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六 (22)
卷十六 (22)
1. 辨脈篇
不治。則將竭也。如浮帶滑。滑近數。邪熱上衝。必為空噦。是胃虛氣逆。更甚於嘔矣。此由醫誤汗下。或誤飲冷水也。夫胃本虛而以為實。反責虛以取實。其為大逆。如前段所云也。於是胃氣內空。則陽不足而越於外。陰之內守者。亦不能自固於中。且陰既虛。又生邪熱。
熱入陰中。迫血妄行。於是血隨邪熱而上行。必從鼻而出。故趺陽脈浮而覺鼻中燥者。必衄也。然則趺陽得一浮脈。即知胃氣之虛竭。兼一滑脈。即知邪熱之妄行。其可不辨之而誤有所治哉。
此段言胃虛。大約虛寒則䭇食。虛熱則吐血。於浮脈兼滑兼大而辨之。大即芤。滑即數也。可體原文上段言芤言革言數而明之。諸脈浮數。當發熱而灑淅惡寒。若有痛處。飲食如常者。蓄積有膿也。脈浮而遲。面赤而戰惕者。六七日當汗出而解。反發熱者。瘥遲。遲則無陽。不能作汗。其身必癢也。
此段就脈之浮數辨論。曰諸脈。則左右三部九候皆該。不獨兩寸也。然必以兩寸為氣之聚。脈之歸焉。
寸口脈陰陽俱緊者。法當清邪中於上焦。濁邪中於下焦。清邪中上。名曰潔。濁邪中下。名曰渾也。陰中於邪。必內慄也。表氣虛微。裡氣不守。故使邪中於陰也。陽中於邪。必發熱。頭痛。項強。頸攣。腰痛。脛酸。所謂陽中霧露之氣。故曰清邪中上。濁邪中下。陰氣為慄。
足膝逆冷。便溺妄出。表氣虛微。裡氣微急。三焦相混。內外不通。上焦怫鬱。臟氣相熏。口爛食斷也。中焦不治。胃氣上衝。脾氣不轉。胃氣為濁。榮衛不通。血凝不流。若衛氣前通者。小便赤黃。與熱相搏。因熱作使。遊於經絡。出入臟腑。熱氣所過。則為癰膿。若陰氣前通者。
陽氣厥微。陰無所使。客氣內入。嚏而出之。聲嗢咽塞。寒厥相逐。為熱所壅。血凝自下。狀如豬肝。陰陽俱厥。脾氣孤弱。五液注下。下焦不闔。清便下重。令便數難。臍築湫痛。命將難全。
此段似乎辨症。但起手重提寸口脈陰陽俱緊一語。則浮中沉取之俱緊。乃三焦陰寒涸冱之象。故必詳究表裡上下之症。以為陰陽俱緊之脈證驗。則辨症正以辨脈也。
脈陰陽俱緊者。口中氣出。唇口乾燥。蜷臥足冷。鼻中涕出。舌上苔滑。勿妄治也。到七日以來。其人微發熱。手足溫者。欲解。到八日以上。反大發熱者。此為難治。設使惡寒者。必欲嘔也。腹內痛者。必欲利也。
此段承上脈陰陽俱緊。申言寒濕中人上下成病。其症候次序。病情轉變。大命生死。一切情狀也。
此段單就初病言。下段又就變遷言。
脈陰陽俱緊。至於吐利。其脈獨不解。緊去人安。此為欲解。若脈遲。至六七日。不欲食。此為晚發。水停故也。為未解。食自可者為欲解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不治療,就會精氣耗盡。脈象如果是浮脈帶有滑脈,而且滑脈偏向數脈,這是邪熱往上衝,一定會出現乾嘔,這是胃氣虛弱導致氣往上逆,比單純的嘔吐更嚴重。這是因為醫生錯誤地使用了發汗或瀉下的藥物,或是錯誤地喝了冷水造成的。原本胃就虛弱,卻誤以為是實證,反而責怪虛弱來取得實證,這是大錯特錯,就像前面說的那樣。這樣一來,胃氣內裡空虛,就會導致陽氣不足而往外散,而原本在內裡守護的陰氣,也不能自我穩固在中焦。而且陰氣已經虛弱,又會產生邪熱。
邪熱進入陰分,迫使血液不正常地運行,於是血液隨著邪熱往上走,一定會從鼻子出來,所以腳背的動脈脈象是浮脈,而且感覺鼻子乾燥,這一定是流鼻血。由此可知,腳背的動脈如果出現浮脈,就代表胃氣虛弱耗竭,如果同時有滑脈,就代表邪熱妄動。這怎麼能不仔細辨別就隨便治療呢?
