂。營氣不敷之故也。有熱。即表症仍在。少腹但滿而未硬。
白話文:
柯琴說:「這也是太陽病誤下導致熱邪入裡的症狀。太陽病,若六七天沒有好轉,脈象反而沉細微弱,應當用四逆湯救治。這是因為誤下藥物,導致熱邪隨著經脈進入臟腑,積聚在膀胱,所以少腹硬滿而不結胸,小便順暢而不發黃。太陽經氣不足但血氣充盈,病症持續六七天,表證仍然存在,可知陽氣較重。陽氣到達極點就會擾亂陰氣,所以血氣乾燥而積聚在耳中,血氣病變,則知覺昏迷,故而發狂。
這是經病傳入臟腑,表證傳入裡證,氣病傳入血病,上焦病症傳入下焦的表現。少腹位於下焦,是膀胱所在之處,也是厥陰脈彙集的地方,衝任脈血海之源,瘀血停滯積聚,因此硬滿。但只要將積聚的瘀血排出,氣機自然舒展;攻治裡證,表證自然消解。沉脈象代表病邪深入內裡。凡是下藥後熱邪入裡的症狀,血氣乾燥積聚在膀胱而導致發狂,都是營氣不足的緣故。有熱邪,即表證仍然存在,少腹只是滿脹,還沒有硬滿。」
其人未發狂。只以小便自利。預知其為有蓄血。故小其制而丸以緩之。陽氣太重。標本俱病。故如狂。血得熱則行。故尿血。血下則不結。故愈。衝任之血會少腹。熱極則血不下而反結。散結先發表。而用桃仁承氣。不用抵當者。以少腹未硬滿也。首條。以反不結胸句。知其為下後症。
末條。以尚未可攻句。知其為未下症。結急者易解。只須承氣。硬滿者不易解。必仗抵當。
李中梓曰。少陰下血。桃花湯。腹滿身熱下膿血。黃連阿膠湯、地榆散。
白話文:
此人並未發狂,只是小便通暢。醫生預判他体内有积血,所以用小剂量丸药缓慢治疗。由于阳气过盛,表里皆病,所以表现得像发狂。热气逼迫血液流动,因此出现尿血。血下泄不凝结,所以病情好转。冲任之血汇聚于少腹,热气极盛时,血液无法下泄反而凝结。散结需先发表,因此用桃仁承气汤,不用抵当汤,因为少腹尚未硬满。第一条提及“反不结胸”,说明这是下后症。
最后一条提及“尚未可攻”,说明这是未下症。结块紧迫者容易解除,只需使用承气汤即可。硬满者不易解除,必须依赖抵当汤。
李中梓说,少阴下血用桃花汤治疗;腹满身热,下脓血用黄连阿胶汤、地榆散治疗。
王肯堂曰。按犀角地黃湯以治上血。如吐血衄血是也。桃仁承氣湯以治中血。如蓄血中焦不利膿血是也。抵當湯丸以治下血。如血症如狂之類是也。上中下三焦。各有主治。此條當作三症看。起至下者愈。是一症。至當先解外。是一症。蓋其人如狂。是下焦血。非桃仁承氣症也。
自外解至末。又是一症。恐是下只去得下焦血。而中焦道遠。未能盡去。故尚留於少腹耳。又抵當湯丸。其中虻蟲、水蛭。性為猛厲。不若四物湯加酒浸大黃各半下之為妙。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根據《犀角地黃湯》的方劑,可以治療上焦出血,例如吐血、鼻出血等。而《桃仁承氣湯》則是用來治療中焦出血,像是積血在中焦導致身體不適、膿血等症狀。至於《抵當湯丸》則用於治療下焦出血,例如像發狂一樣的出血症狀。
上、中、下三焦各有其主治範圍,因此這一段文字應該要分為三種症狀來看待。從上至下逐漸改善,這是一種症狀。而必須先解決外在問題,這又是另一種症狀。因為患者像是發狂一樣,這表示下焦出血,不是《桃仁承氣湯》的症狀。
從外解到最後,又是一種症狀。恐怕只是下焦的出血被治癒了,而中焦距離較遠,尚未完全治癒,所以還停留在小腹。另外,《抵當湯丸》裡面的虻蟲、水蛭,性質都比較猛烈,不如用《四物湯》加酒浸泡大黃,各半服下效果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