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六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23)

1. 辨脈篇

此段又就脈陰陽俱緊申言之。以見脈之宜辨症。正所以證脈也。

病六七日。手足三部脈皆至。大煩。而口噤不能言。其人躁擾者。必欲解也。若脈和。其人大煩。目重。瞼內際黃者。此為欲解。

此段總承上陰陽俱緊三段而申言之。點出手足三部脈。以見不獨寸口也。

脈浮而數。浮為風。數為虛。風為熱。數為寒。風寒相搏。則灑淅惡寒也。脈浮而滑。浮為陽。滑為實。陽實相搏。其脈數疾。衛氣失度。浮滑之脈數疾。即發熱汗出者。此為不治。

此段辨脈之浮數。以明症之輕重不同也。

傷寒。咳逆上氣。其脈散者死。其形損故也。

此段結言辨脈之終。故就傷寒推究其所以死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再次針對脈象陰陽皆緊的情況,進一步詳細說明,以此來闡明診斷脈象的目的,正是為了驗證病症。

如果病人發病六七天,手足三處的脈象都變得明顯,而且非常煩躁,甚至因為口噤而無法說話,身體躁動不安,這表示病邪正想往外宣洩,病情正在好轉。如果脈象平和,但病人仍然非常煩躁,眼睛沉重,眼瞼內側發黃,這也表示病邪正要解散,病情正在好轉。

這段總結承接前面三段關於陰陽皆緊的論述,並進一步說明。特別指出手足三處的脈象,以此說明不僅僅是寸口的脈象需要觀察。

脈象浮而數,浮代表風邪,數代表虛弱。風邪會產生熱象,虛弱則會產生寒象。如果風寒互相搏擊,就會出現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的現象。脈象浮而滑,浮代表陽氣,滑代表實邪。如果陽氣和實邪相互搏擊,脈象就會變得數而急促,導致衛氣失去常度。脈象如果浮而滑,而且數而急促,同時還出現發熱、出汗的症狀,這就表示病情已經嚴重到無法治癒。

這段說明了通過辨別脈象的浮和數,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程度有所不同。

如果傷寒病人出現咳嗽、氣喘上逆的情況,而且脈象散亂無力,就表示病情已經危重,會導致死亡,因為這表示身體的精氣已經嚴重虧損。

這段文字總結了辨脈的要點,因此針對傷寒的病況,深入探討了病人死亡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