這段話說的是胃虛。大概來說,如果是虛寒就會想吃東西,如果是虛熱就會吐血。要從浮脈同時帶有滑脈和洪大脈來辨別。洪大脈就是芤脈,滑脈就是數脈。可以參考原文上一段說的芤脈、革脈和數脈來理解。如果脈象是浮數脈,應該會發燒而且怕冷打顫。如果有疼痛的地方,但是飲食正常,這就是體內有膿腫。如果脈象是浮脈而且遲緩,臉色發紅且身體顫抖,六七天後應該會出汗而痊癒,如果反而發燒,那就是病癒得慢。遲緩就代表陽氣不足,無法產生汗液,身體一定會發癢。
這段話是從脈象的浮數來辨別。說「諸脈」,就代表左右兩邊手腕上的寸、關、尺三處九個部位的脈象都包括在內,不只是兩手的寸脈。但是,一定要把兩手的寸脈當作氣血匯聚的地方,脈象的歸宿。
如果寸口的脈象陰陽兩脈都緊繃,按照道理,應該是清邪侵犯了上焦,濁邪侵犯了下焦。清邪侵犯上焦,叫做「潔」,濁邪侵犯下焦,叫做「渾」。陰氣受到邪氣侵犯,一定會感到內裡發冷。這是因為表氣虛弱,裡氣不能固守,所以才讓邪氣侵犯了陰氣。陽氣受到邪氣侵犯,一定會發燒、頭痛、脖子僵硬、頸部抽搐、腰痛、小腿酸痛。這就是所謂的陽氣受到霧露之氣侵襲,所以說清邪侵犯上焦,濁邪侵犯下焦,陰氣會感到發冷。
腳和膝蓋發冷,大小便失禁,表氣虛弱,裡氣微弱而急促,三焦混亂,內外不通。上焦氣機鬱悶,臟腑之氣互相熏蒸,導致口瘡潰爛,無法進食。中焦得不到治理,胃氣往上衝,脾氣不能正常運轉,胃氣變為污濁,營衛之氣不通暢,血液凝滯不流動。如果衛氣往外疏通,小便會呈現赤黃色,這是因為熱邪與熱氣相結合,熱邪會遊走在經絡中,出入於臟腑,熱氣所到之處,就會形成癰膿。如果陰氣往外疏通,
陽氣衰竭微弱,陰氣沒有陽氣來驅使,外來的邪氣進入體內,會通過打噴嚏排出,聲音嘶啞,咽喉堵塞,寒冷的感覺緊追不捨,這是因為熱邪壅塞所致。血液凝滯在下,形狀像豬肝。陰陽兩氣都衰竭,脾氣孤弱無力,五液往下流泄,下焦閉藏不住,導致大便稀溏,但想便又便不出來,肚子肚臍周圍隱隱作痛,性命難保。
這段話看起來像是在辨別症狀,但開頭又再次強調寸口脈陰陽兩脈都緊繃,這是說脈象不論在浮取、中取、沉取都是緊繃,這是三焦陰寒冰凍的現象。所以必須詳細探究表裡上下的症狀,作為陰陽兩脈都緊繃的脈證依據,這樣辨別症狀,其實就是在辨別脈象。
如果脈象陰陽兩脈都緊繃,會出現口中氣息外泄,嘴唇乾燥,蜷縮著身體,腳冰冷,鼻涕流出來,舌苔濕滑,千萬不要隨便治療。如果到第七天左右,身體微微發熱,手腳溫暖,這就是快要痊癒的徵兆。如果到第八天以上,反而高燒,這就難以治癒。如果還怕冷,一定會想嘔吐,如果肚子痛,一定會想拉肚子。
這段話承接上面說的脈象陰陽兩脈都緊繃,進一步說明寒濕入侵人體,在上下產生疾病,包括症狀發生的次序,病情如何轉變,以及生死存亡的情況。
這段話單純說的是初期的病症,下一段則說的是病情發生變化之後的情況。
如果脈象陰陽兩脈都緊繃,以至於出現嘔吐和腹瀉,但是脈象仍然沒有鬆解,當緊脈消失時,人就平安了,這是要痊癒的徵兆。如果脈象遲緩,到了六七天,不想吃東西,這是發病時間較晚的緣故,是由於體內有水液停滯,所以還沒有痊癒。如果能自己吃東西了,這就是快要痊癒的徵兆。