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4)

1. 鼻鼾鼻鳴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中風。陽浮陰弱。陽浮熱自發。陰弱汗自出。嗇嗇惡寒。淅淅惡風。翕翕發熱。鼻鳴乾嘔者。桂枝湯。發汗已。身猶灼熱。脈浮自汗。身重多眠。鼻鼾。語言難出。不可下。不可火。

【目】趙嗣真曰。風溫則鼻鼾。中風則鼻鳴。由風氣壅塞。衛氣不利所致。陽明少陽三陰。雖亦有中風。然亦不在表。故鼻不鳴而不鼾也。

2. 吐血

【綱】仲景曰。脈浮。熱甚。反灸之。此為實。實以虛治。因火而動。必咽燥吐血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傷寒吐血。由諸陽受邪熱。初在表。應發汗。而不發汗。毒熱入深。絡於五臟。內有瘀積。故吐血也。瘀血甚者。抵當丸。輕者。桃仁承氣湯。兼服犀角地黃湯三黃丸。假令已下。脈數不解。合熱則消穀善飢。至六七日不大便者。有瘀血也。抵當湯

李杲曰。余治一貧士。脾胃虛。致補劑愈。繼而居曠室。臥熱坑。咳而吐血數次。余謂此久虛弱。外有寒形。而有火熱在內。上氣不足。陽氣外虛。當補表之陽氣。瀉里之虛熱。蓋冬居曠室。衣服單薄。是重虛其陽。表有大寒。壅遏裡熱。火邪不得舒伸。故血出於口。因思仲景治傷寒脈浮緊。

當以麻黃髮汗。而不與之。遂成衄。卻與麻黃。立愈。與此甚同。因與麻黃人參芍藥湯

鰲按。此言誤灸所生之變也。吐血。比衄更甚矣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凡服桂枝吐者。其後必吐膿血也。

【目】朱震亨曰。雜病吐血咯血。責為實邪。傷寒吐血咯血。皆由誤汗下併火逆而致。誠非傷寒病熱之微甚者也。是為壞病。宜隨其逆而調之。惟少陰厥竭誤汗一症。強動經血。故云難治也。

樓英曰。吐血者。諸陽受邪。其邪在汗。當汗不汗。致使血毒入臟。積瘀於內。遂成吐血。凡見眼閉目紅。神昏語短。弦冒逆妄。煩躁漱水。驚狂譫語。吐衄。背冷足寒。四肢厥逆。胸腹急滿。大便黑利。小便頻數。皆瘀血症也。雖有多般。不必悉具。但見一二。便作血症主張。初得此病。急宜用藥。至於絡續不已。經數時而腹痛者。此又難於料理也。

陶華曰。經曰。服桂枝湯吐者。其後必吐膿血。犀角地黃湯。大下後。寸脈沉遲。尺脈不至。咽喉不利。唾膿血者。此有兩症。一為陽毒。宜陽毒升麻湯。一為陰毒。宜甘桔湯半夏生薑

血熱者。黃連阿膠湯地榆柏皮湯三黃瀉心湯。咽喉閉塞。不可發汗。發汗則吐血。氣欲絕。手足厥冷。蜷臥不能自溫。當歸四逆湯

鰲按。此指凡熱淫於內者言也。故桂枝湯反能助陽。使熱勢湧越。致傷陽絡而吐膿血也。

3. 蓄血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六七日。表症仍在。而反下之。脈微而沉。反不結胸。其人發狂者。以熱在下焦。少腹當硬滿。小便自利者。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。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也。抵當湯主之。太陽病。脈沉結。少腹硬。小便自利。其人如狂者。血結症也。抵當湯主之。傷寒有熱。

少腹滿。應小便不利。今反利者。為有血也。當下之。不可余藥。宜抵當丸。太陽病不解。熱結膀胱。其人如狂。血自下。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。尚未可攻。當先解外。外解已。但少腹急結。乃可攻之。宜桃仁承氣湯

【目】朱肱曰。太陽症。下焦有熱。少腹必滿。應小便不利。而小便反利者。下血症也。抵當湯。

張介賓曰。觀仲景諸論。則知傷寒蓄血者。以熱結在裡。摶於血分。留於下焦而不行。故易生煩躁也。然又有陽明症喜忘。亦為蓄血之症。故診傷寒。但見少腹硬滿而痛。便當問其小便。若小便自利者。知為蓄血之症。蓋小便由於氣化。病在血而不在氣。故小便利而無恙也。

血瘀於下者。血去則愈。其在仲景。則以抵當湯丸主之。愚謂但以承氣之類加桃仁紅花以逐之。或其兼虛者。以玉燭散下之。則蓄血自去。而病無不除矣。

柯琴曰。此亦太陽病誤下熱入之症也。太陽病。六七日不解。脈反沉微。宜四逆湯救之。此因誤下。熱邪隨經入腑。結於膀胱。故少腹硬滿而不結胸。小便自利而不發黃也。太陽經少氣而多血。病六七日而表症仍在。陽氣重可知。陽極則擾陰。故血燥而蓄於中耳。血病。則知覺昏昧。

故發狂。此經病傳腑。表病傳裡。氣病傳血。上焦病而傳下焦也。少腹居下焦。為膀胱之室。厥陰脈所聚。衝任血海所由。瘀血留結故硬滿。然下其血而氣自舒。攻其里而表自解矣。沉為在裡。凡下後熱入之症。燥血結於膀胱而發狂。營氣不敷之故也。有熱。即表症仍在。少腹但滿而未硬。

其人未發狂。只以小便自利。預知其為有蓄血。故小其制而丸以緩之。陽氣太重。標本俱病。故如狂。血得熱則行。故尿血。血下則不結。故愈。衝任之血會少腹。熱極則血不下而反結。散結先發表。而用桃仁承氣。不用抵當者。以少腹未硬滿也。首條。以反不結胸句。知其為下後症。

末條。以尚未可攻句。知其為未下症。結急者易解。只須承氣。硬滿者不易解。必仗抵當。

李中梓曰。少陰下血。桃花湯。腹滿身熱下膿血。黃連阿膠湯地榆散

王肯堂曰。按犀角地黃湯以治上血。如吐血衄血是也。桃仁承氣湯以治中血。如蓄血中焦不利膿血是也。抵當湯丸以治下血。如血症如狂之類是也。上中下三焦。各有主治。此條當作三症看。起至下者愈。是一症。至當先解外。是一症。蓋其人如狂。是下焦血。非桃仁承氣症也。

自外解至末。又是一症。恐是下只去得下焦血。而中焦道遠。未能盡去。故尚留於少腹耳。又抵當湯丸。其中虻蟲水蛭。性為猛厲。不若四物湯加酒浸大黃各半下之為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